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缺血区脑组织TNF-α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葛根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手术+葛根素组,手术组,假手术组.每组在6、12、24、48和72 h观察,手术+葛根素组大鼠手术+葛根素组大鼠应用葛根素干预治疗,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大鼠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时间点TNF-α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和手术+葛根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脑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手术+葛根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TNF-α的表达均较手术组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大鼠实验前30min静脉注射吴茱萸次碱(50、100、300μg·kg-1),然后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于再灌注后6、12、24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呈剂量依赖性减少脑梗死体积并改善功能预后,与溶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吴茱萸次碱治疗组脑梗死后CGRP含量和溶媒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吴茱萸次碱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CGR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只大鼠分为治疗组40只、缺血组40只、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在手术前的三天给予腹腔注射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剂量为2毫升,一天一次,最后一次进药时间是手术前的五小时。在完成模后的三天内分别处死缺血组和治疗组,最后采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手术后缺血的三小时,治疗组逐渐出现阳性反应,各时间点脑组织表达明显多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储备能力,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前列地尔低剂量组(1.25μg/kg)、前列地尔中剂量组(2.50μg/kg)和前列地尔高剂量组(5.00μg/kg),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制备脑组织匀浆,检测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BP)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前列地尔各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前列地尔各组ET含量均低于缺血对照组,前列地尔各组CGRP含量均高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脑缺血后ET和CGBP的平衡失调,对抗脑血管收缩和促进脑血管扩张,从而对脑缺血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24h后留取大脑皮质组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OX-2 mRNA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脑皮质内COX-2 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应用缺血后处理能显著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COX-2蛋白的表达(P<0.05).缺血再灌注24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缺血后处理组COX-2 mRNA和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但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COX-2 mRNA和COX-2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内COX-2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A酸(retinoic acid,RA)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RA治疗组,用线栓法将缺血对照组和RA治疗组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脑皮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0]表达;用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突触。结果脑缺血后大脑皮层e NOS和i NOS表达均显著上升;RA能上调e NOS表达,使缺血皮层i NOS表达从3.1±1.9(细胞数/62500μm2)降至0.8±0.2(细胞数/62500μm2,P0.05);缺血皮层细胞凋亡数从缺血对照组的92.8±12.2[TUNEL(+)细胞数/62500μm2]下降至RA治疗组35.5±8.6[TUNEL(+)细胞数/62500μm2,P0.001]。突触数量比较:假手术组RA治疗组缺血对照组,其数值分别为每平方微米(8.11±0.12)个、(5.26±0.21)个、(1.84±0.33)个(P0.05)。结论 RA通过上调e NOS表达、抑制i NOS表达、抗细胞凋亡和促进神经突触生长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病侧大脑表达,探讨其改善脑缺血、促进脑内血管再生以及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7 d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对照组(C)、参附治疗组(SF)。 按观察时间可依次分为6 h、12 h、1 d、3 d、7 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用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SF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即刻以腹腔注射注射,其剂量为10 ml/kg,每日1次,连续3日同一时间点用药。C组则按照相同的注射方式及注射剂量,给予生理盐水。S组未给予药物治疗。其后以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右侧大脑皮层PLGF的表达变化。结果 S组各个时间点PLGF均有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在6 h时PLGF表达量开始增加,于1 d时达到高峰期,明显高于S组(P<0.05);SF组在6 h前PLGF表达量开始增加,整体表达趋势类似于C组,3 d时下降趋势更明显,但各时间表达量明显高于S组及C组(P<0.05)。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PLGF表达量明显增加,参附注射液能促进PLGF大量表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新生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及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日龄SD大鼠制成HIE模型.⑴药物治疗组于模型后即给CGRP 3μg*kg-1*d-1,腹腔内注射,共3d;⑵生理盐水组每天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⑶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各组于3d后断头取脑,采用钙荧光指标剂Fura-2AM法测定脑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Ca2+)].结果生理盐水组脑细胞内钙含量最高,(129.47±17.21nmol/L)与正常对照组(93.72±24.16n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药物治疗组(103.35±12.46n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CGRP能阻止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细胞钙内流,降低细胞膜对Ca2+通透性可能是CGRP对脑缺氧缺血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SD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脑组织内环磷腺苷水平(cAMP)的变化及初步探讨环磷腺苷葡胺(MCA)对新生SD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于缺血缺氧后2、24、48、72、168 h(7天)时测定脑组织cAMP的含量;观察用MCA 24、48、72 h后脑组织内cAMP含量以及72 h后脑组织含水量,大脑损伤程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及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cAMP含量显著下降,缺氧后2 h脑组织内cAMP水平下降最显著(至正常的25%左右),7天后仍低于正常水平(达70%左右);用MCA后,脑组织cAMP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损伤程度、MDA下降,SOD活性升高,病理变化减轻。结论: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内cAMP代谢紊乱,早期给予外源性cAMP类药物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cAMP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对急性CO中毒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染毒组和氢饱和生理盐水治疗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脑功能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死亡率,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CO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H2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染毒组缩短.空间探索实验CO组第一象限游泳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H2组游泳时间较染毒组延长.尼氏染色标本上,对照组脑内神经元形态正常,死亡细胞少;染毒组脑内出现大量坏死细胞,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坏死细胞较CO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神经元形态正常,染毒组出现缺血性改变,而氢饱和生理盐水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H2饱和生理盐水可改善由CO中毒所致的行为学异常;可降低脑组织神经元的死亡率;减轻神经元缺血性改变的程度.