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了解人群中腰骶部承重点分布类型,研究承重点类型与压疮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自制压痕测试模,对100例腰骶部承重点进行检测,对22例腰骶部压疮患者进行压痕与分型检测。结果人群中腰骶部承重点存在4种类型:一点型9%,二点型18%,三点型38%,四点型35%。22例压疮患者中:一点型32%,二点型40%,三点型14%,四点型14%。结论一点型是压疮发生的高危类型,采用增加承重点,并使承重点受压变为承重面受压来减少承重区压强的方法,是护理中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治疗压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81-1181
观察紫外线对不同程度压疮的疗效。29例压疮患(36处压疮),按照美国压疮协会分期:Ⅱ期压疮9处,Ⅲ期压疮22处,Ⅳ期压疮5处。各期患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紫外线治疗,1次/d,治疗20d后重新评估。Ⅱ期和Ⅲ期压疮患紫外线治疗有效率98%,而Ⅳ期压疮患有效率40%。提示紫外线对轻中重度压疮均有疗效,但更适合于轻中度压疮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1例巨大子宫肌瘤合并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所致。以前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压疮发生率为0,但由于手术中存在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致使手术患者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高达4.7%~66.0%。正确认识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采取合理的护理对策,减少术中压疮的产生,是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认真面对的课题。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通过观察手术中易发生急性压疮的高危手术患者9560例。发现急性压疮7例9处,6例经积极治疗痊愈,1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压疮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说称之为“压迫性溃疡或压疮”。目前认为,压疮的发生主要有四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犤1犦。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是脊髓损伤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和尿便失禁者等犤2犦,由于护理不当,加上长期卧床而并发了压疮。对于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几乎众口一词,均认为协助病人翻身,每两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减少局部长时间受压,是最基本的护理措施之一。笔者认为:在昏迷、截瘫等患者来说,翻身,保持床、衣干洁平整,按摩受压处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但是对于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郑昆幼  林菁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229-2229
探讨有效、适合老年病人压疮护理及治疗的新概念、新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对98例老年病人采用诺顿评分来预测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诺顿评分小于14分的患,被认为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通过对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可使护士在预防压疮护理中做到心中有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提高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发生压疮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科75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发生Ⅰ期枕部压疮2例,发生率为2.67%(2/75)。结论:患儿也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早期预防相关危险因素,保护受压部位皮肤,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宜 《家庭护士》2007,5(5):38-39
现代主流观点认为压疮是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三者与机体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表明人血白蛋白≤35g/L、〉35g/L的病人压疮发生率分别为21.4%、7.7%。据文献报道:麻醉和手术中的特殊体位及术后疼痛等原因,病人处于被动体位,局部受压6h以上就可能发生压疮。术后3d内是压疮预防的重要时期。老年病人与压疮有关的死亡率达22%~31%。  相似文献   

8.
力体轮廓组合垫预防手术后压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力体轮廓组合垫对受压部位进行支托,比较两组病例手术后发生压疮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可能发生压疮阳性率为5%。对照组可能发生压疮阳性率为12.5%。显示力体轮廓组合垫能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西部地区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原因,为实施有效预防及压疮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统一培训护士,采用欧洲压疮专家组设计的资料收集工具和美国的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分别于2015年1月和4月选取1 d调研日对宁夏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51个病区采取便利整群抽样18岁以上、住院≥24 h的住院患者进行压疮横断面调研。结果现场调查3654例患者,年龄≥18岁,男性1894例,女性1760例,有压疮危险者332例(Braden量表评分≤16分),占9.08%,发现压疮31例35处,压疮现患率为0.85%,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47%;临床特征以Ⅰ期、Ⅱ期为主,占77.42%(24/31);压疮好发部位主要为骶尾部、髂嵴、坐骨结节及足踝;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使用减压装置者占调研总人数的4.93%(180/3654),占有压疮危险者的54.22%(180/332);受压部位使用减压敷料者占调研总人数的2.49%(91/3654),占压疮危险者的27.41%(91/332),有规律翻身者占总人数的11.49%(330/3654),占压疮危险者的99.40%(330/332)。结论西部地区综合医院压疮现患率及院内发生率均低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临床特征与国内12所综合医院类似,预防措施落实率有待改善,建议西部地区医院要加强院内压疮护理知识培训和提高压疮预防护理的落实率。  相似文献   

10.
