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 ,标志着中医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然从其所设定的学科内容来看 ,还须有一个质的飞跃 ,才能符合今天所建立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要求。而当务之急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和人材培养。故就此两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特性及教材建设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 ,其本身就具有既不同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 ,又区别于临床学科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体现在教材方面 ,应是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的紧密联系 ,是基础理论直接应用于临床 ,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的具体体现。从其学科所设定的教学内容来看 ,虽然伤寒、温病…  相似文献   

2.
建宇  李杨 《光明中医》2008,23(12):2025-2025
日前,在京举行的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的与会专家的共识是:注重中医思维方法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肖鲁伟以及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出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开设"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改实验班",实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对2010级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医综合和英语考试遴选出前30名学生,实施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改革。结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师承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临床学院教师教改团队的建设。结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的教学方法设计最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它是教学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传统的大学本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方法以讲解灌输式教学为主,在结构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和优化系统性,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重质量、高效率的时代潮流,不能满足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本科教学方法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中医专业教学安排中,中医经典课程的设置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已将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三者合为一个学科,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求正于同道。  一、组建新学科的合理性  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知识面宽广、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国家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对学科或专业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改造和重组。在这样的前提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也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这个做法突破了传统的和狭隘的专业观念,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视野,构建出了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  相似文献   

6.
宋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5):462-463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修订学科目录时为中医学新设置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原三门二级学科。1998年广州全国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研讨会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历代医家和现代的研究成果,研究和阐发具有普遍意义的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韩加强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1044-1045
文章对什么是高级中医人才,怎样培养高级中医人才,进行了阐述。提出应该改革教育,科学设置本科课程,改革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政策扶持,以保障中医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定位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定位、性质、任务、研究方向及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系统探究和分析讨论。中医学科的根本特征是基于临床,离不开临床,紧扣临床,因而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属性应当归属于中医学中基础学科群;其根本作用是统合基础,综合与延伸基础、指导临床、引领实践研究;其领域应当是病证的临床思维、辨证体系、治疗规律和病证规范化等。着力从临床思维、病证辨治体系、病证治疗规律及病证规范化等4大方向上去构建、充实本学科研究,使其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临床基础是本学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杰 《光明中医》2022,37(6):1086-1089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担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发展事业的重任.面对当前中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高等院校中医毕业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中医文化自信、重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改革培养模式和重视医德教育等方面对高等院校中医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和应对措...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中国医学并不是唯一的传统医学,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国家的民族医学逐渐消亡,而中医学始终挺立自我,其原因除了有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基础学科就是要研究并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使之能更好的指导与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和《温病学》一直是必修科目,为培养高级中医人才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将它们归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对于合并后的学科如何认识?怎样建设?势必引发出一系列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学科的定名和学科建设试作研析,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基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上半年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具体是将自开办中医学院以来一直为中医专业设置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合并而成.然而,迄至目前正在编写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却依然三门分列而无法蔚为一体,由此足以表明新设置的本学科徒具虚名而无实际意义,故有必要就其设置、命名、出路等问题作一辩析.  相似文献   

13.
李文君 《中医教育》2008,27(6):7-10
作为国家理科基础,我们中医基础学科从以下4方面做了有益探索:①人才培养注重夯实人文底蕴、坚持中医特色、打造厚实基础、培养创新能力;②教学理念更新;③实践教学强化实验创新、人文社会实践、临床实习、毕业实习、课外科技活动:④改革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外部保障措施等方面论述了医学方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期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深化英语专业建设内涵,为今后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立与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1中药现代化需要中西医药结合高层次医药人才 1.1社会需求 中西医药结合是在我国中西医药并存的历史条件下,在新中国实行中西医药并重的政策指引下形成并发展的.我们在进行教育部高等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题体系改革计期<培养我国跨世纪中西医药结合高层次药学人才的研究>课题研究时,曾采用问卷形式向国内中药界及关心中药现代化的专家、教授和总工程师们共发出100封信,反馈率为51%.  相似文献   

16.
对岗位培训“互动”式教学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颖 《中医教育》2001,20(4):53-54
1987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近20年的实践证明,岗位培训在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效率等各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经济发展也需要大批思想过硬、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在岗位培训中,探讨成人教育的规律、总结教学经验,进而指导教学实践,是成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我们认为,在针对干部与企业领导的岗位培训中,“互动”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本文讨论的“互动”式教学定义如下:教师对学生持尊重和平等的态度,通过各种活动,使学员在彼此交流和自我发现中,提出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增进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中国政府一直不断加大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合作的力度。医疗卫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10年来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培训项目的概况与经验。从援外项目培训的招生概况、实施方案制定、培训回访等方面,概述了国家传统医学援外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着重阐述了培训班的师资力量组织、专业教材编写、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情况。历年的培训项目理念明确、目标设定准确,对国家援外工作传统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内中医临床人才胜任力研究的探索实践,梳理中医临床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本流程和研究现状,以期对今后不断提升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