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田乃宜,李明全,孙凤琴,王全平,贾明锁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治疗的手术方式较多,各有特点。我院从1984~1993年采用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78例,通过随访,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女44例;...  相似文献   

2.
病灶清除术治疗14例胸椎结核并发截瘫王振强,房晓彬,陆斌我院1980~1992年共收治脊柱结核58例,其中胸椎结核并发截瘫14例,占24.1%。手术均采用侧卧位,以病变较重侧为术侧,行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椎管前外侧减压手术。术后得到随访13例,最...  相似文献   

3.
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5例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及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结果:5例胸椎结核全瘫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截瘫恢复满意。结论:脊柱结核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CT.MRI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截瘫是胸椎结核的严重合并症,临床上并不少见,治疗方法有多种。本文就本院1991年5月至1997年5月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外侧方减少术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67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并截瘫椎管前外侧减压后路固定及远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并截瘫椎管前外侧减压后路固定及远期效果叶缉熙脊柱结核引起截瘫,常用病灶清除加前外侧减压治疗。1969年以来,我院手术的胸椎结核并截瘫98例,1980年以前曾用切除椎体后嵴的方法,获72%的恢复率。1984年以后加用后路内固定治疗,增强脊柱的稳...  相似文献   

6.
脊柱结核是造成截瘫的原因之一,除特殊类型外,一般预后比较好。自1986~2001年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病人1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68例,女51例。年龄14~65岁,平均38.2岁。其中颈椎18例,颈胸段9例,胸椎54例,胸  相似文献   

7.
椎旁小弧形切口在胸椎疾病手术中的应用郭梅秀1刘思源1梁平天1李志杏1我院自1958年至1996年对4077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椎旁小弧形切口”施行了手术。其中胸椎结核3800例(同时植骨420例,合并截瘫1520例),脊柱肿瘤、外伤手术27...  相似文献   

8.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2010年7月利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术前合并髋关节结核1例,合并截瘫者2例(Frankel B级).双椎体12例,三椎体4例.5例胸椎结核中4例行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钛笼充填异体骨植入及钉板(棒)内固定术,1例88岁截瘫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胸廓胸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带血管蒂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7年4月采用经胸廓胸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带血管蒂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病人40例,经术后9个月至3年随访,并与传统方法治疗该病的40例病人分别在术后截瘫恢复情况、卧床时间、抗痨时间、病灶治愈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的综合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种方法的综合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带血管蒂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具有不入胸腔即能充分显露和清除病灶、有效减压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是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被误诊及误治的儿童脊柱结核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误诊及误治的儿童脊柱结核的治疗探讨官众薛茂堂王登文我们对1975年以来的37例被误诊、误治的儿童脊柱结核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7例小儿脊柱结核中,男28例,女9例。1~4岁14例;5~9岁12例;10~14岁11例。颈椎2例,胸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发生、发展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21例老年人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60~82岁。其中胸椎结核7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12例。2个椎体破坏15例,3个椎体破坏5例,跳跃式椎体破坏1例。根据结核并发症、合并症及抗痨疗效决定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治疗15例,术前均抗痨治疗2周,采用Ⅰ期椎弓根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手术治疗。6例因合并症重行单纯抗痨保守治疗。结果:15例手术病例中13例术后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1个月,其中2例单个椎弓根钉断裂,1例单侧支撑棒断裂,无假关节形成,植骨融合满意。9例治愈,2例缓解(截瘫部分改善),2例复发。未手术6例门诊随访2年均因合并症死亡。结论:老年人脊柱结核以胸椎及腰椎结核常见,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重要途径,Ⅰ期病灶清除并坚强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对10例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采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单钉棒固定6例,钉板固定4例)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分级:C级8例中6例术后4周内恢复至E级,2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至E级;D级2例术后4周内均恢复至E级。患者血沉均恢复正常,未见结核复发,胸背痛消失。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为3~8个月。结论采用经右胸腔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脊柱结核(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结核病人病灶清除后缺损较大,采取植骨等方法不易解决时,可行人工椎体置换1术[1,4]。我院从1987年~1989年对10例脊柱结核病人采用一期切除病灶,并置入人工椎体,平均随访.2年以上。获得满意效果。2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0岁,平均42岁。农民9例,工人1例。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5个月。病变部位:胸椎中段3例,下段4例,胸腰段1例,L1~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以上。术前合并截瘫者4例,其中完全截瘫者1例。2手术2.1手术入路 本组7例胸椎结核中,采用经胸腔入路4例,肋骨横突切除入路3例。胸腰椎采用肾切口腹膜外…  相似文献   

