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elin)/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穴改善脾气虚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气虚组、电针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劳倦过度及饮食不节的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脾气虚证候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髂嵴连线上方15mm,后正中线左右旁开20mm处),每日1次,每次20min,共治疗6d。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空肠组织中Ghrelin、三磷酸腺苷(ATP)、cAM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组织PKA蛋白表达。结果:脾气虚组大鼠肠绒毛肿胀、缩短、增粗,顶端部分破损或断裂,经电针穴位治疗后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脾气虚组大鼠空肠组织中的Ghrelin、ATP、cAMP含量及PKA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而电针组显著高于脾气虚组(P0.05),其中cAMP含量及PKA蛋白表达电针组显著高于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通过改善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增加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中Ghrelin、ATP、cAMP含量,上调PKA表达,从而增强大鼠能量代谢,发挥其补益脾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小肽转运体(PepT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大鼠均统一饲养于SPF级动物实验中心。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其余3组均采用不规则饮食和劳倦过度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之后,对足三里组进行电针"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大鼠电针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7 d。观察各组大鼠免疫器官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的变化;观测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PepT1的蛋白含量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的PepT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脾虚组大鼠的胸腺和脾脏质量以及小肠推进率都明显低于正常组,足三里组相比于脾虚组有所升高;HE染色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有萎缩、糜烂等改变,足三里组的组织形态较脾气虚组大鼠相比有所恢复;WB及PCR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PepT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足三里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PepT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控脾气虚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PepT1蛋白及基因的异常表达,参与小肠对蛋白质的吸收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治疗脾气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6只。采用劳倦过度及饮食不节的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脾气虚证候模型。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7d。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视神经萎缩因子1(Opa1)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组织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ATP含量明显上升(P0.05),而非经非穴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足三里组ATP含量较高(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排列凌乱无序,大量肌纤维断裂、破损,线粒体肿胀变圆,大量线粒体空泡化;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排列恢复有序状态,仅有少数存在扭曲、断裂,线粒体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融合形态的线粒体增多;而非经非穴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排列亦凌乱无序,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现象较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组织Opa1、D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Opa1、D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Dr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通过纠正脾气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失衡状态,从而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提高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4.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试验选用健康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实验结果如下 :电针“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T8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电针非经非穴组 ,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且“足三里”组T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经非穴组 (P <0 0 1 )。免疫抑制组T4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T8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与免疫抑制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P <0 0 1 )。结果显示 ,电针“足三里”穴可明显提高正常大鼠与免疫抑制大鼠的淋巴细胞亚群。而电针非经非穴点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钠依赖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运载蛋白2(GLUT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在SPF级动物实验中心饲养。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之后,对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进行电针"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7天。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的SGLT1和GLUT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的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脾气虚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部分损伤,足三里组的小肠黏膜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 0. 05);足三里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比于脾气虚组有所升高(P 0. 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肌肉组织内核呼吸因子1(NRF1)和2(NRF2)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电针"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7 d。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内NRF1及NRF2蛋白含量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NRF1及NRF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内NRF1及NRF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足三里组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内NRF1及NRF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比于脾气虚组有所升高(P0.01),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肌肉组织内NRF1及NRF2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ALI)小鼠血液流变学和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探讨电针调节cALI小鼠肝脏功能的微循环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非穴组,每组10只。胃内灌注50%乙醇(15 mL/kg, 2次/d,每次间隔8 h) 28 d建立小鼠cALI模型。电针穴位组给予双侧"肝俞""足三里"电针干预,电针非穴组给予双侧"肝俞"旁开1 cm处、"足三里"旁开5 mm处电针干预,均20 min/次,1次/d,共14 d。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观察各组小鼠的肝脏血流灌注情况;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显著下降(P0.05);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下降(P0.05);血清ALT、GGT水平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局灶性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05);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水平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GGT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中有少量肝细胞脂肪变性,局灶性坏死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非穴位组的血浆粘度、血沉水平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电针穴位组的血沉水平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电针非穴组(P0.05)。结论:电针"肝俞""足三里"对cALI小鼠血液流变性障碍、肝脏微循环以及肝损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对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 g)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穴组(电针非经非穴,即“足三里”穴外侧旁开5 mm处),每组10只。足三里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以3 Hz脉冲电流持续进行电针刺激30 min,强度以双下肢微颤为宜(约2~4 V)。以双极铂电极分别引导左侧迷走神经传出及传入纤维,采用生物机能试验仪连续记录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和峰值。结果:刺激前后,对照组与非经非穴组大鼠迷走神经传出和传入纤维放电频率和峰值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组电刺激“足三里”穴(7.5±3.4)min后,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频率明显加快,峰值增加,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经非穴组相应时间点(P<0.01);而传入纤维放电的各参数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使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增强,但对其传入纤维放电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5):626-628
