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骨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入选15例(17膝)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其中女性13例(15膝),男性2例(2膝)。平均年龄25.7岁(15~44岁)。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U形隧道法重建MPFL,Ⅱ组为髌骨内缘缝合固定法重建MPFL。术中根据不同软骨损伤情况行刨削刀打磨及射频汽化修整损伤软骨,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后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骨支持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膝关节不同屈伸角度下的张力及运动轨迹,位置满意后髌骨端分别采用U形隧道法(8例10膝)或缝合法(7例7膝)固定;股骨端均采用界面螺钉固定。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记录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34.8个月(8—60个月)。术后Kujala评分U形法平均(73.7±7.04)分,缝合法平均(86.7±7.70)分;Lysholm评分U形法平均(69.0±12.1)分,缝合法平均(80.4±14.3)分。随访期U形法固定组1例发生髌骨下极骨折,1例发生再脱位,骨折经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与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可靠,缝合固定法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骨科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20例(23膝),年龄14~32岁,脱位次数4~8次,所有患者均给予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前、术后1 a按照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所有患者无膝关节疼痛、肿胀及髌骨不稳,均未见髌骨复发脱位。Kujala评分术前为65.4±4.6,术后1 a为84.6±4.5,治疗前、后Kujal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肌腱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操作简单、微创、髌骨稳定性好,但应选择最佳适应证,解剖重建髌骨和股骨附着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武豪杰 《重庆医学》2015,(14):1976-1978
目的:探讨单隧道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固定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不稳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经临床确诊的14例(16膝)髌骨外脱位及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用Kujala和Lysholm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2个月,平均18.6个月。患者术后均无髌骨再脱位;无髌骨不稳及髌骨骨折。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K ujala评分为(68.6±4.9)分和(91.8±5.7)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35,P=0.007);术前和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69.0±5.2)分和(92.0±5.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8,P=0.031)。结论单隧道自体腘绳肌肌腱解剖位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对维持髌骨稳定和恢复其生物力学性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评价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例(20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部分患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 18例(20膝)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平均为(12.6±4.3)个月。术后均未发现髌骨再次脱位、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62.40±6.08)提高为(88.09±5.43);Lysholm评分由(64.16±4.66)提高为(91.28±4.15),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但远期疗效需要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东  邱冰 《重庆医学》2012,41(25):2589-2590,259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13例患者,全部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MPFL,术前、术后1年按照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2年,平均1.7年,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及关节活动度受限。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73.5±4.7)分,术后1年平均为(94.7±4.5)分,移植前、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操作简单、微创、髌骨稳定性好,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前后通过CT套叠观察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变化,采用Kujala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情况,并在最终随访时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膝关节活动度,评估髌骨稳定性,了解术后髌骨脱位是否复发。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TT?TG值为(10.24 ± 2.31)mm,与术前(23.15 ± 2.16)mm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Kujala 评分、Lysholm 评分分别为(93.20 ± 5.49)、(93.14 ± 4.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髌骨外推试验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所有患者膝关节屈膝活动度与健侧差值<5°。结论:对于选择性的病例,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可以有效减少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发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髌骨脱位未再复发.轴位X片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Lysholm评分平均91.5分.结论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关节镜下内侧髌骨韧带(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13年4月自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5位(18膝),男性6位(8膝),女性9位(10膝),年龄14-29岁,平均年龄20岁。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在关节镜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髌骨侧缝合铆钉,股骨侧挤压螺钉;术后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月,平均14个月,随访内容有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角.Lyshomn和Kujala评分。结果恐惧试验均阴性,膝关节稳定性提高,随访期间无发生再脱位,1例在术后10周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恢复正常;髌骨倾斜角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Lysholm和Kujala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下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有效防止髌骨再脱位,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小切口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创伤性复发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应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方式治疗的50例髌骨脱位患者的资料,其中急性脱位18例,复发性脱位32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24.1岁,髌骨脱位2~10次,末次髌骨脱位至手术时间为1~142个月,平均43.9个月。手术方法:关节镜探查清除嵌顿于髌股关节中的滑膜观察髌股关节运动轨迹、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在关节镜直视下调整移植肌腱的张力使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恢复正常。重建术后按计划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重建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重建患者切口术后均无感染、内固定物排斥反应和重建韧带再次断裂。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术后髌骨关节对合好未再出现髌骨脱位及半脱位。膝关节伸直位和屈曲3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能够完全下蹲。重建术后进行12~20个月的随访,Lysholm、Kujala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优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自体半腱肌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治疗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双固定系统修复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带线锚钉紧缩缝合修复术。术后进行随访以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3个月;无髌骨再次脱位或半脱位,术后6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患膝关节Lysholm及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等客观指标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带线锚钉紧缩缝合修复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避免取自体肌腱,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唐祝 《医学综述》2014,20(17):3166-3168
