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精道被堵塞,输精管绝育术后抗精子抗体发生率较高,但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是否也引起精子自身免疫反应,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报道的结论也不一致。为了解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病人体内是否存在抗精子抗体,我们对15例病人的血清和精浆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其中6例的睾丸和附睾进行了活组织检查,以了解其组织学变化。材料与方法 15例均为婚后其妻未生育要求检查、治疗的不育病人,年龄22~43岁,平均34岁,不育年限为1~20年,平均8.5年。所有病人都经过两次以上精液化验及体格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受检病人在禁欲5天后用手淫法获得精液,同时取静脉血1.5ml,采用浅盘凝集试验(TAT)和精子制动试验(SIT)对精液和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由专人专项负责,标本均重复检测,力求其客观性和准确性。其中6例在局麻下行睾丸、附睾活检术,取得的睾丸、附睾组织迅速置Bouin氏液中固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瘀积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讨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10例病人,行血清及精浆抗精子抗体测定及B超、C超、MRI等项硷查。手术采用附睾一近睾端输精管。结扎结节整块切除术。术中取附睾液行细菌培养及睾丸活检,标本行光镜和电镜检查。术后随访,9例治愈,1例无效。瘀积附睾的组织学检查表明是附睾对外漏精子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睾丸活检,生精过程正常2侧,其同侧结扎断端有精子肉芽肿形成,提示输精管结扎断端精子肉芽肿的形成对睾丸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外科治疗(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11月间收治的56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为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13例疑为附睾水平梗阻性无精子症。常规精液分析、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测定以及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对其进行诊断,必要时行输精管造影检查。43例为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使用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TURED)治疗,13例疑为附睾水平梗阻性无精子症行阴囊探查术,对其中11例确定为附睾水平梗阻行双侧或单侧附睾输精管端侧吻合术,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51个月。43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TURED术后,36例(83.7%)精液检查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1例(25.6%)妻子妊娠。11例附睾水平梗阻性无精子症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6例(54.5%)精液检查检出活精子,3例(27.3%)妻子妊娠。结论:精液分析、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测定,TRUS和输精管造影是诊断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主要方式。TURED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分别是治疗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附睾水平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运用于男科,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vasoepididymostomy,VE)已成为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首选方法[1]。目前国外研究报道复通率48%~85%,致孕率11%~56%,北大医院男科中心报道复通率72.7%,自然受孕率33.3%[2,3]。笔者于2014年开展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尝试加  相似文献   

5.
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在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3例确诊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并初步怀疑为附睾水平梗阻的患者进行阴囊探查,观察睾丸、附睾及输精管情况,对其中19例确定为附睾水平梗阻并在附睾液中找到活精子的患者用8-0尼龙线施行双侧或单侧附睾输精管端侧吻合术,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19例获随访8~34个月,9例(47%)于术后3~9个月从精液中检出活精子,其中5例配偶受孕成功。结论阴囊探查简单、易行,有助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和治疗,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取得初步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种术式输精管绝育术(直视钳穿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注射粘堵、可复性输精管注射栓堵)复通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情况的变化和差异,评价复孕与血清抗精子抗体及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对88例采用3种不同术式进行输精管绝育术术后2年复通的受试对象,分别在复通后3、6、12、24个月对精子出现、血清抗精子抗体和女方妊娠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3种术式绝育术间复通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复通术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在接受复通手术的对象中,精子出现组和精子未出现组血清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血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强度(活动精子挂珠率)和种类对妊娠无直接影响(P>0.05)。⑤复通对象中,已孕组和未孕组血清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⑥精子密度≥20×106/m l组妊娠率明显高于精子密度<20×106/m l组(P<0.01)。结论:输精管绝育术术式对抗精子抗体无影响;复通术没有消除血清抗精子抗体或降低其阳性率;血清抗精子抗体对妊娠无直接影响;复通后的精液质量与复通后的复孕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施行输精管吻合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42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中,36例术后精液可见精子,术后复通率85.7%;配偶已怀孕27例,致孕率64.3%.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输精管吻合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因其可实现自然受孕,成本效益高,对女性生理干扰小,成为近年来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首选治疗方法[1]。文献报道目前术后3个月手术成功率在80%左右,自然妊娠率在15%左右,但是术后使用中医药提高手术成功率或者妊娠率的报道甚少。笔者自2016年采用改良单针法显微镜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术后一直用自拟中药方桂红膏治疗,在中医药对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妊娠率取得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1 资  相似文献   

9.
