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肝藏血、血舍魂"理论源流,认为肝血肝阴不能舍魂是不寐发生的关键核心机制,治疗不寐所采用的平肝降逆、平肝潜阳、清肝泻火、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养血滋阴、养阴清热等治法最终均要达到满足肝血肝阴能够舍魂这一核心机制方可取得疗效。同时,通过对临床治疗不寐的试验研究对该理论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2.
“肝藏血,血舍魂”源于五脏藏神理论,其核心内容是肝脏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肝魂在肝血提供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神志活动。躯体性焦虑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焦虑症。基于“肝藏血,血舍魂”理论,躯体性焦虑的病机可概括为肝不藏血、肝失疏泄与血不养魂、魂失所舍,可治以养血柔肝、调畅气机及柔肝安魂、调和阴阳,临证可灵活选用疏肝理气解郁、清泻肝火、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3.
“肝藏血,血舍魂”溯源于《黄帝内经》的藏象学说,依据对该理论的解读,发现失眠的发病与肝紧密相连,其病因病机之本质在于“肝不藏魂”。本文首先从魂与阴阳出入、营卫运行及肝脏气血三个角度论述了“肝魂”与失眠中医病机的相关性,且发现当代学者的研究结果与之相契合;其次现代实验研究探索更进一步验证了基于“肝藏血,血舍魂”论治失眠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后本文分别从和气血安肝魂、畅气机调情志及心肝神魂同治三条思路来论治失眠,并介绍导师运用自拟滋水清肝饮治疗阴虚肝郁、血不养魂型不寐的处方与治法,以期对后世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藏魂"是"五神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医临床研究及治疗精神类疾病的重要依据。以往中医学者对"肝藏魂"的认识多局限于"肝藏血,血舍魂,魂为人体的高级精神活动",而对"肝藏魂"在精神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并未阐明。故本文结合现代神经、精神、心理、认知等理论,从多角度深入挖掘"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明确其在精神活动生理、病理表现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调肝魂"论治精神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睡眠障碍古籍记载为失眠(不寐、不得眠、目不瞑)、失魂(离魂)等,指非疾病引起睡眠与觉醒量与质的变化;多由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等压力造成。神、魂、魄与生俱来,称之先天之神。《内经》记载魂由血舍、由肝藏,肝不藏血则血不舍魂,魂魄妄行,引发睡眠障碍。肝藏血,血舍魂,肝血魂正常,睡眠才能得到保障;肝血、肝阴不足及肝胆湿热,均影响肝藏魂。神有广义、狭义之别,与睡眠关系密切的主要指五神(神、魂、魄、意、志),即狭义之神。五脏对应五神,肝与魂相配,肝不藏血,血不舍魂,魂魄妄行则睡眠障碍。魂无所居则梦魇,阿胶、枣仁、枸杞、生地、熟地等养血滋阴之品,肝血得藏则不寐得治;魂失所藏易发梦遗;肝阴血不足则无以潜阳,风邪内动,肝血亏虚,魂游于外则夜惊,治以滋阴养血加镇静安神之品使肝血得养,卧则魂归而守。多卧治疗可选《赤水玄珠》"多卧醒睡汤"。多梦属肝血虚无以安魂定志,宜滋养肝阴,方选杞菊地黄汤。  相似文献   

6.
"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是肝之生理特性,对人体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肝藏血"是寐寤的物质基础。肝血充则寐深,肝阳生则魂精。将军之性能够主导协调人全身的气血运行,使肝主疏泄、藏血等生理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促进人体保持健康和谐稳定的状态。谋虑太过,耗伤肝阴血或将军之气太过,肝阳亢盛、气机不畅是不寐的重要根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其功能正常是良好睡眠的基础。肝气机条达、藏血充沛,是各脏腑气血阴阳调和、人体昼精夜瞑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太素》,唐初医学家杨上善所著,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版本。该书以唐初哲学为指导,开分类研究《内经》先河;延续《内经》脏为库藏、藏天地间精气的基本功能,突出并论证五脏藏神为五脏核心功能。其中,肝为库藏,应春,储藏天地之间少阳之气、五行木气;肝藏血,血是肝所储藏的精气;肝舍魂,舍魂为肝的核心功能,主藏血是为舍魂。《太素》对《内经》肝理论的发展:1)分类整理,使知识同一系统;2)以肝舍魂为核心功能协调并论证了肝所藏精气、血及魂的结构关系;3)以佛教理论指导,论证神、魂内生。明确《太素》肝脏象理论结构,对于明确肝脏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对当代中医肝脏象理论的深入认识,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寐”即今之失眠 ,是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 ,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证的一类疾病 ,并常伴有多梦。引起不寐的病因病机很多 ,如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思虑劳倦、心脾两虚 ,肝郁化火、肝火扰动 ,以及心胆气虚 ,胃中不和等。我院已故名老中医石冠卿教授论治不寐一证颇富经验。不寐一证 ,人多责之于心 ,验诸临床 ,或效或不效。石老治疗不寐 ,在注重心神作用的基础上 ,擅长从肝论治。《内经》谓夜卧血归于肝 ,肝藏血 ,血舍魂 ,肝血充足则寐 ,若肝血不足则不能藏魂 ,魂不归肝则不寐。《症因脉治》云 :“肝火不得卧之因 ,或因脑怒伤肝 ,肝气怫郁 ,或尽…  相似文献   