急性髌骨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青少年的膝关节损伤,通常与运动相关。初次髌骨脱位后再脱位的患者大多伴有内侧髌韧带的损伤,该如何处理目前存在较大争议。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初次脱位行保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当存在严重的软骨损伤,或存在影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的髌骨半脱位的时候,手术干预将是必要的。内侧髌韧带重建对稳定膝关节比单纯修复更可靠,但仍需根据内侧髌韧带的损伤部位而论。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高度不确定性是因为患者易出现髌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内侧髌股韧带髌骨段、股骨段损伤的MRI表现特点,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经意大利ESAOTE 0.2 T开放式专用关节磁共振和GE 1.5 T Twin Speed Infinity with Excite Ⅱ磁共振检查并临床证实的32例急性内侧髌股韧带损伤病例,分析急性内侧髌股韧带损伤髌骨段、股骨段各自伴发髌骨脱位、髌骨骨软骨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等差异.结果:急性内侧髌股韧带损伤髌骨段、股骨段各自伴发髌骨脱位率和伴发髌骨骨软骨损伤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伴发内侧副韧带损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时髌骨段与股骨段损伤各有一定特点,MRI评价其损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骨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内侧髌骨韧带(MPFL)的抗拉强度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标本解剖出MPFL,测定其侧抗拉强度。腘绳肌腱移植模拟MPFL重建术,采用肌腱移植髌骨缝合固定法和锚钉固定法,测定重建后的抗拉强度。结果:缝合固定法的强度高于正常MPFL强度及锚钉固定法的固定强度,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腱移植髌骨缝合固定法重建MPFL其抗拉强度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与锚钉固定法相比无异物存留,更加经济、简便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缝合锚钉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25例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患者行双缝合锚钉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髌骨侧采 用2枚带线锚钉固定移植物,同时行髌骨侧止点加强缝合,关节镜下调节张力后采用界面挤压螺钉固定移植物于股 骨隧道。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满意度、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再脱位率、CT评价骨道位置及髌骨倾斜角,采用 Lysholm,Tegner和Kujala评分评价患侧膝关节功能。结果: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20~40(平均24)个月。髌骨恐惧 试验均为阴性,无1例感染、再脱位及髌骨骨折。CT显示重建骨隧道位置良好,髌骨倾斜角术前为21.6°±2.3°,术后为 10.5°±1.6°;Lysholm评分术前为51.7±5.3,术后为93.8±6.5;Tegner评分术前为4.1±1.1,术后为5.5±0.6;Kujala主观评分术 前为53.5±6.4,术后为94.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缝合锚钉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 疗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everal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 However, the anatomy of the medial patellar retinaculum and the isometry of both intact and reconstructed MPFL remain controversi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sometric behavior of the reconstructed MPFL when two different pulleys are us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MATERIAL/METHODS: Eight anatomical knees were dissected and the medial patellar retinaculum and MPFL were studied. A pilot techniqu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PFL using a semitendinosus autograft was developed. A "dynamic" femoral fixation was chosen which utilized two different pulleys: the medial intermuscular septum (MIS) at the adductor's tendon insertion and the posterior third of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 The isometric behavior of the reconstructed MPFL and the stability of both pulley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MPFL was a thickened, band-like condensation of the superficial MPR layer extending from the MFE to the medial border of the patella. The reconstructed MPFL demonstrated the most isometric behavior when the MCL was used as a pulley. The average difference in graft length during knee flexion from 0 degrees to 90 degrees when the MCL or MIS were used as a pulley was 1 mm and 4 mm, respectively. The MIS pulley was more stable but less isometric than the MCL pulley. CONCLUSIONS: "Dynamic" MPFL reconstruction with a semitendinosus tendon autograft can restore patellofemoral stability without excessive soft-tissue dissection or implantation of hardware at the medial epicondyle, which can lead to symptoms of its own.  相似文献   

17.
胡剑波  肖林  刘冠霖  吴泽文  陈焱君 《西部医学》2012,24(4):728-731,73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RS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青少年RSP的48个膝关节行屈膝0°和30°股四头肌紧张状态下的螺旋CT扫描,并行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3D),总结分析其影像表现,然后用屈膝0°的C T横断面图像叠加法测量外侧髌骨角(LPTA)、髌骨倾斜角(PTA),和谐角(CA)、股骨滑车角(FTA)、胫骨结节-髁间凹间距(TT-TG)5个参数。结果在48个膝关节中,股骨髁发育不良37个,髌骨形态wibergⅢ型15个,髌骨倾斜31个,髌骨外侧移位44个,内侧移位4个,内侧支持带萎缩9个,股内侧肌不良11个。各参数测量:LPTA:-4.2±3.4°;PTA:24.5±7.6°;CA:30.2±16.3°;FTA:148.7±13.4°;TT-TG:19.6±3.4mm。结论螺旋CT扫描能有效评价髌股关节关系,MIP及3D能直观显示髌股关节的骨性不良,是临床诊断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重要辅助手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烨  汤洁  胡勇  赵胜豪  黎清波  彭永海 《重庆医学》2012,41(24):2498-2500
目的探索膝关节镜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该院骨科采用膝关节镜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膝行清理术;13膝行清理术加髌骨内侧支持带缝合术;5膝行清理术加髌骨内侧支持带缝合术加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全部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无术后关节内出血而再次手术者。全部患者随访期内未再发生髌骨脱位,负重练习后无脱位恐惧感,术后12个月复诊时关节活动度均能恢复正常,18例(94.7%)患者术后12个月随诊时能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采用Lysholm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17膝,良3膝,可1膝,优良率95.2%。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方法简便有效,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