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在持续输注消炎镇痛液基础上结合小剂量臭氧注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A组:硬膜外腔单纯输注消炎镇痛液组;B组:硬膜外腔输注消炎镇痛液的同时,每日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一次小剂量的臭氧组。观察2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患者从治疗后的第二天起每天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 硬膜外腔在持续输注消炎镇痛液的同时再结合小剂量臭氧注射,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治疗,治疗组实施脉冲射频联合PECA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实疼痛指数(PP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等观察指标的变化,并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PRI、PPI、VAS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臭氧穴位注射+脉冲射频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 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55)和治疗 组(n=55)。参照组给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臭氧穴位注射与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 VAS、PSQI及LSI-B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VAS评分、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LSI-B评分、治疗总 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穴位注射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痛患者,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诊断性阻滞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为非诊断性阻滞组(n=80),B组为诊断性阻滞组(n=80)。A组患者不进行诊断性阻滞直接入院治疗,B组患者入院前行三叉神经半月节诊断性阻滞。2组患者入院后均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2组患者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穿刺针尾有新鲜血液流出视为穿刺出血,记录诊断性阻滞阴性率,穿刺次数及穿刺出血率。结果B组诊断性阻滞阴性3例,占3.8%(3/80)。2组比较VAS评分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中B组一次穿刺到位率明显高于A组(69例vs.24例,χ^2=57.738,P=0.000),穿刺出血率显著低于A组(6例vs.17例,χ^2=5.683,P=0.017)。结论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前通过诊断性阻滞的诊断和定位,对于提高射频热凝的毁损效果并无明确帮助,但诊断性阻滞本身可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防止误毁损的发生,提高穿刺的准确性与成功率,有效减少反复穿刺导致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50单位胶原酶盘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穿刺均在C型臂引导下经安全三角区,进入责任间盘中后113处,B组进行射频热凝治疗,A组在完成B组治疗后,留置射频穿刺针8~10rain后,旋转射频穿刺针斜口对准突出物方向,并退针少许,注造影剂0.5ml,C臂观察造影剂流向突出的椎间盘,5rain后注射50单位胶原酶溶液0.5ml。治疗结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结果治疗后1、6、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组较B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联合极小量胶原酶盘内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6.
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运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吲哚美辛肠溶片。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效果随疗程延长而提高,治疗组治疗10d、20d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PHN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效果持久,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脉冲射频腰脊神经背根节结合中药治疗腰背痛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75例慢性顽固性腰背部疼痛其他治疗方法效果差的患者,A组中药治疗+牵引+脉冲射频治疗,B组中药治疗+牵引+硬膜外注药治疗,C组中药治疗+牵引。结果:治疗后各组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为A组全部数据、B组2个月内、C组治疗1个月时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组间比较A组与B组除治疗当日外,其余各时点两种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两种方法效果比较,各时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冲射频(PRF)临床应用于腰脊神经背根节(DRG)结合中药治疗顽固性腰背痛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48例,性别不限,年龄45-92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4):常规药物组(C组)与硬膜外阻滞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组(T组).2组治疗期间均静脉输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6 ml/d,C组还口服阿米替林和加巴喷丁,T组选择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最严重的脊神经节段的相应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硬膜外输注药物配方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和地塞米松50 μg/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速率2~5 ml/h,连续10d,维持VAS评分≤4分.记录硬膜外给药期间与硬膜外给药相关不良反应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组尿潴留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T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可有效地缓解严重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方法观察组68例,给予静脉用阿昔洛韦针5 mg/kg,q8h,口服强的松片10 mg,bid。对照组62例给予静脉用阿昔洛韦针5 mg/kg,q8h。两组患者均据病情给予其他对症治疗。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后追踪患者疱疹后神经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强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疗效,明显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钩活术联合恩再适行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随机分为钩活术联合恩再适椎旁阻滞组(A组)和钩活术联合甲钴铵椎旁阻滞组(B组).结果:A组的有效率为88.9%,明显优于B组(有效率61.1%).结论:钩活术联合恩再适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程度,改善病人睡眠、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72例;采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86例。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VAS评分法,对治疗后优良率、总有效率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胶原酶优良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射频组(P〈0.05);VAS评分后,术后1周,射频组优于胶原酶组(P〈0.01)。但6个月后胶原酶组优于射频组(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和胶原酶溶解术均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硬膜外预先注射消炎镇痛液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针灸、按摩、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分为二组,每组40例。A组:单纯C臂下颈硬膜外腔侧隐窝进路前间隙注射胶原酶。B组:颈硬膜外预先一周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联合C臂下侧隐窝进路前间隙注射胶原酶组。观察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复合液+胶原酶组在治疗后2周、1月、2月、3月的VAS评分较单纯胶原酶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颈硬膜外预先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联合C臂下颈硬膜外腔侧隐窝进路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刺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刺血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刺血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椎旁以及色素沉着区域针头挑刺皮肤刺血治疗,每周2次,共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评估疼痛强度,并计算疼痛缓解率。采用生活质量SF-36表中国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疼痛强度治疗后[(4.1±1.5),(2.2±1.3)]与治疗前[(8.6±1.4),(8.7±1.3)]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刺血组(74.1±2.3)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1±2.9)(P〈0.05);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指数(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刺血组(67.9±5.5)与对照组(55.