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频稳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临床听力学检查方法,具有频率特性好、最大声输出高、客观性好、检查快速便捷、不受睡眠和麻醉的影响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低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术前听力检查,因此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评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日趋低龄化,而其他听力检查方法对于低龄患者的听力评估尚有不足之处,多频稳态对此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人工耳蜗植入术影像学评估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检查的作用.在分析400余病例的基础上总结了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证和妨碍人工耳蜗植入的其他颞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推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听力重建的唯一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人工耳蜗植入能使先天性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更好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1岁以内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最近诊治1例9月龄先天性重度感音性聋患儿,并行人工耳蜗植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早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工耳蜗的早期应用促进了先天性聋儿童在获得语言最初时期的一系列发展,在其听力、言语、语言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评估主要围绕语言识别能力、言语可懂度、发音能力、词汇量等方面展开.评估人工耳蜗早期植入的术后效果有助于全面了解聋儿术后的交流能力,对人工耳蜗手术适应证的修改,尤其是确定最佳植入年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工耳蜗植入对重度和极度听力损失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后绩效的方法,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而我国的评估方法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评估策略,需借鉴国外的评估策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语前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行性及疗效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以来7例伴有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脑白质病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总结术前情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7例患者均在术前的磁共振检查发现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手术后均成功重建了听力.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术前磁共振检查是发现大脑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伴有脑瘫、脑白质病的语前聋儿在经过术前全面评估和定期随访观察后可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脑瘫聋儿术后康复效果与脑瘫病情轻重有关.术后制定特殊的康复计划是让患者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受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项研究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声源定位能力是否好于单侧耳蜗植入;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经过5年以上长期佩戴,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听力儿童的区别。方法选取2007年接受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6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耳聋时间等配对选取6例术前未佩戴过助听器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还根据年龄选取正常听力对照组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受试者双耳佩戴、分别左右侧佩戴状态下的水平方位声源定位能力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正常听力儿童的声源定位能力差别。结果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者双侧佩戴时角度偏差数值为38.73°±8.17°;仅左侧或右侧佩戴时角度偏差数值为78.46°~81.35°。双侧佩戴人工耳蜗声源定位能力要明显好于仅佩戴任一侧人工耳蜗,P<0.01。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受试者的角度偏差数值为62.27°±8.72°。正常听力受试者角度偏差数值为5.82°±4.27°。正常听力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最好,双侧同期人工耳蜗组次之,单侧人工耳蜗组最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后,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明显好于单侧耳蜗植入。但由于耳蜗设备的局限性,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儿童仍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神经完整性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术前听神经完整性的检查方法;在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客观检查耳蜗发育及病变状态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12例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检查,根据本小组建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耳蜗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听神经完整性检查方法及评估标准、以及术后植入电极位置的早期检查方法,结合1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儿满足本小组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遴选标准而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包括1例对侧耳(第2耳)人工耳蜗植入。一例患儿因评估结果为听神经发育障碍,未作人工耳蜗植入。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听觉能力皆明显改善。结论 MRI头轴位及听神经轴位和颞骨CT薄层扫描、膜迷路表层实时三维重建及膜迷路实时重建等影像学方法,结合听力学及外耳道电刺激测听反应阈与不适阈差值的电生理方法来评估听神经的完整性,对术前预测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听觉康复的可能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后早期反斯氏位X线摄片观察蜗内植入电极部位及植入电极形态,可作为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成功性直观、简捷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本组6家小儿专科医院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临床工作,讨论小儿专科医院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优势。方法从1998年5月-2009年3月11年间,本组6家小儿专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共开展了103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前信息:全部为双耳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年龄8.5个月-10.2岁,平均年龄为3.8岁,全部为语前聋患儿。术前进行听力学评估、发育和智力评估、影像学评估、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评估。术前进行全麻风险的评估。进行与综合性医院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优势比较,包括:①术前评估水平,②术中麻醉风险,③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结果,④围手术期护理和并发症处理水平。结果①术前评估:术前视觉强化行为测听检查:103例查出有残留听力49例,平均听力98dB,余54例无残留听力。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103例均未引出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40Hz、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引出波形41例,未引出波形62例。术前影像学检查:颞骨CT检查103例中正常颞骨形态84例,内耳畸形19例,其中双耳大前庭导水管畸形ll例、Mondini畸形7例、前庭与外半规管共同腔畸形1例。脑常规MRI检查,正常98例、脑白质轻度异常5例。行为和智力测试:格雷费斯智力测试〉86分99例、〈86分4例。术前检查结果与综合性医院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②术中麻醉风险:全麻插管、拔管中出现心电、氧、二氧化碳监测问题、气管支气管痉挛并发症0例,综合性医院发生率为0.37%,有明显的安全优势。③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结果:103例手术均成功,与综合性医院比较,无明显差异。④围手术期护理与并发症的处理:103例术前常规静脉采血、术中,术后常规建立静脉通道未出现失败,综合性医院出现静脉采血、建立静脉通道失败率约5%右,?  相似文献   

11.