14.
神经纤维瘤病脊柱后侧凸畸形误诊为胸椎结核瘫痪(个案报告及文献复习)谭富生倪卫东刘德胜*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以下简称NF)所致的上胸椎严重后侧凸畸形(Kyphoscoliosis)是一种罕见疾病,现报告1例误诊为胸椎结核伴截瘫...  相似文献   

15.
胸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致截瘫1例报告冯后祥1表皮样囊肿是多发生在头、背部皮肤上的良性肿物。我院曾收治1例T9~T10椎管内硬膜外表皮样囊肿并截瘫。患者女,53岁。因脐以下麻木、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半年入院。入院时已完全截瘫,大小便不能自理。查体: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6.
胸椎结核后凸畸形与病变治愈型截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病变治愈型截瘫与后凸畸形的关系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胸椎结核病变治愈型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7例患者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20例病变治愈型截瘫患者的Cobb角在30°以上者占95%.17例经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术后截瘫恢复率达70.5%.结论胸椎结核病变治愈型截瘫与椎体骨质缺损塌陷所引起的后凸畸形角度大小有直接关系.手术减压是目前治疗病变治愈型截瘫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发禄 《中国骨伤》1998,11(1):73-74
我院应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中西结合组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2~66岁;不完全截瘫28例,完全截瘫20例;压缩型骨折31例,屈曲旋转脱位17例;胸椎骨折20例,腰椎骨折28例;肌力为0级20例,1级28例。(2)西医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5~70岁;不完全截瘫29例,完全截瘫19例;压缩型骨折31例,屈曲旋转脱位17例;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26例;肌力为0级21例,1级27例。治疗方法1.中医治疗:按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特点,分析其继发截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自1995年3月至2006年12月确诊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住院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其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截瘫与未截瘫组的性别、胸腰椎结核发病年龄、病程、病变导致塌陷并融合的椎体数、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后凸角度、既往病灶清除手术史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22例均于胸腰椎结核发病后半年至2年出现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畸形缓慢进行性加重,后凸角度(Cobb法)平均90.7°(48°~130°),15例继发不全截瘫,7例无脊髓功能异常.15例不全截瘫者中,男9例,女6例,确诊胸腰椎结核年龄平均8.4岁(1~33岁),病程平均24.4年(4~52年),术前后凸角度平均86.8°(48°~120°),7例曾行病灶清除术.7例未截瘫者中,男3例,女4例,确诊胸腰椎结核年龄平均6.4岁(1~22岁),病程平均13.4年(7~26年),术前后凸角度平均97.6°(73°~130°),4例曾行病灶清除术.按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分组,上胸椎(T1-4)后凸者100%继发截瘫(5/5例),中胸椎(T5-8)后凸者80%继发截瘫(4/5例),胸腰段(T1-L1)后凸者50%继发截瘫(6/12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结核病程、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塌陷椎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后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45°以上的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尤其是青少和中、上胸椎后凸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于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而言,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越靠近头端,塌陷椎体数越少,继发截瘫的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19.
哈氏棒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4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氏棒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42例报告田乃宜,贾明锁,司远志,阿不来提,孙凤琴我院于1985~1992年治疗脊柱结核患者206例,其中胸腰段结核合并截瘫者42例,在病灶清除同时,采用哈氏棒装置内固定,并加椎体间立柱式植骨;经随访疗效满意。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1985年开始,应用鲁克氏棒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脱位并截瘫5例,效果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0~42岁。均为外伤性胸椎不稳定骨折并截瘫,T_(6.7)1例、T_(10)2例,T_71例,T_91例。均为不完全性截瘫。屈曲压缩型2例,爆裂型1例,骨折脱位型2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2例,塌方砸压伤1例。就诊时间最短5小时,最长22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