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刺血组(5.8±2.8)与对照组(8.5±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治疗可有效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规律间断硬膜外泵注(RIEB)和持续性硬膜外输注(CEI)复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75例。所有产妇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选取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镇痛液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A组产妇予以CEI模式镇痛,8 mL/h持续输注镇痛液。B组与C组产妇予以RIEB模式镇痛,自注射首剂开始,每间断1 h给予8 mL镇痛液,其中B组的注射速度为2 mL/min,C组的注射速度为6 mL/min。记录产妇满意度评分,镇痛前(T1)、镇痛后30 min(T2)、1h(T3)、宫口开大7~8 cm时(T4)、宫口开全时(T5)、分娩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Bromage评分,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产程、镇痛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 三组产妇T1~T3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产妇T4~T6时点VAS评分,PCEA追加次数,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方面均显示C组B组>A组(P<0.05);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镇痛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IEB复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显著,且泵注速度为6 mL/min的效果最佳,可有效减少PCEA追加次数,罗哌卡因用量和舒芬太尼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而不良反应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规律间断硬膜外泵注(RIEB)和持续性硬膜外输注(CEI)复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75例。所有产妇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选取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镇痛液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A组产妇予以CEI模式镇痛,8 mL/h持续输注镇痛液。B组与C组产妇予以RIEB模式镇痛,自注射首剂开始,每间断1 h给予8 mL镇痛液,其中B组的注射速度为2 mL/min,C组的注射速度为6 mL/min。记录产妇满意度评分,镇痛前(T1)、镇痛后30 min(T2)、1h(T3)、宫口开大7~8 cm时(T4)、宫口开全时(T5)、分娩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Bromage评分,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产程、镇痛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 三组产妇T1~T3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产妇T4~T6时点VAS评分,PCEA追加次数,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方面均显示C组B组>A组(P<0.05);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镇痛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IEB复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显著,且泵注速度为6 mL/min的效果最佳,可有效减少PCEA追加次数,罗哌卡因用量和舒芬太尼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而不良反应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钉道强化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47例,分为A、B两组,A组行责任节段减压,PMMA钉道强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双皮质固定,责任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和sF一36评分评估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7月(18—30月)。A、B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固定节段A组短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ODI评分和SF-36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A组中无一例螺钉松动,B组中3例发生螺钉松动,其中2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PMMA钉道强化技术安全、可靠,较双皮质固定技术固定节段短,能够很好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实际操作中,不会明显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腰部软组织张力测定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过程中作为疗效评价客观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以1∶1的比例分为银质针与中药熏蒸组。银质针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55岁,平均(45.70±4.15)岁,采用银质针透热治疗;中药熏蒸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7~55岁,平均(43.03±5.86)岁,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力-位移距离(FDD)、能量吸收比(S)的变化,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积分(VAS)、罗兰德-莫里斯功能障碍量表(RMDQ)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银质针组VAS评分分别为4.77±0.78、1.99±1.08、2.55±0.94,中药熏蒸组分别为4.43±0.61、2.48±0.71、3.05±0.86。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银质针组较中药熏蒸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时银质针组RMDQ分别为13.63±1.96、5.87±2.33、6.53±2.89;中药熏蒸组分别为13.40±2.01、6.90±2.31、9.23±2.87。组间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质针组与中药熏蒸组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腰痛所引起的功能障碍,银质针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②治疗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健侧多裂肌的FDD均明显增加(P〈0.05);中药熏蒸组治疗后1周患侧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的FDD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3个月时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增加更为明显(P〈0.05),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银质针组患侧及健侧两组肌肉的FDD均明显较高(P〉0.01)。③患侧多裂肌与竖脊肌的FDD差值与VAS及RMDQ差值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7,0.811,0.746、0.625,P值分别为0.015,0.041,0.045、0.017。腰部软组织张力指标改善的变化趋势与症状、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相关性。结论:软组织张力的测试可以有效地反映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腰部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慢性腰痛的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8kyphoplasty,PKP)和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共5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PVP治疗256例,PKP治疗306例。统计分析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SF-36评分系统、伤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患者获随访6。12个月,术后症状缓解,无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2组手术前后VA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前与术后1周、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改善率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的术后12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后凸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PKP矫正椎体高度及改善后凸畸形比PVP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组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32例(A组),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28例(B组)。通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颈枕区疼痛缓解,JOA评分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JOA评分,颈枕区疼痛缓解WAS评分)和植骨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有3例术后出现颈枕区疼痛加重。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露范围小,简化了操作程序,减少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在设计手术方案时,应优先考虑椎弓根螺钉技术,而侧块螺钉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