提示H2饱和生理盐水对急性CO中毒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竞争性RTPCR技术,研究不同血糖浓度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的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SD新生大鼠按发生缺氧缺血后的时间进行分组。结果缺氧缺血前重度高血糖组的基因表达时间较缺氧缺血组至少延迟12小时,且表达强度更甚于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前低血糖组的基因表达则显著弱于缺氧缺血组。结论提示缺氧缺血前低血糖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的脑损害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对Bcl2基因的负向调节而实现,而缺氧缺血前重度高血糖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对Bcl2基因的正向调节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探讨其在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大鼠分为实验组(缺血缺氧组,n=20)和对照组(n=20),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观察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后脑皮质内的神经化学物质乳酸(Lac)、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大鼠脑皮质Glu、Asp和Lac总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缺氧促进脑组织Glu、Asp和Lac的释放,采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有助于研究缺血缺氧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以及组织细胞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肌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肌苷治疗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前两组参照Rice的方法建立HIBD模型。肌苷组在缺血缺氧后注射100mg/kg肌苷,2次/d,连续7d,HIBD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与缺血缺氧后6h、12h、1d、3d、7d、14d常规灌注取脑免疫组化检测VEGF。结果肌苷组VEGF表达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多,且于1d、7d出现双峰曲线,14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IBD组在缺血缺氧后1d达高峰,然后表达逐渐减少,3d时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苷可以促进VEGF的表达来发挥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竞争性RT-PCR技术,研究不同血糖浓度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的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日龄SD新生大鼠按发生缺氧缺血后的时间进行分组。结果 缺氧缺血前重度高血糖组的基因表达时间较缺氧缺血组至少延迟12小时,且表达强度更甚于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前低血糖组的基因表达则显著弱于缺氧缺血组。结论 提示缺氧缺血前低血糖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的脑损害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对Bcl-2基因的负向调节而实现,而缺氧缺血前重度高血糖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对Bcl-2基因的正向调节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简介TY -98D型电脑控制颅脑降温仪是利用亚低温 (30~35)℃治疗脑缺血和外伤性脑损伤、颅内压高及高热、昏迷、中毒等疾病。它对主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降低脑的代谢活动增强缺血性脑损害的存活率均有显著的疗效。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外大量实践研究发现 ,脑缺血前缺血过程中或缺血后早期开始亚低温治疗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损害程度 ,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我国也不例外 ,全国各大医院也在进一步实验、研究、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这种类型的产品也在发展中 ,如 :“TY -98D型电脑控制颅脑降温仪”…  相似文献   

16.
尼美舒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 -2 (Cyclooxygenase -2 ,COX -2 )抑制剂尼美舒利 (nimesulid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陷、脑梗死体积及前列腺素E2 (PGE2 )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模型 ,动物分别于缺血前 3 0min、再灌注后 6h、12h给予 3个不同剂量尼美舒利 ( 3、6和 12mg/kg ,ip)或等体积的溶媒。于再灌注后 6、12、2 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 ;应用ELISA法检测PGE2 含量。结果 尼美舒利呈剂量依赖性减少脑梗死体积并改善功能预后 ,与溶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各尼美舒利治疗组脑梗死后PGE2 含量和溶媒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尼美舒利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减少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途径代谢产物抑制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mad2/3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内表达及氟桂利嗪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5只沙鼠随机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桂利嗪治疗组3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0 min再灌注1 d、3 d、7 d各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沙鼠脑内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沙鼠脑内smad2/3弱阳性表达,而缺血再灌注1 d,3 d,7 d后沙鼠脑内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桂利嗪治疗组smad2/3的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鼠脑内有smad2/3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smad2/3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干预后,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smad2/3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内表达及氟桂利嗪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5只沙鼠随机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桂利嗪治疗组3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0 min再灌注1 d、3 d、7 d各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沙鼠脑内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沙鼠脑内smad2/3弱阳性表达,而缺血再灌注1 d,3 d,7 d后沙鼠脑内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桂利嗪治疗组smad2/3的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鼠脑内有smad2/3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smad2/3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干预后,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smad2/3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内表达及氟桂利嗪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5只沙鼠随机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桂利嗪治疗组3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0 min再灌注1 d、3 d、7 d各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沙鼠脑内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沙鼠脑内smad2/3弱阳性表达,而缺血再灌注1 d,3 d,7 d后沙鼠脑内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桂利嗪治疗组smad2/3的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鼠脑内有smad2/3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smad2/3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干预后,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smad2/3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内表达及氟桂利嗪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5只沙鼠随机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桂利嗪治疗组3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0 min再灌注1 d、3 d、7 d各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沙鼠脑内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沙鼠脑内smad2/3弱阳性表达,而缺血再灌注1 d,3 d,7 d后沙鼠脑内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桂利嗪治疗组smad2/3的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鼠脑内有smad2/3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smad2/3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干预后,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