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脑外伤后小鼠海马区notch信号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外伤后小鼠海马区notch信号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复制闭合性脑外伤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外伤组,于伤后4h、1d、3d分别处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伤后各时间点notch1、hes1mRNA的表达。结果 (1)notch1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4h开始升高,1d时达到高峰,较对照组升高约6倍,3d时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高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倍。(2)hes1 mRNA在伤后4h无明显变化,1d时达到高峰,较对照组升高3倍,3d时回落到正常水平。结论脑外伤后notch1和hes1 mRNA明显增高,提示notch信号被激活,可能与伤后NSCs增殖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与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II类分子I-Ab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HMGB1对脾脏免疫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与MODS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57BL/6小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致伤后3、8、12 h及1、2、3、5和10~12 d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小鼠MODS模型;检测小鼠脾脏HMGBl和I-A"表达水平及脾脏免疫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正常小鼠脾脏中仅有少量HMGB1 mRNA表达;在MODS病程中呈双峰升高,表现为伤后1~2 d HMGBl mRNA表达量达高峰(P<0.01),随后表达下调,伤后5 d明显减少,但在10~12 d时表达再次升高(P<0.05);HMGB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伤后8 h脾脏单核细胞I-Ab与HMGB1蛋白表达同时升高(P<0.01),随后两者在病程中呈反相变化.脾脏免疫细胞凋亡率在伤后呈双峰升高,与HMGB1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MODS小鼠脾脏HMGB1表达上调与淋巴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影响脾脏抗原呈递细胞对MHC-II类分子的表达,由此削弱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影响MODS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脑外伤大鼠脑内bFGF mRNA和TNF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外伤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探讨脑外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内源性机制。方法 自由落体法制作脑外伤大鼠模型,用Northernblot和吸光度扫描分析bFGF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TNF蛋白表达。结果 脑外伤大鼠脑内bFGFmRNA和TNF蛋白的表达在12~2 4h开始增高,3d时达到高峰,7d时逐渐减弱。结论 脑外伤后,随着大鼠脑内损伤因子TNF蛋白表达的增强,保护因子bFGFmRNA的表达也相应增强,二者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是脑外伤后神经功能损伤与修复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中药及中药有效部分对骨质疏松的干预和治疗作用的报道较多,但涉及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信号途径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杜仲诱导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6孔培养板中,每孔1×10^3个细胞,24h后更换诱导培养基(含体积分数为7.5%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加1/1000浓度的杜仲醇提取物)。阴性对照组仍为正常培养基培养。诱导8h,1d,3d和7d时采用RT-qPCR法测定Wnt信号途径巾Fzd和LRP受体系列、β-catenin、核内Wnt调控靶基因系列及Wnt抑制因予(WIF1)等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诱导3d后Fzd2表达升高11.86倍,Fzd3升高达到2倍;诱导7d后,Fzd2表达升高5.12倍,Fzd3恢复到正常水平:β-catenin在诉导3d时表达升高达2倍:WIF1在诱导3d和7d后表达显著下降。结果提示Wnt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杜仲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烧伤小鼠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观察烧伤小鼠24h内肝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时相变化特点。方法 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背部Ⅲ度15%-20%烧伤。分别于伤后2、4、6、12、24h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用Westernblotting、RF-PCR蛋白质和mRNA水平测定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 烧伤小鼠血清皮质酮浓度2-4h达到高峰,24h仍未恢复正常;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蛋白质水平4-6h降至最低;而mRNA水平仅仅在伤后2h有短暂降低。结论 烧伤应激引起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其受体在蛋白质及mRNA水平均可降低,但蛋白的降低不仅仅发生在mRNA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4 8只新生 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组 ,各分为 4个时点 (HIBD后 3h、12h、2 4h和 3d)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VEGFmRNA在HIBD后海马组织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结果 VEGF各异构体中以VEGF16 4基因表达为主。