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脾阴虚证的处方遣药,散见于明清以来多家医著之中,鉴于脾阴虚证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笔者仅就古人对脾阴虚证的用药原则、常用药物及性味归经、方药应用、服法、禁忌等进行初步探讨,并附医案以资说明。  相似文献   

2.
赵成莉 《陕西中医》1999,20(12):551-552
结合儿科临床对小儿脾阴虚证之病因病机及临床证治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由于小儿常脾阴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故脾阴虚证广泛存在于儿科临床多种病症之中,脾阴虚证可单独存在,亦可与脾气虚,胃阴虚,心、肝、肺肾阴虚并存,临床随证斟酌,辨证施治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脾阴虚证大鼠模型MAPK活性变化,探讨在脾阴虚状态下大鼠心脏组织MAPK活性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进一步揭示脾阴虚证的病理实质和滋脾阴法的作用,从而为脾实质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和药物损伤复合造模法塑造脾阴虚证动物模型。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心脏组织中MAPK活性。结果:脾阴虚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脏组织的细胞浆MAPK活性升高(P〈0.05),脾阴虚证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脏组织的细胞浆MAPK活性升高(P〈0.01),与脾阴虚证模型组相比,心脏组织的细胞浆MAPK活性升高(P〈0.01)。结论:脾阴虚证状态下,大鼠心脏组织MAPK参与的细胞信号转导发生改变。滋脾阴方药能有效调控脾阴虚证大鼠心脏组织MAPK活性变化,可能为滋脾阴方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关于脾阴理论的相关文献,结合脾(胃)功能阐释了脾阴的内涵、生理作用,脾阴虚证的病机变化、病症特点以及脾阴与胃阴的异同,以期为临床辨治脾阴虚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霞  刘旭  王学岭  马佐英 《河南中医》2015,35(1):200-203
脾阴虚证是具有阴虚证共性,且区别于脾阳(气)虚证,一种客观存在的脾虚证。脾阴虚证的现代研究,虽在动物模型、动物实验研究、病理实质、滋脾方剂作用机制、现代临床疾病应用、复方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更完整、全面认识脾阴虚证。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中的脾阴虚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维美  汤一新 《中医杂志》2005,46(9):707-708
<金匮要略>对脾阴虚证未曾直接论述,但记载了脾阴虚多种兼证及不同的治法,为后世发展脾阴学说奠定了临床证治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李东垣重补脾阳思想的影响,脾阴理论屡被忽视。其实脾阴是客观存在的,脾阴学说奠基于先秦,发展于汉代,充实于元明,形成于清代,完善于近代。近年来,脾阴虚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其研究立项的课题、发表的论文日渐增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脾阴虚证一定会和脾气虚、脾阳虚证一样,获得其应有的理论地位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段金娜 《光明中医》2014,(9):1961-1962
历代医家及医籍在论及脾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脾气、脾阳虚者较多,提及脾阴虚者较少。治疗上,针对脾阴虚证,多以"益气滋阴"为大法。黄秀深教授,根据《金匮要略》中"五脏虚损"的论述,认为脾阴虚证的治疗当遵"见脾之病,知脾传肾,当先实肾"之法,夫脾之病,补用甘,助用辛,益用咸味之药调之。立六味地黄丸为治疗脾阴虚证之主方,为临床上治疗脾阴虚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脾阴虚证是脾虚的常见证型之一 ,与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脾阴虚证的血浆SP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0例脾阴虚证患者血浆SP的含量 ,并与脾气虚证组、健康人组对照。结果 :血浆SP的含量脾阴虚组为 35 .6 2± 2 1.78ng/L、脾气虚组为 6 9.31± 2 6 .0 1ng/L。脾阴虚组显著低于健康人组、脾气虚组 (P <0 .0 5 )。结论 :脾阴虚证“运化失司”的客观病理基础与SP水平变化相关 ,血浆SP水平对脾阴虚证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脾阴虚明代以前论述较少,明清时期,医家对脾阴、脾阴虚及其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方药运用均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现今长期以来中医界忽视脾阴虚这一证型,该证在专科教材《中医内科学》中未被述及,但临床中屡见脾阴虚证,濡养脾阴方可获效,  相似文献   

