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将 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盆牵引、理疗、电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热奄包治疗疗效明显 ,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我院推拿科就诊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热奄包和灸法进行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疼痛评分、JOA评分及治疗效果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其VA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达到4分所需平均时间显著缩短( 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JOA评分分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05);经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00%,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皮内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患者均给予床边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及皮内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腰椎疼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就诊于医院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匹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热奄包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中药热奄包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定级(Visual analogues scale,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首次给予传统中药热奄包法时出现皮肤烫伤,脱落1例;观察组未发现有其他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传统中药热奄包法和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均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减轻颈椎疼痛,且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在改善患者疼痛和颈椎功能的效果优于传统中药热奄包法,可作为颈型颈椎病干预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中药热奄包对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导入改良中药热奄包,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试验组有效率为92.50%,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中药热奄包应用于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能改善骨性关节炎床症状,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接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干预组行中药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干预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干预7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药热奄包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利于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热熨,并根据辨证施护的原理采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的ODI积分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积分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且VAS评分达到4分所需平均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吴茱萸热熨可有效缓解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配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传统常规保守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病人情况制订因人而异、因痛而异的中药热奄包配合康复训练方案,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疼痛改善情况及腰腿部活动功能。结果在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直腿抬高程度、腰部活动度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的疼痛、直腿抬高程度、腰部活动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加用中药热奄包配合康复训练,可以减轻疼痛,改善腰腿部活动功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配合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腰痛如刺、腰部板硬、转则不利、腰膝酸软)评分、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腰痛如刺、腰部板硬、转则不利、腰膝酸软症状评分、VAS、JOA、ODI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腰痛如刺、腰部板硬、转则不利、腰膝酸软评分、VAS评分、ODI评分低于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及显效比例、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配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进一步改善其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内服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敷等综合疗法治疗寒湿留注型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1例寒湿留注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进行膝关节穿刺,抽取积液后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并加压包扎;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蠲痹丸内服和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VAS和Lysholm评分以及CRP和ESR水平上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内服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敷等综合疗法治疗寒湿留注型膝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同仁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中药海桐皮汤加味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海桐皮汤熏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Mc Gill疼痛询问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下降,观察组的Mc Gill疼痛询问量表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中频脉冲电疗法联合热奄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腰椎曲度和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腰椎曲度和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频脉冲电疗法联合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腰椎曲度和直腿抬高角度以及腰椎疼痛程度,提高其腰椎功能及活动度,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中药热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常规疼痛护理的30例LDH纳入对照组,实施中药热奄联合常规疼痛护理的30例LDH患者纳入观察组,均护理15d。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5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护理15d后,两组VAS及ODI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中药热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中药督脉熏蒸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至河南省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用中药热奄包外敷,观察组用中药督脉熏蒸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5月到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患者14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3例给予温针灸联合中药海桐皮汤加味熏蒸治疗,对照组73例给予中药海桐皮汤熏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使用McGill疼痛询问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下降,观察组各项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04%)明显高于对照组(69.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65例,治疗前2组均做被动功能和主动功能活动,治疗组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予双柏散治疗,观察比较治疗护理后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热奄包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疏血通静滴、氨基葡萄糖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9)。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莱菔子、吴茱萸、小茴香中药热奄包治疗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腹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熨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有助于缓解腹痛,且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三维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三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