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伊木萨克片对DM性ED大鼠外周血中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伊木萨克片对DM性ED大鼠外周血中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0只,从中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模型后,行阿朴吗啡阴茎勃起实验筛选DM性ED模型.发生ED者随机分为DM性ED组、伊木萨克片组、胰岛素组、伊木萨克片 胰岛素(联用)组,未成DM者为STZ组,各组给药6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同时称取睾丸重量,镜检睾丸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DM性ED组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伊木萨克片组、胰岛素组与联用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DM性ED组(P<0.01,P<0.01,P<O.01);联用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伊木萨克片组与胰岛素组(P<0.01,P<0.01);DM性ED组L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SH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结果显示:DM性ED组生精小管发生显著病理变化,生精细胞、间质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和STZ组明显减少,各治疗组则明显好转,其中联用组显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论 (1)DM可致睾丸结构改变,影响睾酮的合成与分泌,并致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降低:(2)伊木萨克片可显著提高DM性ED大鼠外周血中睾酮水平,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效果可能更佳,并提示伊木萨克片治疗DM性E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睾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伊木萨克片对半去势雄性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6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50只行右侧睾丸摘除后随机分为半去势空白组、男宝对照组、伊木萨克低、中、高剂量组,经药物干预6周后行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勃起试验,镜检阴茎海绵体的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eNOS蛋白表达.结果 (1)半去势空白组勃起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伊木萨克低、中、高剂量组勃起潜伏期显著短于半去势空白组和男宝对照组(P<0.05),但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伊木萨克片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半去势空白组阴茎组织中eNOS、nNO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伊木萨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阴茎组织中eNOS、nNO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半去势空白组和男宝对照组(P<0.05),其中eNOS在伊术萨克片中剂量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伊木萨克片低、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NOS在伊木萨克片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及伊木萨克片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半去势可显著影响雄性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2)伊木萨克片干预后能够显著增强半去势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其机制可能和增加阴茎组织中eNOS、n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负压吸引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5只实验鼠中随机选取5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火鼠用链脲左菌素和阿朴吗啡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之后把造模成功的糖尿病性E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ED吸引组(B组)和糖尿病ED非吸引组(C组)。在B组大鼠负压吸引治疗结束后将A、B、C3组大鼠处死并取阴茎组织进行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阴茎组织中三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nNOS、eNOS、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和C组(均P〈0.001);A组和B组大鼠阴茎组织中eNO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组(均P〈0.01);A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B组和C组(P〈0.01,P〈0.001),同时B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组(P〈0.01);剩余其他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可以通过升高阴茎组织中的eNOS和降低iNOS的表达来改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XR/FMO3/TMAO脂代谢通路在复合应激ED大鼠模型中的调控作用及伊木萨克片干预的机制。方法:在代谢组学筛查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正常对照组(n=30)、复合应激ED组(ED组,n=30)和伊木萨克片干预组(n=30)大鼠血清中的TMAO浓度;Western印迹检测FXR1/2、FMO3在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ED组大鼠血清中TMAO浓度[(46.64±5.16)μg/ml]较正常对照组[(34.98±3.69)μg/ml]显著升高(P<0.01),伊木萨克片干预组[(39.63±4.81)μg/ml]较ED组显著下降(P<0.01)。②Western印迹结果发现,ED组大鼠肝脏中FMO3蛋白相对表达量(1.75±0.90)较正常对照组(0.86±0.62)显著升高(P<0.01),伊木萨克片干预组(1.05±0.38)较ED组显著降低(P<0.05)。③Western印迹结果发现,ED组大鼠肝脏组织中FXR1蛋白相对表达量(1.29±0.38)较正常对照组(0.78±0.25)显著升高(P<0.01),伊木萨克片干预组(1.07±0.42)较ED组显著降低(P<0.05);ED组FXR2蛋白相对表达量(1.90±0.63)较正常对照组(0.42±0.27)显著升高(P<0.01),伊木萨克片干预组(1.04±0.46)较E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FXR/FMO3/TMAO脂代谢通路在复合应激ED大鼠模型中发生显著增高,而伊木萨克片干预后可以改善此变化,提示此药可能通过调控FXR/FMO3/TMAO脂代谢通路对大鼠阴茎勃起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阴茎内nNOS神经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机制及胰岛素的治疗作用。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胰岛素治疗组于成模后注射胰岛素。7周和12周后注射阿扑吗啡(APO)进行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实验,取大鼠阴茎和血浆,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NOS神经纤维的变化。