目的:探究电针足三里对老年痴呆小鼠大脑皮层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及β-淀粉样肽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快速老化小鼠SAMP8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并设同源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电针组给予足三里电针干预,非穴组针刺双侧固定非穴位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层APP及Aβ的表达情况。结果:SAMP8大脑皮层内APP和Aβ蛋白呈较高表达的状态,电针治疗后明显下调,与模型组、非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改善AD,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D小鼠大脑皮层APP及Aβ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非经非穴组、电针组各15只。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后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非经非穴组造模后给予电针非经非穴处,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3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造模后3 d的病死率;检测各组大鼠肠内细菌移位率;HE染色法观察肠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肠黏膜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肠黏膜IL-4和肠黏液sIg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大鼠病死率为13.33%(2/15),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均为46.67%(7/15),电针组较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肠内细菌移位升高(P<0.05),光镜下肠黏膜病理损伤严重,肠黏膜Chiu评分、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小肠组织Bax表达均升高(P<0.05),小肠组织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肠黏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穴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 ,比较电针头部的“百会”、“水沟”穴和远离头部的“环跳”、“昆仑”穴 ,对脑组织、血清NO含量的影响。结果 :缺血模型组与假缺血组比脑组织、血清NO含量显著增加 (P <0 .0 5) ;与缺血模型组比较 ,头部穴位组明显降低 (P <0 .0 1 ) ,肢体部穴位组降低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 ,脑组织N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血清NO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尚不能认为远近部位穴位的作用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远近配穴针刺对自体髓核移植腰痛大鼠机械缩爪阈和脊髓中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 38 MAPK)及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的影响,为理解不同针刺处方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全穴组、近穴组和远穴组,每组13只,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方法建立腰痛模型。全穴组电针双侧腰5(L 5)"夹脊""大肠俞""委中"和"昆仑",近穴组电针双侧L 5"夹脊"和"大肠俞",远穴组电针双侧"委中"和"昆仑"。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7d。于术前1d和术后3、5、7d观察大鼠行为学和机械痛阈值;于术后8d,取脊髓L 4-L 6节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测定p 38 MAPK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A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在术后3d表现出明显痛觉过敏,持续至术后7d;与模型组比较,3个针刺组机械痛阈变化百分率提高(P0.01);全穴组、近穴组痛阈升高趋势优于远穴组(P0.01,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脊髓p38MAPK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近穴组、远穴组、全穴组p 38MAPK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以近穴组最为明显,全穴组次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脊髓cAMP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近穴组、全穴组cAMP表达下降(P0.01,P0.05)。结论:远部取穴、近部取穴和远近配伍取穴电针均能对内源性髓核刺激导致的腰痛模型大鼠7d内痛阈和脊髓p 38 MAPK、cAMP(除远穴组外)表达产生调节作用,近部取穴和远近配伍取穴调节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莉  王利  韩国柱  任洪灿  金越  吕勇  李楠 《中草药》2006,37(8):1203-1206
目的研究茶多酚(TP)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TP(100.0、50.0、25.0、12.5mg/kg)组,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肠I/R损伤模型。于缺血前20min舌下iv药物,假手术组仅分离不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再灌120min后,各组取血及肝组织,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SOD活力、MDA和NO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肠I/R损伤后,血清及肝组织中的SOD活力降低,MDA、NO水平升高,镜检发现肝有明显组织形态学损伤。与模型组相比,TP呈剂量依赖性增强SOD活力,降低MDA及NO水平,减轻肝组织形态学损伤。结论TP对肠I/R所致肝损伤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自由基清除作用、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活化、抑制大量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Inrecentyears,studiesdemonstratethatEAisofagoodrequlativeeffectonthegastroin-testinalmovement,butitsmechanismsremainunknown.SomeresearchersoncereportedthatEAcouldregulatepressureofthesphinctermus-cleofthegastricpylorusinhumanbody['],in-fluencingreleaseofsomeplasmabiryactivesub-.t.....[2],however,itsexactmodulationlinksandtheirPossibleintrinsicconnectionofgas-trointestinalhormoneshavenotbeenunderstoodcompletely.Uptonow,therehavenotbeenanysimilarstudiesonEAforregulatingpyloricpres-sureandits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取左侧“肩”“外关”“髀关”“足三里”穴)、穴位对照组(取左侧“清冷渊”“灵道”“箕门”“漏谷”穴)、非穴位对照组(取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郄门”连线中点、“五里”与“阴包”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电针参数为连续波,频率10Hz,波宽0.6ms,电压1.5-3V(以肌肉轻微抽动为度),时间10min。每天1次,共3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固定不针刺。三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Ca2+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颈总动脉30min的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无明显变化;再灌注30min,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显著增加,再灌注120min,脑组织Ca2+含量和含水量显著增加。电针能显著升高再灌注30min后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ET含量、脑组织Ca2+含量和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存在血液NO含量降低而ET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含量和降低血浆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作用亦有着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针刺丰隆单穴及其配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蛋白代谢酶及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作用及其效应差别。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每组10只。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第15天给予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针刺治疗。治疗5周后,所有大鼠腹腔静脉取血检测LPL、HL。摘取肝脏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的LPL、H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丰隆单穴组与丰隆配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均比模型组脂肪细胞小、数量少、染色浅。丰隆配穴组的肝组织脂肪细胞明显比丰隆单穴组染色浅,密度相对小。结论: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LPL、HL的活性,催化TG水解,二者作用的差异不显著。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减轻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对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针刺丰隆、关元、内关3穴的效果优于丰隆单穴,能更好的调控肝脏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水沟”与“井穴”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内活性钙调素 (CaM )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磷酸二脂酶法测定电针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水沟”穴组、电针“井穴”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升高 ,电针刺激“水沟”和“井穴”均可使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降低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针“水沟”与“井穴”均能明显降低活性CaM的含量 ,发挥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组(22只),后者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8周末,处死其中3只(正常组1只,NAFLD组2只),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造模成功,然后将NAFLD组进一步分为NAFLD模型组(10只)和电针组(10只)。电针"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每日1次,治疗4周。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比色法检测肝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增高,CYP1A1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降低,CYP1A1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CYP1A1表达的上调,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