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完善体外分离培养移植用胶质前体细胞的方法,并运用双光子显微镜在活体动物水平,对小鼠大脑皮层移植的胶质细胞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在体功能研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将其诱导为胶质前体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用Nestin、A2B5以及GFAP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胶质前体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体外给予ATP及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对体外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功能学鉴定.将以上诱导得到的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入成年小鼠大脑皮层,并在移植12周后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另外,应用双光子活体钙成像技术,观察移植胶质细胞对ATP刺激的反应.结果 ①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成为胶质前体细胞(A2B5阳性)的比率达到(87.4±3.4)%,继续将其诱导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的比率达到(83.4±3.3)%.②体外诱导而来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对ATP及毒胡萝卜素产生钙反应.③移植进入成年小鼠皮层的胶质前体细胞,在移植12周后仍可存活,并可分化为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④双光子活体钙成像实验证实,ATP可诱导活体小鼠皮层内移植细胞产生钙信号.结论 神经干细胞来源的胶质前体细胞在移植进入成年小鼠皮层内可分化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并至少存活12周.另外,胶质前体细胞在移植4周后,便可在活体动物大脑皮层内具备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链反应(PCR)、X-gal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等检测.结果小鼠ESC在特定条件下,能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后,经PCR检测和X-gal染色发现能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可分化为神经元;同时病理学检测亦发现细胞移植后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ESC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植入HIBD小鼠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海马损伤大鼠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无血清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至单侧海马注射Aβ1-40损伤模型大鼠注射处;免疫荧光双染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结果 胚胎体在改良的N3选择性培养基生长5 d后,90%以上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模型大鼠海马后神经前体细胞存活良好,EGFP荧光显示移植细胞呈集落生长,Cy3荧光显示大部分细胞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移植区周围可见一定数量NF200阳性细胞,其中部分发出类似神经元的长突起.行为学结果显示移植大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1-40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后能有效存活,大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小部分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移植能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6-羟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技术改进方法,并对改进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观察神经前体细胞定点移植对改进型PD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6-OHDA双点微量注射于大鼠左侧大脑制备P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神经诱导,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移植后PD大鼠行为变化.结果改进注射方法后P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为73.3%,较常规制备方法明显提高;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PD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结论使用6-OHDA双点注射选择性破坏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建立较稳定的且成功率较高的PD模型.小鼠ES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PD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吴万福  胡长林 《重庆医学》2007,36(16):1662-1666
神经元前体细胞(neuronal precursors)迁移是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必经阶段;神经元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可在全脑迁移;在有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修复过程中,神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具有损伤区靶向性.是何机制导致神经元前体细胞长距离定向迁移呢? 研究发现迁移可能和长距离导向机制、细胞内信号、前体细胞移动机制以及迁移微环境均有密切关系.目前发现涉及导向机制的导向因子主要有netrins、Slits、Semaphorins和Ephrins.下面就这些导向因子在神经元前体细胞迁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功能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采用改良A11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9d,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注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系G3。采用只注射培养液和不作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后,采用BBB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每周评分1次,检测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变。分别在细胞移植的第8周和第12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测脊髓的传导功能。结果:实验组移植水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后,其BBB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运动诱发电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大鼠急性损伤脊髓的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损伤大鼠海马后新生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方法 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胚胎干细胞采用无血清方法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至Aβ1-40损伤的大鼠海马齿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分化神经元的递质表型、受体表达以及与受者神经元的突触性接触.结果 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能长时间存活并分化为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表达NMDA受体和GABAA受体;发出类似神经元的长突起伸入到受者脑组织中去,并且在其胞膜和突起周围可观察到大量受者神经元来源的突触素阳性颗粒.结论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损伤大鼠海马后能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与受者神经元之间可能存在突触结构.  相似文献   

8.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OECs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d后OECs移植,记录对照组和移植组的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前体细胞及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分化和迁徙的情况。结果OECs组的神经前体细胞比对照组多,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OECs移植后能存活、迁徙。结论OECs移植后可以增加神经前体细胞的数量。改善脑出血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6-羟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技术改进方法,并对改进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观察神经前体细胞定点移植对改进型PD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6-0HDA双点微量注射于大鼠左侧大脑制备P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神经诱导,神经前体细胞恼内移植,移植后PD大鼠行为变化。结果 改进注射方法后P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为73.3%,较常规制备方法明显提高;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PD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使用6-OHDA双点注射选择性破坏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建立较稳定的且成功率较高的PD模型。小鼠ES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PD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上皮下混浊(haze)的影响. 方法对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术后一眼立即行角膜表面羊膜移植术,另眼作为对照.术后4周和8周用裂隙灯检查角膜haze形成情况.将兔于术后1、4、8周处死,取下角膜进行常规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AgNORs染色和胶原染色检查. 结果术后4周和8周,羊膜移植组haze轻于对照组.术后1、4、8周,羊膜移植组切削区中央上皮层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切削区边缘上皮层厚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和8周,羊膜移植组术区前基质角膜细胞数较对照组少(P<0.05),且增殖活性较对照组低,Ⅲ型胶原形成少. 结论羊膜移植能抑制PRK后基质角膜细胞增殖和Ⅲ型胶原形成而有效的减轻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4例亲属肾移植的经验,探讨活体供肾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为血缘亲属供肾,1例为非血缘亲属供肾,血型相同,淋巴毒试验阴性,4例HLA配型中,全配1例,单配体相同3例。4例取供者右肾,10例取供者左肾,13例经开放手术取肾,1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供者术后1周出院,随访1个月-1年肾功能正常。受者14例中13例至今存活,肾功能良好,1例肾失功。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冲击治疗逆转。2例发生肾功延迟恢复,分别于1周及3周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2例术后3天肾功能正常,无外科并发症。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好,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术,于术前、术后1月、6月应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功能性评分。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好转有效率达8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FIM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随随访时间增加评分改善更明显。结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对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但其长期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段志强  林涛  刘洋  张良  刘奎  芦思好  刘佳丽 《西部医学》2024,36(2):237-242+247
