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MRI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2WI SPIR、Gd-DTPA动态增强及常规横断面T1WI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结合带及肌层侵犯情况,将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与其它序列比较。结果:对明确肿瘤性质、判断子宫结合带中断及肌层侵犯,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明显优于其它序列。结论: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一种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成像对宫颈癌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28例(手术49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鳞癌119例,腺癌8例,鳞腺癌1例)行盆腔轴位SE T1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FSE T2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RFSE),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脂肪抑制(FSPGR/70)Gd-DTPA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MRI的表现及侵犯范围,49例MRI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宫颈癌的MRI T2WI呈较高信号,T2WI宫颈癌与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宫旁脂肪组织高信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低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对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率为87%,特异性为89%,敏感性为85%,Ⅰ~Ⅱa期宫颈癌MRI分期准确率为92%,对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6%。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其侵犯范围,术前分期优于其它检查方法,理应成为宫颈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诊断和分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探讨MRI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术前MRI检查采取冠状面和矢状面的T1WI和T2WI成像,双盲法MRI阅片,子宫内膜癌MRI分期基本按FIGO分期原则。结果:病灶区在T1WI像上为等信号(不伴出血),T2WI呈现5种表现。MRI分期准确率达83.8%,分辨工期的准确率达90.9%。结论:子宫内膜癌MRI表现多样化,有44.4%病例表现不典型。MRI对子宫内膜癌(尤其对占多数的Ⅰ期病例)的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表现及分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按照1998年FIGO修订分期原则将所有病例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列联表的x2检验及配对资料的x2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的癌灶在T2 WI上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信号不均匀且高于肌层,并有不均匀强化.本组显示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7%(20/23),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6.9%(10/13).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的MRI诊断与分期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前瞻性评价MR成像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9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检查,其中45例进行了手术,术前3-15d(平均7.5d)内行盆腔的轴面SE T1WI,轴面及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冠状面脂肪抑制(SPIR)TSE T2WI以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轴面、冠状面、矢状面SE T1WI扫描。在MR图像上观察原发肿瘤的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范围。MRI所见与手术病理所进行对比。结果 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2WI呈较高信号,与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子宫内膜、宫旁脂肪组织高信号有良好对比,T1WI呈等或低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可轻度强化。33例出现信号不均匀表现,病理上可为假腺腔、坏死及角化珠。MRI对宫颈癌部位判断的准确度为100%。对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度为88.9%,特异度为90.6%,敏感度为84.6%。对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度为88.9%。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对术前宫颈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按照FIGO2009分期标准,分析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征象及其病理基础,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采用双盲法,描述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将MRI术前分期及判断肌层和宫颈浸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Ⅰa 26例,Ⅰb 8例,Ⅱ期9例。Ⅰ期MRI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腔内局限型或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呈中等强化、T2WI低信号结合带中断及肌层侵犯等,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呈腺样乳突状结构,突破粘膜层,向肌壁间浸润性生长。Ⅱ期以宫颈内出现与宫体肿瘤相连续的异常信号影及宫颈纤维间质破坏为特征。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诊断准确性为86%,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91%、8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结节状病灶或较大肿块。与子宫肌层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准确可靠,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探讨MRI成像在对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36例在手术前接受了MRI检查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查采用SIEMENS 1.5T超导型成像仪,体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横断面、矢状面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将MRI诊断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为宫腔内肿块或子宫内膜的弥漫性增厚;MRI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达94.4% (34/36).结论:MRI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准确可靠,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并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肿瘤T1WI与子宫肌信号相近,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子宫内膜下强化带25例,不出现内膜下强化带者,肌层内表面不规则12例,光滑1例.动态增强延迟期36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等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2例明显强化.与手术病理比较,动态增强MRI分期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正确率为84.2%;Ⅱ期正确率为92.1%.结论 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价值,应列为术前常规序列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 T MR T2WI及容积加速肝脏采集扫描(LAVA)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MR检查包括横断面T1WI、矢状而脂肪抑制T2WI;横断而或欠状面LAVA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早期、晚期、实质期和延迟期).