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815-1818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扩大成形入路治疗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与优点。[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应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扩大成形入路手术治疗12例高位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52岁,平均37岁,病程5~120 d,平均58 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坐骨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5S12例、L4、58例、L3、42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腰痛及腿痛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 Nad功能评分判断疗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未予估计,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00~145 min,平均120 min,住院时间3~7 d,平均5.4 d,伤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术后腿痛均立即消失,1例术后1个月出现腰痛加重,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 Nab评价标准,末次随访时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7%。[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扩大成形入路治疗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微创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均行MED微创治疗.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56个月,平均18个月.96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4.45分,末次随访时14.6分,优85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7%.[结论]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术(M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应用M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共45例,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和Macnab腰椎评价标准,评估腰椎术前功能状况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全部病例得到随访.结果 ODI评分:术前36.6±1.2,术后9.2±0.9;术后随访时间:1~45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平均Oswestry功能评分9.6±0.8.Macnab评分结果:优23例(51.1%),良17例(37.8%),可4例(8.9%),差1例(2.2%),优良率占88.9%.结论 MED术微创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拓展了中央型椎问盘突出症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游离脱垂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07采用PEID治疗的38例游离脱垂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0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38例均获得10个月随访,无硬脊膜损伤、切口感染、症状复发。5例术后下肢皮肤麻木,术后10个月均恢复正常。2例出现踝关节、足趾背伸肌力下降至3+级,末次随访时1例恢复正常,1例恢复至4级。术后1周、10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0个月各观察指标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微创治疗游离脱垂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是要求术者有较高的脊柱内镜操作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真 《颈腰痛杂志》2004,25(3):182-183
目的 探讨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近10年我院21例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施行手术治疗的体会。结果 获得随访18例,随访3m-3.5年,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8.9%。结论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有特殊性,术前需仔细检查、综合分析以免漏诊误诊,术中应仔细探查、小心剥离、彻底摘除退变游离的髓核方可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6.
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3~52岁,平均37.6岁;L_(2,3)1例,L_(3,4)3例,L_(4,5)12例,L_5S_19例。术前、术后1周、1年进行采用视觉摸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患者的腰痛、腿痛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2个月。2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 min。术后无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复发病例。术前、术后1周、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8±0.5、2.5±0.4、0.9±0.2;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1±0.6、1.5±0.4、0.7±0.6;腰椎ODI评分分别为69.2±1.8、22.5±4.7、10.2±2.4,各项目三者之间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及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而且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按压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3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常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常规的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按压微调法治疗,治疗为期1个月,1个月后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VAS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常规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好,同时治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比常规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低。结论按压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单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3%。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手术系统(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2000年12月至2008年6月,使用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治疗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一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组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及住院费进行术后短期项目比较。结果术后短期疗效评价依照Nakai分级,优良率91.7%。治疗组有2例脑脊液漏,其中1例转为开放手术,余无严重并发症。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比较除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外,其余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行腰、腿疼平均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显示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明显下降。Oswestry功能指数(ODI)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从术前平均45.6降至术后22.4(P〈0.01)。结论对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分类,术前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巧是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封闭+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方法:通过120例硬膜外封闭结合早期运动疗法观察腰腿痛缓解状况,经平均6个月随访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优41例、良59例,中14例,差6例,优良率83.3%结论:硬膜外封闭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腰部调节功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预先注射消炎镇痛液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针灸、按摩、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分为二组,每组40例。A组:单纯C臂下颈硬膜外腔侧隐窝进路前间隙注射胶原酶。B组:颈硬膜外预先一周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联合C臂下侧隐窝进路前间隙注射胶原酶组。观察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复合液+胶原酶组在治疗后2周、1月、2月、3月的VAS评分较单纯胶原酶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颈硬膜外预先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联合C臂下颈硬膜外腔侧隐窝进路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能够为有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颈椎融合可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部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外科手段。目的:比较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6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26例)或ACDF手术(融合组,3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最终,52例患者(融合组29例,置换组23例)获得平均15.3个月(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上肢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90.5%。置换组中2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假体有〈3 mm的前移,l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均可明显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间盘置换还能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有望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06根据纳入标准筛选30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神经根松解术治疗,采用VAS、ODI两项调查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根据结果评估椎间孔镜对该类疾病的手术疗效。结果根据VAS评分标准,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由7.50±1.27降至4.80±2.44,(P〈0.05);ODI评分由39.70±16.69降至36.30±17.37,(P〈0.05);优良率为30%。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针对再发的神经根腹侧压迫,是有效而有优势的,但就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影响其临床症状的因素较繁杂,多数情况下因背侧瘢痕粘连或内固定占位不良等限制,椎间孔镜无法对其进行手术处理的,总体疗效低于再次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进入椎管行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逐级磨钻扩张至一区,安放工作套管,在脊柱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临床疗效用改良的MacNab评价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5天,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前后1、3、6个月各时段VAS评分,经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后1、3、6个月各时段的临床疗效,显效率1个月94.94%、3个月96.20%、6个月96.20%,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98.73%,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适应症广、复发率低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治疗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 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8月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奇偶顺序分成2组,椎板间入路组34例,椎间孔入路组34例。对2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患者疗效满意度、术后残余症状、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椎板间入路组有4例术中改为椎间孔入路,椎间孔入路组有7例改为椎板间入路,经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手术时间分别是(50.2±7.0)min、(61.9±9.6)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4±2.3次、10.3±2.5次(P<0.05),2种入路治疗后腿痛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内镜下治疗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或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各有特点,且均能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但需针对患者的解剖情况、影像定位及临床表型选择适宜的个体化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与开放式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行TLIF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椎间盘突出伴节段不稳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传统TLIF的开放组(44例)及使用Mast Quadrant通道行TLIF手术的微创组(21例).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 微创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开放手术组少(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应用Mast Quadrant通道不但同样能够完成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操作,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发生下腰痛概率低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颈腰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颈腰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颈腰综合征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877岁,平均39岁。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疼痛功能指数(2.0版本)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60例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o im ax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行腰椎管减压融合的手术中,置入Wallis棘突间稳定系统,分析其缓解邻近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5-60岁),其中20例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同时于具有退变趋势的邻近节段置入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固定(试验组),其余20例单纯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分别于置入后1个月、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的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VAS),同时测量并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椎管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5年,平均3.6年。40侧患者伤口均I类甲级愈合,术后疼痛情况均较术前缓解。两组患者置入后1个月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术后3年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两种术式即刻效果无差异,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效果主要依赖于手术有效的减压。试验组中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是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发挥良好的生物学作用,有效减缓了因腰椎融合术导致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伴有“自溶”现象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所有患者比较首次发病与入院前腰椎MRI检查发现均有突出椎间盘缩小的影像学表现。对其中15例行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或髓核摘除术;19例采用卧床休息、腰围固定以及脱水、消炎镇痛等非手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手术组15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16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前ODI为42.8±4.25,末次随访时为12.5±1.2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为7.13±1.24分,末次随访时为1.45±0.86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手术治疗组19例,治疗前ODI为27.9±3.61,末次随访时为10.5±6.4,治疗6个月后复查腰椎MRI平扫提示突出椎间盘完全消失者4例,部分消失者9例,无明显变化者6例。 结论 对于伴有“自溶”现象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根据影像学及临床表现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 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 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椎体间融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8.26±1.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2.47±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40.32±3.1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6.67±2.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