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顽固性腹水     
目前国内外对顽固性腹水尚无统一诊断标准。顽固性腹水时除有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症状外,尚有腹水量多而呈顽固持续的特点。一般认为,凡遇腹水量多而持久,1天应用速尿或安体舒通200mg无利尿作用、尿钠<10mmol/24h、肌酐清除率下降到25~50ml/min(正常80~100ml/min)、最大尿流率2ml/min、24h尿Na/K<0.5(正常>2)、低钠血症或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应考虑到顽固性腹水。临床上还常可见到肝硬化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后对利尿剂产生耐药性,则称为耐药性腹水。对耐药性腹水,如能暂停使用利尿剂、有效控制感  相似文献   

2.
作者最近对10例终末期肾衰接受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观察其应用大剂量速尿后的效应。10例患者尚有残余肾功能(平均2.6±2.1ml/min),给予速尿0.5g 每日2次口服,连用7天。结果所有患者的尿量平均增加109%(P<  相似文献   

3.
患者88岁,女性,患慢性肾盂肾炎。1970年首次发现氮质血症;尿检查示脓尿,尿培养有Citrobacter diversus等细菌生长。除1975年作短暂透析外,采用保守治疗。近1年半中,肾功能稳定,尿素氮40~50mg/dl,血清肌酐4~5 mg/dl,平均肌酐清除率10~15ml/min,无少尿(1~2 L/日),血压正常,无须作透析。为研究消炎痛对肾素-醛固酮轴的作用,给予消炎痛口服,每日3次,每次50mg。治疗5天后,尿素氮升至111mg/dl,肌酐7.3mg/dl,出现少尿(<300 ml/24h)及代谢性酸中毒,肌酐清除率降至4.2 ml/min。停用消炎痛,但肾功能仍不良,10日后需作1次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渐恢复,17日后肾功能回复消炎痛治疗前的水平。患者尿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治疗前为521ng/24h,服消炎痛后第3天与第5天,分别为78 ng/24h与79ng/24h,肌酐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胸闷胸痛5年,加重4 d"入院。患者常于劳累后出现胸骨后中下段疼痛,无放射痛,凌晨多发,伴大汗,持续3~5 min,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近4 d来上诉症状频发,持续时间较前延长,且均大于15 min,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于2016年10月22日入我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吸烟史,体检未见心肺阳性体征。入院急查肌钙蛋白(cTnI)1.050 ng/ml(参考值0.034 ng/ml)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6 ng/ml(参考值2.03 ng/ml)升高,入院心电图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苇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肠功能障碍患者血5-羟色胺(5-HT)及尿液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ELASA法检测42例SAP伴肠功能障碍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5-HT及尿iFABP的水平,同时记录肠鸣音次数;以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健康对照组平均肠鸣音次数为(5.6±2.3)次/min.SAP组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肠鸣音次数分别为(2.3±0.7)次/min、(1.7±0.2)次/min与(3.1±1.1)次/min,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值均<0.01).对照组血5-HT含量为(86.7±9.5)ng/ml,SAP组第1天、第3天、第7天含量分别为(112.0±17.8)ng/ml、(130.5±19.7)ng/ml、(107.9±16.3)ng/ml;对照组尿iFABP含量为(90.5±19.8)pg/ml,SAP组分别为(1250.2±425.3)pg/ml、(1586.9±523.4)pg/ml、(1154.6±394.0)pg/ml.SAP组的血5-HT和尿iFAB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值均<0.01);SAP组第3天的含量又较第1天及第7天显著增高,而第1天与第7天之问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SAP早期检测血5-HT及尿iFABP可有效评估患者的肠功能状况,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5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老年糖尿病组(老年组)168例和非老年糖尿病组(非老年组)88例并选择37例无糖尿病老年人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检测血清尿酸及肌酐,尿尿酸及肌酐、尿pH,计算24h尿尿酸排泄总量、尿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尿酸清除分数等,3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和对照组(均为P<0.01);而肌酐清除率〔(52.8±28.5)ml/min〕低于非老年组〔(89.9±34.3)ml/min〕(P<0.01)和对照组〔(57.9±37.6)ml/min〕(P<0.05),尿pH值下降,24h尿量增加。非老年组尿酸清除率〔(7.63±4.80)ml/min〕显著高于老年组〔(4.47±3.60)ml/min〕和对照组〔(3.75±3.20)ml/min〕(P<0.01);24h尿酸排泄量显著高于老年组和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老年组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血清肌酐、尿酸清除率、24h尿尿酸排泄量相关,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清除能力减退及尿量减少、尿pH值减低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析了在1970和1971年就诊的506例尿石症患者。