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ABO亚型又称为ABO血型的变异,往往在ABO正反定型不符时被发现,但有些ABO亚型在正反定型相符时会被误判,造成临床交叉配血困难。B(A)血型是一种较为罕见的ABO亚型,我们发现了B(A)血型误判为B型引起的交叉配血困难1例,并进行了家系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30岁,汉族,已婚,在沧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400ml全血,以B、RhD(+)2U悬浮红细胞发  相似文献   

2.
正在临床实际工作中,MN血型系统不规则抗-M抗体和抗-Mur抗体干扰ABO血型定型困难或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较为常见。分析2018—2019年间中心检验科及各级医院临床科室送检43例由MN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导致ABO血型定型困难或疑难交叉配血的样本检测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我中心检验科正、反定型不符,需检测血样28例,我市各医院临床送检ABO血型定型困难或配血不合患者血样15例。1.2 试剂与仪器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输血中,Rh血型系统是仅次于ABO的重要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5种主要抗原的免疫性强弱依次为D〉C〉E〉c〉e[1]。过去,因为交叉配血方法的局限性,时有因Rh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随着输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对Rh血型抗体认识的逐渐深入,近年来因Rh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减少了。我院自2001年起即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发现Rh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有近42例,其中抗E有30例,占71.4%,也因此避免了多起可能的输血反应。但其中仍出现1例因抗E发生的迟发性溶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效价的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对高效价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患者,通过ABO血型鉴定、冷抗体效价滴定、血清抗体筛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凝聚胺和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等血清学检测,寻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收集由于高效价自身冷抗体引起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共7例,其中6例患者冷抗体效价在128~256之间,通过37℃水浴,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相合;1例患者冷抗体效价为1024,通过37℃加热洗涤和4℃冷吸收之后进行血清学试验,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相合。结论:高效价自身冷抗体引起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时,可以根据自身冷抗体效价的高低以及冷凝集强度,选择37℃水浴或37℃加热洗涤、4℃冷吸收等不同鉴别试验进行排除,以期达到正确的血型鉴定和有效的交叉配血,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冷凝集素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合中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冷凝集素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影响,在血型鉴定和配血时提供参考和依据,向临床及时提供安全的血液。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10年9月在我院进行过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合的临床病例30例。对血型鉴定组患者进行吸收放散试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对交叉配血组患者采用抗人血球蛋白法、微柱法、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红细胞在经过37℃0.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将病人血清放入在0~5℃冰箱中进行充分吸收,再采用血型鉴定、凝聚胺、微柱法进行配血,可有效的将冷凝集素的一些干扰排除,无假凝集现象出现。结论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方面的影响,工作人员必须做出快速的判断,及时向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以免延误了病人最佳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珠柱凝集法在临床应用中鉴定血型的准确性。方法:用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和传统试管法分别对我院住院患者22919例抗凝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鉴定血型的准确率达到100%,鉴定结果中Rh(D)阴性为70例,阴性率为0.3%,且鉴定出1例弱D。结论: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将血型鉴定从加样到判读整个过程实现了标准化和自动化,能消除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判定,为安全输血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总结武汉地区临床常见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的抗体分布特点。方法:对武汉血液中心2006—2016年间所有送检新生儿溶血病的标本中,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溶血筛查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4例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致病抗体主要来自于Rh和MNS两个血型系统,且Rh系统以抗-D、抗-E比较常见。其他抗体主要还包括抗-M、抗-Mur、抗-Jka、抗-Jkb、抗-Jk3、抗-Fya、抗-Dia、抗-Lea等。Rh血型系统抗体325例(94.48%),其中209例为Rh阴性血孕产妇抗-D抗体、MNS血型系统13例(3.78%)、Kidd血型系统3例(0.87%)、Duffy血型系统1例(0.29%)、Diego血型系统1例(0.29%)、Lewis血型系统1例(0.29%)。结论:武汉地区2006—2016年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的不规则抗体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Duffy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Rh阴性血孕产妇产生的抗-D抗体,且有多次妊娠或输血史产妇占近一半,鉴于有免疫史的孕妇其新生儿溶血呈高发态势,应对Rh阴性血孕产妇应进行产前预防和D阴性孕妇的相容性输注,以避免再次妊娠产生抗体。并对有过多次妊娠或输血史的产妇,加强产前血型单特异性抗体鉴定筛查及表型筛查,尽量使用血型抗原相匹配的供者血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总结武汉地区临床常见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的抗体分布特点。方法:对武汉血液中心2006—2016年间所有送检新生儿溶血病的标本中,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溶血筛查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4例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致病抗体主要来自于Rh和MNS两个血型系统,且Rh系统以抗-D、抗-E比较常见。其他抗体主要还包括抗-M、抗-Mur、抗-Jka、抗-Jkb、抗-Jk3、抗-Fya、抗-Dia、抗-Lea等。Rh血型系统抗体325例(94.48%),其中209例为Rh阴性血孕产妇抗-D抗体、MNS血型系统13例(3.78%)、Kidd血型系统3例(0.87%)、Duffy血型系统1例(0.29%)、Diego血型系统1例(0.29%)、Lewis血型系统1例(0.29%)。结论:武汉地区2006—2016年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的不规则抗体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Duffy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Rh阴性血孕产妇产生的抗-D抗体,且有多次妊娠或输血史产妇占近一半,鉴于有免疫史的孕妇其新生儿溶血呈高发态势,应对Rh阴性血孕产妇应进行产前预防和D阴性孕妇的相容性输注,以避免再次妊娠产生抗体。并对有过多次妊娠或输血史的产妇,加强产前血型单特异性抗体鉴定筛查及表型筛查,尽量使用血型抗原相匹配的供者血液。  相似文献   

9.