11.
脾阴虚刍议     
本文主要针对人们只重脾阳而忽视脾阴之现状,使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对脾阴的存在、脾阴虚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加以论述,旨在说明脾之阴阳同等重要,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脾阴虚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虚证大鼠肝组织的端粒长度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脾虚衰老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结合法建立脾气虚证模型,然后分别采用苦寒法和辛热法建立脾阳虚和脾阴虚证模型。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比色法和Southern blotting杂交法检测大鼠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端粒(Telomere)长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阴虚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明显,P<0.05;脾阳虚模型组肝组织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阳虚和脾阴虚模型组端粒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论:脾虚状态下,在机体过氧化反应异常增强,自由基积累攻击DNA、损伤端粒而导致端粒长度缩短。  相似文献   

13.
久泻与脾阴虚关系密切,应用滋脾温化法治疗久泻多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iBu PiYin Recipe,ZBPYR)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合因素造模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糖尿病模型,以水迷宫实验评价模型大鼠是否出现学习记忆障碍,之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和真核转录因子2的α亚单位(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 subunitα,eIF2α)表达的变化。结果:ZBPYR治疗后GRP78 mRNA水平降低(P0.05),GRP78、磷酸化PERK、磷酸化eif2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脾阴虚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滋补脾阴方药可能是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传导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5.
浅述脾阴虚与胃阴虚之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谷 《河南中医》2010,30(1):17-20
脾阴主营血,胃阴主津液;脾阴虚多为内伤气血所致,胃阴虚多为热病伤津所致。治疗上脾阴虚重养阴和营,胃阴虚重清热生津。脾胃阴虚者,脾胃的阳气也常常会被伤及,这是阴损及阳,所以对甘寒、甘凉、滋腻的药物都要掌握适度,一般以“平”为度,避免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证病结合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痴呆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CA3、DG区)、大脑皮质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凋亡促进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变化.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脾阴虚大鼠空肠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5(GLUT5)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滋补脾阴方药(ZBPYR)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饮食失常兼过劳结合燥热耗伤阴液法进行脾阴虚大鼠模型的复制,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阴虚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测定空肠GLUT1、GLUT5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空肠GLUT1、GLUT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阴虚组GLUT1、GLUT5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P<0.05);与脾阴虚组比较,滋补脾阴方药组能够明显上调GLUT1、GLUT5的mRNA表达水平(P<0.01),并增加GLUT1、GLUT5蛋白的表达含量(P<0.05)。结论:通过上调脾阴虚大鼠空肠GLUT1、GLUT5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能是ZBPYR对脾阴虚证发挥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脑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状况作相应的检测。结果:痴呆组以及脾阴虚痴呆组大鼠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在各脑区表达均明显减弱下调(P<0.05);ZBPYR治疗组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使用ZBPYR治疗的大鼠NMDAR 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脑区均明显上调,这表明ZBPYR以提升NMDAR mRNA的方式,使得NMDAR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多,而发挥其抗痴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古今医案分析金水六君煎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古今医案典籍和相关医学数据库,筛查出运用金水六君煎有效医案,分析临床症状、药物加减、证型、体征等。结果最终纳入医案82例。症状频数分析中,82个医案共记载了具体症状42个、375症次。中医证型分布以肺肾阴虚型最多见(51.2%),药物加减中前5位是五味子、杏仁、麦冬、紫菀、款冬花。痰液分布中,痰色以白痰为主(52.3%),痰质以黏稠为主(27.2%),痰味只有咸味唯一记载(24.6%)。舌象分类中,舌色以红舌为主(42.4%),舌形描述较少,舌质以腻苔为主(37.9%),苔色以白苔为主(43.9%)。脉象分布中,以细弦(15.1%)、沉细(13.2%)为主。结论金水六君煎应用指征是咳嗽、气喘、纳差、咳痰、白黏痰、痰咸、舌质红、苔薄白腻、脉沉细;主要应用证候为肺肾阴虚证,兼夹脾虚痰湿、阴虚燥热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证候分布规律,为建立证候宏观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以三家医院老年高血压病近10年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证型和四诊信息为切入点,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探讨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临床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575份病历资料中单证占总数的15.7%,复合证型占84.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分别为肾虚、气虚+痰湿、瘀血和阴虚阳亢.结论 肾气亏虚证是老年高血压病临床常见中医证候类型,但是单证较少,在住院患者中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痰和瘀是肾气亏虚证最主要的兼夹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