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音樱  方才  疏树华  魏昕  朱运莲 《安徽医学》2011,32(4):431-434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n=2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麻醉诱导:两组均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R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0μg.kg-1,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1,两组均在60 s内缓慢注射。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和BIS值;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及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气管插管的时间;记录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其中R组满意率为88%,S组满意率是96%,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注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R组气管插管后各时点MAP下降(P〈0.01),而S组M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均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快速诱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波  王寿平  陈晓形  李珏  彭书崚 《广东医学》2007,28(12):1982-1984
目的 探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异丙酚复合琥芬太尼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70例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据麻醉诱导药物与剂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4例.PS组:异丙酚2 mg/kg复合琥珀酰胆碱2 mg/kg;PSR组:异丙酚2 mg/kg复合琥芬太尼2 μg/kg、瑞珀酰胆碱2 mg/kg;PR2组:异丙酚2 mg/kg复合琥芬太尼2 μg/kg;PR4组:异丙酚2 mg/kg复合琥芬太尼4 μg/kg;PR8组:异丙酚2 mg/kg复合琥芬太尼8 μg/kg.记录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5 min各时点MAP,HR的变化、判断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在5组患者中,PSR,PR8组气管插管条件最好,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R4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呛咳反应;而PR2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下颌不够松弛、出现呛咳反应.与基础值比较,PR4组患者在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MBP,HR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R2组患者在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MBP,HR均显著升高(P<0.05);PR8组中,部分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毕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结论 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气管插管,联合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快速诱导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异丙酚2 mg/kg、瑞芬太尼4~8 μg/kg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全凭七氟烷吸入和七氟烷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进行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年龄1~10岁,平均年龄为(4.2±1.2)岁,体重9~30 kg,平均体重为(12.9±3.1)kg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将患儿随机均分为全凭七氟烷吸入诱导组(A组)、七氟烷复合2 mg/kg丙泊酚组(B组)和七氟烷复合3 mg/kg丙泊酚组(C组).患儿入手术室后,调节挥发罐刻度至6%,氧流量为5 L/min,预充呼吸环路30 s后,予面罩吸入七氟烷.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A组继续予七氟烷吸入诱导100 s后行气管插管;B、C两组先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再继续予七氟烷吸入100 s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1、3、5 min时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插管时的反应.结果 所有患儿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插管,仅A组有4例患儿发生呛咳及有体动反应.A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为45%(9/20),显著低于B组的70%(14/20)和C组的80%(16/20,P值均<0.05).C组气管插管前即刻的MAP为(75±10)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同组诱导前的(92±11)mmHg(P<0.05).A组插管后1 min的MAP为(104±16)mmHg、HR为(126±14)次/min,显著高于同组诱导前的(89±9)mmHg、(106±10)次/min及同组插管前即刻的(80±10)mmHg和(100±14)次/min(P值均<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不同剂量(2~3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的过程平稳,可抑制插管反应,为气管插管提供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32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负荷量0.3 mg/kg并以14 μg·kg-1·min-1维持,对照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8%七氟烷潮气量诱导法,气管插管成功后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并维持在1.8%.气管插管条件评估采用哥本哈根评分(Copenhagen Score),所有评分条件达到优秀或良好被界定为插管满意.监测、记录并比较入手术室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min(T3)、5min(T4)、10min(T5)等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的插管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在T2时点较T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在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T5时点的心率均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改善手术患者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条件,并且使血流动力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烷在口腔手术患者无肌松药麻醉诱导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口腔手术的患者(ASAI~Ⅲ级)随机分成对照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和试验组(七氟烷吸入诱导气管插管)。观察诱导插管过程中躁动发生率、插管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意识消失的时间为(78.9±7.7)s。一次操作插管成功率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93.75%和79.17%(仕:0.011)。试验组发生屏气、轻微呛咳、体动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也明显延长[(4.96±2:13)minvs(6.92+3.20)min,P=0.001],但插管过程中保有自主呼吸率为77.08%。试验组插管后即刻MBP和H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七氟醚用于口腔科患者麻醉诱导,麻醉深度可控性好,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无严重呼吸道并发症,虽有一定比例躁动但均能顺利完成插管,对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是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3%七氟烷联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4~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级、行吸入麻醉诱导的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1μg/kg(Ⅰ)组、2μg/kg(Ⅱ)组、3μg/kg(Ⅲ)组和对照组。4组入室后均吸入3%七氟烷、60%氧化亚氮和40%氧气,2min后Ⅰ、Ⅱ和Ⅲ组分别于1min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2μg/kg和3μg/kg,辅助通气1min后气管插管;对照组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2min后气管插管。观察诱导插管过程中躁动发生率、插管满意率及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等。结果诱导过程中躁动发生率平均为37.5%。Ⅰ、Ⅱ、Ⅲ和对照组插管满意率分别为70.0%、86.7%、90.0%和93.3%。与对照组相比,Ⅰ、Ⅱ和Ⅲ组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结论吸入3%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过程平稳,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其中复合2μg/kg和3μg/kg瑞芬太尼插管条件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改良法预测气管插管难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麻时气管插管经常遇到不能一次插管成功或需助手帮忙者。为解决这一困难 ,我们在Mallampati分级的启发下 ,对此法进行改进 ,自 1998~ 1999年选择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胸腹部手术的病人 74例进行观察 ,以预测气管插管的难易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全麻需气管插管的病人 74例 ,男 42例 ,女 32例 ,年龄2 5~ 73岁 ,平均 49岁。术前诊视病人时 ,首先按Mallam pati[1] 法要求 ,检查病人。病人取坐位 ,尽可能张嘴并伸出舌头 ,检查者面对病人 ,根据舌体大小及咽后壁结构分为 4级 ,用以判断是否存在气管插管困难。作者则…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无肌松药下丁卡因表面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诱导病人气管插管的实际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无肌松药下丁卡因表面麻醉复合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插管前及插管后1min,3min,5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应用无肌松药下丁卡因表面麻醉复合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后,与插管前即刻相比较,1min、3min、5min时MAP及HR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不需二次插管,插管条件均达到满意标准。