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8岁 ,因胃癌于 1999年 5月 3日住院行胃癌根治术 ,采用毕罗Ⅰ式手术 ,术后 3d进流食无不适 ,术后 7d进半流食时患者出现上腹饱胀 ,无腹痛 ,有呕吐 ,为所进食物 ,含胃液 ,经胃管引出大量胃液。为明确是否有吻合口狭窄行胃镜检查 ,发现吻合口通畅良好。胃钡餐造影胃无蠕动 ,故诊断为胃切除后胃瘫。在胃镜下将空肠营养管放入十二指肠 ,胃内放置胃管负压引流 ,每d及时将引流出的胃液混入牛奶、鸡汁、鱼汁等自空肠营养管注入。经保守治疗 18d ,患者出现饥饿感 ,且逐渐明显 ,胃液引流每d约 15 0~ 30 0ml,拔除胃管 ,患者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对术后胃瘫患者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术后胃瘫患者,经鼻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术前,术后进行比较。结果:38例胃瘫患者在营养指标、体重指数等方面,经鼻胃镜置入空肠营养管肠进行肠内营养后,以上指标均优于肠内营养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胃镜下放置空场营养管能有效促进术后胃瘫患者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于术后10~48天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结论: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予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医疗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朱桂玲  田宏  王鑫 《黑龙江医学》2005,29(11):861-861
胃瘫也称胃无力症,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中大型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并配合高质量的护理,对治疗本病至关重要。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2%~3%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胃瘫,占胃瘫综合征发病率的18%。我科自1995~2005年共收治18例胃瘫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重症胰腺炎术后3例,脾切除门体分流术后4例,重症胆管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例,腹部闭和性损伤3例(其中2例为多发伤,1例十二指肠破裂,均行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南日玉  苏晓丽 《吉林医学》2010,31(6):861-86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专科护理。结果: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护理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腹部术后胃瘫采用对症保守治疗和护理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手术术后胃瘫的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腹部非胃手术术后胃瘫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一例再手术,患者均于2~5周内恢复胃动力,最短12d,最长35d。结论:术后胃瘫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术后胃瘫(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是上腹部术后较少见的近期并发症,特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胃排空延迟,不包括胃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该症经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可以完全康复[1~3]。1996年12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上腹部术后胃瘫1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53~75岁,平均63·5岁;胃癌根治性切除BillrothⅠ式吻合术后2例,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5例,Whipple术后2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胆汁(胃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外科2005--2007年13例因各种原因行胆道(胃肠道)外引流病人中,通过鼻空肠导管或空肠造瘘管途径开展胆汁(胃液)回输。结果胆汁(胃液)回输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补液,改善了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治肠道细菌易位加重感染,增强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结论早期自体胆汁(胃液)回输,安全、可靠、简便,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6~85岁,平均(60.50±15.76)岁.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胆道疾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发病率高.胃镜、X线口服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对术后胃瘫的诊断有价值,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在术后4周内恢复.结论该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一旦诊断成立,采取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不宜盲目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胃液回输在腹部手术患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168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4例。其中研究组将自体胃液自鼻空肠管回输至空肠,对照组将等量生理盐水自鼻空肠管回输至空肠。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b、ALB、Na~+、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实施自体胃液回输,并进行护理干预,其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更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测量法在经鼻胃管留置新生儿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需鼻饲喂养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耳垂一鼻尖一剑突测量法经鼻置人胃管,观察组按照前额正中发际一脐测量法经鼻置入胃管,比较2组留置胃管的长度、一次胃液回抽成功率及鼻饲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管置入长度为(18.48±0.26)cm,对照组为(16.34±0.3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次胃液回抽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鼻饲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额正中发际一脐测量法经鼻胃管留置优于耳垂一鼻尖一剑突测量法,可减少鼻饲喂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双侧鼻导管吸氧管固定胃管是否优于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同时需要低流量吸氧,分别采用双侧鼻导管吸氧管固定和传统方法固定胃管。99例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对比两种固定方法对于无需氧疗和需要低流量氧疗患者的效果。结果与传统胃管固定法相比,采用鼻导管吸氧管固定胃管更加牢靠,可增加病员的舒适度,减少材料浪费,减少费用,亦不会影响对于同时需要低流量氧疗患者的疗效。结论用鼻导管吸氧管固定胃管的方法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鼻饲置胃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法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法的一次性成功率以及置管所致患者的刺激性反应。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适反应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本病患者早期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极大,但并发胃排空延迟的并不多见,如行手术治疗,术后可并发多种并发症,如胆瘘、胰瘘、肠瘘等,对于未做手术的患者经消化液回输治愈更是少见.我院实施PEG/J将其消化液收集回输治疗1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胃排空延迟,应用此法将患者治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DRW型胃管应用于鼻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鲜梨汁和腹部按摩联合应用对脑卒中鼻饲患者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5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鼻饲患者按鼻饲日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管喂开始时即鼻饲鲜梨汁并联合应用腹部按摩,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持续观察14 d。结果:对照组便秘的发生率为53.3%,实验组便秘的发生率为21.9%,并且第1次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1 d多,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鼻饲鲜梨汁联合腹部按摩对脑卒中鼻饲患者发生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鼻空肠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种内镜辅助置管方法的异同点。方法:对不能完全经口进食且胃肠道功能良好的患者,以改良的胃镜辅助置管法及鼻胃镜辅助置管法置放营养管于空肠,行肠内营养治疗,观察2种方法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的疗效。结果:共行空肠营养管置放及肠内营养治疗79例次。其中改良的胃镜辅助置放营养管57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率87.7%;鼻胃镜辅助置放营养管22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率100%。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耐受良好,无因肠内营养后病情加重者。结论:经鼻空肠营养安全有效。鼻胃镜辅助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推荐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鼻饲管插入的最佳时机。方法12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入院早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气管切开(或插管)、清创、导尿等抢救措施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烧伤后40min内、40min-3h内、3h后留置鼻饲管,行胃液监测和鼻饲流质饮食,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鼻饲插管时间及成功率、伤后不同时期体重、并发症等结果3组患者插管时间及插管成功率、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应选择在烧伤后40min内留置鼻饲管,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维持修复创面所需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球麻痹后早期鼻饲营养的可行性和有益性.方法 分析2010年7月~2012年8月急性球麻痹患者118例,随机分组对急性球麻痹实施早期鼻饲营养支持(鼻饲组,60例)和末梢静脉营养(对照组,58例)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体重(WT)、臂肌围(AMC)的影响.结果 鼻饲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体重、臂肌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0 d,鼻饲组的ALB、PA,WT均高于对照组,鼻饲组男性的AM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球麻痹后早期给予鼻饲营养明显优于末梢静脉营养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脑卒中并发症如发热是临床常见并发症还有消化道出血呕吐呃逆尿路感染,卒中后抑郁的减少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23例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观察腹水浓缩回输前后体重、腹围、尿量、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中电解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体重下降,腹围减少,尿量增加(P<0.01);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均升高(P<0.05);而血中电解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腹水浓缩回输腹腔对治疗顽固性腹水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