9.
儿童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期觉醒障碍是儿科常见的睡眠问题,常因睡眠剥夺与情景压力等启动。本文认为小儿体禀少阳,神气稚嫩,神怯易惊,当儿童受外界惊吓或情志不舒,气机不畅,痰火内生,肝魂易扰,魂不归于肝,以致表现为睡中坐起、梦游以及夜惊。结合“肝藏血,血舍魂”以及“随神往来谓之魂”之理论,立足小儿体质及病理特点,临床治疗可通过清肝化痰、敛魂安神,达到魂安神静的状态,从而治疗儿童NREM觉醒障碍。  相似文献   

10.
“肝藏血,血舍魂”是中医的传统理论,笔者通过对其“肝藏魂”理论的再认识,为中医临床研究及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提出新的观点及方法. 1 理论渊源 “肝藏魂”理论源于《内经》,历代医家都对其有所阐述。 1.1 肝《说文解字》卷四、肉部言:“肝木藏也,从肉干聲”。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老年失眠症病位核心在肾,涉及心,肾精亏虚是其病机基础,肾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多兼夹心火内炽.肾精亏虚,则不能荣养和涵养心神;瘀血内阻,壅遏神机不能潜藏;心火内炽,扰动心神不得安宁.老年失眠症的治疗应以益肾活血为基本治法.辨治时应强调益肾填精以荣神涵神,活血祛瘀以畅达神机,清心、安神、重镇以安定心神.治疗时应采用益肾填精之品,配用活血祛瘀之品,酌加清心、安神、重镇之药,最终使阴阳相合、眠复如常.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至今仍是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活血化瘀药在防治再狭窄方面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机,单味中药、传统成方、新型制剂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方面临床及实验研究,旨在提高对活血化瘀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至今仍是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活血化瘀药在防治再狭窄方面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机,单味中药、传统成方、新型制剂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方面临床及实验研究,旨在提高对活血化瘀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经多导联睡眠呼吸监测仪筛选出中重度OSAS患者(AHI>20)合并高血压者81例(病史均2 a以上,且用降压药物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nCPAP治疗。1个月后复查动态血压各指标和多导联睡眠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P<0.05),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形型比率下降(P均<0.05),多导联睡眠参数改善(P均<0.05),临床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CPAP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Sa(O2))、AHI、血压的昼夜节律等指标可反映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方面阐述了活血化瘀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认为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是把"双刃剑",应针对疾病病因病机与病理生理特点及病程阶段状况和西药抗凝治疗情况,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分型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采用中西医序贯疗法,科学合理地应用活血化瘀类方药,有利于不断提高中医活血化瘀类方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血浊理论在现代疾病谱系中作用与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11,28(5):355-357
血浊是指血液受各种因素影响,失却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因而扰乱脏腑气机的病理现象。血浊理论是基于当代临床实践的中医理论,血浊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提出的病理现象,并从中医现代化,提高临床疗效,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等3个方面论述了血浊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虚证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今多数医家将虚证列为刺血疗法的禁忌,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刺血疗法可以用于治疗虚证。本文从古代文献、现代研究以及临床实验等方面论述了刺血疗法补虚的作用,为正确认识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男科疾病的治法众多,思路各异,目标一致。本文结合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大部分男科病因病机都由于"瘀"、"痰"、"湿"密切相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不通,阴阳失衡而致,故全文治疗中都体现活血化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理论独特,应用广泛,尤其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因而深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重视。文章系统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建立及发展、不同时期血瘀证和活血化瘀临床研究的热点和成果,并对目前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之风是指中风病,而不是病因学中的外风及内风;血是指瘀血,血行瘀除则中风病自愈.外风致病,宜祛风为主;内风致病,宜熄风为先.风邪较燥,长期使用易耗伤阴血,在祛风剂中配伍使用养血活血之品,实为佐使之法.内风中之血虚生风者使用养血活血药物治疗,是针对病机用药,而非治风先治血之义.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之认识历时4个阶段,从外风、内风、非风到现在的脑血管疾病,瘀血是中风病之病理基础,瘀血行,经络通,则中风病自愈,故日: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南宋以前中医大家治疗中风病之经验总结及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