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饶晓俊  陈卉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7):65-65,55
支抗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它常常是治疗成败的根本原因。固定矫治器中,正确地选择所需要的磨牙支抗类型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控磨牙的支抗,对每一个拔牙病例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AngleⅡ类1分类错he病例和严重的前牙拥挤的拔牙病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磨牙的近中移动,将造成拔牙间隙因后牙前移而丧失。本文主要讨论磨牙后倾曲增强支抗的力学特点,并对其在临床运用中的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成人因牙列严重错颌畸形在矫治时需要强支抗,以达到拔牙间隙为前牙列充分利用,常需要对后磨牙进行强支抗,采用传统强支抗措施和附件固定,往往因各种因素仍然导致支抗丧失或部分丧失。而微种植体支抗在牙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实现了支抗的完全控制,拓宽了正畸的治疗范围,在对支抗控制要求较高的疑难病例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自2008年开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微型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颊后牙槽骨区种植体支抗配合镍钛推簧,对12例安氏Ⅱ类1分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患儿进行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Ptm-6和SN-6测量结果 变化,评价磨牙向远中移动的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治疗4-6个月后,与矫治前相比,Ptm-6值显著下降(P<0.01),SN-6值明显升高(P<0.01),上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4.38±0.21)mm.结论 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推磨牙向远中,获得了强支抗,非拔牙矫治Ⅱ类1分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病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畸种植体支抗矫治上颌前牙严重拥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碧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00-3101
目的:讨论种植体支抗矫治前牙严重拥挤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包括我科室9例上颌前牙严重拥挤的病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15.6岁~40.0岁之间,平均年龄25.7岁,9例患者的上颌前牙区存在Ⅱ度以上拥挤,平均8.7mm,6例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列前突。9例患者均拔牙并在戴矫治器前在上颌相应部位植入种植体,治疗前后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对比,观察切牙与磨牙的变化。结果:9例患者治疗前后切牙及磨牙均未发生显著性移动。结论: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地治疗上颌前牙严重拥挤,达到磨牙强支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琳  刘琳 《黑龙江医学》2006,30(7):502-504
随着正畸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牙性Ⅱ类错牙合的边缘病例,可以采用非拔牙方式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进行治疗.以往远中移动磨牙最有效的支抗手段为口外力装置,即头帽口外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方法选择14-28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37例,使用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增强上颌磨牙支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及牙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磨牙前移量小于拔牙间隙的1/3。∠GoGn-SN和ALFH/AFH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宽度矫治前后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是一种简单有效、非依赖性,具有三维控制作用的强支抗系统,并能有效控制磨牙伸长。  相似文献   

7.
彭建  姚红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58-58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的应用和疗效。方法:13例需强支抗的拔牙病例,使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3例中11例应用微种植体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切牙内收5.28±0.51mm。磨牙近中移动0.89±0.32mm。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能确保磨牙支抗不丧失,时间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微型钛钉支抗种植体内收前牙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评价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8例双颌前突患,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1双尖牙,均采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手段,种植体植入第2双尖牙与第1磨牙牙根之间的颊侧牙槽骨,植入2周后施以150~200g矫治力关闭间隙。比较8例双颌前突患拔牙间隙关闭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唇突度的变化、前牙内收情况及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①微型钛钉种植体在拔牙间隙关闭的过程中均保持了稳定而无松动。②8例双颌前突患面型均得到了显改善,获得了磨牙强支抗的效果。结论微型钛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正畸治疗过程非拔牙矫治病例,需要空间去排齐整平上下牙列。正畸医生可以通过唇倾前牙、扩弓、邻面去釉和磨牙远中移动等方式来提供矫治空间,实际临床操作中,对于轻中度拥挤或前突的病例,目前很多矫治设计均采用磨牙远中移动方式。本文对国内外磨牙远中移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综述,通过对比不同装置中的支抗设计来分析不同磨牙远中移动方式的实现率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的矫治装置提供指导,更利于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上颌第一磨牙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67例侧貌较突的拔牙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隐适美G6方案矫治,第2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计强支抗(横腭杆联合Nance弓)关闭拔牙间隙,第3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变化量,先用配对t检验分析每组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型自攻型钛种植体作为骨性支抗在临床正畸工作中的应用及其优、劣势.[方法]20例患者应用48颗微型种植体,用于拉前牙向后,关闭拔牙间隙时植入第2前磨牙与第1磨牙之间牙槽间隔,单侧磨牙缺失时植入第2磨牙的远中,需直立后牙者置于该牙齿的倾斜方向反向颊侧.微型种植体植入后可即刻加力,承受的牵动力为100~200 g.[结果]安氏Ⅱ类骨性上颌突、双颌突病例12例治疗结束后,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3~6.4 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3~0.4mm,单侧恒磨牙缺失的病例磨牙支抗前移1.0~1.5 mm,面型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安氏I类、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的治疗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作为骨性支抗具有接触面积小、稳定性强、力量强的优点;种植后即刻加力,缩短了疗程;正畸医师可以独立完成操作,患者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矫治双颌前突内收前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6例安氏Ⅰ类拔牙矫治的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2组.