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3例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癫痫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常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将护理前后患儿的SAS、SDS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心理护理在小儿癫痫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癫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癫痫惠儿的父母进行评定,并根据测评患儿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68例癫痫患儿的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过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后,癫痫患儿父母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提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癫痫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很好地配合治病和护理,促进惠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照料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60例2003-03/06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的照料者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观察AD照料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并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AD照料者的SCL-90总分为138.06&;#177;34.09,SAS评分为31.63&;#177;5.74,SDS评分为36.30&;#177;6.84,均高于国内常模(P&;lt;0.01);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AD照料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外)、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或P(0.01),与常模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AD照料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AD照料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8例难治性IBS患者进行评估,对心理问题严重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估,将SCL-90、SAS、SDS干预前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简易应对方式干预前的结果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难治性IBS患者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简易应对问卷积极面对纬度评分明显提高,消极回避评分纬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2名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反应调查。护理干预前将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白血病患者家属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针对家属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对54例NS患儿父母采用认知干预以及倾听、鼓励、安慰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袁(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分别对NS患儿父母于患儿入院时(干预前)、入院14d(干预后)进行调查。[结果]NS患儿父母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患儿父母SAS评分与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以及患儿病情相关,患儿父母SDS评分与文化程度和患儿是否复发相关;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在NS患儿父母中普遍存在,心理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同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文化程度较高、复发患儿的父母应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病人情绪状况,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健康宣教,娱乐疗法,给药治疗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癌症病人情绪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癌症病人的情绪状况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3例住院癌症病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情绪状况,并对其进行为期4周8次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病人在心理干预前后SAS、SDS和SCL-90评分结果。[结果]住院癌症病人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阳性项目数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P均〈0.01)。[结论]癌症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身状况较差,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病人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8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2周末再次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躯体化、焦虑、恐惧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其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沈平  陈瑜  黄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40-1041
目的了解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OL-90)对92例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92例唇腭裂患儿家长的SCL-90各因子得分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消除沮丧、焦虑、甚至抑郁等负性心理,提高患儿及家长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心理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P<0.01)。通过加强心理调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将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心理调控在心身疾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测评,对心理问题突出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定,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与效果评价。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与常模比较;并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后,再次测评SAS及SDS,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慢性肾衰患者SAS和SDS得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值(p均〈0.01);经过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其SAS及SDS的得分显著降低(p均〈0.01);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慢性肾竭患者多具有焦虑和抑郁倾向,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疾病知识教育,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寻求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008年1-12月人住我院儿科病房的94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及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为(56.34±13.20)分,对照组SAS评分为(41.28±10.1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观察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家长SAS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长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焦虑及抑郁等状况较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更严重,护理人员应关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针对其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加强健康教育,使家长全身心地配合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临床症状、心理状况,探讨综合干预对FD病人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临床症状积分法、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FD病人,进行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病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4项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总有效率为88.2%;干预前FD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干预后SAS评分显著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FD病人进行综合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FD病人症状,还可提高病人的心理状态,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于入组时和6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各调查评定1次。结果入组时两组青年脑卒中患者SAS、SDS评分均较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末治疗组SAS、SDS评分为(42.25±8.61)分、(48.10±6.09)分,与对照组评分(42.80±9.25)分、(49.31±7.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分6周末治疗组(8.29±1.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2±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分娩的孕妇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干预前后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孕妇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孕妇的焦虑、抑郁心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