对他们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速尿,每天口服40毫克,服4天,停3天,重复3~4次,同时劝多饮水。应用速尿的适应症:1)结石直径不超过10毫米,存在于尿路任何部位,特别是在输尿管的下1/3处时;2)复发性结石形成时;3)无急性肾盂肾炎,且在结石上方无显著尿滞留时。应用速尿的禁忌症;1)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2)顽固而长期的排尿障碍;3)急性心血管功能不全和急性肺部疾患;4)结石的大小显著超过输尿管的口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含服氯沙坦治疗重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重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6例含化氯沙坦50mg,2h后无效者再次含服氯沙坦50mg;对照组54例含化卡托普利25mg,2h后无效者再次含服卡托普利25mg;两组用药4h无效者加用速尿20mg静脉注射,观察用药后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氯沙坦50mg含化后10min起效,最大降压作用在用药后30-60min,作用持续6h以上。最大降压幅度为收缩压37mmHg,舒张压25mmHg。总有效率为80.3%,对照组总有效率81.4%;(2)含化氯沙坦50mg无效的患者追加用量至100mg总有效率由75.8%提高至80.3%。(3)两组治疗无效的病例在注射速尿20mg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氯沙坦组总有效率提高至97%,对照组为98.1%。(4)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50mg含化治疗重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对无效者加大用量效果也不好,而加用速尿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U组,n=30),对照组(C组,n=23)。试验组术中予乌司他丁2万U/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于术前30min,主动脉阻断前5min,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第1、3、5天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Cr),求两者比值NAG/Cr,测血BUN、Cr,并记录尿流率及术后速尿使用总量。结果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试验组尿NAG/Cr值低于对照组(P<0.05);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速尿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乌司他丁有利于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呋塞米(速尿)维持静脉滴注(静滴)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短期疗效。方法将经常规抗CHF治疗加分次静脉注射注(静滴)速尿300mg/d~400mg/d利尿效果差的34例患者,先静注速尿"负荷量",然后静脉滴注(静滴)速尿(≥1.5mg/min)维持,至尿量达≥2000ml即停止静滴,观察其每日利尿效应;治疗过程中适当补充电解质成分。结果维持静滴速尿治疗后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其速尿用量第1d~3d较维持静点前用量明显增大(第1 ̄2天P〈0.01,第3天则,P〈0.05);静点治疗后体重、心率有较显著下降(P〈0.01),血压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电解质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血Cr明显降低(P〈0.05),治疗3d~5d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在常规抗CHF措施治疗下加用较大剂量(≥1.5mg/min)速尿维持静滴(≥5h/d)治疗难治性CH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莉  姜卫国 《山东医药》1997,37(9):50-51
病历摘要 患者25岁,孕2产1。因产后出血持续6小时并失血性休克,于1995年12月16日晚10时收入院。患者系36~(+5)周妊娠,于18小时前在当地医院顺娩一女婴,产时无抽搐。产后即出现阴道流血,量多,用宫缩剂行宫体及静脉注射(量不详)效果不佳,阴道检查见宫颈及阴道壁渗血,行清宫术未刮出残留物,给予局部渗、出血点缝扎止血,阴道仍少量持续出血,6小时总出血量约2000ml,血压降至7.5/0kPa,经输血1200ml,阴道流血减少,血压渐升至12/7kPa。因抢救过程中无尿,故血止后安放导尿管,共导出尿液200ml,色深,尿常规检查无异常。1小时前先后注射速尿2次(分别为20mg及40mg),催产素10U而转本院。入院时无头痛、头晕及视物不清。婚后曾行人流术1次,无大出血史,否认心、肝、肾系统疾病。此次妊娠于33周时出现双下肢浮肿,渐加重并伴高血压(最高达21/13.5kPa),曾服降压药物(不详)及舒喘灵等,效果不明显。查体:T36.6℃,P92次/min,R22次/min,Bp20/13kPa。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间质性肾炎病人,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了24小时尿前列腺素 E_2(PGE_2)测定。结果轻度肾功能不全组,肌酐清除率>60ml/min,共7例,尿 PGE_2 801±83ng/日,重度肾功能不全组,肌酐清除率<20ml/min,共6例,尿 PGE_2555±104ng/日,两者均与正常对照组(尿 PGE_2为765±65ng/日)无显著性差异。但中度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3.
