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 L DH)手术后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对1995— 2 0 0 0年 (锻炼组 ) 4 65例 L DH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 ,与 1995年以前 (对照组 ) 180例 L DH患者术后仅卧床休息疗效对比。结果 手术后 2周、4周对手术疗效作了详细观察 ,并于10周、半年进行随访 ,锻炼组与对照组腰部残留腰痛、残留腿痛及直腿抬高阳性率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 ( P <0 .0 1)。结论 腰背肌锻炼对 L DH术后腰背肌功能及下肢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作用 ,能有效的防止了腰背肌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65-136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配合早期规律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9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锻炼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锻炼组术后第2 d由医生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而常规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恢复活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椎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减少,JOA评分均显著增加;而锻炼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但常规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相比,VAS评分不减反增,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锻炼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 d,两组间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锻炼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配合早期主动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腰椎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腰背肌锻炼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崇华 《颈腰痛杂志》2005,26(5):393-394
本文从几方面阐述了腰背肌锻炼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及良好的临床效果,提倡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重视腰背肌锻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MED手术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随访67~88个月,平均80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52例,良21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3.6%.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8 min.术中失血15~40 ml,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感染及术后复发病例.[结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间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4例,随访51~72个月,平均60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48例,良1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5.31%。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8 min。术中失血15~40 mL,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感染及术后复发病例。结论第二代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2.1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4~515例,L5S113例。平均随访6个月,分析术前及术后4个月时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术后4个月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20mL。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4个月时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1 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一种颈腰牵引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2例年龄在38~60岁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试用,观察牵引前后患者症状改变.结果 本组4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以1994年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疼痛非手术评价标准为参考,治愈为2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5%.9例下肢放射痛患者4例不能耐受牵引,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自行研制的颈腰牵引器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重量轻、可折叠、便于携带、使用移动存放方便等优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国外已较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纯突出和没有上下潜行的韧带下突出.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其中优7例,良2例.讨论了此方法的手术适应症,手术要点,作用机理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12-2019-03间收治的98例LDH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实施PELD术。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4周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4周、6个月的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DH患者实施PELD术治疗,能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疼痛程度,加快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55-135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6月12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0例行侧路椎间孔镜术,60例行后路椎间盘镜术。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Nakai分级。[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显著长于椎间盘镜组(P0.05),椎间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椎间盘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周时椎间孔镜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椎间盘镜组(P0.05)。术后3个月时椎间孔镜组的ODI评分显著低于椎间盘镜组(P0.05)。120例中88例(73.33%)患者获得随访6~12个月,其中椎间孔镜组52例,椎间盘镜组36例。随访过程中,椎间孔镜组有4例术后1~6个月复发,行翻修术,椎间盘镜组2例发生神经根牵拉伤,术后背伸无力,3个月后恢复。两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为90.38%(47/52),椎间盘镜组优良率为80.56%(29/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较椎间盘镜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近8年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原因。讨论其防治和治疗措施。结果术中保留棘上韧带能避兔术后腰酸乏力,采用环锯去除椎板黄韧带省时,安全。L5和S1的术中确定可依据其形态,活动度,叩击音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电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仪治疗,穿刺成功率100%.术后平均3.5个月随访,优良率90%.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不造成神经根粘连及硬脊膜纤维化,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认为在掌握定性诊断资料并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正规操作,应用该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25例中,属极外侧型14例(43%)、硬膜内型4例(12%)、神经根鞘内型2例(06%)、游离移位型8例(25%)。结合文献复习,分别讨论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影像表现、诊断及治疗。作者认为对详细病史及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术中探查阴性时有针对地以细橡皮导尿管做相应部位的探查,是避免漏治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48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48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了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1~7年,平均3.1年,按Nakai标准判定,优30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3.7%。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潜行开窗术摘除椎间盘突出远期随访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采用小切口潜行开窗摘除椎间盘突出1874例,随访5~11年486例,平均8.6年,优良率97%(425例)。采用等动功能测试系统评价开窗摘除椎间盘的远期效果显示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手术显露范围小,出血少,神经粘连和医源性椎管狭窄机会少。文章讨论了椎间盘突出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方式对脊柱生物力学的影响,椎间盘摘除术作者首推小切口开窗。  相似文献   

16.
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AP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8例,再穿刺切吸21例,再切吸率5.9%.分析原因有:术中操作不当3例,间盘切吸量不足10例,定位错误2例,双间盘突出漏切3例,间盘退变硬化4例.作者指出医源性因素是再切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方法:手术治疗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术中所见髓核突出情况分为膨出型21例、突出型82例、脱出型7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6年,疗效优良率达8909%.结论:作者认为,膨出型及大部分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及继发病变轻,椎管的有效容量存在,保守治疗效果较好。部分突出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及继发病变较重,椎管的有效容积较小,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或症状不解除需手术治疗。术中彻底解除赖以解释神经根受损的病变,术后充分引流,手术往往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omy,MSLD)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25例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5~56岁,平均43岁.均行MSLD辅助下椎板开窗摘除椎间盘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术后按照Macnab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18例(72%),良5例(20%),可2例(8%),差0例.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手术间隙定位错误、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SLD具有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自1973~2001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709例,其中青少年患者(20岁以内)53例,占所有治疗病例的1.43%,2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经0.5~10年平均5年的随访,根据侯树勋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非手术病例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1.30%;手术病例优18例,良8例,可4例,优良86.67%,总优良率88.6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低,发病时往往有明确的外伤史或椎间盘存在缺陷,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症状较轻而体征较重,可通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治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CT所见腰椎间盘突出的重新鉴别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因临床发现有些经CT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其症状体征与CT结果不符。对112CT阳性者根据症状体征进行重新鉴别。方法:将CT阳性者根据“三种试验”分为阳性、阴性两组,再选压痛点作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阴性组优良率较高。结论:CT结果可供参考,但不能作临床考虑的主要依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要以症状体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