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项血清酶活性联合检测,对诊断和鉴别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选择相关血清酶进行组合,以提高临床检测肿瘤的敏感性、有效性。方法:应用终占法检测CPDA。连续监测法检测r-CT、LDH、ALP。测定恶性肿瘤患者350例。其中肝癌132例,胃癌78例,肺癌82例,直肠癌58例。健康体检人群100例。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恶性肿瘤组比较,除肺癌组、直肠癌组GPDA和ALP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和有差异P<0.01和P<0.05。肝癌组单项GPDA、r-GT、LDH、ALP阳性率分别是73%、81%、42%、58%。联合检测敏感性可达95%,优于二项和单项。结论: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常导致酶合成异常。酶学改变党出现在形态学改变之前。三项(GPDA+r-GT ALP)酶活性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胃癌诊断率和敏感性,在疗效监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血清酶活性联合检测对诊断和鉴别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速率法检测121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3种血清酶。结果3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其平均阳性率以肝癌最高为66.0%,其次胃癌组43.3%,直肠癌组39.0%,肺癌组34.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血清酶活性联合检测,提高了临床检测肿瘤的敏感性、有效性。在疗效监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血清GPDA,γ-GT与AL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甘氨酰脯氨酸二肽酶(GPD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水平,提高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价值。方法:GPDA,γ-GT与ALP均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肿瘤患者328例。结善:肝癌组三项酶活性与胃癌组、肺癌组、直肠癌组及对照组比较均高于其他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肝癌组三项阳性率与其他肿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GPDA.γ-GT与ALP可提高对PHC定性诊断水平.在疗效监测方面可为临康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AFP联合三项血清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各200例AFP、GGT、ALP、LDH血清含量,比较两组血清酶学指标水平差异,分析单项检测AFP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血清AFP、GGT、ALP、LDH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GGT、ALP、LDH单项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67.5%、60%、35.5%,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阳性率达93%,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AFP、GGT、ALP、LDH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等5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itach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73例临床病理确诊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5种酶类都有不同程度升高。对8种恶性肿瘤实验诊断的5种血清酶中3个主要成分是:原发性肝癌91.3%:GGT-GOT-LDH;乳腺癌89.5%:GGT-GOT-LDH;肺癌90.2%:GOT-ALP-LDH;胃癌94.1%:GOT-LDH-GGT;结肠癌95.8%:GOT-GGT-LDH;直肠癌96.1%:GGT-ALP-LDH;胰腺癌93.2%:GGT-LDH-ALP;胆道恶性肿瘤96.2%:GOT-GGT-AL。结论: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因此在不明原因血清酶活性升高时,应考虑肿瘤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肿瘤特异性生化指标水平及单项与联合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CA-199、AFP、CEA、F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单项检测率最高,肺癌患者的血清CEA单项检测率最高,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3单项检测率最高,胃癌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CEA单项检测率最高,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A-199单项检测率最高,但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率。结论:血清肿瘤特异性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治中应用价值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我们对已确诊的59例原发性肝癌病例采用甲胎蛋白(AFP)、α-抗胰蛋白酶(AAT)及r--谷氨酰转肽酶(r-GT)三项血清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对比,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单项检测阳性率AFP为79.7%、AAT66.1%r-GT47.4%,而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6%。60例健康成人对照三项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血清GPDA检测在多种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检测在多种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分析法测定118例各种肿瘤患者以及11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GPDA活性.结果:74.1%的肺癌,72.2%的胃癌患者血清中GPD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71.4%肺癌肝转移,66.7%胃癌肝转移,69.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GPDA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肝血管瘤患者血清中GPDA活性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GPDA活性检测可以为胃癌,肺癌以及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对监测恶性肿瘤肝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含量.方法: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分析法测定各种肿瘤患者以及1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GPDA含量.结果:69.9%的肺癌,78.2%的胃癌患者血清中GP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78.4%肺癌肝转移,77.7%胃癌肝转移,81.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GP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肝血管瘤患者血清中GPDA活性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GPDA含量检测可以为胃癌,肺癌以及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对监测恶性肿瘤肝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F/ALT)、r-谷氨酰转肽酶Ⅱ(GGT—Ⅱ)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t对108例肝癌和130例良性肝病患者进行了GPDA—F/ALT、GGT~Ⅱ和AFP3项指标联合检测,分析这些指标对肝癌的互补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GPDA—F/ALT、GGT—Ⅱ和AFP3项指标均高于良性肝病;GPDA—F/ALT与GGT—Ⅱ和AFP之间无相关性;3项指标同步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的诊断敏感性。