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 (CVD)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的含量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文测定 71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 OX- L DL、L DL的含量并与 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CVD患者血浆中 OX- L DL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L DL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 HDL - c的含量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OX- L DL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且与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动态观察其变化对 CVD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同时也为临床 CVD患者抗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冠脉病变支数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排除冠心病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ON1、LP-PLA2活性,对PON1、LP-PLA2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斑块稳定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性均值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降低(P<0.05); 在斑块不稳定组PON1活性明显低于斑块稳定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活性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且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PON1及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相关性,PON1活性降低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趋于不稳定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红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OxLDL和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 )及一氧化氮 (NO)的关系 ,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 方法 血清胆红素采用重氮法测定 ,Ox L D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胆固醇、甘油三酯采用酶法测定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选择性抑制法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通过 Friedward公式计算 ,血浆 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11.0 2± 3.0 1vs 14 .0 1± 4 .0 8μmol/ L ,P<0 .0 5 ) ,血浆 Ox L 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6 92 .2± 2 4 5 .7vs4 4 4 .1± 173.0μg/ L ,P<0 .0 5 ) ,血浆 NO水平低于对照组 (49.5 4± 16 .12 vs 74 .4 0± 17.5 0μm ol/ L ,P<0 .0 5 )。 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能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降低 ,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 ,L DL氧化修饰形成 Ox L DL增多 ,使NO水平降低 ,致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 ,从而促进冠心病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 17β-雌二醇 (E2 )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的内皮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以及与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变化间的关系 ,探讨 E2 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 采用 ECV30 4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体外培养 ,分为空白对照组、OX- L DL (2 0 0μg/ m l)组、 E2 (4× 10 - 7m ol/ L )组、E2 +OX- L DL组 (E2 预处理 2 4小时后加入 OX- L DL共同作用 )、E2 / OX- L DL组 (E2 预处理 2 4小时后去掉 E2 ,单加入 OX- L DL作用 ) ,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 OX- L DL作用 12小时后的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 ,及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3- 4 ,5 -甲基噻唑 - 2〕2 ,5 -二苯基四氮唑 (MTT)值与乳酸脱氢酶 (L DH )释放的变化。结果  OX- L DL可引起细胞 MTT值下降 (P <0 .0 1)与L DH值显著升高 (P<0 .0 1) ,伴随有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 (P<0 .0 1) ,而 E2 可显著抑制 OX- L DL引起的细胞内游离钙升高 ,同时减少 L DH的释放 ,抑制 MTT值的下降。结论  E2 可显著抑制 OX- L DL的细胞毒效应 ,这与 E2 阻止了 OX- L DL激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有关 ,这也可能是雌激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9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8例和丹红治疗组50例,采用乙酸苯酯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对氧磷酶1(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PON1、SOD活性低于老年非冠心病组,MDA水平高于老年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注射液治疗4周后,血中PON1、SOD水平升高及MDA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4周后,PON1、SOD和MDA水平亦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丹红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ON1、SOD活性和MDA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脂质过氧化现象,丹红注射液可以通过提高血清PON1、SOD活性及降低MDA水平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黄酮在冠心病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黄酮治疗冠心病的特点及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 44例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 >0 .50 mg/L的冠心病病人 ,男 2 6人 ,女 1 8人 ,平均年龄 ( 55± 6) a。给予醋柳黄酮 2 0 mg/d( 1 0mg,bid)口服 ,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 1个月、2个月抽静脉血测定 OX- LDL、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 MDA)及过氧化物歧化酶 ( SOD)。结果 :给药后 1个月各指标变化不明显 ;但给药 2个月 OX- LDL、MDA显著下降而SOD显著升高 ( P<0 .0 1 ) ,用药 2个月较用药 1个月各指标变化显著。结论 :黄酮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之一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它能使 SOD升高 ,而使 OX- LDL及 MDA降低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小剂量黄酮治疗冠心病的疗程至少 2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DM-CHD)患者血清芳香酯酶(ArE/PON1)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脂蛋白含量.方法:测定78例2型糖尿病(DM)、80例DM-CHD患者与81例健康人血清ArE/PON1、X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有关指标,分析上述指标在DM-CHD发病中的意义.结果:与健康组相比,DM与DM-CHD组患者血清ArE/PON1活性降低、XO活性升高;MDA、CAT等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oxLDL水平升高,HDL-C降低,且DM-CHD组的改变较DM组明显.结论:血清ArE/PON1、OX、SOD及脂蛋白的测定可反映DM与DM-CHD患者机体氧化应激与脂代谢紊乱状况,是监测DM并发CHD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氧磷酯酶1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对氧磷酯酶 1(PON1)的活性与 2型糖尿病各种相关因素 (血压、血脂、血糖、病程等 )的相互关系 ,研究PON1活性变化对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以对氧磷 (paraoxon)为底物 ,测定 4 9例对照组、10 3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PON1活性 ,同时测定各组血脂、血糖、血压、肝功能、肾功能等。结果 对照组血清PON1的活性明显高于 2型糖尿病组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型糖尿病组TC、TG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 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 (P <0 0 1)。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TC、LDL高于无并发症组 (P <0 0 5 )。相关分析 :PON1活性与TC、LDL呈负相关 (P <0 0 1)。PON1活性与HDL呈正相关 (P <0 0 5 )。PON1活性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负相关 (P <0 0 5 )。TC、LDL、收缩压和PON1为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照组血清PON1活性为 10~ 70 8IU/L ,2型糖尿病组为 4~ 4 76IU/L。结论 血清PON1活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明显相关。PON1活性、收缩压、总胆固醇、LDL是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浆小、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李兰荪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1,22(21):2000-200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 L DL)和其他脂类成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分离、测定 10 2例冠心病患者和 72例对照者血浆 s L DL,同时测定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等 .结果  1冠心病组s L DL占总低密度脂蛋白 (L DL )的 (4 0 .6± 14.7) % ,高于对照组 (18.6± 8.9) % (P<0 .0 5 ) ;冠心病患者 L DL 中 TG,TG/TC比值升高 ,L DL分布向小而密的亚组分倾移 ;2 s L DL增多患者的 TG水平明显高于 s L DL 正常者 (P<0 .0 1) .结论  s L DL 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 ,且与 TG关系密切 ;s L DL测定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araoxonase 1,PON1)活性及氧化应激状态,以及PON1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测定56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与48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浆PON1活性、血脂水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浆PONl[(142 4±56)kU/L]和SOD[(83.2±26.1)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ON1[(167±60)kU/L,P<0.01]和SOD[(93.1±28.2)U/ml,P<0.05];MDA[(14.10 4±3.01)μmol/L]和ox-LDL[(596.2±68.1)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DA[(10.25±3.34)μmol/L,P<0.01]和ox-LDL[(467.2±60.1)μg/L,P<0.01].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浆PON1活性与SOD呈显著正相关(r=0.302,P<0.05),与ox-LDL(r=-0.398,P<0.01)及MDA(r=-0.401,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亚临床甲减患者活性氧(ROS)产生的增加导致氧化环境的改变,可能使血浆PON1活性显著降低.PON1可能通过降低抗氧化能力机制参与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