动物实验表明,肾脏低灌注对小剂量多巴胺可刺激肾内特异性受体而使肾皮质血管扩张。另一方面,速尿可导致扩张血管的前列腺素合成。因此两药联合应用似能防止少尿。为证明此点,作者对16例曾用甘露醇和大剂量速尿不能利尿的急性肾衰竭(15例发生于手术后,1例于产后)和3例肝肾综合征静脉滴注亚药理学剂量的多巴胺3μg/kg/min和速尿10~15mg/kg/h,经6~24小时全部病例均出现明显利尿(由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0岁.2年前始餐后2~3 h反复出现一过性黑朦、出虚汗.空腹血糖3.4 mmol/L,服糖后1 h为3.6 mmol/L(正常值3.6~6.1 mmol/L);C肽释放试验示服糖后30 min血糖最高为7.3 ng/ml(正常值0.6~3.8 ng/ml);胰岛素释放试验示服糖后30 min血糖最高为85.62 U/ml.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19岁,以"1天呕血4次"为主诉入院。1d前饮酒后剧烈呕吐,初为胃内容物,后呕鲜红色血4次,含血凝块,总量共计500 ml,伴口干、冷汗等,无眼黄、尿黄、皮肤黄,无纳差、乏力,无腹痛,无反酸、嗳气,无畏冷、发热,无口腔溃疡、关节痛等。既往偶有进食后心窝部梗噎感。入院查体:T 36.3℃,P 102次/min,R 19次/min,BP 128/76 mmHg(1 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双肺无阳性体征,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腹膜透析(PD)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下降的速率。方法:在透析过程中,每3个月评估一次患者体重指数(BMI)、尿量(UV)、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每周总尿素氮表现率(KT/V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WCcrtotal)、蛋白氮呈现率(nPNA)及残余肾尿素及肌酐清除率(Ccr)。计算出rGFR、UV等相应的截距和斜率,并建立回归方程。尿量少于100ml/d或Ccr<1.0ml/min视为无尿。结果:130例患者在平均随访14.4个月后,无论是UV还是rGFR均随透析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除2例患者在透析治疗时即无尿,128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无尿(占24.2%)。该31例患者自透析开始至发生无尿的时间平均为(12.7±10.2)mo(4~46mo)。与此同时,WCcrtotal、Kt/vtotal及nPCR等反映透析充分性的指标亦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分别得出透析过程中UV及rGFR的下降速率:UV(ml/d)=1343.9-24.8×透析月;rGFR(ml/min)=5.12-0.13×透析月。糖尿病肾病(DN)、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夜间留腹的患者rGFR下降速率相比较非DN及白天腹膜透析(DAPD)的患者更快(P<0.05)。结论:透析患者的RRF随透析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rGFR(ml/min)=5.12-0.13×透析月,DN及CAPD患者的rGFR下降速率较非DN及DAPD患者更快。  相似文献   

17.