目的 探讨伴有持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肾移植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0年1月—201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西部战区空军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TX)联合前臂移植的患者27例,按肾移植手术与PTX联合前臂移植手术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分为肾移植术后12月内(0~12月)组、12~24月组、24~36月组、>36月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白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分布情况。结果 肾移植术前甲状旁腺激素、血钙、碱性磷酸酶、血肌酐、eGFR及血清白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12月组血磷水平与24~36月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1月、3月、1年,各组间血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月,12~24月组和24~36月组血钙水平相当(P>0.05),0~12月组血钙最低,>36月组最高(P<0.05)。在PTX联合前臂移植术后各个时间点,12~24月组血磷最低,除术后1月外,其余各个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CYP3A5基因型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他克莫司浓度的影响,为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3A5基因型分为野生纯合子组(CYP3A5*1/*1型,11例)、突变杂合子组(CYP3A5*1/*3型,46例)和突变纯合子组(CYP3A5*3/*3型,58例),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7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有效的血他克莫司浓度/剂量(C0/D)值。结果: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构成比和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突变杂合子组比较,野生纯合子组患者术后7d、3个月、1年和2年他克莫司C0/D值明显降低(P=0.011,P<0.01,P=0.022,P=0.024);与突变纯合子组比较,野生纯合子组和突变杂合子组患者术后各个时段他克莫司C0/D值均明显降低(P<0.01)。野生纯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1年和2年(P=0.004,P=0.049,P=0.036);突变杂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P=0.006,P<0.01,P<0.01,P<0.01,P<0.01),术后1个月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13);突变纯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P=0.002,P<0.01,P<0.01,P<0.01,P<0.01)。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他克莫司浓度有明显影响,且这种影响可持续至术后2年。  相似文献   

15.
原位心脏移植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1997年9月至2001年9月4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和教训。方法:4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接受了标准式心脏移植,其中1例术中采用了右心转流技术。儿童心脏移植克服了术后高心排带来的不良影响。免疫抑制剂应用三联方案加减。结果: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早中期死亡2例。2例长期存活,供心功能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合理的选择供体,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术后应加强对霉菌感染的预防、监测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带血管胎儿甲状腺异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共4例,随访半年至1年,2例显效,1例有效,1例失败。并从供体、移植方法、免疫抑制等方面讨论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 )后心衰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衰,Killip分级Ⅱ级及Ⅱ级以上,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的患者,共3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干细胞移植组19例,对照组11例。移植组于PCI术后5 d行干细胞移植术,用冠脉造影注射法,采集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 d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悬液,经流式细胞仪分离计数CD+34细胞(大约1×1010~1×1011/L),注入梗死相关血管。对照组以同样方法于冠脉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移植组术前、术后6个月、2年、最长5年以及对照组常规治疗6个月、2年、5年的心功能情况。比较移植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Dd)数值。结果移植组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为(42.4±5.6)%,明显高于移植前的(38.6±5.4)%及对照组(38.7±5.1)%,P<0.05。移植组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舒张末期容量(内径)(58.50±4.6)mm,明显小于移植前的(60.00±7.5)mm, 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减小左室容量,阻止或延缓左室重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后的心脏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126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1、3个月的左室结构及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各心腔均有所缩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变薄,搏动幅度增加,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较移植术前明显改善,扩大的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缩小。结论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随着尿量增多及体内毒素的大量排出,左室结构及功能均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评估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寻找一种降低术后干眼发生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将翼状胬肉12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A、B及C 3组,每组各40眼。A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C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1周内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膜和角膜创缘的愈合情况、移植片的生长情况,有无感染,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等。术后1、6和12个月从Schirmer试验、泪液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着色来观察胬肉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A、B、C 3组在术后1、6和12个月泪液分泌(Schirmerl)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C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A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C组角膜荧光染色分值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 3组术后6和12个月泪液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较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及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术后早期可保持更好的泪膜稳定性,但3种手术方式术后远期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相当,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丽丽 《河北医学》2016,(8):1299-1302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36例26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236例265眼作为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第7天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查矫正视力,同时进行裂隙灯与眼底检查。对患者视力、眼底病变和并发症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观察组术后1d,低视力患者65例70眼(26.72%);术后7d,低视力患者42例46眼(17.56%);术后1月,低视力患者31例35眼(13.36%);术后3月,低视力患者31例36眼(13.7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65例70眼低视力患者中因手术因素导致的低视力共34眼,因非手术因素导致的低视力共36眼。术后3月已无影响视力的手术因素,非手术因素成为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有效方法,手术并发症与眼部原发疾病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细致认真的术前眼部检查,术中娴熟规范的技术操作是防止术后低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