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52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方法:通过对526例髁状突骨折病案资料的调查,对髁状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併伤、治疗及后遗症进行分析?峁?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47.97%)为主要致伤原因;髁状突骨折60.59%发生在髁颈部;49.62%合并颏部骨折;儿童髁状突骨折69.85%采用保守治疗,高位(囊内)骨折69.52%摘除骨折断端;3.23%继发关节强直。结论:髁状突骨折好发于髁颈部,髁状突矢状骨折及髁颈部骨折伴骨折断端和关节盘移位严重的骨折处理不当易发生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为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作者收治的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2~46岁,就诊时间1~28 d。主要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咬合错乱、患侧下颌升支垂直高度减低、颞下颌关节区压痛以及髁状突动度减弱等。所有患者X线片均显示髁状突颈部骨折  相似文献   

3.
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本院1984-2003年20a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20年 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特点以及合并损伤情况。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发病 年龄高峰为21-30岁,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占47.99%。髁突颈部是最常见骨折部位,骨折片成角移位达56. 03%,下颌骨颏部是伴发髁突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结论:髁突骨折中男性好发,交通事故是首要原因,髁突颈部最 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4.
髁突骨折是口腔颌面外伤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资料表明髁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10 %~ 3 6%。髁突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 ,但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本文对我科 1984~ 1995年间收治的 45例髁突骨折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髁突骨折的几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髁突骨折 45例 ,男性 3 3例 ,女性 12例 ,年龄分布见表 1。表 1 年龄分布年龄 1 0以下 1 1~ 2 0岁 2 1~ 3 0岁 3 1~ 40岁 41~ 50岁 51岁以上例数 2 1 2 1 5853  损伤原因 :交通事故 2 5例 ,撞击伤 2 0例。骨折部位…  相似文献   

5.
微型钛板应用于颌骨骨折修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2年应用微型钛板治疗颌骨骨折1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42岁。损伤部位:上颌骨骨折3例、下颌骨单发骨折10例、下颌骨双发骨折2例、单纯髁状突骨折1例、髁状突骨折合并下颌骨体部骨折1例。  相似文献   

6.
髁状突矢状骨折1例报告山东省文登市口腔医院邢树林,吕昊,徐东武临床上常见髁状突颈部骨折,而对髁状突矢状骨折较为少见。1994年6月,我科收治1例陈旧性左髁状突矢状劈开骨折、右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病人。现报告如下:病人于××,男,40岁,住院号94061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髁状突颈部骨折后应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髁状突颈部骨折病例行切开复位术用微型钛板做坚固内固定。结果 28例经微型钛板固定后1-3年观察有效率达91%。讨论 用微型钛板作髁状突颈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0例(38侧)髁突骨折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髁突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05─2007-10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0例(38侧)髁突骨折病例,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全身损伤、治疗方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并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面型等5个方面作为术后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为最主要致伤原因;髁突骨折42.11%发生在髁突基部,36.84%发生在髁突颈部。主要治疗方法是坚固内固定,正颌手术方法(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等。并发症主要为开口型偏斜(4例),开口度30mm以下(1例),术后髁突吸收(1例)。结论:髁突骨折好发于髁突颈部及基部,坚固内固定是最常用手术方法,牵引成骨技术也应用到陈旧性髁突骨折中。  相似文献   

9.
23例髁突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作者对23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保守治疗16人,手术治疗7人,随访1~7年,以观察治疗前后髁状突骨折后成角和恢复情况与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为髁状突骨折移位角度,行保守和手术治疗者分别平均为26.81°和56.28°;年龄则分别为24.62岁和35.86岁。根据此角度和年龄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远期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自制的下颌骨骨折口外复位固定器治疗下颌骨骨折3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65岁。骨折部位:下颌骨正中骨折8例,颏孔区骨折9例,髁状突颈部骨折...  相似文献   

