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溶媒中的稳定性。方法血塞通注射液80mL等分成20等份,分别置于100mL的量瓶中,在1~10号量瓶中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设为A组,在11~20号量瓶中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设为B组。在0h、1h、2h和4h分别按顺序检测两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和吸光度。结果①在各时刻点处,两组均性状稳定。②A组各时刻点pH均大于B组,相对吸光度和不溶性微粒数量均小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③各组组内各时刻点pH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对吸光度和不溶性微粒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建议血塞通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并尽量在2h内使用。 相似文献
2.
马守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6):248-250
阿糖胞苷水溶液不稳定,故成品为固态原料须于用前溶解,静脉滴注阿糖胞苷是临床治疗白血病的给药方法,但本品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可脱氨水解为阿糖脲苷而失效,本文用加速试验法预测阿糖胞苷在两种常用输液中的贮存期,为临床有效、安全用药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氟尿嘧啶在0.9% NaC1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配伍液中氟尿嘧啶的变化.Scienhome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1);流动相:水(用磷酸二氢钠调节pH 3.5)-甲醇(85∶15);体积流量: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6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将配伍液分别放置在室温、避光和冷藏3个条件下,于0、1、2、4、8、24、48 h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 氟尿嘧啶在5~25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00%、99.3%,RSD值分别为0.88%、0.30%、0.45%.配伍液在48 h内无变色、气体、沉淀、浑浊发生,微粒数、pH值无明显变化,氟尿嘧啶的质量分数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氟尿嘧啶与0.9% NaC1注射液配伍后48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生产厂家的0.9%氯化钠注射液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不同生产厂家的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分别在自然光、强光及紫外光下照射,同时在加入药品的0,2,4,6,8 h观察液体外观、pH值、含量以及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结果:3种光照条件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不同生产厂家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均显澄明无色,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pH值对其稳定性影响大, pH值越高稳定性越好,含量变化程度为紫外光>强光>自然光。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配伍稳定性与输液的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青霉素皮试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确认现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合理性。方法 取3批青霉素皮试剂,按现有药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溶液,在不同的温度下存放,采用HPLC考察不同时间青霉素皮试液的有关物质、含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青霉素皮试剂的有关物质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在25℃室温条件下存放,4 h后杂质总量接近1.0%;8 h后已经接近2.0%,明显超出企业内控标准(1.0%)。在2~8℃低温条件下,24 h后杂质总量仍<1.0%。结论 青霉素皮试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与存放的温度和时间条件相关性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建议配制好的药液在25℃左右室温条件下存放≤4 h;在2~8℃低温条件下可以存放24 h。建议企业及时修订青霉素皮试剂的使用说明书,在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中注明存放条件和存放时间,以确保皮试的准确性和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pH的5%葡萄糖注射液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美曲塞在不同配伍液中的含量;同时测定不同配伍液的pH、不溶性微粒,并检查外观。结果:培美曲塞二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不同pH的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6 h内,配伍液的pH变化<2%,8 h内相对含量变化<2%;而8 h以上,不同放置条件下的配伍液出现pH变化>2%,相对含量变化>2%;所有条件下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结论: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于常温条件配伍后应在6 h内尽快完成临床输注。 相似文献
7.
9.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吩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分别测定0、0.5、1、2、3、4、5和6h各配伍溶液的pH值,观察配伍液外观,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配伍液中头孢噻酚钠的含量变化。结论:在实验条件下,两种输液与头孢噻酚钠配伍基本稳定,可以作为头孢噻酚钠的溶煤。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考察注射用肌氨肽苷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考察注射用肌氨肽苷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溶液在0,0.5,1,2,4,8 h时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数及次黄嘌呤和多肽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不同配物溶液均为澄明液体,pH无明显变化,次黄嘌呤和多肽的含量均符合要求。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10 μm的不溶性微粒数最少,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规定,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个别时间点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不符合规定;各配伍溶液≥25 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结论:注射用肌氨肽苷最适配伍溶媒为10%葡萄糖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与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与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在25、37℃下于0、1、2、4、6、8h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米诺钠和培氟沙星含量,同时记录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0~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头孢米诺钠和培氟沙星的含量、紫外吸收峰形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与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中可以配伍使用,宜在6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曲克芦丁注射液与0.9 %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及测定配伍液于25℃条件下、24h内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另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配伍后有无新斑点产生。结果:曲克芦丁注射液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24h内,其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薄层色谱鉴别中也无新斑点产生。结论:曲克芦丁注射液可与0.9 %氯化钠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于25℃下、在24h内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与注射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室温下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配伍后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的含量变化,同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在室温下配伍溶液8h内均无气体或沉淀产生,pH值、不溶性微粒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与注射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配伍后8h稳定,在8h内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20):2764-2767
目的:考察注射用亚叶酸钙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照临床常用质量浓度,取注射用亚叶酸钙各3支(每支相当于亚叶酸钙100 mg),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配伍,在室温光照或避光条件下,分别于0、1、2、3、4、6、8、12、24、36、48 h考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检测其p 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亚叶酸钙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均未见颜色变化,也无气体、沉淀、浑浊等现象出现;p H值无明显变化(RSD<2%,n=11)。配制后0 h时,各配伍液中≥10μm的微粒数较多,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数量有所下降,且48 h内各配伍液中≥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在避光条件下,各配伍液中亚叶酸钙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大(RSD<2%,n=11);而在光照条件下,各配伍液中亚叶酸钙的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降低,分别降至94.5%(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和88.4%(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结论:注射用亚叶酸钙在葡萄糖注射液中更稳定,且光照条件可影响其配伍稳定性。注射用亚叶酸钙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避光保存,并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摘 要 目的: 建立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甲钴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冰乙酸1.84%)(20∶8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67 nm。结果: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甲钴胺在2.96~118.4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1.77%(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甲钴胺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18.
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配伍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10、25和37℃)条件下,在6小时内不同时间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配伍液的图谱变化,测定混合液中两种注射液主要成分的浓度。结果: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吸收图谱、主要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结论:两种注射液可以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舒血宁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在室温(25℃)下将舒血宁注射液20mL分别与250mL5%葡萄糖、果糖注射液配伍,放置0、1.0、1.5、2.5、3.5h后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与吸光度的变化。结果:舒血宁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吸光度、不溶性微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在室温25℃时,舒血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建议在1.5~2h内使用;果糖注射液最好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