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玉萍  刘涌  付晖  武建   《中国医学工程》2011,(8):52-53,5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重度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舒芬太尼组)、B组(吗啡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40例。镇痛药液为:A组0.125%罗哌卡因+0.005%舒芬太尼,B组0.125%罗哌卡因+0.0001%吗啡,C组0.125%罗哌卡因,均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结果镇痛效应:VA S评分A组、B组均取得满意效果,C组满意度明显低于A、B组(P〈0.01);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布比卡因和伍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硬膜外腔镇痛(PCEA)的效果和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布比卡因150mg+舒芬太尼50μg+0.9%NS至100ml;B组:A组+氯胺酮100mg。术后50小时随访病人,用四级法评分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性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伍用舒芬太尼、布比卡因PCEA优于舒芬太尼和布比卡因的联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应用舒芬太尼10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B组:应用布比卡因150mg+舒芬太尼4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C组:应用布比卡因150mg+吗啡4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结果C组与A组、B组比较,各时段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Ramsay评分C组高于A组、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经静脉或硬膜外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均可取得安全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腹妇科术后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与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相比有无优势。方法:择期经腹妇科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4μg/ml+0.2%罗哌卡因;B组:舒芬太尼0.4μg/ml+0.2%罗哌卡因;C组:舒芬太尼0.6μg/ml+0.2%罗哌卡因。3组镇痛药中均加入地塞米松5 mg。观察记录48 h内疼痛视觉摸拟法(VAS)评分、运动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都较满意,A、B组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运动阻滞、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舒芬太尼0.6μg/ml+0.2%罗哌卡因作为经腹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王平 《四川医学》2011,32(6):894-89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5%(A组)、0.075%(B组)、0.1%(C组)、0.125%(D组)、0.15%(E组)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结果镇痛有效率分别为47%,67%,77%,83%,87%。E组有1例运动阻滞发生。结论 0.1%~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够为产妇分娩提供安全可靠的镇痛。  相似文献   

6.
王绵旺  范军  刘自续 《当代医学》2010,16(20):97-9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无硬膜外穿刺禁忌证及阴道分娩禁忌且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306例,均分为三组,镇痛液配方:A组,0.1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B组,0.143%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C组,0.2%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三组镇痛方法相同。镇痛过程中监测镇痛效果、对产程的影响及各种并发症、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镇痛效果相当,C组缩宫药物使用率、剖宫产率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比A、B组明显增大(P〈0.05)。B、C两组无论在镇痛效果、对产程的影响及各种副作用发生率方面都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更适合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产程与分娩方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初产妇10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0.1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5 ug/ml(n=35),B组:0.15%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25 ug/ml(n=35),C组为正常分娩未接受镇痛的35例为对照组. 结果 A组与B组镇痛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的产程无显著性差异;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A组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硬膜外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无明显影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使用者,其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最低是较可取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孔晓东  邹夏芹  张鑫  刘瑞  吕凯 《当代医学》2011,17(22):41-42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初产妇,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C组)。镇痛液A组: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生理盐水共100ml;B组: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生理盐水共100ml。采用电子镇痛泵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背景输入量6~7ml/h;PCA剂量5ml;锁定时间10min。观察两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阻滞效果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均产生了良好的镇痛效果,麻醉后各时点VAS较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romage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无运动障碍,镇痛效果好的优点,对母婴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曾勇  李强  陈本祯 《西部医学》2011,23(5):916-917,919
目的评不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75%(A组)、0.1%(B组)、0.125%(C组)、0.15%(D组)的左旋布比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VAS评分≤30 mm认为镇痛有效。记录各组病人的镇痛有效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A、B、C、D组病人镇痛有效率分别为77%(23/30)、87%(26/30)、90%(27/30)和93%(28/30)。D组有1例运动阻滞发生。结论 0.1%和0.1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能够为产妇提供安全可靠的镇痛。  相似文献   

10.