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纵向2针套叠式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附睾水平梗阻的梗阻性无精子症25例施行纵向2针套叠式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术后随访复通率、配偶妊娠率.结果 术后随访25例,复通21例(84%);配偶妊娠17例(68%).结论 纵向2针套叠式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是一种手术操作相对简便、疗效显著的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输精管转位附睾端侧吻合术在特殊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梗阻性无精于症患者施行阴囊探查术,术中行精路通液试验确诊为特殊梗阻性无精子症14例,即一侧附睾梗阻或发育异常未检出精子而输精管通畅,对侧附睾检出活精子但输精管梗阻或发育异常.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输精管转位附睾吻合术,健侧输精管与对侧附睾检出活精子处吻合,术后随访其疗效. 结果 14例获随访7~31个月,9例于术后3~9个月从精液中检出活精子,复通率64%,5例配偶受孕成功,致孕率36%. 结论 显微外科输精管转位附睾吻合术治疗这种特殊梗阻性无精子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国外报道,阻塞性无精子症占男性不育症6-14%,其中18-50%是先天性输精管缺如。国内报道250例无精子症中,先天性输精管缺如占24%。这些病人的治疗是十分困难的,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常用的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只能用于附睾尾梗阻而输精管通畅者。对先天性输精管缺如并渴望生育者,可采用人工精子贮囊(ArtifitialSpermatoceles,简称ASC)手术治疗,以后通过穿刺贮囊抽吸精子作人工授精,以达到生育的目的,目前认为这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国外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76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53例(附睾头部吻合8例,体部吻合18例,尾部吻合5例,双侧附睾头、体尾混合吻合22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14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含交叉吻合)9例,术后随访复通率,精液常规及孕育情况共2~16个月。结果: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及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术(含交叉吻合)的成功率分别为62.26%(33/53),35.71%(5/14)和77.78%(7/9);精子浓度分别为(27.9±5.74)×106/ml、(11.8±8.33)×106/ml和(19.9±7.53)×106/ml;精子总数分别为(65.6±13.71)×106、(28.0±15.86)×106和(69.2±28.59)×106;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为(22.3±3.18)%、(11.0±9.77)%和(15.8±5.05)%。依据吻合部位的不同,双侧输精管-附睾头部、体部、尾部吻合及附睾头、体尾混合吻合的成功率分别为62.5%、72.22%、60%和54.55%。所有患者中,术后有8例使配偶怀孕(8/76,10.5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输精管及附睾管梗阻。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中,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含交叉吻合)效果最好,其次为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而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效果较差。双侧输精管-附睾头、体部吻合与双侧输精管-附睾头、尾部吻合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纵向两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在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并初步怀疑为附睾水平梗阻的16例进行阴囊探查,观察睾丸、附睾及输精管情况,对其中14例确定为附睾水平梗阻并在附睾液中找到活精子的病例施行纵向两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14例获随访6~12个月,13例于术后复查时从精液中检出活精子,其中5例配偶受孕成功。结论纵向两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明显简化了手术难度,提高了吻合成功率,是男性梗阻性不育领域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显微技术附睾管输精管吻合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附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我科自2001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9例附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附睾管输精管吻合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术后精液分析可见精子,其中5例精液分析结果正常,2例已生育。手术成功率77.8%。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附睾管输精管吻合术是目前治疗附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在男性不育患者中,无精子症的发病率约为10%,其中梗阻性无精子症(OA)约为39%~([1]),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泌尿男科医师的讨论热点之一。既往采用的传统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和辅助生育技术,其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近些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用于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时,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MVE)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输精管吻合,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自Barolenver(1866)首创输精管成形术后,Marlin(1902)进行了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最早报道输精管吻合术后复孕率仅为5~35%。近几十年,随输精管绝育术的增加而要求作输精管吻合术的绝对人数也大大增加,相对比例也有增加。全世界大约有5000万男子自愿作了输精管绝育术,每年约有100万人递增。美国作输精管绝育术已稳定在每年50万例左右,其中,  相似文献   

17.
