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解剖学知识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防止医源性喉上神经损伤是必需的。本研究的目的为分析喉上神经与颈动脉的解剖学关系 ,以防止喉上神经医源性损伤。对 50具新鲜成人尸体的双侧模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解剖。分析喉上神经与颈动脉的局部解剖学关系 ,测量喉上神经外侧支至颈总动脉分叉点的距离 (dCAB)并分析其与性别、种族、身长及颈部左右侧的关系。喉上神经常毗邻颈动脉且在其后方走行。喉上神经外侧支至颈总动脉分叉点距离最低在分叉点下方 2 0 .3mm ,最高在分叉点上方 50 .9mm ,平均在分叉点上方 1 0 .3mm。在 75%的标本中 ,喉上神…  相似文献   

2.
临床中常遇到PCI术后的患者就诊,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由河北石家庄以岭药业公司生产)治疗PCI术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9例CEA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行CEA手术62例次(3例患者行双侧手术)。按照患者术前1 d的神经功能,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进行mRS评分,将62例患者手术资料分为2组,mRS3分组共计47例次,mRS≥3分组共计15例次。随访6~24个月,于术后6个月对62例次患者的神经功能再次进行mRS评分。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62例次患者手术均成功。2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3分组中1例围手术期出现术侧脑梗死,死于脑疝;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伴意识障碍;1例出现高灌注致颅内少量出血。mRS3分组中1例出现术侧大面积脑梗死,遗留对侧肢体偏瘫;mRS≥3分组围手术期风险高于mRS3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期间,61例次患者均未出现新发脑卒中。结论 CEA对轻度(mRS3分)和重度(mRS≥3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改善;重度神经功能缺失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相对较高,但对缺血性脑卒中再发作的预防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据NarushimaM2008年3月24日[AnnPlastSurg,2008,60(1):41-44]报道,在超显微外科中,对极小直径的血管(约为0.5mm或更小)向管腔置入镊子及在不夹持后壁的情况下完成吻合非常困难,当将尼龙单丝插入小动脉则可克服这一困难。  相似文献   

5.
谢蓉  张洋  谢明锦 《医学信息》2010,23(15):2846-2847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对策。方法对98例食道贲门癌患者,给予胃镜监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 98例均1次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胸骨后疼痛及异物感67例(68.3%),胃食管反流39例(39.8%),出血25例(25.5%),心律失常4例(4.1%),食管再狭窄22例(22.4%),发热25例(25.5%),支架移位13例(13.3%)等。随访1-15个月,其中71例死亡(72.4%),27例存活,平均存活8.2个月。结论胃镜监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贲门癌所致恶性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并发症,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使该技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对策.方法 对98例食道贲门癌患者,给予胃镜监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 98例均1次王八成功,成功率10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胸骨后疼痛及异物感67例(68.3%),胃食管反流39例(39.8%),出血25例(25.5%),心律失常4例(4.1%),食管再狭窄22例(22.4%),发热25例(25.5%),支架移位13例(13.3%)等.随访1-15个月,其中71例死亡(72.4%),27例存活,平均存活8.2个月.结论 胃镜监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贵门癌所致恶性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并发症,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使该技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经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3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随访6-24个月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41例行CEA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行CT脑灌注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分别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最后分别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情况。结果 CT脑灌注显示术前病变侧脑灌注情况明显差于对侧,各项脑灌注参数(CBF、CBV、MTT、TT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病变侧脑灌注情况较术前改善,其中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侧脑灌注参数比较,仅脑血容量(CB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比手术前后MMSE总分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单项中延迟回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1)。术后MoCA总分及其单项中视空间/执行能力、抽象能力及延迟回忆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灌注情况,同时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道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几年临床运用日趋广泛,我院从1997年开展食道支架置入术以来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选取30例病人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10.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汪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7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血管痉挛;2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5例出现其它部位出血。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自2009年至今收治的因严重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0例患者临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2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20例患者的均采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轻度神经损伤1例,占5%;1例于术后3d出现偏瘫,占5%;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临床随访16例,随访率为80%,平均随访(12±4)月。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4例,占70%;症状改善、好转者3例,占15%;术后颈动脉再狭窄发生1例(均<50%),占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肯定,远期症状性再狭窄未见发生,适合狭窄程度超过50%有症状的患者及狭窄程度在70%~99%的近6个月有短暂脑缺血发作或缺血发作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CEA术后行常规处理的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患者CEA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行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作为认知训练组,分析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值。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MoC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MoC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 0. 05),认知训练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 0. 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早期实施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及其斑块形成与高血压脑卒中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0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120例高血压患者中内膜-中层增厚者112例,占93.3%;动脉粥样斑块形成89例,共165处,其中硬斑块68处,软斑块109处;管腔狭窄共计42例,其中轻度管腔狭窄25例,中度狭窄12例,严重的度狭窄5例.脑卒中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明显多于单纯高血压组,若以IMT > 1.1mm、动脉粥样斑块3处以上级及硬斑块2处以上作为预测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卒中,其敏感性85%,特异性86%,阳性预测值83%.结论 高频超声能有效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测高血压脑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CEA的4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及非糖尿病组(NDM组),术前1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术后3个月再次评估认知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认知功能评分,评价糖尿病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术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8),术后2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DM组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 001),而DM组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 07)。单项评分中,NDM组患者视空间/执行能力、抽象能力及延迟回忆能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M组各项认知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总体脑灌注情况较术前改善,其中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DM组患者术后灌注参数CBF、MTT及TTP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M组患者术后灌注参数仅MTT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能够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灌注及认知功能,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脑灌注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颈部神经损伤(CN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天坛医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209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7(84.69%)例、女32(15.31%)例,年龄42~80(67.5±8.8)岁。(1)统计患者术后CNI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Neuroform支架)与弹簧圈栓塞相结合治疗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患者(35个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1岁。采用Neuroform支架与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结合栓塞治疗。通过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将另一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进入动脉瘤腔以GDC栓塞动脉瘤。结果全部病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GDC栓塞.其中28例致密栓塞,7例部分栓塞。仅2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24例术后3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9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5例动脉瘤颈有残留。结论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安全.适用于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特别适用于迂曲的脑血管。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操作复杂、创伤很大的腹部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广,包括胰腺、邻近的十二指肠、胆管下端、部分胃及空肠上端,且需做胆总管、胰管、胃与空肠的吻合.手术操作复杂、术时长、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复杂,容易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的材料学特性及其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检索有关脑血管支架材料学特征及其置入后并发症的研究文章,检索时间范围为1999-01/2009-12,关键词为血管内支架,脑血管病,并发症。共筛选纳入21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脑血管支架置入并发症主要有颈动脉窦反应、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在各种脑血管支架中,金属支架易促进血栓的形成;聚合物支架与血管壁的相容性好于金属支架,可避免后期的内膜增殖;涂层支架可通过特殊涂覆技术包被于金属支架表面,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药物支架置入体内后,药物能够持续高浓度的释放,药物能够在靶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能够有效预防支架内置入后的再狭窄。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很难完全杜绝,但应尽量避免,要做到正确选择支架置入病例,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纠正不良操作习惯,提高术者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格围手术期的管理,对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正确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与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内镜下带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和2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分别行内镜下带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和支架联合放疗。比较单纯支架治疗和联合放疗患的生存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纯支架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在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差别;联合治疗组患的9、12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架组。结论 内镜下带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是治疗老年人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方法,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架置入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