结论:GPDA—F/ALT、GGT—Ⅱ和AFP3项指标对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能提高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呼志西  尉俊生 《中外医疗》2014,(31):173-175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良性病以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134例,其中恶性肿瘤组(78例)和良性病组(56例),对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组的CEA、CA153、CA125、TSGF进行检测以及观察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恶性肿瘤因子TSGF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P〈0.05);联合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标志物或恶性肿瘤因子的单项检测中,但特异性略低(P〈0.05),CEA、CA125、CA153以及TSGF的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以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88例原发性肝癌、60例良性肝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AFU、ALP、GGT和LDH含量,并比较各组间4个指标的水平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ALP、GGT和LD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U、ALP、GGT和LDH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血清同功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黄曲霉菌毒素B1(AFB1)诱发肝癌癌前病变模型 ,研究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血清同功酶的影响。采用琼脂糖电泳法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总活力及其同功酶、碱性磷酸酶 (ALP)同功酶、血清r 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 (r GT Ⅱ )。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ALP1、r GT Ⅱ、LDH的活力异常升高 ,且LDH5>LDH4 ;而用槲芪散处理后 ,这些酶的活力明显下降。从酶学检测的角度表明槲芪散对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AFP CEA CA125 CA199在临床中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新剑  仝玲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91-289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临床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34例五类恶性肿瘤以及2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值。结果:恶性肿瘤AFP、CEA、CA125、CA199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分五组进行比较,各组最高阳性率分别是:肝癌AFP88.5%,肺癌CEA78.5%,胃肠癌CEA67.9%,卵巢癌CA125 77.6%,均明显高于其它恶性肿瘤组(P〈0.05)。肝癌四项指标合检阳性率为88.5%,与单项AFP检测阳性率相同。除肝癌外,肺癌、胃癌、卵巢癌CEA/CA125/CA199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有效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对临床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珂 《中原医刊》2013,(23):123-124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癌胚抗原(CEA)三者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原发性肝癌组、肺癌组、胃癌组,并以1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Cys—C、用酶法检测HCY,用微粒子发光免疫法检测CEA,并比较三者的阳性率。结果恶性肿瘤各组Cys—C、HCY、CEA均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中74例患者Cys-C、HCY、CEA联合阳性63例,阳性率为85.1%。肺癌组中76例患者Cys-C、HCY、CEA联合阳性66例,阳性率为86.8%。胃癌组中60例患者Cys-C、HCY、CEA联合阳性52例,阳性率为86.6%。各组Cys—C、HCY、CE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结论胱抑素C、HCY、CEA联合检测能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阳性率,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领域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AFP、AFU和GPDA -F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1例肝癌和 85例良性肝病(肝硬化、慢性肝炎 )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 (AFP)、α -L岩藻糖苷酶 (AFU)、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同工酶 (GPDA -F)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 :肝癌组的AFP、AFU、GPDA -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 (P <0 .0 1) ;AFP、AFU和GPDA -F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 70 .4%、62 .0 %和 77.5 % ,特异性分别为 82 .4%、87.1%和 84 7% ;肝癌患者血清AFP、AFU、GPDA -F之间无相关性 ,对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 ;在AFP <40 0mg/L的 2 1例肝癌患者中 ,单项GPDA -F和AFU的阳性率分别为 71.4%与 47.6% ,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 85 .7%。结论 :联合检测AFP、AFU和GPDA -F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我院1972年~1989年住院的96例肝癌和80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γ—GT、ALP检测结果,对两组病例的γ—GT/ALP活性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肝癌组γ—GT均值及γ—GT/ALP活性比值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提示γ—GT/ALP活性比值对肝癌与肝炎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卓然 《当代医学》2009,15(1):94-96
目的血清CA242与癌胚抗原(CEA)和CA19-9与CEA联检消化道不同疾病检出率的比较。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86例血清8A242与CEA和CA19-9与CEA联检,并与消化道疾病患者86例和体检健康者50例进行对照。结果CA242与CEA在肿瘤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3.02%和46.51%,两者联合检测的总检出率为66.28%,其中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直肠癌、肝癌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69.23%,68.75%,62.50%,61.54%,60.00%。CA19-9与CEA在肿瘤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5.35%和44.19%,两者联合检测的总检出率为75.25%,其中胰腺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肝癌敏感性依次为87.5%,76.92%,69.23%,68.75%,60.00%。两组联合检测均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结论血清CA242与CEA联合检测均可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而8A19-9与CEA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敏感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测定正常人和肝癌、肺癌、胃癌、肠癌患者血清中的β-G,LAP及LDH活力。结果癌症患者血清中上述各酶活力均比正常人呈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以肝癌患者三项酶活力数值升高最为显著。以正常组三项酶活力最高数值立方根之和为“55”作判定指数(discriminating index),凡超过此数值者判为恶变阳性。肝癌组阳性检出率为94%,肺癌组88%,胃癌组82%,肠癌组82%。结果提示应用三项酶综合数值其阳性检出率大于单项酶值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西北工业大学教职工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调查分析2007年至2012年新发生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种类、性别、职业分布特点及预后。结果发病前6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及前列腺癌,共77例(70.0%)。其中男性发病前5位依次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共53例(48.2%);女性前5位依次是乳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共24例(21.8%)。50—59岁及70—79岁两个高发年龄段,分别占28.2%和24.5%。结论该高校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国内报道相似,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位次前移,以及50岁以上人群高发病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