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与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 6月-2017年6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以出生时轻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轻度窒息组(19例),以出生时重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重度窒息组(21例),以儿童保健科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h内及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其中包含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内心肌酶水平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会造成心肌损伤,且重度窒息造成的心肌损伤更加严重。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严重程度,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与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 6月-2017年6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以出生时轻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轻度窒息组(19例),以出生时重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重度窒息组(21例),以儿童保健科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h内及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其中包含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内心肌酶水平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会造成心肌损伤,且重度窒息造成的心肌损伤更加严重。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严重程度,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乳酸、心肌酶谱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230例窒息新生儿,根据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n=120)与重度窒息组(n=110),另外选择同期100例无窒息的足月新生儿作为正常组。检测三组新生儿的血乳酸、心肌酶谱水平,并分析血乳酸、心肌酶谱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的血乳酸、血清LDH、 CK、 CK-MB、 AST、 HBDH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重度窒息组的血乳酸、血清LDH、 CK、 CK-MB、 AST、 HBDH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P <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血清LDH、 CK、 CK-MB、 AST、 HBDH水平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乳酸、心肌酶谱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关系密切,二者可作为评估判定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检测和血气分析在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产房出生的新生儿中有羊水污染者200例,按羊水污染程度分为Ⅰ度污染组(70例)、Ⅱ度污染组(83例)、Ⅲ度污染组(47例)。其中有45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轻度窒息组(28例)和重度窒息组(17例);另随机选取同期出生的无污染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脐动脉乳酸及血气分析结果;比较羊水污染组的脐动脉乳酸及血气分析结果;比较3组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在羊水污染的新生儿中,比较无窒息、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新生儿的脐动脉及出生时、出生后3 h、6 h、12 h的乳酸水平;以窒息新生儿为对象,绘制脐动脉及出生后3 h血乳酸和pH值的诊断窒息ROC曲线,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1)Ⅰ、Ⅱ度羊水污染组脐动脉血乳酸、pH值、BE、HCO_3~-和TCO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污染组除血乳酸和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羊水污染程度越重,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越高(P0.05);(3)200例羊水污染组新生儿中,轻、重度窒息组脐动脉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窒息组(P0.05),出生时与出生后3 h,轻、重度窒息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无窒息组(P0.05);出生后6 h,重度窒息组血乳酸水平高于轻度窒息和无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2 h,各组之间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个监测点乳酸诊断窒息ROC曲线下面积明显超过pH值诊断窒息ROC曲线下面积;(5)生后3 h乳酸水平在诊断新生儿窒息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脐动脉高。结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羊水污染程度有关;羊水污染后,脐动脉及血乳酸、pH值升高,尤其是Ⅲ度污染最高;乳酸较pH值更能反映新生儿的代谢状态,在诊断新生儿窒息方面价值优于pH值,特别是出生3 h后的乳酸水平,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与血乳酸变化和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出生,符合入选标准的足月新生儿共253例,其中窒息组129例,对照组为同期收治无窒息、病情稳定病例124例,并按胎儿窘迫与否、窒息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各组血乳酸、1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124例)血乳酸值(3.2±1.3) mmol/L,窒息组(129例)(4.7±2.4) mmol/L,窒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组血乳酸水平高于非胎儿窘迫组[(5.4±2.3) mmol/Lvs.(3.5±1.8) mmol/L,P0.05]。胎儿窘迫组1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胎儿窘迫组(6.1±2.2vs.7.4±1.9,P0.05)。胎儿窘迫组出生窒息比率高于非胎儿窘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在窒息严重程度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窒息后新生儿血乳酸水平升高;胎儿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但在窒息严重程度的比较中无差异;临床上需积极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糖代谢平衡的维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动态监测血糖,评价其临床意义及防治效果.方法 4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组,120例)、轻度窒息(轻度组,315例),测定两组生后1、3、24、48、72h血糖,并选取同期出生的无窒息新生儿3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糖变化.结果 (1)重度组生后1 h高血糖12例(15%,12/81),轻度组生后1 h高血糖5例(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2例生后1 h出现低血糖外,其余血糖正常.(2)重度组生后1 h血糖[(5.8±2_3)mmol/]L]明显高于3 h血糖[(3.5±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且出生时间越短,血糖波动越大.提示窒息新生儿血糖紊乱有一定规律,加强血糖监测,系统的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窒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收治的71例窒息足月新生儿为对象,依据Apgar评分分为轻、重度窒息两组,另选取正常足月新生儿45例为对照组,对动脉血乳酸进行评价。