记录肿瘤的部位、信号,对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T2WI和LAVA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按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分为:Ⅰ期22例,Ⅱ期5例.T2WI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7/10)、94.1%(16/17)、87.5%(7/8)和84.2%(16/19),准确度为85.2%(23/27);LAVA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10)、94.1%(16/17)、88.9%(8/9)和88.9%(16/18),准确度为88.9%(24/27).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3.0 T MR T2W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术前诊断及分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颈癌MR影像表现,评价MR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0例均在治疗前行盆腔的轴位SE T1WI,轴位及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在MRI上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浸润范围及累及宫旁的情况,并将MR所见进行影像学分期,同时与临床及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在判断宫颈癌发生部位的准确性为100%,判断宫旁浸润的准确性为92.31%,判断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性为96.67%,对宫旁浸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87%和92.31%。结论MR能多方位高分辨率显示宫颈癌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向宫旁浸润的程度,对宫颈癌的分期具有极高的价值。临床检查结合MRI可较为准确地评价宫颈癌的分期,使其更接近于病理分期,从而对宫颈癌的治疗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MRI在喉癌术前分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 I在喉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1998—2003年间24例喉癌患者的MR 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磁共振SE序列T1W I及T2W I扫描,其中20例患者加行MR I增强扫描。结果MR I术前分期总准确率为92.7%,临床术前分期总准确率为75.5%(P<0.05)。结论MR I对于喉癌术前分期作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直肠癌的MRI改变,评价MRI诊断直肠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直肠癌28例。用0.5T超导MRI仪,体部线圈。扫描序列为SET1WI和FSET2WI。结果MRI检出病变的阳性率为89.3%,MRI确定病变向周围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82.1%和87.5%,分期的准确性为57.1%。肿瘤SETlWI呈低信号,FSET2WI为高信号,大的肿瘤内有坏死。结论MRI对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有较大价值,但不能显示较小的病变,特别是位于直肠前壁下1/3的病变。病变越小MRl分期越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 RI资料,观察肿瘤信号、侵及范围,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并进行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肿瘤T1 WI多呈等信号,T2 WI呈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ADC值降低。Ia、Ib及II期肿瘤实质部分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 RI常规序列及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1.4%和86.0%。结论 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判断肌层浸润深度较准确,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8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脂肪抑制MRI平扫和脂肪抑制动态增强MRI扫描,对比分析SE TlWI、FSE T2WI、脂肪抑制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和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扫描5种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情况及病变形态和内部信号的显示效果。结果 (1)对病变的检出,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检出率达100%,平扫各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别,其中以脂肪抑制T2WI为最好,检出率为93.1%,脂肪抑制T1WI最差,检出率为85.06%;(2)在病变形态的显示上,虽然脂肪抑制T2WI效果较好,但与常规T2WI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别,而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则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3)在病变内部信号的显示方面,脂肪抑制的平扫(包括T1WI、T2WI)明显优于常规平扫,而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结论 乳腺MRI平扫中脂肪抑制的应用对病变的检出及内部信号的显示具明显优势,以脂肪抑制T2WI效果更好;在脂肪抑制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对病变强化的形态学特征显示良好,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能准确判断病变强化程度,观察病变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过程.明显提高了MRI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因此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炎的MR和CT表现与穿刺活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以及MRI、CT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诊断的结缔组织病22例,其中皮肌炎(DM)8例、多肌炎(PM)12例和嗜酸性筋膜炎2例。所有病例均完成大腿CT平扫、MR的T1WI、T2WI、频率预饱和反转恢复(SPIR)序列及CT导向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 穿刺活检、MRI和CT发现肌组织病变分别有17例、14例和5例,发现筋膜病变分别为5例、9例和9例。肌炎、肌萎缩、筋膜炎可单独或合并存在,肌炎(9例)呈现T1WI低信号和T2WI或SPIR高信号改变,肌萎缩(9例)呈T1WI、T2WI高信号以及肌间隙增宽。SPIR检出肌炎明显优于CT和T1WI,P<0.05。DM(6/8)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M(3/12),P<0.05。病情加重期肌炎(7/1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期(2/11),P<0.05。结论 MRI和CT能够客观地反映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病变的类型、累及部位和病情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特征性MRI平扫表现,以期在无需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情况下,提高两者术前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3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病变大小及DWI相对信号强度值。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2组病人MRI平扫信号特征,包括T2WI上病变内部信号特征(低信号纤维核心和高信号小囊),DWI上病变与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差值,T2WI和DWI上病变周围线样高信号。结果与子宫内膜癌相比,子宫内膜息肉T2WI上有高信号小囊和低信号纤维核心表现者更多(P<0.05)。DWI上病变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差值比较,子宫内膜息肉(36.4±61.7)低于子宫内膜癌(229.8±94.8)(P<0.05)。子宫内膜息肉在T2WI、DWI上的病灶周边线样高信号表现均多于子宫内膜癌(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T2WI及DWI上病变周围线样高信号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