结论:无肌松药下丁卡因表面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诱导病人气管插管可达到较好的通气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润 《西部医学》2011,23(7):1304-130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组合瑞芬太尼-利多卡因-丙泊酚在无肌松药情况下行气管插管时对插管状态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瑞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组Ⅰ),瑞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 mg/kg(组Ⅱ),瑞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 mg/kg(组Ⅲ),瑞芬太尼3μg/kg、丙泊酚3 mg/kg(组Ⅳ)。分别记录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前后的插管状态。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3、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前后,组Ⅱ、Ⅲ和Ⅳ比组I获得满意插管率更高(P〈0.05),Ⅱ、Ⅲ和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MAP和HR在麻醉诱导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联合使用瑞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 mg/kg可能是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较优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预防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 60例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依次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完成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不用肌松药及面罩加压给氧去氮;对照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观察2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反流误吸发生情况。结果 2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与麻醉诱导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但均在临床允许范围,无需处理;2组各时点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中发生误吸者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均降至90%以下;试验组1例反流,无误吸,对照组8例反流,3例误吸,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可有效预防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反流误吸,气管插管条件满意,血流动力学变化在临床允许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七氟醚(SEV)与丙泊酚(PRO)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纤支镜(FOB)气管捕管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方法 24例需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而预计气道插管无困难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及PRO组,分别以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下行FOB插管.记录诱导期间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Narcotrend指数(NI)监测麻醉深度,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插管评分、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何、插管评分及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均很快入睡,插管成功.两组血压、心率诱导后较诱导前降低,插管后无明显增高,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NI值在诱导后及插管期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SEV组N1值在插管2min后高于PRO组,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插管过程无记忆.结论 七氟醚及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均可用于无全麻诱导禁忌患者FOB气管插管,两种方法诱导迅速,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否减轻喉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及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并同时降低知晓发生率。方法择期喉肿瘤手术患者30例,年龄35~55岁,ASA为Ⅰ~Ⅱ级,喉阻塞为Ⅰ~Ⅱ度,随机分为氟芬合剂组(Ⅰ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R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之前,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0μg·kg^-1,继之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输注。气管切开完成即将插管时,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大于1min),记录局部浸润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成功即刻(T2)、麻醉诱导后2min(T3)的HR、MAP、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得普利麻的用量;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有无躁动、呛咳等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切开及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患者SpO2〈90%定义为呼吸抑制。结果与Tn比较,Ⅰ组T1时的MAP及HR无明显变化,T2时MAP及HR明显升高(P〈0.05),T3时MAP及HR明显降低(P〈0.05);R组T1及T2时MAP及HR无明显变化,T3时MAP与Tn比较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HR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2时R组MAP及HR明显降低(P〈0.05),而T1时MAP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后麻醉诱导所需得普利麻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Ⅰ组比较,R组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气管切开及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知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敖斌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58-59,63
目的:探求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不使用肌松药情况下所提供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心血管反应。方法:60例行择期手术患儿,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随机均分3组,分别为2.0μg/kg(R1),3.0μg/kg(R2),4.0μg/kg(R3);诱导给予异丙酚后分别静脉注射3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行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min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各组心率均有下降,以R2和R3组尤其明显,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则见于R3组;R1组患儿插管后较插管前相比心率与血压明显升高,高浓度瑞芬太尼组需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增加;R1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丁R2、R3组(P〈0.05),但R2、R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3.0μg/kg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尤肌松药气管插管时,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和稳定的向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用于儿童无肌松气管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4~10岁、ASA Ⅰ级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儿童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静脉注射0.01 mg/kg阿托品和0.1 mg/kg咪达唑仑5 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为6μg/ml.待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平衡后,给瑞芬太尼组患儿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kg,瑞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为5 ng/ml;给对照组患儿靶控输注生理盐水的同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8 mg/kg.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行气管插管.根据下颌松弛度、置入喉镜容易度、声带位置、咳嗽程度及体动5个方面进行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结果 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和98%.两组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2).结论 联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6 μg/ml的丙泊酚和效应室浓度5 ng/ml的瑞芬太尼能成功诱导儿童无肌松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择期全麻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mg/kg,RF组予瑞芬太尼2ug/kg,F组予芬太尼2ug/kg,3min后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1min、3min和5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RF组血压和心率在诱导后和插管后均比诱导前降低(P〈0.05),而插管后与诱导后比无变化(P〉0.05);F组诱导后与诱导前比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插管后即刻、1rain和3min比诱导前升高(P〈0.05)。RF组诱导后和插管后血压和心率的降低比F组更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2ug/kg复合丙泊酚能有效地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