我站 1989年~ 1998年共行输精管绝育术 14384例。经男科门诊复诊及随访 ,术后并发感染、血肿、附睾淤积、痛性结节等术后并发症共计 316例 ,发生率为 2 .19%。其中附睾淤积症 10 0例占并发症发生率的 31.64%。占绝育总数的 0 .69%。作者采用纯中药配制“活脉疏痛灵”煎剂治疗输精管绝育术后附睾淤积症 10 0例 ,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与分类10 0例输精管绝育术后附睾淤积症 ,年龄最小2 7岁 ,最大 4 7岁 ,平均 37岁。职业 :干部 4人 ,工人 2人 ,农民 94人。术式 :两断端结扎 4 2例 ,电熨烧法 31例 ,可复性栓堵…  相似文献   

18.
146例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评估和ICSI治疗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评估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前瞻性研究近5年间接受ICSI治疗的炎症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特征、精液和超声特点,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FNA)结合ICSI治疗后观察受精、临床妊娠等结果。结果146例患者体检附睾均有增粗变硬或伴头尾部结节。82例患者曾有生育史、附睾炎症史或输精管附睾吻合手术史,其中72例PESA找到附睾精子;53例无上述病史者49例PESA找到附睾精子:另有精道远端梗阻11例。ICSI治疗146例167周期炎症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受精率、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1.1%和42.1%。结论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具备典型的临床和超声特征,PESA附睾精子获取率高,ICSI治疗获得较高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OA)在显微外科技术下术前诊断及其治疗策略。方法:57例不育症患者确诊为OA并初步怀疑为附睾梗阻,行阴囊探查术观察附睾及输精管梗阻情况;术中对确定为附睾梗阻并在附睾液中找到活精子的患者施行附睾输精管端侧吻合术,同时对探查至附睾头部才发现精子或术中发现双侧附睾以远输精管梗阻、缺如的患者留取精子冷冻以备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53例(92.9%,53/57)行阴囊探查术确诊为附睾水平OA,47例(82.5%,47/57)完成显微手术,10例(17.5%,10/57)术中留取精子冷冻。22例(46.8%,22/47)于显微手术后1~18个月从精液中检出活动精子;5例(10.6%,5/47)配偶自然受孕成功,6例(18.5%,6/32)留取精子行ICSI后配偶怀孕。结论:在显微外科技术日益成熟下,OA的术前诊断应尽量采取无创的手段,在手术探查中进行梗阻部位的确诊及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5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中,先天性原因31例(60.80%),感染原因6例(11.76%),损伤或输精管结扎原因8例(15.68%),不明原因6例(11.76%)。梗阻在附睾头4例(7.85%),在附睾体尾部7例(13.72%),在附睾尾5例(9.81%),在输精管35例(68.62%),无射精管梗阻者。对24例施行了手术探查或治疗,其中输精管吻合8例,术后7例女方怀孕;输精管腔扩大术1例,术后穿刺抽吸精子人工授精,女方怀孕二月后流产;人工精液囊肿成形术5例,4例行穿刺抽吸精子人工授精1~2个周期,其中1例女方怀孕后流产;附睾输精管吻合术6例,3例术后复查无精子,3例精子密度在4~21×10~9/L,但无一例女方怀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