VEGFmRNA在对照组即有表达 ,HIBD组较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HIBD组内各时点表达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F =30 185 ,P<0 0 5 ) ,3h时表达开始升高 ,12h后表达进一步增加 ,2 4h达高峰 ,3d时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HIBD后VEGF表达增加 ,提示VEGF可能在HIBD后的自身保护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细胞外调节激酶通路在凋亡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观察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1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SD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28)和模型组(n=42),每组又分为伤后10min,30min,3h,6h,24h,48h和72h7个时相点,对照组每个时相点4只大鼠,模型组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按照Mamarou方法建立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在不同时相点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颅脑损伤后皮质细胞外调节激酶的表达情况,另外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及凋亡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7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模型组大鼠皮质p-细胞外调节激酶1/2蛋白在伤后10min时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逐渐增强,伤后6h达高峰,24h仍有大量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至伤后48h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②模型组大鼠皮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mRNA杂交阳性信号表达在伤后3h开始升高,48h达高峰,72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模型组大鼠皮质伤后3h偶见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6h开始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8h达高峰。④p-细胞外调节激酶1/2蛋白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mRNA及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均主要分布于损伤中心区及其周围,在分布区域上呈现很大的相似性。结论:脑损伤时p-细胞外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呈一种过度激活状态,而且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mRNA及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在分布区域上呈现很大的相似性,推测大鼠脑损伤后细胞外调节激酶通路的过度激活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后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建立了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模型,环孢菌素A(CsA)联合霉酚酸酯(MMF)预防aGVHD,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点上小鼠脾脏中IL-2、INF-γ、IL-4及IL—10的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仅接受非清髓性预处理小鼠的脾脏中各因子的mRNA表达较预处理前略有升高。未做aGVHD预防给药的小鼠(第2组)IL-2、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在移植后急剧升高,分别在21天、14天达峰值,之后显著下降,35天时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接受GVHD预防给药的小鼠(第3组)IL-2、IFN-γ的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第2组相似,但峰值明显低于第2组。第2组和第3组小鼠IL-4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移植后14天达峰值,但第3组的峰值较第2组为高,且在此后的下降中较第2组缓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在移植后逐渐升高,在14天达到一个高峰,21天时下降,之后再次升高直至35天。结论: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后脾脏内IL-2、IFN-γ、IL-4及IL—10均呈上调表达,应用CsA和MMF则可下调IL-2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从而降低了a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以及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健康Wistar大鼠72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止常对照组12只,创伤休克组30只,创伤休克地塞米松组30只,地塞米松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动态观察伤后0.5、2、4、6、8 h大鼠肝组织HSP70、肝脏病理、肝功能、TNF-α、IL-6等变化.HSP70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HSP70伤后2h较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6 h达到高峰,伤后8 h仍持续在较高水平.TNF-α、IL-6伤后逐渐升高,并于伤后6 h达到高峰,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伤后4 h肝窦内淤血明显,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TB伤后4 h开始增高,8 h达到峰值.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后,HSP70在伤后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较创伤休克组明显增强,峰值仍然在伤后6 h.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肝脏大体淤血、肿胀明显减轻;光镜下伤后4 h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见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ALT、TB明显下降.结论 地塞米松可增强HSP70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可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脏的继发性损害,表明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后肝脏的保护作用与HSP70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雄性大鼠缺氧后头颈部真皮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置于缺氧舱中,每天缺氧处理4 h ,分别缺氧处理1、5、10、15、20、30 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面部真皮雌激素受体(ER)α、βmRNA表达。