结果:窒息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乳酸水平与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早期检测血乳酸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的辅助实验室指标,可弥补Apgar评分在诊断新生儿窒息中的不足,对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动态监测血糖,评价其临床意义及防治效果。方法4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组,120例)、轻度窒息(轻度组,315例),测定两组生后1、3、24、48、72h血糖,并选取同期出生的无窒息新生儿3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糖变化。结果(1)重度组生后1h高血糖12例(15%,12/81),轻度组生后1h高血糖5例(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2例生后1h出现低血糖外,其余血糖正常。(2)重度组生后1h血糖[(5.8±2.3)mmol/L]明显高于3h血糖[(3.5±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且出生时间越短,血糖波动越大。提示窒息新生儿血糖紊乱有一定规律,加强血糖监测,系统的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窒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胱抑素C(Cystatin C)的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重度窒息21例,轻度窒息26例和对照组25例无窒息新生儿做Cystatin C、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中Cystatin C、血BUN和血Cr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Cystatin C、血BUN和血Cr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提示窒息程度越重肾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而Cystatin C在早期的变化(24 h内)较血BUN和血Cr更为明显。【结论】新生儿窒息缺氧会导致肾功能损害,血Cystatin C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早期监测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量血糖仪测定180例不同窒息程度的新生儿入院48h内4个不同阶段的血糖水平,并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入院即刻与12h的微量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为76.7%,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为33.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4.76,P<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发生率为65.1%,高血糖持续时间长,临床不易纠正;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为26.3%,低血糖持续时间短。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易出现糖代谢紊乱,窒息程度越重血糖水平增高越明显,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新生儿窒息早期血糖水平的监测对判断病情和提高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出生窒息新生儿入院24 h内动脉血乳酸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福州市第一医院NICU收住的出生窒息新生儿1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包括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其中男患儿92例,女患儿88例,胎龄均≥37周,出生体质量均≥2500 g。将其分为无脑损害组101例及有脑损害组79例,比较两组入院24 h内动脉血乳酸水平。同时将脑损害组分为轻-中度脑损害组61例及重度脑损害组18例,比较两组入院24 h内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新生儿窒息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有脑损害组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无脑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损害组血乳酸水平高于轻-中度脑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检测可以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后脑损害的一个良好指标,为出生窒息新生儿脑损害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了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及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8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124例,轻度窒息组165例,并以同期健康新生儿16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糖及电解质的检测情况。结果轻度窒息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2.4%,重度窒息组高血糖的发生率为39.5%,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2.9%。轻度窒息组、对照组、重度窒息组血糖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Na~+、Cl~-、Ca~(2+)浓度依次降低(P0.01);窒息患儿血Na~+、Cl~-、Ca~(2+)与Apgar评分均呈正相关(r=0.657、0.698、0.752,P0.05)。结论临床工作者需密切关注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及电解质紊乱情况,积极治疗,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糖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及我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窒息患儿的160例临床资料,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102例和重度窒息58例。结果: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窒息组血糖值为3.37±0.45mmol/L,重度窒息组血糖值为7.17±0.58mmol/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轻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以高血糖为主。血糖值与窒息程度成正比,血糖可监测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检测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评估的价值,为新生儿重度窒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医院出生的重度窒息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儿入组后即刻、6 h、12 h、24 h检测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清除率变化情况,并跟踪观察组患儿不同时间段出现不良预后情况(膈疝、死亡、多器官功能障碍)。将不同观察时间点的血乳酸清除率与不良预后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血乳酸清除率检测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预判价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入组即刻、入组后6 h、12 h、24 h血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入组即刻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入组后不同时间(P0.05),观察组患儿血乳酸清除率入组即刻及入组后6 h明显低于入组后12 h和24 h(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入组后即伴有器官功能衰竭,随着入组时间的增加,预后不良事件均有发生,不同时间点的不良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预后率与入组即刻、入组后6 h、12 h、24 h的血乳酸清除率均呈负相关(均P0.05),但以入组后6 h血乳酸清除率与不良预后率相关性最高(r=-0.893,P=0.004)。