肝脏疾病相关的肾脏损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病例摘要 病例1 病史患者男性,32岁,因"持续性尿检异常2年余,孤立性肉眼血尿1月余",2000-02-01人院.缘于1998年体检时发现尿隐血2 ,蛋白 ,未予注意.1999-12-25,自觉咽痛不适,无畏寒、发热,检查发现"化脓性扁桃体炎",以"青霉素"对症治疗半个月后咽痛好转.期间曾发现1次尿液暗红色,呈浓茶样,但尿中无血块,亦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持续1天后尿色转清.查尿常规蛋白 ,隐血3 .即开始服中药煎剂(具体药物不详).虽再未发现尿色变化,但多次查尿常规均异常(蛋白2 ~3 ,RBC3 ).病程中无水肿,无皮疹,无腹痛等症状,亦无关节痛,否认高血压.因尿常规始终异常,至本院就诊查尿RBC 78~215万/ml,多形,24h尿蛋白定量0.46g,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8.
残余肾功能状态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前瞻性观察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在腹膜透析(PD)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对透析效能及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将其分为A组(GFR0~2ml/min)、B组(GFR2·1~4ml/min)和C组(GFR>4ml/min)。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透析状态,包括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尿量(UV)、残余肾肌酐清除率(Ccr)、每周总尿素氮表现率(Kt/V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WCcrtotal)、蛋白氮呈现率(nPNA)、残余肾尿素及Ccr。对比观察不同RRF状态患者透析状况和部分临床及生化指标变化。尿量<100ml/d或Ccr<1·0ml/min视为无尿。结果:三组不同残肾状态患者Kt/vtotal和Ccr分别为1·75±0·35、2·07±0·54、2·46±0·50和53·4±11·2、66·6±11·2、97·6±22·1(L/Wks),各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三组不同残余肾Kt/v和Ccr分别占总体kt/v的12·4%、27%、45·7%及总体Ccr的18·3%、47·3%和65·3%,三组间相比差异亦显著(P<0·01)。此外,三组间高血压发生率、心胸比例及左心室肥厚(LVH)亦存在一定差异,C组心脏增大的病例明显低于A、B两组。RRF状态与透析效能呈正相关。本组患者除2例在透析治疗时即无尿,128例患者中有31例(24·2%)发生无尿,其中原发病为血管炎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各占4例和7例,其无尿发生率分别占本病种的66·7%及25·9%;另20例无尿患者为肾小球肾炎或其它疾病,占此类疾病的20·6%。此外,发生无尿患者中有5例(16·1%)透析时尿量<300ml/d。结论:PD患者的残余肾仍然是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影响血压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1岁.因面部、双下肢水肿,腹胀10余天,尿少5天,于1999年9月13日入院.患者于发病前1个月有咽痛、流涕、低热,自服"感冒通"等药物治疗好转.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颜面部水肿,且逐渐加重,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5天前出现尿少,尿量每日约400ml左右,无明显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无发热、皮疹及关节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尿蛋白(+),颗粒管型(+),白细胞(+);血浆总蛋白42g/L,白蛋白17g/L,血尿素氮(BUN)9.4mmol/L;肝、胆、脾、肾B超无异常,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强的松、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入院前2天出现恶心、呕吐、腹胀,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复查BUN为27.1mmol/L,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腹水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腹水或重度腹水,亦称抗利尿剂性腹水,中医称膨胀或水臌,约占肝硬化腹水的16.1%,其发生为肝硬化严重、肝功能障碍明显的标志。顽固性腹水不同于一般肝性腹水,同时应与耐药性腹水相鉴别,因正确的诊断与疗效及疾病的预后直接相关。目前国内外对顽固性腹水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其特点为腹水量多,腹水持续超过3个月,无自发性利尿反应和利尿效应,对钠与水均不能耐受,尿钠<10mmol/24h,肌酐清除率下降到20~50ml/min(正常80~100ml/min),最大尿流率2ml/min,24h 尿 Na/K<0.5(正常>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