结果缺氧处理后,ERβmRNA的表达则表现为缺氧后1天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d后ERβ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10 d后 ERβmRNA表达有所回落;15、20 d后ERβmRNA表达再次升高,其中20 d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缺氧30 d 后ERβmRNA表达再次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缺氧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大鼠面部真皮ERβ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大鼠创伤性脑水肿中的表达及其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按照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用磁共振成像(MRI)对大鼠脑水肿进行检测,干/湿比重法和伊文思蓝(EB)测定法观察大鼠TBI后不同时相脑组织含水量和BBB通透性的变化,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AQP-4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TBI后MRI表现为T1WI的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TBI后4h伤区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开始增多,AQP-4 mRNA、AQP-4蛋白表达开始增高并逐渐上升,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伤后7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AQP-4 mRNA、AQP-4蛋白表达与脑组织的含水量及EB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AQP-4 mRNA、AQP4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上调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参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burn injury on 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l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gle CK  Kong F  Guo X  Wells DA  Aosasa S  Noel G  Horseman N 《Shock (Augusta, Ga.)》2000,14(3):392-8; discussion 398-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水通道蛋白04(AQP4)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TBI组和假手术(S0)组。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致重度脑创伤模型。S0组除不予以撞击外,其余操作与TBI组相同。分时段取脑,观察以下指标:①测创伤脑组织中伊文氏蓝(EB)外渗量;②透射电镜下观察创伤后BBB和细胞的超微病理改变;③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AQP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④氯化三苯四唑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每张脑片的面积和坏死区面积。【结果]BBB通透性、超微病理变化和坏死区体积百分比在s0组中变化不大。脑损伤后,BBB通透性增加,其增加有两个高峰,分别在TBI后12h和TBI后3d,以后者更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血管及其周围神经元、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在TBI后3d改变最明显。脑损伤后脑组织坏死区体积百分比增加,最大值也在TBI后3d。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脑损伤后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上调,1d达高峰,持续至3d后下降,7d接近S0组水平。【结论】大鼠TBI后BBB通透性的增加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TBI后BBB通透性增加,可能与AQP4表达上调有关,两者的变化影响TBI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重度脑创伤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脑创伤中的作用。【方法1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创伤组,每组又按处死时间点即伤后4h、1d、3d、5d和7d分为五个亚组,每亚组6只。取伤区脑组织用干湿重法测含水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MMP-9mRNA和电镜检查。【结果】大鼠重度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和MMP-9mRNA在伤后4h开始升高,1d达高峰,持续至3d,然后下降,7d达最低;除7d外脑组织含水量和MMP-9mRNA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重度脑创伤诱导MMP-9mRNA表达,MMP-9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在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IL-3受体(IL-3R)是异源二聚体膜受体,由相应的α亚基(IL-3Rα,GM-CSFRα,IL-5Rα)和β共同亚基(hβc)组成,α亚基能够特异性与相应的配体结合,β共同亚基通过与相应α亚基组成高亲和力的受体,传递细胞信号,调节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为研究IL-3受体系统(IL-3Rα,GM-CSFRα和hβc)在髓系分化中的作用,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IL-3Rα,GM-CSFRα和hβc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检测IL-3Rα,GM-CSFRα和hβc mRNA序列变化。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处理NB4细胞后,细胞发生分化,同时细胞增殖受抑制。ATRA作用24小时NB4细胞IL-3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但随着细胞分化,其表达水平又逐渐恢复;而GM-CSFRα mRNA和hβc的mRNA表达水平则随着细胞分化逐渐上调。DNA序列分析表明,NB4细胞分化前后IL-3Rα和GM-CSFRα的mRNA序列没有变化,而NB4细胞分化前hβc的mRNA序列以截短突变为主,NB4细胞分化后hβc的mRNA序列以野生型为主。结论:NB4细胞存在IL-3受体异常表达,表现为高表达IL-3Rα和hβc的胞内区截短突变,两者在NB4细胞的过度增殖与分化受阻的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脑组织NF-κB活性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继发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颅脑损伤组(TBI组,n=42)和rhEPO治疗组(TBI-rhEPO组,n=42),于预定时间点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通过光镜观察创伤灶及周围脑组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情况。