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 Lizer HA-550,简称SL)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70例,其中带状疱疹(HZ)5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18例。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全组总有效率达88.6%,疗效与病程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无关。病程≤3个月组显效率明显优于〉3个月组(P〈0.01),HZ急性期应用Super Lizer照射不仅镇痛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4.2%),而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脉冲射频术(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303例PRF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疼痛。PRF后3个月NRS评分较术前下降>50%视为治疗有效,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73.3%,糖尿病(OR=2.179,95%CI=1.052~4.514)、病程(OR=1.823,95%CI=1.556~2.137)、射频电压(OR=0.435,95%CI=0.217~0.872)、射频神经(OR=0.421,95%CI=0.209~0.849)与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存在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和病程是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射频电压、3个射频神经为PRF疗效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敏点隔药灸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点隔药灸疗法,对照组肌内注射曲马多注射针剂治疗,两组均给予精心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60 min疼痛评分,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0、30、60 min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点隔药灸治疗带状疱疹可即时镇痛,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为中老年,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于2007-01—2009-01,应用紫外线照射配合矿泉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浮针埋线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浮针埋线组(n=32,以18G套管针在皮下运针并埋线治疗)和对照治疗组(n=28,将18G套管针置入皮下后,仅以采用相同运针手法进行治疗而不做皮下埋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 d、7 d以及14 d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身体机能状态(PS)和患者满意度(P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浮针埋线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时点疼痛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呈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治疗组相比,浮针埋线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疼痛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和患者满意度评分亦呈明显下降(P<0.05~0.01)。不良反应:浮针埋线组及对照治疗组分别出现5例和1例皮下出血。结论浮针埋线疗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发作期及后遗症期神经痛的有效性。方法治疗带状疱疹,采用发作期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疗法,后遗症期中药内服、刺络治疗,兼以饮食调理。结果 72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100%,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针药结合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发作期及后遗症期神经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三联疗法(刺络放血+局部拔罐+神灯局部照射),对照组采用VitB、VitC、卡马西平口服,均1d3次,21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神觉模拟评分(VAS)值、症状评分以及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三联疗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89例AIDS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86例痊愈出院,3例因合并其他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而死亡,9例遗留神经痛。结论:对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使带状疱疹尽快痊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应用前列地尔联合NB-UVB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31例(B组),与单纯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41例(A组)进行比较,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A、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183;3%和83&#18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183;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NB-UVB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部份患者因剧烈神经痛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休息.我科于1994年11月至1995年 3月应用红外线治疗带状疤疹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 60例患者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均具有神经痛等明显主观症状及典型皮损,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且无其它严重全身性疾病及光敏史的成年男女患者.孕妇不参加本试验.按皮损范围、轻重、病程及年龄随机分为①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3.3岁;病程最短3 d,最长30 d(除2例后遗神经痛达2~3月外),平均病程9 d.②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1.6岁;病程  相似文献   

12.
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带状疱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为观察组,单纯使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止疱、止痛、结痂、痊愈的时间及预防后遗神经痛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阿昔洛韦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病程短,同时可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及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46例,男54例,女92例;年龄23—89岁;病程3d-9年;顿挫型6例,带状疱疹46例,疱疹后遗神经痛94例;受累神经有肋间神经、腰骶神经、三叉神经及臂丛神经。146例均采用留置针埋置方法治疗:找准痛点进针,有水疱时在疱疹的边缘对准痛点呈35。刺入皮下后水平进针,拔出针芯后将软套管留置皮下,用针数量视皮损范围的大小而定,胶布固定针柄,根据病情留置1—3d后拔出,带状疱疹患者同时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5~0.75g,每日1-2次。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自己配制的芳香止痛搽剂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5 0例 ,男 2 3例 ,女 2 7例 ,年龄 4 2~ 83岁。 4 2~ 5 0岁 2例 ,5 1~ 6 0岁 16例 ,6 1岁以上 32例。病程 3~ 6个月 13例 ,7~12个月 2 8例 ,>12个月 9例 ,患者均因疼痛难忍 ,活动受限 ,以至影响饮食及睡眠而就诊。受累神经 :肋间 2 9例 ,腰骶神经 11例 ,三叉神经 6例 ,颈神经 4例。将 5 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2 0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部位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针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诊断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围针组、照射组和综合组,每组40例。围针组采用围针治疗,照射组采用偏振光照射治疗,综合组采用围针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3组均分别于治疗后1,2和3周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在治疗2周后综合组分别与围针组、照射组比较,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平均时间及疼痛间歇平均时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3周后综合组分别与围针组、照射组比较,疼痛平均时间、疼痛间歇平均时间、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分别与围针组、照射组在疼痛消除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围针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与围针治疗及偏振光照射治疗相比,能更快缓解疼痛,且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王淑秀  郑守华  肖杰 《中国康复》2006,21(3):208-208
目的:探讨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置管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均接受抗炎治疗,置管组选择最痛点,用套管针皮下留置6-48h,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置管组痊愈率和有效率(66.7%、9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84.1%,P〈0.05)。结论: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PHN患者,CT引导下给予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900s,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1 w,4 w,8 w及12 w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SF-36)明显改善(P<0.05),整个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背根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对病程超过3个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行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穿刺近背根节注射0.3%阿霉素10 mg。分别于术前、术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评价疼痛缓解程度,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2%、80%、85%、76%。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为9%、13%。局部肿胀、血肿的发生率12%,神经支配区麻木发生率17%,对症治疗后恢复;未见气胸、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严重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胸椎旁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治疗PHN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木平  熊晓蓉  张宗秀 《新医学》2001,32(5):289-290
1 引 言为了探讨治疗带状疱疹所引发的剧烈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我们于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运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62例带状疱疹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62例入选病例来自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29岁至80岁,中位年龄58岁。患者均具有簇集性水疱,沿神经单侧呈带状排列,皮损分布部位:胸背部36例,面颈部13例,四肢7例,腰腹部和臀部6例;伴剧烈的神经痛。病程从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日至20日,中位时间8日。2.2 治疗方法以被侵犯的支配相应皮肤区域的神经为目标,采用0.5…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护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予阿昔洛韦静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加强护理,疗程7~1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6.7%,对照组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良好疗效,可改善神经痛,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