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容  谢灿茂  陈海  黄奕江 《广东医学》2011,32(17):2303-2304
目的 分析类鼻疽病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类鼻疽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从该122例类鼻疽病患者中分离出的122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肺部感染是类鼻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本组122例中有86例,占70.5%,主要临床特征有:农民或渔民、糖尿病基础...  相似文献   

2.
蔡兴俊  黄奕江 《海南医学》2010,21(3):139-139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可导致类鼻疽病,类鼻疽病最常见的临床报告类型为肺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发病形式。2004年海啸事件证明了类鼻疽病发病新的危险因素,且得出结论认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直接传播至肺部可能导致这种病原体致病能力增强。在本研究中,作者介绍了急慢性肺类鼻疽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特点,同时利用这些模型证明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直接传播至肺部确实导致了这种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钟成望  郑婉婷  肖莎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104-1107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感染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病,主要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南部地区,疫源地为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伴随着旅游业和贸易业的发展,我国其他非疫区出现了输入性病例。类鼻疽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经伤口、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其病变可涉及机体所有器官,易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和病死率。然而我国目前类鼻疽病的流行病筛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防控方面未实行有效的疾病监测和疾病报告制度,对基层医师和民众疾病知识普及的力度不够。因此,本文旨在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类鼻疽病的重视程度,从类鼻疽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防控措施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4.
黄维真  陈海 《广西医学》2005,27(8):1187-1188
目的了解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类鼻疽病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对8例类鼻疽感染病人血液、痰液、脓性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及药物敏感试验,血细胞及血生化进行检测。结果从血液、痰液、脓性分泌物中分别分离、培养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敏感。类鼻疽感染病人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粒细胞明显增高并且在中性分叶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血糖明显增高,肝功和心功有不同程度损害。结论微生物学检测对类鼻疽病诊断具有诊断学意义,血细胞及生化检测对类鼻疽病诊断有辅助性作用。阿莫西林/棒酸、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作为类鼻疽病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并人类鼻疽病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鼻疽病(Moliodosis)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大陆自1990年以来先后报道人体感染类鼻疽以来,逐渐受到重视,由于糖尿病人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类鼻疽感染,且后果相当严重,病死率高,但尚未受到有关医师的高度关注。我们在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发现5例糖尿病并人类鼻疽病患者,现加以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类鼻疽败血症并肝脾脓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鼻疽病是类鼻疽伯克菌所致的地方性人兽共患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并败血症,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现结合本院1例类鼻疽败血症并肝脾脓肿的病例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梁陶  陈光远  曾夏杏  冯欣 《海南医学》2005,16(6):139-140,44
目的对进入我院诊疗的寒战发热,细菌学和血清学确诊的类鼻疽病患者,进行临床实验诊断和X线诊断、血清学快速诊断、细菌学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与革新;方法对(1)类鼻疽病临床实验诊断特异项目的筛选;(2)类鼻疽肺炎患者的不同病期进行X线肺部特征观察;(3)常用的几种细菌培养基进行生物特性表型观察和菌株的敏感抗生素与治疗用药效果观察;(4)使用2000bpDNA片断ELISA作血清学快速诊断革新;结果从42例类鼻疽病患者中筛选出7项临床实验诊断特异项目;发现类鼻疽肺炎的x线表现规律和10种敏感抗生素治愈17例的使用方法;发现该菌常规培养基初代培养生长缓慢和氧化能力强特性;研制出2000bpDNA片断ELISA,敏感性97.6%、特异性98.7%、诊断符合(有效)率98.84%;结论提高了X线临床诊疗的技术和敏感治疗用药;建立了血清学早期诊断的检测新方法;发现细菌学初代培养新的生物特性;提升了整体的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15例类鼻疽菌病例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类鼻疽病患者进行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患者以外伤或治疗基础疾病时起病,多以畏寒、高热、肺部感染、败血症以及脏器损害和细菌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伯霍尔德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及其酶抑制剂、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达100%。结论类鼻疽菌病治疗用药最好根据其药敏试验,如无条件可参考本文提供的经验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蔡兴俊  黄奕江 《海南医学》2010,21(6):147-147
革兰阴性杆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类鼻疽病的病原体,类鼻疽病是一种严重且死亡率高的脓毒血症疾病,好发于东南亚和北澳大利亚地区。由于多种药物排出泵的存在导致了这种病原体天然对许多抗生素耐药,因此,这些排出泵的抑制剂有望恢复临床上重要抗生素的抗菌活性,而这些抗生素正是这些排出泵的作用底物。吩噻嗪类抗精神病和抗组胺药甲哌氯丙嗪、氯丙嗪和吩嗪与广谱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从而增强这些抗生素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活性。和吩噻嗪类药物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红霉素、夹竹桃霉素、大观霉素、  相似文献   

10.