拔牙模式均为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观察组用微种植体作支抗,对照组用传统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变化判断2组支抗丧失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均得到改善.研究组上切牙内收(12.10±3.40)mm,下切牙内收(2.45±1.10)am,支抗磨牙前移(1.15±1.00)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最大限度避免支抗的丧失,具有操作简单和舒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已完成正畸治疗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错He畸形病例的最佳矫治时机。方法:选择64例临床已完成矫治的错He畸形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在其中选择32例仅有第二乳磨牙未替换(以下简称准恒牙列期)开始矫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余下的32例在恒牙列期实施矫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拔牙率疗程、强支抗使用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有何差异。结果:实验组拔牙率为25%,对照组为37.5%;平均疗程实验组为16个月,对照组为15月;实验组强支抗使用率为6.25%,对照组为125%。结论:错He畸形的矫治选择在准恒牙列期较在恒牙列期有一定的优势,降低了拔牙率和强支抗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丁艳美 《甘肃医药》2015,(4):290-291
目的:观察拔牙用于高角病例对颌面部垂直方向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正畸拔除前磨牙矫治的高角病例,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平片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牙、颌面部垂直方向结构的变化,观察拔牙是否造成高角病例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改变。结果:拔牙后,46名高角病例ANS-Me、L6-MP、N-Me、U6-PP均明显增加(P<0.05),Ul-PP、MP-SN、MP-PP、PP-SN、Y-axis、L1-M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牙用于高角病例矫治前后,下颌平面角及生长方向并未显著改变,但磨牙高度明显伸长,因此额外支抗可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苗朝旭  杨文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15-2415
在用Edgwise法矫治错畸形的过程中,充足的支抗,往往是矫治成功的关键,而有效地防止支抗牙的移位,就能提高矫治速度,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本文仅就支抗牙移位病例的观察、分析、寻找其移位的原因及防止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2岁25岁,疗程1 a2.5a。1.1牙畸形与支抗牙移位双(单)颌前突6例,移位4例;深覆、深覆盖8例,移位6例;牙列稀疏2例,移位2例,以上共占总病例数的42.9%;拥挤12例,移位1例,占8.3%。1.2拔牙与支抗牙移位拔除第一磨牙,支抗牙移位最多;第二前磨牙次之,第一前磨牙较少,不拔牙者,支抗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轻力矫治系统与传统矫治方法的比较研究,找到一种更加简单有效的正畸方法,使正畸治疗更轻松自然有效。方法:选择拔牙正畸病人16例,牙列拥挤,需使用磨牙强支抗,根据治疗前、中、后的模型对比分析,观察支抗牙的移动变化。结论:使用轻力矫治系统治疗患者,对支抗要求极低,不需作支抗加强,可显著简化操作,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已完成正畸治疗的临床病例分析 ,探讨错畸形病例的最佳矫治时机。方法 :选择 6 4例临床已完成矫治的错畸形病例进行分析比较 ,在其中选择 32例仅有第二乳磨牙未替换 (以下简称准恒牙列期 )开始矫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 ,余下的 32例在恒牙列期实施矫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通过拔牙率[1] 疗程、强支抗使用率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 ,比较有何差异。结果 :实验组拔牙率为 2 5 % ,对照组为 37.5 % ;平均疗程实验组为 16个月 ,对照组为 15月 ;实验组强支抗使用率为 6 .2 5 % ,对照组为 12 5 %。结论 :错畸形的矫治选择在准恒牙列期较在恒牙列期有一定的优势 ,降低了拔牙率和强支抗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支抗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8例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前突,矫治设计为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支抗设计为磨牙强支抗,用微钛钉植入上颌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结合直丝弓技术进行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以每侧150~200g力滑动法内收前牙。比较内收前牙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18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5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5mm,有效地控制了后牙支抗。结论微钛钉种植支抗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不依赖患者的合作,能有效地控制后牙支抗,使前突的牙弓得到较完美的矫治,扩大了正畸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腭托与口外弓在方丝弓增强支抗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腭托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对腭托和口外弓在方丝弓增强支抗方面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在40例需要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采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选用腭托加强支抗;对照组选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比较治疗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0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5mm;对照组除3例因配合较差改用其它方法外,其余病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2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4mm.均获得磨牙强支抗的效果.结论腭托能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代替口外力的作用,起到磨牙强支抗的作用.该型腭托具有操作简单,不依赖患者合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贵林  杨茜  卢云  常新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31-132
目的总结在临床上儿童第一恒磨牙(后称第一磨牙)拔出后使第二恒磨牙(后称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矫治技术、适应证、支抗的控制方法等。方法选择错畸形伴第一磨牙拔出需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患者,共10例,年龄11~15岁,拔牙间隙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正常。运用2种矫治技术近中移动第二磨牙,对矫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结果所有10例病例均实现第二磨牙整体移动,无近中倾斜、近中舌向旋转发生,第二磨牙与第二双尖牙接触关系良好,间隙完全关闭。结论正确掌握使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矫治技术操作要点、适应证以及支抗的控制方法,可以高效率地实现第二磨牙的整体移动,达到临床矫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