30例临床疑难配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配血病例,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共30例疑难配血病例。结果:在30例疑难配血病例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1例(包括10位患者以及1位献血员),自身抗体阳性8例(包括高效价冷凝集素5例),ABO亚型3例,ABO血型抗原减弱5例,肝素影响2例,ABO非同型骨髓移植患者1例。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血型的正确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正确的交叉配血试验是为患者选择合适血液进行有效输注的保证,是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试验,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分别采用卡式法、试管法、不规则抗体筛选、吸收放散试验等多种方法鉴定血型。结果:25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中,ABO血型亚型10例、抗原(抗体)减弱或消失7例、冷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3例、自身加同种抗体1例、异常血浆蛋白2例、近期输注不同型血干扰1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要结合病史,借助多种方法正确鉴定血型,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1.
<正>疑难血型以及意外抗体的鉴定是干扰临床交叉配血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外送北京市血液中心的16例疑难血型及36例意外抗体鉴定共52份标本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11-01-2015-12送北京市血液中心的16例疑难血型及36例意外抗体鉴定共52份标本进行检测。2结果在16例血型鉴定标本中以A型标本常见,占56.25%,见表1。36例意外抗体鉴定标本中,34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除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外,Rh系统血型不合也会导致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1〕,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最近因体内含有E抗体而导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鉴定新旧红细胞血型抗原,以便临床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进而保证临床合理配血,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2015-01—2018-12多次输血交叉配血不合及疑难血型等21例患者进行分类,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分离新旧红细胞或输注红细胞,进行红细胞ABO血型抗原鉴定,Rh系统或及其他系统血型抗原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鉴定,明确鉴定血型及相应红细胞血型抗体。结果:经毛细管超速离心后,基本明确了2例患者血型,19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特性,同时提示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多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引起。结论: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能够完善疑难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抗体的鉴定,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临床输血中,准确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重要而且很关键的环节,其中与临床关系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系统,患者由于妊娠或多次输注异体血容易产生不规则抗体,造成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这种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2],对于产生了温反应抗体的样本,其血清学检测及配血常常困扰输血工作者,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1对象与试剂 1.1对象 患者,女,维吾尔族,44岁。于2009年6月6日入院。临床诊断:①右侧上颌骨瘤;②贫血。入院后血常规检查Hb32g/L,患者血标本ABO正反定型不符,故血标本送我室,要求鉴定ABO血型。血型检查结果: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由于患者急待输血及被检血标本有限,无法做更进一步检查,为此,建议先输O型洗涤红细胞,次日再送血标本做血型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对1 200例患者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并与传统的抗人球蛋白配血法、聚凝胺配血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①10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3种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试验结果完全相符;②1 082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30例次侧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25例次侧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8份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18例不相容,聚凝胺法16例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17例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1000血型仪用于交叉配血检测,结果可靠,可永久保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我站最近发现1例孕妇及1例献血员其红细胞上有类B抗原造成血型鉴定困难,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孕妇,29岁,第2胎,孕20周,自述无流产及输血史。因常规产前检查就诊我市妇幼保健院,临床未能确定其ABO血型,故来鉴定。经调查孕妇9年前第1次妊娠时检测为AB型血,然而其丈夫为O型血,女儿为O型血,其女儿与母亲的AB型不符合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配血过程前的影响,从而确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2013年期间3 511例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确定阳性检出者对临床配血的影响。结果: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3 511例中检出不规则抗体34例,阳性率0.97%。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血型系统,Rh系统29例(85.29%);MNSs系统4例(11.77%);Kidd 1例(2.94%)。结论:鉴定红细胞抗体,则有可能检查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对术前备血和需要输血治疗的备血患者做抗体筛选试验,从而有利于为患者找到合适的血液输注,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36例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影响因素,找寻解决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最佳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正反定型试验、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分别检测患者红细胞上有无A、B、H抗原,运用唾液ABH血型物质的测定方法检测患者唾液中有无ABH血型物质。运用抗体筛选试验,查找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原因。结果:36例ABO血型定型困难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22例、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及IgM冷凝集素1例、不规则抗体3例、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3例、低温抗B抗体1例、弱抗-A和(或)弱抗-B抗体6例。结论:ABO血型定型的影响因素很多,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以及患者自身年龄、病因易造成抗原或抗体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ABO血型定型困难,影响临床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关于重型肝炎与ABO血型关系,虽有少数报道,但认识不一。我们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动态观察。我们于1985年,就临床护理观察302医院306例重型肝炎,283例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北京附近正常人群400例的血型分布进行了比较:重型肝炎与ABO血型分布之间,以及与正常人群血型分布之间无差异(P>0.05)。病毒性肝炎ABO血型分布和正常人群血型分布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重型肝炎HBsAg阳性率较高,而O型血的阳性率相对较其他血型为低(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