测定血浆NOS活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明显减少;胰岛素治疗后症状缓解;(2)与对照组相比,DM组血浆NOS活性明显增高;DM组血浆NOS活性与病程延长呈负相关;与DM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血浆NOS活性明显降低;(3)与对照组相比,DM组阴茎内nNOS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与DM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nNOS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加。结论糖尿病性ED阴茎内nNOS阳性纤维的数量及光密度随DM病程的延长而下降;早期给予胰岛素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大鼠ED的出现及阴茎内nNOS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ED)的发病机理。 方法 SD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M动物模型后 ,注射阿朴吗啡观察 6周、8周及 12周大鼠阻茎勃起情况 ,筛选DM性ED大鼠模型 ,测定其阴茎海绵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活性。 结果 DM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NO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0 1或P <0 0 1) ,随DM病程延长 ,NOS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DM严重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海绵体组织NOS活性降低可能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性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亚型(nNOS、iNOS、eNOS)表达和勃起功能的变化,以及应用胰岛素、α-硫辛酸(LA)干预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性ED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10只),B组为糖尿病无干预组(13只),C组为糖尿病胰岛素干预组(12只),D组为糖尿病胰岛素+LA干预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制作糖尿病模型。8周后各组大鼠通过注射阿朴吗啡后评价勃起功能并取阴茎海绵体组织用免疫组化EnV i-sion法观察海绵体组织中nNOS、iNOS、eNOS表达的变化。结果:A组大鼠勃起功能正常,勃起率100%;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勃起功能水平显著降低(P<0.05),勃起率:B组28.6%,C组62.5%,D组80.9%,其海绵体组织中nNOS、eNOS表达显著降低,A组大鼠海绵体组织每视野nNOS、eNOS阳性神经纤维数为86.7、9.6,B组为36.5、3.3,C组为52.7、5.7,D组为71.4、7.4,而iNOS表达显著增加(P<0.05),A组为6.9,B组为43.6,C组为36.2,D组为19.3;与B、C组相比,D组勃起功能显著上升,海绵体组织中nNOS、eNOS表达均显著上升,iNOS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严重影响阴茎勃起功能和nNOS、iNOS、eNOS的表达,高血糖是其发病基础之一,而LA对其有显著疗效,推测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髂内动脉结扎对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纤维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1只)和手术组(24只)。其中手术组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的方法制备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只切开腹腔不结扎髂内动脉。于术后1周、3周、6周末分别取各组1/3大鼠,观察其勃起功能,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数量及eNOS的表达。结果 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1周末、3周末和6周末在阴茎勃起次数和阴茎组织nNOS神经纤维数量及eNOS表达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手术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3周末高于1周末,6周末高于3周末;eNOS的表达3周末明显低于1周末,而6周末高于3周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并呈增加趋势。手术组大鼠阴茎组织nNOS神经纤维数量三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呈进行性下降。结论 髂内动脉结扎影响阴茎勃起功能和nNOS、eNOS的表达。阴茎组织中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的减少,可能是髂内动脉结扎术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hoA、Rho激酶(ROCK1)在异常黏液质证候及阳痿病证大鼠模型阴茎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维药伊木萨克片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其中1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余40只为造模组,采用湿寒饲料+湿寒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异常黏液质证候模型大鼠,20周筛选出阳痿病证模型大鼠,并将其分为病证模型组(A1)和病证药物反证组(A3);未成阳痿的大鼠分为证候模型组(B1),证候药物反证组(B3)。伊木萨克片反证2周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阴茎组织中RhoA、ROCK1的表达。结果 A1、A3、B1组大鼠阴茎组织中RhoA、ROCK1表达均高于N组(P0.05)。A3组大鼠阴茎组织中RhoA、ROCK1表达均低于A1组(P0.05)。B3组大鼠阴茎组织中RhoA、ROCK1表达明显低于B1组(P0.05)。结论 RhoA/ROCK1信号系统可以促进大鼠异常黏液质证候及阳痿病证的发生,伊木萨克片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1信号通路对异常黏液质证候及阳痿病证大鼠模型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阴茎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并使用hNGF进行治疗,以探讨糖尿病性ED发病机制及NGF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取50只大鼠用于制作糖尿病模型,饲养8周后,取正常组和糖尿病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采用RT-PCR和W estern印迹法检测NGF的mRNA及蛋白水平。从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中筛选出有ED大鼠,把所有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糖尿病性ED组、糖尿病性ED单用NGF组(NGF组)、糖尿病性ED单用胰岛素组(R I组)、糖尿病性ED联合应用NGF和胰岛素组(NGF+R I组,胰岛素通过颈部皮下注射给药,NGF通过腹腔内注射给药),8周后测海绵体内压(ICP),并取所有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NOS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性ED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NGF的mRNA表达增加,蛋白含量增加。与糖尿病性ED组相比,NGF组、R I组、NGF+R I组ICP水平显著升高(P<0.05);NGF组、R I组、NGF+R I组阴茎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晚期勃起神经出现损伤并发生ED,推测可能与NGF分泌增加的幅度小于高血糖状态对勃起神经的损伤程度有关,也可能与NGF与其相应受体结合转运能力损害有关,给予外源性NGF可能有助于糖尿病性ED局部神经病变减轻和勃起功能改善。提示NGF的异常在糖尿病性ED的发病及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