结果颅脑损伤后12 h至7 d,TBI-rhEPO组NSS始终低于同一时间点TBI组(P<0.05);TBI组大鼠不同阶段NF-κB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NF-κB表达水平与TNF-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5),且与组织炎症损伤程度一致,TBI-rhEPO组不同阶段NF-κB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TBI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应用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降低NF-κB、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继发性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雷斯  陈睿  佘燕玲  周珊瑶  史华彩 《新医学》2021,52(8):576-58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二氯化钴(CoCl2)诱导的骨骼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分化的小鼠骨骼肌细胞系C2C12按不同干预方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 CoCl2组、 Res组、 CoCl2+Res组。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后的细胞形态,统计肌管融合指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yHC) 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以及p62和Beclin1蛋白水平。结果 CoCl2诱导的缺氧损伤使肌细胞形态异常、肌管分化减少,与对照组比较,CoCl2组肌管融合指数降低(P < 0.001),MyHC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均 < 0.05),HIF-1α、BNIP3、Beclin1蛋白水平和LC3升高(P均 < 0.001),p62蛋白水平降低(P < 0.001)。加入Res处理后,细胞形态恢复,肌管分化增多;与CoCl2组比较,CoCl2+Res组肌管融合指数升高,MyHC亚型(Myh7、Myh2、Myh4)的mRNA和MyHC蛋白水平升高,HIF-1α、BNIP3和Beclin1蛋白水平降低,p62蛋白水平升高(P均 < 0.05)。结论 CoCl2诱导的缺氧可抑制MyHC表达,导致肌细胞分化和融合能力下降。Res可增强缺氧条件下成肌细胞的分化和融合能力,对肌细胞的损伤修复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HIF-1α/BNIP3信号通路诱导的自噬来促进肌细胞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8.
施冰  米林  于海弈  高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626-628,I0010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心肌组织中miR-214的表达变化。方法 1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前降支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14 d组、28 d组,另设对照组,每组5只动物。抽提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的RNA及miRNA,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HC-α、MHC-βmRNA及miR-214的表达。结果心肌组织中MHC-αmRNA表达随着心肌梗死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术后14 d组MHC-α的表达下降46%(0.54±0.06 vs.1.00±0.09,P<0.01),心肌梗死术后28 d组MHC-α的表达下降63%(P<0.01)。心肌组织中MHC-βmRNA表达随着心肌梗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术后14 d组MHC-β的表达增加2倍(P<0.01),心肌梗死术后28 d组MHC-α的表达增加3.22倍(P<0.01)。心肌梗死术后14 d组和28 d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miR-214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术后14 d组miR-214的表达增加33%(P<0.01),心肌梗死术后28 d组miR-214的表达增加88%(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心肌组织中miR-214的表达上调,miR-214可能参与调控了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SD大鼠脓毒症致急性心肌损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18)、脓毒症组(n=18)、GSH干预组(n=18)。GSH干预组于CLP术后经尾静脉注射GSH60 mg/kg,共0.1 mL;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除正常组外,每组大鼠再按术后6 h、12 h、24 h分为3个亚组(每组各6只),各亚组组大鼠在CLP术后相应时间点采集血清及心肌组织标本。所有大鼠均于血标本采集完毕后处死。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isoenzyme,CK-MB)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术后6 h血清CK-MB水平和心肌组织TLR4 mRNA表达开始升高,12 h达到高峰,24 h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4 h心肌组织HE染色显示肌纤维结构排列疏松紊乱,间质充血水肿,见大量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等损伤性改变;与脓毒症组比较,GSH干预组大鼠术后6 h血清CK-MB水平和心肌组织TLR4 mRNA表达已有所下降,术后12 h、24 h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4 h时心肌组织上述病理学损伤性改变也明显减轻。结论:心肌组织TLR4 mRNA的高表达在脓毒症致急性心肌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脓毒症早期应用GSH干预可抑制心肌组织TLR4 mRNA的表达,对脓毒症致急性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邱月  董兰  赵升  秦曙光  何凤 《新医学》2022,53(8):555-560
目的 筛选分析糖尿病肾病(DN)的差异表达基因(DEG),探讨IFN调节因子4(IRF4)在DN中的作用机制,为DN治疗寻找潜在的分子靶点。方法 经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42025数据集[包含对照组9例与进展期DN(aDN)组21例],进行DEG筛选,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示DEG参与的分子生物学过程。使用String及Cytoscape软件可视化DEG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和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及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染色并进一步验证主要DEG在6例DN肾组织(DN组)和6例肿瘤切除术后癌旁正常肾组织(NC组)中的表达。结果 GEO数据库筛选出1213个差异表达mRNA,其中684个上调、529个下调。GSEA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显示aDN组DEG在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受体介导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明显富集。DN组肾组织中IRF4、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6和IL-2受体α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组肾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