结构异常耳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工耳蜗植入 (CI)是极重度聋和全聋患者听力语言康复的最有效方法。然而 ,异常的耳结构常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不能按常规进行。对这类耳结构异常的患者 ,人工耳蜗仍可使其受益。术前影像学检查可检出耳结构的异常情况 ,有助于预测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便于制定手术方案。针对各种耳结构的异常 ,产生了相应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法 ,主要目的是使尽量多的电极接触尽量多的听神经纤维 ,从而提高术后听力语言的康复效果[1,2 ] 。1 耳结构异常的类型Woolford等[3 ] 对 10 5例人工耳蜗植入候选人作颞骨CT检查 ,30 %具有异常的耳蜗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共同腔畸形人工耳蜗手术适应证以及人工耳蜗电极植入人路的选择。方法:在对重度或全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掌检查中,发现了6例耳蜗、前庭、外半规管呈共同腔畸形,其中5例有残留听力,1例未查到残留听力。结果:6例影像学检查呈共同腔畸形患者中,对5例有残留听力患者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其中3例选择了常规入路植入电极,2例选择了经乳突侧入路植入电极,术后均建立了人工耳蜗的听觉反应。1例因未查到残留听力,放弃了人工耳蜗手术治疗。结论:有残留听力的共同腔畸形患者,如果能够接受术后听觉言语识别效果差的事实,可以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无残留听力或无法了解到有听觉反应的共同腔畸形患者,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应放弃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术中圆窗耳蜗电图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残余听功能。方法20例患者全麻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过程中,行术中圆窗耳蜗电图测试,测出的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与术前纯音测听或其他听力测试之阈值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术中圆窗耳蜗电图测试测出的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与术前1、2、4kHz听力测试阈值分别有较好的相关系数(0.20429,0.04076,0.38163)。结论术中圆窗耳蜗电图可以较准确客观地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残余听功能,且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力学评估方法的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适应证非常严格,患者的选择有赖于术前耳科学、听力学检查,中耳、内耳的影像学检查及智力、交流能力等综合评估。最初手术仅局限于成人语后聋患者,随着CI的发展,手术适应证不断放宽,一些曾被视为手术禁忌证,如耳蜗骨化、内耳畸形及听神经病等患者也接受CI,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甚至全聋患者重建听力,回到有声世界的重要手段。1979年House耳科研究所开展了首例单道CI,1995年我国首次开展了多道CI。目前,国内已进行万余例CI。自从CI认可的适宜人群从最初的语后聋患者到应用于"低龄"语前聋患者以来,CI患者年龄呈现日益降低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耳蜗植入 (CI)是极重度聋和全聋患者听力语言康复的最有效方法。但因耳结构的异常 ,如中耳结构异常、耳蜗纤维化和 (或 )骨化和内耳先天性发育畸形等 ,常使人工耳蜗植入术不能按常规进行。对这类具有异常耳结构的患者 ,人工耳蜗仍可使其受益。术前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判断中耳结构、耳蜗形态、蜗管的通畅情况等 ,有助于术前预测术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以便制定手术方案。针对各种耳结构异常的患者 ,产生了各种相对应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法 ,主要目的是使尽量多的电极接触尽量多的听神经纤维 ,从而提高术后听力语言的康复效果〔1〕。1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内耳畸形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为内耳畸形语前聋人工耳蜗21例,并筛选背景接近的21例正常耳蜗结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配对组合。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3个阶段听力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9例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和6例Mondini 畸形患者与耳蜗结构正常者相比,听觉言语结果无明显差异。畸形比较严重的1例Mondini和5例共同腔患者与耳蜗正常者相比,听觉言语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术后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者相似,但对严重的Mondini 畸形和共同腔等内耳畸形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时术前应准确评估畸形的程度及伴发的畸形,以助于术后制定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作用。方法和结果 在我院临床听力中心1996年至2001年4月就诊的1000科名6岁以下儿童中要求植入人工耳蜗的小儿,男30例,女26例,经系统的术前的医学和听力学评估(CT或MRI、ABR、40Hz-AERP、声阻抗、耳声发射、小儿行为听力评估包括裸耳听阈和助听听阈),植入人工耳蜗45例,10例配以助听器,1例证实为蜗后病变而随访。结论 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力学评估很重要,可以进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指导术后测试,并可作为术前的听觉训练。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评估与术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和术中处理经验,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效果。方法 对15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术前听力学与影像学信息进行评估,与术中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8例人工耳蜗植入者,中耳内耳形态正常者116例,中耳内耳有异常改变42例。6例术中出现井喷,除1例井喷术前未预料外,余157例均与术前评估吻合。术后全部患者重新建立了新的听觉,平均纯音听力(声压级)37.6 dB。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安全性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评估,使用高分辨率CT指导手术可以降低手术失败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主要方法, 随着人们对听觉系统和中枢可塑性的深入研究,手术技术及辅助工具的开发,以及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电子科技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体,尤其是电极设计和言语处理器的升级、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拓宽、术前评估手段的完善及精准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和残余听力保留的开展,并对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