张海萍  陈本祯 《四川医学》2011,32(7):982-984
目的观察0.1%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产妇予以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67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83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镇痛处理。观察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采用Bromage法)、生命体征、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产程、分娩方式。结果三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确切,应用前后比较及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1%罗哌卡因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1 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 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 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 术后PCEA,24 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3 mg加入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舒芬太尼分娩镇痛量效反应关系的影响。方法50名单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B组仅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采用Dixon and massey序贯法求出两组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可信区间(95%CI),记录两组用药后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A组舒芬太尼ED_(50)为2.4μg,95%CI为1.5~3.4;B组舒芬太尼ED_(50)为3.3μg,95%CI为2.2~4.5。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并且对产妇运动阻滞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CEA)与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CEA组与CSEA组,CEA组采用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共10 mL硬膜外腔注射自控镇痛,CSEA组采用0.1%罗哌卡因3 mg+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自控镇痛。结果 CSE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CEA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T1、T2、T3时VAS评分均较同组T0时改善(P〈0.01),且CSEA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较硬膜外阻滞具有镇痛效果好、对产程影响小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不同容量局麻药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分娩镇痛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4 ml组(A组)、6 ml组(B组)和8 ml组(C组).分别规律间断硬膜外注射0.125%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4μg·m1-1 4、6、8 ml·h-1,均无背景输注剂量.记录疼痛VAS评分、PCEA追加次数、麻醉药物用量、最高阻滞平面、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相比,A组PCEA追加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A、B组相比,C组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加(P<0.05).宫口开全时,A组最高阻滞平面最低(P<0.05),C组最高阻滞平面最高(P<0.05).结论 硬膜外以4、6、8 ml·h-1规律间断注射0.125%罗哌卡因与0.4 μg·ml-1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均确切.由于4 ml组PCEA追加次数多而8 ml组用药量大,建议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镇痛液6 ml·h-1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②方法将120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舒芬太尼+甲磺酸罗哌卡因组)、B组(芬太尼+甲磺酸罗哌卡因组)、C组(吗啡+甲磺酸罗哌卡因组)。根据疼痛部位的神经支配节段行PCEA,观察镇痛用药后各时点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③结果镇痛用药8h内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B、C组间无明显差异。呼吸抑制副作用A组明显低于B、C组。其他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三组间无明显差异。④结论舒芬太尼合用小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晚期癌痛患者PCEA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f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I~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硬膜外注射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ug/ml),B组注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ug/ml)进行分娩镇痛;在宫口开至2~3cm时开始给药,采用首量+持续背景量+PCA模式,宫15I开全时停药。C组自然分娩做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产痛情况、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痛觉明显减弱(P〈0.05),生命体征更趋平稳,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第二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可行经济适用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其毅  吴克宏 《当代医学》2011,17(9):142-14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S);罗哌卡因-芬太尼组(F)。术后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S组为0.2%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F组为0.2%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观察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总体镇痛效果优于F组(P〈0.05);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轻(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程度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应用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对中期引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中期引产镇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用10 mg地西泮注射液静推。B组0.1%罗哌卡因混合0.5 mg/L舒芬太尼10 ml(罗哌卡因75 mg舒芬太尼0.1 mg混合液),每组各60例。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妊娠周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无产科病理因素。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效果比较,B组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中期引产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分娩镇痛的效应。方法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舒芬太尼3μg组、舒芬太尼5μg组、舒芬太尼7μg组。于L2-3行腰硬联合阻滞,鞘内注射相应剂量舒芬太尼以及2mg罗哌卡因,硬膜外腔置管,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泵。记录起效时间、首次用药持续时间、鞘内给药后VAS评分、局麻药总量;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舒芬太尼5μg、7μg组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与3μ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μg组罗哌卡因总量、运动阻滞例数比5μg、7μg组明显增加(P〈0.05)。但上述指标5μg、7μg组之间无差异。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瘙痒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3μg、5μg、7μg联合罗哌卡因2mg鞘内注射分娩镇痛均安全、有效,但综合评估鞘内注射分娩镇痛联合用药以舒芬太尼5μg联合罗哌卡因2mg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前列腺电切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Ⅲ级择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prostate。TURP)患者随机分为A,B,C,每组30例。A组: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10%葡萄糖溶液;B组: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7.5μg+10%葡萄糖溶液;C组:布比卡因15mg+10%葡萄糖溶液,三者的容量均为3mL。观察3组用药后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SP/DP比A组、B组下降显著(P〈0.05);而在注药后15min左右,B组的HR和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C组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P〈0.05)。3组的镇痛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瘙痒发生率高于C组。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运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