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HBV YMDD变异与HBV DNA复制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未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前血清HBV DNA载量以及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血清中YMDD突变情况。结果 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出现YMDD变异者35例(48.6%),其中YIDD变异者28例,YVDD变异者4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者3例。治疗后YMDD突变组HBV DNA载量显著高于YMDD野生组,拉米夫定治疗后YIDD及YIDD+YVDD杂合型的突变率明显增加,而对YVDD的突变率则有所降低。结论拉米夫定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而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复制水平与YMDD突变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早期监测原发性肝癌HBV YMDD突变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我院临床怀疑服用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患者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并将检测到的126例耐药基因各变异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样品中,YVDD变异株55例,占43.65%;YIDD变异株57例,占45.24%;YVDD、YIDD共生株14例,占11.11%。结论服用拉米夫定发生YVDD和YIDD的变异频率相似,二种变异共生株也存在11.11%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慢乙肝(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与HBV~YMDD变异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肝病专科就诊的176例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前及服药后每半年进行HBV—DNA定量及YMDD变异检测,并选取35份发生YMDD变异和10份野生型YMDD血清样本进行DNA测序。结果176例CHB患者样本中,拉米夫定治疗前检出YMDD变异7例(其中YM/YVDD型2例、YVDD型3例、YIDD型2例),变异率3.98%;治疗2年后共检出62例(其中YVDD型9例、YIDD型36例、YM/YVDD混合型9例、YM/YIDD混合型3例、YV/YIDD混合型5例),变异率35.23%。6例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其YMDD变异类型会发生改变。结论惠州地区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变异类型可能会发生改变,YIDD可能是最终的变异类型,YM/YVDD、YVDD和YM/YIDD可能都是过渡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及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结果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53.85%,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YIDD17例,YVDD7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4例。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生YV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VDD变异后的HBVDNA水平与YIDD变异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基础水平高于YMDD野生组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前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在变异组和野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ALT基础水平高可能是YMDD变异的一个易发因素。密切监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YMDD是否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5.
赵磊 《中国热带医学》2009,9(3):410-4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一年期间的乙肝病毒YMDD变异情况。方法103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第1、4、8个月以及1年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乙型肝炎病毒DNA,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方法,进行短核苷酸片段测序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区,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前,发生YVDD变异者1例,发生YIDD变异者2例;治疗第1月,发生YVDD变异者2例,发生YIDD变异者2例;治疗第4月,发生YVDD变异者3例,发生YIDD变异者4例;治疗第8月,发生YVDD变异者6例,发生YIDD变异者8例;治疗1年时,发生YVDD变异者11例,发生YIDD变异者13例。结论在进行拉米夫定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即有变异情况发生,随拉米夫定治疗变异率增加治疗1年时,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变异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伟  邓少丽  陈迎春 《重庆医学》2003,32(12):1617-161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方法 87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两组,一组51例接受拉米夫定及保肝治疗,另一组36例做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后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进行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8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5例,YVDD变异3例,变异株中有5例伴HBV DNA、ALT水平升高,而对照组无变异株产生。