11.
髁突的测量分析与骨折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153名成年人下颌骨髁突内外径、前后径、及,髁突颈部最窄径的测量,探讨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 取上海地区成年人下颌骨:男74例,女79例,以髁突直径为内外径,髁突最厚处为髁突前后径,并测出髁突颈部的最窄径。同时收集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下颌骨骨折病历273份,分析其不同部位骨折的发病率。结果 髁突内外径男女分别为:19.04mm、18.85mm;髁突前后径男女分别为9.03mm、8.59mm;髁突颈部最窄径男女分别为:6.98mm、5.94mm。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发生率在下颌骨骨折中:男性占23.33%,女性占27.27%,其中合并颅脑损伤的为25例。结论 将所测得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数值分别和髁突颈部最窄径数值在男性与女性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经t检验,P<0.01。因此,无论男性或女性髁突颈部最窄径和髁突内外径及髁突前后径均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髁突颈部为下颌骨最细处,无论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的打击,该处均可引起骨折。同时通过对临床下颌骨骨折发病率的分析发现:髁突是临床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髁状突游离再植重建颞下颌关节治疗髁突颈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5例17侧髁突颈部骨折患者行髁状突游离再植鈦板复位固定的治疗,术后定期复查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和X线片检查.结果:患者术区伤口均一期愈合,追踪1~5年颞下颌关节无疼痛、弹响及明显功能障碍,2例面神经颞支有影响,1例轻度错牙合畸形. 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易行、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适用于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45岁,平均24岁。下颌骨多发性开放性骨折16例(其中9例伴有化脓性感染);颌骨畸形外科正畸术14例,其中下颌前突6例(均采用下颌升枝阶梯贴附式断骨术),下颌骨髁状突肥大(髁颈过长)2例(均行保留髁状突前髁颈部截除术)Ⅱ型上颌的突断骨术6例.(图1,2,3)。  相似文献   

14.
髁突骨折5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髁突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40人,手术治疗15人,经随访1~5年,观察髁突骨折后成角和恢复情况与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行保守和手术治疗者的平均髁突骨折移位角度分别为27°和56°,平均年龄分别为23岁和36岁。结论:根据髁突骨折移位角度和年龄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年幼大白鼠研究比较髁状突颈部骨折后非固定与复位骨间固定处理对髁状突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均对髁状突生长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髁状突头部较小,颈部增厚,但髁状突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左右侧对称。两种处理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本研究结果提示对年幼者髁状突颈部骨折宜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用年轻大白鼠研究髁状突颈部骨折固定与非固定对髁状突组织形态的影响。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髁状突结构和位置基本正常,未出现假关节和关节强直等。实验过程中有髁状突分叉现象。髁状突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其基本完成,左右侧对称。髁状突增殖层和软骨细胞明显增厚。非固定组与固定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支持年轻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339例下颌骨髁突骨折回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339例(461侧)髁突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收集339例髁突骨折病例资料,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等进行分析。结果:髁突骨折好发于18岁以上的男性,男女比例为1.73∶1;摔伤为主要病因,囊内骨折219例(310侧),占67.24%;常见的合并伤是颏部骨折,占24.48%。结论:髁突骨折好发于男性,以单侧多见,摔伤为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髁突颈部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对于髁突颈部骨折的治疗目标不仅局限于骨折的愈合,而更多地考虑到在骨折发生后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本文就髁突颈部骨折对下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儿童发生率高于成人。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儿童髁状突骨折发生部位和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是101例儿童患者的119侧髁状突骨折,受伤后立即进行X线片检查。患儿中,57%是男孩,43%是女孩,平均年龄10岁。所有X线片均由一位医师进行分析,骨折分为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囊外骨折又分为髁状突颈部骨折或髁状突下方骨折,髁状突下方骨折是指从乙状切迹向下向后的骨折。囊外骨折移位的程度按MacLennan的方法分为4类:Ⅰ没有移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髁突颈部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临 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分析模 拟髁突颈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 从骨折初期到骨折完全愈 合,微型钛板的固定有助于恢复髁突局部的生物力学环境,但经过12周的固定仍然与正常值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钛板内固定至骨折完全愈合后对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可能是临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 关节紊乱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