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感染者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细菌室从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之间,在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共检出137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从病例来看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患者居多;年龄50岁以上患者占86.5%,男性占72.32%;137例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单纯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2种病菌感染107例,3种病菌感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是诊断艾滋病的重要指征之一,多数HIV感染者都有口腔表现.与HIV感染最为密切的口腔表现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诊4例HIV感染患者,初诊的诊断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我科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32例重症患者。32例患者中确诊IFI 10例(白色念珠菌感染6例,热带念珠菌感染3例,近平滑念珠菌1例);临床诊断IFI 12例(白色念珠菌7例,热带念珠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曲霉菌1例);疑似IFI 10例,病原菌不确定。结果:32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14例,进步5例,无效4例,死亡3例。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危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6例艾滋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艾滋病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感染部位以口腔、肺、食道较为多见;感染的真菌菌种以白色念珠菌(36.46%)、马尔尼菲青霉菌(23.96%)和新型隐球菌(16.67%)感染者居多;75例患者进行了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其中死亡6例(8.00%)。结论:艾滋病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感染部位多,常见于口腔、肺、食道;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常见;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念珠菌群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 (1)标本来自328例复杂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2)10%KOH悬滴法显微镜镜检,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3)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念珠菌菌群分布:328例标本中,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者271例,为82.6%;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为17.4%.其中,光滑念珠菌39例,热带念珠菌10例,克柔念珠菌5例,其他念珠菌3例.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患者中,有18例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占31.6%(18/57);(2)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1.5%至98.9%之间,而对氟康唑、联苯苄唑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在46.1%至78.3%之间;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高达90.0%以上.结论 (1)白色念珠菌仍是复杂型VVC的优势菌群;(2)药敏分析显示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3)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念珠菌群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 (1)标本来自328例复杂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2)10%KOH悬滴法显微镜镜检,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3)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念珠菌菌群分布328例标本中,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者271例,为82.6%;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为17.4%.其中,光滑念珠菌39例,热带念珠菌10例,克柔念珠菌5例,其他念珠菌3例.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患者中,有18例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占31.6%(18/57);(2)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1.5%至98.9%之间,而对氟康唑、联苯苄唑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在46.1%至78.3%之间;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高达90.0%以上.结论 (1)白色念珠菌仍是复杂型VVC的优势菌群;(2)药敏分析显示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3)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卵圆形芽生酵母样菌,为呼吸道、胃肠道和女性生殖道粘膜的正常菌,在体力衰竭或免疫受抑制的患者身上都能引起全身性进行性疾病.我们对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自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者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石尧机  赵杰  陈宇斯  庞永明  彭定军  肖静 《海南医学》2013,24(21):3224-3227
目的 总结HIV感染者在耳鼻咽喉眼-头颈部的临床表现,以提高该病在临床工作中的认识,早期发现,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到2011年11月就诊于尼日尔马拉迪地区医院耳鼻咽喉科的51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1例HIV感染者中,口腔咽部表现者17例(33%),其中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最多,占口腔咽部表现患者的29.41%;头颈部表现者13例(25%),主要为颈淋巴结肿大、颈部脓疡等;耳部、鼻部、喉部表现者各6例(12%),主要表现是中耳炎、耳周感染、变态反应性鼻炎、Kaposi肉瘤、念珠菌感染等;眼部表现者为3例(6%),主要是眼睑Kaposi肉瘤、结膜发炎、全眼球炎角膜溃疡.结论 HIV感染者多首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咽喉、口腔部卡波氏肉瘤及黏膜溃疡出现最早,对口腔、咽部念珠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者,耳、鼻、咽、喉、头颈部卡波氏肉瘤,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溃疡及伤口延期愈合等,要特别警惕艾滋病发生的可能,应引起高度警惕及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单纯性粘膜白斑的病因,迄今只探寻到一些有关的因素。但不能确定何种因素在发病中起着独特的、决定性的作用。从六十年代开始,Cawson 等开始注意到口腔粘膜白斑与慢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密切关系。Cawson 和 Lehner 报告:口腔粘膜粒状白斑中遭受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占61%,An-dreasen 在白斑病变的组织学检查时发现有10%的病例由白色念珠菌病(Candidiasis)转化而来。Pindborg 也曾报告48例斑纹状白斑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Cawsian 等在电镜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26例老年人肺部念珠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均应用氟康唑治疗,首日剂量400mg静脉滴注,次日起每日200mg静脉滴注,连用7~10天。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200mg口服,疗程为2~3周。结果26例老年人肺部念珠菌感染中,检出白色念珠菌23例,非白色念珠菌3例。非白色念珠菌约占检出例数的11.5%。氟康唑治疗有效率84.6%,病死率15.4%,本组3例非白色念珠菌感染中,2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66.7%。氟康唑治疗仅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氟康唑治疗老年人肺部念珠菌感染有效率高,副作用轻微。氟康唑治疗老年人肺部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常见真菌种类及耐药特点,及时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平板进行鉴定分型,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送检的2 563例呼吸道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共有230例培养出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为9.0%。其中白色念珠菌142例(61.7%),热带念珠菌36例(15.7%),克柔念珠菌26例(11.3%),光滑念珠菌26例(11.3%)。念珠菌各型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两性霉素B(100%),5-氟胞嘧啶(98.2%),伏立康唑(95.7%),氟康唑(88.7%),伊曲康唑(87.0%)。