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2 只SD大鼠随机分为3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苯那普利预处理组.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20 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的含量,TTC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S),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抑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较假手术组的CK明显增高,其凋亡指数增多,Bcl-2的蛋白表达减少而Bax的蛋白表达增加.苯那普利预处理组的CK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其凋亡指数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而Bax的蛋白表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结论 苯那普利预处理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而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慧颖  张英杰 《中外医疗》2010,29(23):12-1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苯那普利后处理组。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组织中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心肌损害程度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GCA染色心肌变性减轻,阳性率减低(14±7)%vs(40±17)%,(P〈0.01),NF-κB表达减少(34.8±4.7)%vs(49.3±9.7)%,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13±1.7)%vs(18.5±2.5)%,(P〈0.01)。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具有明显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那普利后处理抑制NF-κB参与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和缬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福辛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分别于实验终点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心肌细胞凋亡数目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以缺血30min再灌注48小时最高(247.2±25.9),与缺血30min再灌注4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福辛普利组与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心肌组织中Bax蛋白表达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是个动态的变化,福辛普利与缬沙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数量,其抑制作用可能与部分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吴慧颖  唐丽君  张英杰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48-1349,1360
目的:观察离体状态下,苯那普利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是否均其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缺血冉灌注组(Ⅰ),缺血预处理组(Ⅱ),缺血后处理组(Ⅲ)和苯那酱利后处理组(Ⅳ).测定备组再灌注60 min时的心脏流出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Ⅱ、Ⅲ和Ⅳ三组再灌注60min时心脏流出液中NO含量分别为(102.8±6.9)ml/min、(102.5±6.1)ml/min、(101.7±8.3)ml/min,均明显商于Ⅰ组[(27.8±5.9)ml/min,P<0.01);Ⅱ、Ⅲ和Ⅳ三组的心肌损害阳性面积分别为(13.1±7.1)%、(17.4%±9.1)%、(14.0±7.2)%,均明显低于Ⅰ组[(40.4±16.9)%,P<0.01];Ⅱ、Ⅲ和Ⅳ三组的NF-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53±12.19)%、(32.78±5.57)%、(34.77±4.66)%,均明显低子Ⅰ组(49.35±9.74)%,P<0.01];Ⅰ组的TNF-α表达呈强阳性,而Ⅱ、Ⅲ和Ⅳ三组的TNF-α表达均为弱阳性;Ⅱ、Ⅲ和Ⅳ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均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NO含量,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6.
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缺血组(对照组)、再灌注组与perindopril组,观察心脏活动变化,测定动脉血及心肌组织中肾素活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心肌脂质过氧化代谢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49%)相比,再灌注组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75%)较高(P<0.01),动脉血及心肌组织中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均升高,心肌丙二醛含量升高,心肌组织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②与再灌组相比,perindopril组性心率失常发生率(33%)明显降低(P<0.01);动脉血及心肌组织中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均下降,而以动脉血肾素活性降低为主(P<0.01);心肌丙二醛含量降低,心肌组织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肾素活性增高、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高的脂质过氧化有关,perindopril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张荣庆  马颍艳  程何祥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1,22(21):2014-2015
0 引言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PI)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由于受血流动力学、激素、在体的神经反射的影响 ,在体的心肌损伤模型难以准确反映某些因素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因此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已成为一种研究心肌损伤的有用模型 [1 ] .细胞调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病理或生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程序化死亡 .近年来研究表明 ,心肌细胞虽为非增殖细胞 ,对调亡有特殊的抵抗性 [2 ] .但是现已发现调亡细胞损伤同样存在于心肌细胞 ,本实验采用纯化培养心肌细胞 ,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心肌细胞的调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预处理(IP)、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I/R组细胞凋亡率(43.37±4.82%)高,IP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4.53±2.95%),但较I/R组明显降低(P<0.001).I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I/R组明显减小.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细胞凋亡,IP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P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分布情况及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减少缺血区凋亡的发生有关。方法:将新西兰兔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IR组和IP组。分区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的检测。结果:IP组的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IR组。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缺血区的心肌组织中,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连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黄连素预处理组;黄连素预处理组给予黄连素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腹腔注射7 d,末次于冠脉结扎前2 h腹腔注射给药。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结扎1 h后剪开结扎线,再灌注2 h。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LDH和CK水平;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黄连素预处理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MDA、LDH、CK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连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方式及可能的损伤机制,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耳蜗各部位的组织学改变;用原位凋亡法观察耳蜗缺血及不同时间段内再灌注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组,毛细胞变形、缺损,血管纹变薄;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没有或仅有个别部位出现细胞凋亡;缺血及再灌注各组内外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部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说明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开放120min的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A组:假手术组;B组:I/R组;C组:布托啡诺后处理组;D组:布托啡诺联合选择性κ...  相似文献   

15.