结论 拉米夫定可诱导HBV多聚酶基因(P基因)YMDD基序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P基因YMDD基序变异对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及YMDD变异两种形式YIDD/YVDD与HBV 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HBV P基因区YIDD/YVDD变异及HBVDNA载量,并检测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 334例未经NA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V未变异300例,YVDD变异23例,YIDD变异9例,YIDD、YVDD共生株2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与YIDD变异有关(P<0.05),与YVDD变异无关(P>0.05)。YMDD变异者与未变异者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者发生YIDD/YVDD变异者,其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未变异者。HBeAg阳性者可能更易发生HBV YIDD变异,而YVDD变异可能与HBeAg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P区YMDD变异中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用基因芯片检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 P区YMDD变异情况,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YMDD两种变异的状态,为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及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将150份未经抗毒治疗的HBV DNA阳性血清,用PCR方法扩增P区,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寡核苷酸进行杂交,杂交结果通过扫描仪扫描到计算机上,经软件分析可得到HBVY MDD野生型及其YVDD和/或YIDD变异型结果,并对部分阳性标本用基因序列测序证实。结果 150份HBV DNA阳性血清,用基因芯片方法检出阳性标本(包括YMDD野生型和变异型)共122例,占81.3%,阴性标本28例,占18.7%;在122例阳性标本中,单纯YMDD野生型(即无变异标本)有90例,占73.8%;YVDD变异28例,占22.9%;YIDD变异2例,占1.6%;YVDD和YIDD混合变异2例,占1.60A,,变异株检出率为26.2%,而且变异株均与野生株共存。其中8份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测序,证实与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1)用当前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P区YMDD变异,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特异性高。(2)基因芯片可快速、同时、多人份检出HBVYMDD野生株及其YIDD和/或YVDD突变株的共同感染。(3)部分HBV感染者在未经抗病毒治疗情况下已自然存在HBV YMDD变异,而且变异株均与野生株共存,其中以YVDD变异为多。(4)HBV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后有必要检测是否存在HBV YMDD变异株感染,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HBV 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错配PCR扩增方法进行HBV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YMDD、YVDD和YIDD变异的阳性质粒,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对6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YMDD变异情况。结果经PCR方法、酶切鉴定及直接测序鉴定出YMDD、YVDD和YIDD质粒构建成功,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5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变异,出现变异6例,阳性率为9.07%;其中YIDD和YI/YMDD各1例,YVDD3例,YV/YMDD1例。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实用,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可存在YMDD变异,其与野生株一样是自然存在的,抗病毒药物压力不是导致HBV YMDD变异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彩贞  叶薇  刘集鸿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42-2845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液中HBV—DNA、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的检测,了解CHB患者经拉米夫定(3TC)治疗前后HBV—YMDD变异情况,分析HBV—YMDD变异与HBV—DNA、ALT、r—GT相关情况,探讨3TC治疗CHB的效果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71例治疗前CHB患者,检测HBV—YMDD变异株;选择64例HBV-YMDD的CHB患者经治疗1年后,检测HBV—YMDD变异株;选择36例患者经治疗后仍然是YMDD;13例经治疗后由YMDD变为YIDD;5例治疗后由YMDD变为YVDD的;9例经治疗后由YMDD变异为YMDD+YVDD混和型的CHB进行检测HBV—DNA、ALT、r—GT含量。结果:71例CHB用3TC治疗前已有7例存在变异现象,其中2例是YVDD型;3例是YIDD型;2例是YMDD+YVDD混合型;64例治疗前为YMDD型的患者,用3TC治疗后36例没有变异、5例变异为YVDD、13例变异为YIDD、9例变异为YMDD+YVDD、1例变异为YMDD+YIDD;36例治疗前后DNA没有变异的CHB,治疗前后的HBV-DNA、ALT、r—GT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13例治疗后由YMDD变为YIDD,治疗前后的HBV—DNA含量差异有显著性,而ALT、r—GT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5例治疗后由YM-DD变为YVDD和9例经治疗后由YMDD变异为YMDD+YVDD混和型,治疗前后HBV—DNA、ALT、r—GT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CHB用3TC治疗前已经存在着9.85%变异率。64例YMDD用3TC治疗1年后,有43.75%发生变异,变异的类型以YIDD为主。HBV—YMDD没有变异时,经3TC治疗CHB后患者的HBV-DNA、ALT、r—GT含量比治疗前有较大降低,效果明显。YMDD变异为YIDD时,经治疗后患者血液中的HBV-DNA含量比治疗前有较大降低,而血液中ALT、r—GT含量比治疗前降低不大。YMDD变为YVDD时,其血液中的HBV—DNA量高于治疗前,ALT、r-GT含量比治疗前降低不大。YMDD变为YMDD+YVDD混和型时,经治后CHB患者血液中的HBV—DNA量比治疗前稍高,ALT、r-GT含量比治疗后降低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