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较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的现状及菌株的耐药性。方法对疑似念珠菌感染的妊娠妇女,采集阴道分泌物接种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结果971例可疑念珠菌感染者,经培养鉴定出念珠菌196例,总阳性率为20.19%,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占阳性标本的58.16%(114例),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0.92%(41例)和18.37%(36例);药敏试验显示: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敏感性均较高。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妊娠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但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生殖道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对妊娠妇女生殖道念珠菌感染,咪康唑、克霉唑可作为局部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综合ICU病房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抗真菌治疗。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综合ICU病房607例留置尿管的患者用无菌容器收集晨起清洁中段尿送检,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真菌45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3株(28.9%),近平滑念珠菌10株(22.2%),热带念珠菌9株(20.0%),光滑念珠菌7株(15.6%),白色念珠菌生物变种5株(11.1%),克柔念珠菌1株(2.2%)。各真菌对弗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均较敏感;而除光滑念珠菌外,其余真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以及伊曲康唑明显耐药;白色念珠菌生物变种对大部分抗真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综合ICU患者尿路真菌感染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弗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对大部分真菌敏感,可以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4.
致病念珠菌的临床药敏分析与基因分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阴道念珠菌感染致病菌种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探讨念珠菌基因型检测方法的临床及流行病学价值,为临床念珠菌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与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酵母菌鉴定板及ATB真菌药敏试剂条对临床589例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的分离株作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ERIC-PCR指纹方法比较147株白色念珠菌咪康唑敏感株及60株咪康唑耐药株的基因型.结果白色念珠菌仍是优势致病菌株,占82.7%,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高达12.7%;非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咪康唑与益康唑的耐药率高(P<0.01),白色念珠菌则对5-氟胞嘧啶较多耐药(P<0.01);念珠菌对常用唑类药物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存在较高的交叉耐药率;念珠菌对制霉菌素耐药率极低;白色念珠菌咪康唑敏感株及耐药株ERIC-PCR指纹一致.结论菌株的基因型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稳定标记,但念珠菌阴道炎治疗的临床用药应以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为基础;唑类药物使用要慎防各唑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制霉菌素在无耐药检测条件下可作为部分顽固病例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痰、血液、鹅口疮、伤口、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190株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分别将产酶株的菌丝相和孢子相菌悬液(5×106 CFU•mL-1)注射小鼠尾静脉,1个月内观察小鼠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190株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68%和85.26%。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P<0.01,P<0.05);注射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5),且平均存活期短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结论: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酶活力可直接地反映其毒力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好发部位,临床病区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99年2月~2001年2月574例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常见菌种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主要病区为呼吸区,消化区,肾病区,ICU及器官移植;侵犯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耐药菌株越来越多。结论: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广泛,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多,耐药菌株增多,部分治疗需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宾泽民 《中外医疗》2011,30(19):105-105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病房73例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两周后,58例患者真菌培养复查阴性,好转出院;占(79.5%),死亡15例(其中6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病死率为20.5%。结论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警惕深部真菌感染,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刘波 《中外医疗》2009,28(33):30-3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COPD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58例,对其痰液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58例COPD继发真菌感染患者检测出白色念珠菌36例(62.07%),热带念珠菌9例(15.52%),克柔念珠菌8例(13.79%),光滑念珠菌3例(5.17%),曲霉菌2例(3.45%)。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5-氟尿嘧啶敏感性较高,对益康唑和酮康唑敏感性较低。结论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治疗时应选择针对性强、抗菌谱窄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COPD合并肺侵袭性真菌感染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PD合并IFI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提高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对34例COPD合并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致病菌以念珠菌为主,非念珠菌IFI氟康唑耐药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念珠菌感染者;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糖尿病是COPD合并IFI的高危因素;IFI临床表现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特异性,白色胶样痰可以视作肺IFI的特征性痰;本组病例死亡率低于文献报道。结论:COPD合并肺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临床诊治过程中,对本病的高度重视,和尽早进行经验性足量、足疗程抗真菌治疗是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普外科住院患者合并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普外科病房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诊断深部念珠菌感染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3例患者各种标本共培养出132株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49.2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30.30%)和光滑念珠菌(12.88%)。13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3.94%,其中白色念珠菌的敏感率为100%。93例深部念珠菌感染患者所患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急性重症胰腺炎和化脓性胆管炎。结论普外科深部念珠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