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I期手术时,在扩张器置入的区域,根据置入的部位和置入的层次注射0.06%肿胀液,然后切开皮肤皮下,按术前标记的剥离范围剥离,缝合切口,拆线后注水;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II期手术时,取出扩张器后,将皮瓣旋转或推进,切除病变,在扩张包膜基底注射0.06%肿胀液,将扩张包膜切除,缝合切口。结果: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治疗了50个病例100个扩张器,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I、II期手术中,具有便于腔隙的剥离和减少副损伤,以及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减轻患者术后术区疼痛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的效果。方法采用单个或多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46例面颈部瘢痕患者的面颈部正常皮肤下,经注水扩张后,再将扩张的皮肤软组织合理转移到要修复的瘢痕区整形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率、皮肤色泽、瘢痕恢复情况和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面部扩张器埋置术后感染,3例出现面部皮瓣下血肿,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对手术效果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无扩张失败终止治疗病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颈部局部皮瓣转移后血运、色泽正常,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面颈部为线状瘢痕,较为平整,无增生性瘢痕出现。结论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皮肤烧伤整形外科中修复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皮肤瘢痕97例,共置入扩张器149个,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85例134个扩张器置入术后无并发症,效果满意。12例15个扩张器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10.1%。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获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面颈部瘢痕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3例面颈部瘢痕患者分别采用单个或多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面颈部正常皮肤下,经1~2个月注水扩张后,利用扩张后皮瓣直接推进或形成异位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术后皮瓣的成活、皮肤的色泽,以及最后面部的瘢痕情况.从而判断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23例,其中1 例术后出现血肿、1例发生扩张器渗漏、2例在扩张过程中出现感染,经处理后正常扩张.扩张后皮瓣均满足修复区所需.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颈部皮肤色泽正常,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面部为线状瘢痕,较为平整,无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方法 简单,效果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多个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颈部挛缩瘢痕的护理体会。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6月应用多个扩张器置入颈部正常皮肤下,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15例,手术前后制定护理细则,保证病情观察的规范化。结果 13例患者扩张皮瓣转移后无继发畸形,1例皮瓣部分血运障碍,1例扩张器外露、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均痊愈。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较大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的首选方法,规范化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65名患者307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与多个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找出易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为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65例307个扩张器.按照病例扩张器置入部位、扩张器的置入数量、扩张速度进行分组,统计各组置入扩张器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例数及扩张器个数.并统计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1%.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扩张器外露,其次是感染和血肿.结论:扩张器置入部位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乳突区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头部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置入扩张器数量越多,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扩张速度不同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扩张速度越快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5例(253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病人中31例(31处)出现并发症,对其原因进行回顾分析,提出完善术前心理护理,术区皮肤及扩张器准备;术后做好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扩张皮瓣血液循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皮肤扩张术在头皮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头皮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6月,采用一期置入扩张器行皮肤扩张术,常规注水充分扩张后,二期合理设计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的方法,治疗头部皮肤软组织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48岁。均为头皮病变手术切除后缺损,缺损范围7cm×5cm~20cm×20cm,均不伴其他部位损伤。置入扩张器均为圆柱形,容积50~250ml,采用注射壶内置法,注水扩张时间6~16周。扩张皮瓣的范围8cm×5cm~25cm×23cm。结果32例头皮缺损均完全修复,仅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延期愈合,余扩张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年头发生长良好,瘢痕隐蔽,外观满意。并发症4例,分别为皮瓣远端表皮坏死、血肿、扩张器外露和切口裂开各1例。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一种修复头皮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早期快速扩张法在体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采用术中注入扩张器容量30%和术后每天注人约扩张器容量10%的快速扩张方法扩张皮肤,用滑行皮瓣,旋转皮瓣等修复瘢痕缺损.结果 21例患者共埋置扩张器47个,平均扩张时间17.2d,疼痛不明显,一次性修复皮肤缺损区域,扩张皮瓣全部存活.经过3个月至2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垂直于扩张范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并早期开始快速扩张,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扩张时间,减轻疼痛,是一种较好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多个扩张器联合扩张皮肤软组织,并延长扩张时间、增加扩张量治疗先天性巨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躯干部巨痣9例,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在巨痣周围设计扩张器大小、形状及置入部位,扩张器容量为200~1000ml,扩张时间为3~6个月,扩张器结束时液体量为额度容量的2~5倍;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巨痣,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结果:扩张过程无1例出现扩张器因超量扩张出现破裂、渗漏,无出现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或注射壶渗漏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个月到5年,患者术后的皮瓣颜色、质地佳,外观满意。结论:多个扩张器联合应用并延长扩张时间,增加注水量,可以产生更多的额外皮肤,修复躯干部先天性巨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新药XW630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力学性能及骨小梁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Sham组、OVX组、OVX+CFT组和OVX+XW630组,每组3只。