预防术中压疮形成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多发生在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受神经支配的皮肤能忍受5h或更长时间的缺血,在69.75mmHg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产生不可逆损害。现代手术发展日新月异,有许多手术是要在显微镜下完成的,手术时间也相应延长了许多,如颅脑外科手术在8h以上的常有,长时间使患者处于同一种体位使得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由此可见,脊髓损伤的手术、神经血管外科手术及较长时间俯卧位、侧卧位手术患者,是压疮好发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俯卧位行脊柱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为102例患者行脊柱手术时,使患者取俯卧位,采用马蹄形头托缓解患者眼部与头面部压力,采用海绵软枕及按摩缓解患者四肢及躯干主要受力点压力,同时注意保护器官以免受压。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皮肤压疮,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护士认真做好用物准备,熟悉体位摆置的关键支撑点,做好常见体位受压部位皮肤压疮的防护,是预防皮肤压疮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牛金梅  邓凤羽 《护理研究》2007,21(1):182-182
CFC型充气电动防压疮翻身按摩气垫床通过微电脑自动控制器不断地对不同气囊充气、排气,以达到不断改变病人受压部位和达到翻身或按摩的目的,避免了身体承重部位长时间受压,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3.
任兴珍 《家庭护士》2007,5(5):52-53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加拿大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45所医疗机构14000例病人平均的压疮发生率为26.2%。神经外科病人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特殊病人制动等因素而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在临床护理中,通常对压疮高危病人采取定时翻身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垫床对ICU中度压疮危险患者翻身模式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我院ICU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A、B、C、D四组,四组患者均使用气垫床,分别每2h、3h、4h和5h翻身1次。使用简易体压测定仪测量四组患者左右肩胛部及骶尾部3个主要受压部位的皮肤表面压力值,观察受压部位在不同翻身时间间隔点的压力值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3个主要受压部位在不同翻身时间间隔点的体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均为0。结论气垫床ICU中度压疮危险的患者,不会增加压疮的发生,既减轻了频繁翻身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为ICU中度压疮危险患者使用气垫床时的翻身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黄膏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12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病人在摆放手术体位前,对照组病人受压部位给予涂抹凡士林;观察组病人受压部位给予涂抹四黄膏,两组病人术后改变为平卧位30min后,观察受压皮肤压疮发生程度(Ⅰ期、Ⅱ期)及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皮肤压疮发生程度(Ⅰ期、Ⅱ期)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术前使用四黄膏涂抹受压部位皮肤,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皮肤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Braden量表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适用性。方法用Braden量表和国内评分法两种量表评价91例晚期肿瘤患者,比较两种量表对压疮发生预测的准确性。结果91例患者中7例发生了压疮,6例为Ⅰ期,1例为Ⅱ期。Braden量表评分≤18分的患者14例,包括了全部6例压疮患者;国内评分法有21例≤25分,包括1例压疮患者。Braden量表预测压疮发生的灵敏度为42.9%(6/14),特异性为98.7%(76/77),国内评分法预测压疮发生的灵敏度为4%(1/25),特异性90.9%(60/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den量表能更准确地预测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氨基酸注射液对老年病人大面积深度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32处)大面积深度压疮的老年病人经采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创后,再用头孢拉定、氨基酸注射液湿敷治疗的效果。结果:26例患者,10-14天治愈22例(26处),显效4例(6处),其中1例压疮属于显效病人(2处)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无效0例。治愈率81.3%。结论:使用复方氨基酸加头孢拉定应用在压疮换药中有使创面修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难免性压疮患者实施风险告知,促进医护合作,规避护理风险.方法 将难免性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整合,设计成难免性压疮告知书,对2013年1-12月84例难免性压疮患者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或陪护共同识别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并与2012年1-12月的压疮发生情况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84例难免性压疮患者中发生压疮17例(20.2%),比去年同期压疮发生率(30.3%,24/79)下降10.1%,护患纠纷下降至0.0%.结论 对难免性压疮患者履行风险告知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规避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朱翠萍  张巧梅  林盈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13-1016
目的了解县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压疮预防和提高护理人员压疮防范意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拍照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丽水市青田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3月31日(除产、儿科外)住院且年龄18岁的所有患者进行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的调查。结果 2015年1月至3月调查患者共计2 570例次,压疮患病例数为50例(116处),现患率为1.95%。医院获得性压疮患者8例(14处),发生率为0.31%。压疮发生部位前3位分别为尾骶部22处(占18.97%)、髂嵴和股骨大转子21处(占18.10%)、足跟16处(占13.79%)。压疮发生与患者年龄、Braden评分、合并疾病数等有关。结论县级综合医院压疮现患率较国内三级医院高,医护人员应提高压疮防范意识,根据压疮发生的特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小米枕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4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翻身组、气垫圈组及小米枕组,观察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皮肤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受压皮肤局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小米枕组106例患者中90例(84.91%)受压皮肤正常,无1例压疮形成患者,常规组与气垫圈组受压皮肤正常率为41.90%和64.08%,其中分别有7例和3例发生Ⅰ期压疮,无Ⅰ期以上压疮形成。结论自制小米枕可在预防压疮中发挥良好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