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改进急诊输液操作流程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固化输液操作流程提高输液的准确性,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护患关系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认证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医护质量.本文根据现有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医院实际应用中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几套患者身份识别的解决方案,探讨当前我国医院在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下,如何应用现有信息技术,更加快捷有效的实现母婴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输液大厅2011年1~6月门急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结果 41635例次输液护理,静脉穿刺首次成功41164例次,占98.87%,药品不良反应6例,无护理差错发生.结论 对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输液是患者疾病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门急诊患者的输液是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输液患者多,病种多,病情复杂,危急重症病情变化时有发生,特别是有慢性病史的患者。而护士是患者危险病情的发现者,也是在医生到来之前对患者进行救护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昏迷患者腕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标识即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使用准确而可靠的方法进行身份标记以方便识别,它是整个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输液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7月13日~2009年7月17日在我科输液大厅输液的老年患者106名,对其进行心理状态分析.结果 通过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分析,积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老年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使老年输液患者不良心理因素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科输液患者输液质量的效果。方法以急诊静脉输液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对象,以2012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00例患者为研究组,以2006年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以输液技术、输液效果和输液满意度3方面指标评估输液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输液质量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的无痛输液率(97.3%)、一针见血率(94.3%)及输液顺利完成率(92.3%)等输液技术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3%、90.0%和87.3%,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症状减轻率(95.7%)、配合程度(98.3%)以及显著好转率(92.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7.7%、95.3%和86.7%,P<0.05或P<0.01);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97.7%)、家属(或陪护人员)满意度(96.7%)和护理人员满意度(9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7%、89.0%和93.7%,P<0.05或P<0.01)。结论对急诊科患者输液过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输液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全麻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意识尚未恢复时或未完全清醒时,失去应答能力,无法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核对工作,特别是在换班时,医护人员只能与病历核对,给核对工作带来不便。同时麻醉恢复室涉及与手术室、病区之间的转换,为了加强医疗的安全性,防止因错误识别引起的医疗事故,我院将患者身份腕带应用于全麻患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门急诊输液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静脉穿刺后输液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采用护理干预手段,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较对照组低,其患者满意度调查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并增强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患者采用多种查对方式在预防护理差错中的效果。方法:灵活运用反问式查对、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及呼叫查对3种查对方式对门急诊输液患者进行查对。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采用多种查对方式不但能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还使护患沟通更自然,患者感到被尊重。  相似文献   

12.
提高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舒适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年性疾病,静脉输液是老年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功能都处于退行性状态,易悲观、恐惧,易发生液体外渗、回血、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采取系统性的静脉保护措施,提高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舒适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对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钱惠霞 《大家健康》2016,(11):206-207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郭亚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669+3738-I0001,3738
医院的门、急诊是医疗风险高发的部门,而医疗风险研究表明,抓医疗质量首先要从防风险入手。医疗风险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特殊的患者群体、特殊的病种等,如果接诊者能对此给予充分的关注,就能有效地预防医疗风险的发生。本文拟就特殊的患者群体及风险的易发原因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子条码型腕带与传统腕带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佩戴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一4月收治的247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2例,试验组佩戴电子条码型腕带,对照组122例佩戴传统腕带,每日定时对2组患者术前佩戴腕带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 对照组共调查384人次,其中未佩戴的有29人次;试验组共调查395人次,其中未佩戴的有12人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佩戴电子条码型腕带依从性明显高于传统腕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多人使用同一副输液器反复更换针头的方法进行输液训练并验证其安全性。方法按培养标本法采集输液前液体并将其作为对照组,采集输液后液体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对二者进行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定性检验,判断输液管中有无细菌和组织液污染,从而验证其训练方式是否安全、可靠。结果2项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采用多人使用同一副输液器反复更换针头的方法进行静脉输液训练安全、可行,既能充分满足学生静脉穿刺练习的需要,又能减少实验消耗,不失为一种高效低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静脉输液已成为临床医生常用的给药方式,而静脉输液在小儿的普遍使用,给小儿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易发生不良反应[1,2]。为了解我院门急诊儿童患者使用输液药物的情况和合理性,对门急诊注射室小儿患者处方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4月14日至27日2周时间段内,到我院门急诊注射室接受输液的全部小儿患者处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患者身份的有效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衔接链条中断、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各院在原有床头卡的基础上加/改用了腕带,而腕带在临床的应用加强了严格、有效的查对环节,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心身病房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做好心身病房查对工作。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分别对9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例患者中,15人愿意佩戴腕带,75人不愿意;实际有78人按要求佩戴腕带,12人未戴。其主要原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病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精神病人"、"觉得不美观"、"认为佩戴腕带无意义"以及"皮肤过敏"等。结论 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差,应针对患者及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思想认识,并采取更人性化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门急诊患者输液的安全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门急诊2015年1~6月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安全管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PDCA循环法实施安全管理.两组均抽取5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40%,而输液意外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1.0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急诊输液患者中实施PDCA循环法进行安全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同时能降低输液意外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