芪丹中药提取物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芪丹中药提取物(QDPT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灌胃给药7d后,进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平衡、全心缺血(停灌)和再灌注各30min,观察药物对左室发展压(LVDP)、冠状动脉流量(CF)、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QDPTP明显抑制I/R引起的LVDP和CF的下降;明显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提高心肌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心肌凋亡指数和Bax表达(P〈0、01)、增加Bcl-2表达(P〈0.05);明显减轻I/R引起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结论QDPTP对I/R引起的心肌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自由基生成,改善能量代谢,抗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褪黑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褪黑素 (MT)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 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I)及bcl 2、bax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I)、bcl 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指数 (PEI)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增加 ;MT干预后AI与bax蛋白阳性表达指数均下降 (2 1 96± 7 6 8下降至 12 17± 6 4 5 ,18 5 9± 5 6 8下降至 9 71± 2 82 ) ,而bcl 2蛋白阳性表达指数增高 (7 33± 2 0 5增高至 13 4 5± 2 76 )。结论 褪黑素可抑制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下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与上调bcl 2基因的蛋白表达 ,从而抵抗缺血 /再灌注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酸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镁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NO浓度、组织内丙二醛 (MDA)及Ca2 +浓度的影响 ,探讨葡萄糖酸镁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整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结扎冠脉左室前降支 4 0min后 ,再灌注 4 0min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 ,化学测定法测定血清中Mg2 + 含量 ,离子电极直接测定法测定组织内Ca2 + 浓度 ,采用硫代巴比妥钠 (TAB)比色法测定组织内MD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中NO浓度显著降低 ,组织内Ca2 + 浓度和MDA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损伤组相比 ,葡萄糖酸镁三个不同剂量保护组血中NO浓度明显升高 ,组织内Ca2 + 浓度和MDA含量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此作用均可见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 葡萄糖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加NO浓度、减轻钙超载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3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度洛西汀组(Dulo组)。IR组大鼠左前降支结扎30min后再灌注120min,Dulo组大鼠结扎左前降支30min前腹腔注射盐酸度洛西汀40mg/kg,之后处理同IR组,Sham组仅暴露左前降支,未行结扎。二导联心电监测并记录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应用LabChart8软件分析心电图参数。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对比IR组及Dulo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各组心脏组织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caspase-3、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1、SOD2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 43)蛋白改变。结果 与IR组比较,缺血期Dulo组大鼠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和室性心动过速次数减少(P<0.05);再灌注期Dulo组的室性心动过速减少(P<0.05),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洛西汀抑制缺血和再灌注所致校正后Q-T间期(QTc)的延长(P<0.05),并减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度洛西汀抑制Akt和Erk蛋白的磷酸化,减少cleaved caspase-3、cytochrome C蛋白表达并增加SOD1、SOD2和Cx43蛋白表达。结论 度洛西汀降低Akt和Erk蛋白磷酸化,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减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减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9.
白蒺藜有效组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蒺藜有效组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大鼠心肌IRI模型研究白蒺藜有效组分对心肌梗塞面积与CK -MB活性水平及不同时间点心电图∑ST的影响。结果 白蒺藜有效组分可明显减轻心肌IRI。结论白蒺藜有效成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