结论重视出生后重度窒息新生儿6 h的血乳酸清除率检测对患儿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应充分利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早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采取急救方案,提高重度窒息新生儿的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窒息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窒息组46例,重度窒息组29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出生后1~6 h、7~12 h、13~18 h、19~24 h及24 h以后各测定患儿指、趾端末梢血血糖1次,进行统计学分析。新生儿血糖值在2.2~7.0 mmol/L之间为正常,<2.2 mmol/L为低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结果:出生后1~6 h 3组新生儿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P<0.05),重度窒息组血糖值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q=3.91、4.46,P<0.05、0.01),轻度窒息组血糖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q=3.52,P<0.05)。窒息新生儿6 h内血糖值与窒息程度间呈正相关(r=0.574,P<0.01)。在1~6h和7~12 h内,血糖类型在不同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分别为H=15.291、6.401,P<0.05、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0.05)。其他时间段内组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时处理高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对于减少血糖异常引起的脑损伤进而改善患儿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内复苏术在足月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足月胎儿宫内窘迫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宫内复苏术治疗,比较两组胎心正常率、脐带血血气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胎心正常率(88.24%)高于对照组(67.65%)(P<0.05);观察组碳酸氢根、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第5天的NSE、S-10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内复苏术应用在足月胎儿窘迫中,可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促进胎心恢复正常,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预防新生儿窒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血清褪黑素(MT)、褪黑素受体(MR-1 mRNA)、糖皮质激素(GC)、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mRNA)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为4~7分,n=41)和重度窒息组(Apgar评分为0~3分,n=49),且选择同期在院分娩的40例非窒息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采集新生儿出生24h内和第7天时的外周血,分离血清和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GC和MT的浓度;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MR-1 mRNA和GR-α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出生24h内与出生第7天血清GC、MT、GR-αmRNA、MR-1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窒息组出生第7天与出生24h内比较,血清GC、GR-αmRNA水平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2.155、22.312),血清MT、MR-1 mRNA水平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42.194、-11.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窒息组出生第7天与出生24h内比较,血清GC水平显著降低(t=15.560),MT、GR-αmRNA和MR-1 mRNA水平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1.768,-43.211,-22.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窒息使新生儿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激活,重度窒息使HPA轴发生紊乱。MT和MR-1 mRNA可能通过调节HPA轴发挥抗应激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进行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发现和妥善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步骤.本文仅以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后给予维生素C早期防治观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来源187例采集于我院产科1991年6月~1993年6月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7分394例窒息儿,其中≤3分153例,有胎儿宫内窘迫发生103例,占67.3%;4~7分241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84例。新生儿窒息复苏运用A、B、C、D、E方式,其窒息并发症颅内损伤30例,均为重度窒息;吸入性肺炎74例,重度窒息58例;≤7天新生儿死亡21例,重度窒息占20例。1.2 结果按赵氏诊断标准187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后即给予胎儿监护,吸氧及对症处理,同时采用静注维生素Clg加50%葡萄糖103例,未用组84例。其结果两组统计学处理如下:(1)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维C组≤3分41例,4~7分62例;未用组≤3分63例,4~7分21例X~2=23.21,P<0.001。(2)新生儿窒息复苏5分钟Apgar评分:维C组≤3分5例,4~7分37例,>7分61例,未用组≤3分17例,4~7分37例>7分30例,X~2=15.33,P<0.001。(3)窒息并发症及新生儿死亡:颅内损伤,维C组8例,未用组22例,X~2=11.66,P<0.001;吸入性肺炎,维C组30例,未用组  相似文献   

19.
窒息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水平异常与临床分度的关系,评价血糖水平监测对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分别于生后24 h内、24~48 h、48~72 h采用血糖试纸法测定窒息新生儿血糖水平。结果:①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占41.19%,轻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占15.39%,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5)。②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血糖占29.41%,轻度窒息新生儿高血糖占5.13%,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血糖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5)。③胎龄<37周组血糖异常50.00%,≥37周组血糖异常16.47%,胎龄<37周组血糖异常发生率高于≥37周组。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要严密监测血糖,特别是重度窒息儿和早产儿;及早发现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可避免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系统检测34例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并与1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cTnI浓度与轻度窒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cTnI浓度与窒息程度成正比关系,对于预测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