取左侧股骨作三点弯曲力学强度测试,左侧胫骨作骨小梁结构参数测定。结果 整个观察期内,OVX组股骨三点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与Saham组存在显性差异(P<0.01),两个治疗组骨强度则呈上升趋势,与OVX组存在显性差异(P<0.05或P<0.01)。胫骨骨小梁结构参数测定结果显示,OVX组骨形成参数(Vx、Tb.Th、Tb.N)逐渐下降,而骨吸收参数(Tb.Sp)逐渐增加,呈骨量丢失状态,而两个治疗组骨形成参数逐渐增加,骨吸收参数逐渐下降,与OVX组之间存在显性差异(P<0.05和P<0.01)。两个治疗组同期各项测定结果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XW630能有效地促进去势大鼠骨组织的成骨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胎兔皮肤伤口中糖胺多糖及透明质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兔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机理。方法 取胎兔,孕兔,成年兔切口及其周围组织,用阿利新蓝比色法,醋酸纤维素膜电脉分离法测定糖胺多糖(GAG)和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 (1)胎兔正常皮肤(GAG及H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孕兔及成年兔(P<0.01),手术区,胎兔,孕兔,成年兔在术后3天时GAG及HA均升高(P<0.05)。但术后第7天,胎兔GAG含量仍维持在高水平,而孕兔及成年兔其含量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高浓度的HA在胎兔伤口间质的持续存在对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血清IL-6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女性骨质疏松病人的IL-6、OC和E2与骨代谢的关系。留晨尿测PYD。方法:空腹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分别测血清中IL-6、OC和E2的含量,比较其变化的显著性意义。结果:实验组的IL-6、OC、PY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0.01和0.05。而E2明显降低P<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IL-6、OC、PYD和E2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鞍山市区人群定量超声骨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胫骨定量超声(QUS)对正常人群进行普查,并对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和预测骨折危险性提供参考。方法:用骨定量超声仪检测1368例健康右胫骨超声速度(SOS),并分析停经时间、骨折史等因素对SOS值的影响。结果:男性SOS峰值在40-44年龄组,女性在35-39年龄组。男性60岁以上各年龄组SOS下降,70岁以上下降更明显(P<0.01)。女性50岁以上SOS即下降(P<0.05)。40岁以前女性SOS值高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明显低于男性(P<0.01)。随着停经时间延长,女性SOS下降,停经5年以内下降迅速(P<0.01),5年以后下降缓慢。围绝经期妇女中,停经组明显低于同年龄未绝经组(P<0.01)。低于青年组均值2.0SD发生率13.37%,50岁以上为18.19%。结论:老年人胫骨SOS明显下降,老年女性下降更为明显。停经因素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2.0SD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较适合本地区情况。QUS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折危险性具有快捷无创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成分与骨密度的相互关系,以阐明躯体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在维持骨量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能X线分析仪(DEXA)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和肌肉、脂肪含量,并根据腰椎骨密度值将病人分为骨质疏松组19例与非骨质疏松组57例。结果 两组间体重指数、全身及局部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和肌肉含量明显较非骨质疏松组低(P<0.05-0.01)。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全身及局部脂肪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肌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组织比脂肪组织对骨密度有更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Raloxifene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EVISTA(Raloxifene)和Livial用于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32只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Raloxifene组及Livial组,每组8只,用药实验60d,处死大鼠取子宫,对大鼠子宫内膜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Raloxifene组和Livial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数目均比假手术组少,P<0.01;Raloxifene组与模型组子宫内膜形态相似:子宫内膜腺体缩小,内膜上皮较薄;Livial组子宫内膜上皮有增宽趋势,少数可见轻至中度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结论 在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过程中,Raloxifene对子宫内膜无明显作用,Livial对大鼠可能有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生长趋势和不典型增生,提示临床应用中需注意定期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内在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应用组织细胞培养及分子生物学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经bFGF作用的血管内皮细胞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FGF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后c-myc基因mRNA的表达增加(P<0.05),可在2 h达到高峰,并与bFGF的剂量和作用时间有关.结论 bF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裂的作用与早期反应基因c-myc的激活与表达密切相关,c-myc基因的参与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的启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胃癌根治手术与血清、组织E-钙粘附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E-钙粘附素(E-Cd)浓度和组织E-Cd的mRNA水平,探讨E-Cd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9例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d浓度;应用点杂交法和计算机灰度扫描分析组织的mRNA灰度均值。结果血清E-Cd浓度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浸润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膨胀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切除瘤体后上述各组的血清 E-Cd浓度均明显下降。各组的组织 E-Cd mRNA均值变化与血清E-Cd浓度的一致,且两指标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血清、组织E-Cd可能与人胃癌的生长方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十年回顾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总结1991-2000年我院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334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对334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治疗经验的回顾与总结,提出正确的抽吸、注射技术及原则。结果 本组334例中,1例(0.29% )出现并发症,31例(9.38%)脂肪存活率较低。结论 采用正确的抽吸入注射技术,遵循正确的规程,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角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烧伤后不同时间Ⅱ度烧伤皮肤组织角朊细胞ICAM1的表达进行动态观察。8例健康人皮肤,6例烧伤病人正常皮肤及8例Ⅱ度烧伤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为对照组。结果健康人正常皮肤基底层细胞ICAM1可低表达,烧伤病人正常皮肤基底层细胞ICAM1可表达增强。Ⅱ度创面基底层细胞伤后1周内ICAM1表达轻度增高,2周内明显增强,2~4周稳定高表达,ICAM1呈极性分布,新生上皮多层角朊细胞ICAM1表达显著增强,ICAM1阳性细胞呈长柱状排列。结论Ⅱ度烧伤皮肤角朊细胞ICAM1表达增强可能与创基炎性细胞浸润相关,具有诱导角朊细胞增殖、迁移,加速上皮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