类鼻疽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群  黄幼生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52-2054,2073
类鼻疽病是于上世纪上叶被发现的人兽共患病,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中叶以后发现病例逐渐增多,其危害性也不断被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总结乐东地区类鼻疽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为临床类鼻疽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病例查询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9月就诊于乐东县人民医院的类鼻疽病患者,采用生化反应鉴定疑似菌种,对生化鉴定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菌种,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复核鉴定结果;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致病菌和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4例类鼻疽患者均有糖尿病史,患者在6—9月发病占71.43%;男性占78.57%;50~65岁占71.43%;农民占78.57%;临床表现以败血症为主,占92.86%。细菌培养48 h后菌落由湿润、凸起变干燥、扁平,镜下呈中央淡染、两端浓染的特征。生化鉴定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株经全基因测序复核结果均一致。药敏试验显示致病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噁唑全敏感;14例患者治愈或好转10例,死亡4例,病死率28.57%。结论 类鼻疽高发于台风季节,男性糖尿病农民为高危人群,且易发展为败血症而死亡,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应提高对类鼻疽病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类鼻疽病(melioidosis)是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lderia pseudosis,BP)所致的一种地方性人兽共患传染病。1912年首例类鼻疽病患者发现于缅甸。该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州、广西、福建。由于对该病缺乏认识,加之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故误诊率、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FMMU白化豚鼠类鼻疽动物模型。方法类鼻疽杆菌腹腔接种FMMU白化豚鼠建立感染模型,观察模型动物外观、血液含菌量、死亡率以及主要脏器病理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豚鼠白细胞杀灭类鼻疽杆菌作用。结果感染豚鼠出现疾病征象,造模后72h内血液含菌量达到约14000CFU/ml,造模后96h死亡率70%,光镜观察发现主要在脾、淋巴结、肝等实质器官中存在典型的化脓灶,电镜观察表明豚鼠白细胞具有杀灭类鼻疽杆菌作用。结论成功建立FMMU白化豚鼠类鼻疽杆菌感染模型,可作为人类的急性类鼻疽病动物模型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在东南亚和澳洲等热带区域流行,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病死率高达30%~90%.我院曾收治1例类鼻疽急性败血症合并肝脾脓肿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类鼻疽病(Melioidosis)是由似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udomallei下称类鼻疽)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1912年Whitmore在仰光发现了本病。但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因本病遭到严重损失后,才引起重视。近年来人们对类鼻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有关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类鼻疽病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筛选199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9例类鼻疽患者(观察组)及其他细菌性肺炎患者(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杏、影像学检查、并发症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础疾病(糖尿病)、局部脓肿、肝脾肿大、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畏寒、发热、局部脓肿、肝脾肿大、休克、败血症等可作为人类鼻疽病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类鼻疽病(Medioidosis)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及中南美洲,国内未见报告。我科收治1例类鼻疽杆菌败血症并多发性深部脓肿及肺部病变患者,报告如下。患者林某,男,46岁,职工。因多食、多饮、多尿、消瘦2年,畏寒高热20天于1990年6月16日入院。入院前20天“三多”症状加重伴乏力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类鼻疽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收治的1例慢性类鼻疽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结果 患者有明确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流行区工作及生活史。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发热,胸腹部CT可见双肺、肝脏、脾脏多发结节形成。通过积极脾病理组织培养及二代高通量测序尽早确诊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给予敏感药物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此后电话随访六月, 未再出现相关不适症状。结论 类鼻疽病为地区流行病,临床表现以急性感染为主,血液及肺为最常见感染部位。也有少数呈慢性感染且不易与结核、真菌、组织荚膜胞浆菌感染相鉴别。临床中若遇到长期反复发热伴有肝、脾多发结节的病人则应考虑该病的可能,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类鼻疽病的病原体,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恐怖传播病原体,本研究的目的是在BALC/c小鼠上建立感染模型和表现相关急性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特征。小鼠通过气溶胶的途径感染100cfu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RI菌株(大约20倍半数致死剂量)。感染5天后确定肺、肝、脾、大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地理景观分析云南省有可能存在类鼻疽病,为查清我省有无该病存在和流行.方法:用血清学方法(IHA)对我省南部部分热区农业人员506人进行人群感染情况首次调查.结果:检出阳性25份,阳性率494%,局部调查点阳性率高达375%.结论:调查结果提示我省南部可能有本病广泛存在,局部地区的感染情况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