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碳酸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宇翔  文爱东  熊利泽  张英民 《医学争鸣》2002,23(15):1379-1381
目的 探讨碳酸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 .方法  2 0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患者 ,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组和碳酸利多卡因组 ,每组 10例 ,分别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或碳酸利多卡因 (6 mg·kg- 1 ) .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测定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 ,以临床观察评价药效学 ,比较利多卡因盐酸盐和碳酸盐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差异 .结果 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达峰浓度及曲线下面积 (AU C)分别为(17.2± 8.9)和 (2 5 .6± 9.7) min;(4.2± 1.6 )和 (3.3± 1.2 )mg· L- 1 ;(11.8± 1.8)和 (8.7± 1.6 ) mg· h· L- 1 ;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药效学参数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 (4.9± 1.8)和 (9.1± 2 .1)min;(8.9± 4 .6 )和 (13.7± 5 .2 ) m in;(2 11.3± 4 7.4 )和 (15 2 .6± 31.4 ) min.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吸收速率和达峰时间均快于其盐酸盐 ,AUC也大于其盐酸盐 ,临床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快于其盐酸盐 ,体内消除半衰期与盐酸利多卡因基本一致 .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 ,我院用硬膜外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腹部手术 137例 ,盐酸利多卡因 142例 ,用于腹部手术比较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A组 :为 1 73%碳酸利多卡因 ,上腹部手术137例 ,胆囊手术 96例 ,胃癌根治术 4例 ,宫外孕 10例 ,剖腹产 37例 ,平均年龄 38 15± 13 4。B组 :为 2 %盐酸利多卡因 ,上腹部手术 142例 ,胆囊手术 10 8例 ,剖腹产 34例 ,平均年龄40 15± 15 2岁。1 2 麻醉监测方法 分别用 1 73碳酸利多卡因与 2 %盐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相比较 ,病人病情分级为 (ASA)Ⅰ—Ⅱ级 ,用Cacl6 0 0型连续监测 ,…  相似文献   

3.
碳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有作用快、阻滞完善等优点 ,但又存在维持时间短 ,易逾量中毒等缺点。为扬长避短 ,本作者试用 0 .86%碳酸利多卡因混合 0 .2 5%丁卡因用于下肢手术 ,以延长其作用时间 ,减少单位时间内碳酸利多卡因用量 ,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下肢手术 1 50例 ,ASA分级Ⅰ -Ⅱ级 ,男 1 2 0例 ,女 3 0例 ,平均年龄3 0 .8± 1 5岁 ,随机分为A、B、C组 ,分别用药如下 :A组 :用药为 0 .86%碳酸利多卡因 ;B组 :用药为 1 %盐酸利多卡因混合0 .2 5%丁卡因 ;C组 :用药为 0 .86%碳酸利多卡因混合0 .2 5…  相似文献   

4.
选择ASAI—II级上肢手术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2 0例。分别用两种混合液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丁卡因混合液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缩短 ,作用时间延长 ,阻滞范围增加 (P <0 .0 1)。利用血气分析仪测得的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丁卡因混合液的 pH为 7.15 9± 0 .0 12 ,CO2 含量为 430± 0 .2 8kPa。提示 ,在无碳酸丁卡因注射液的情况下 ,将盐酸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应用 ,同样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能满足长时间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将ASAⅠ~Ⅱ级子宫切除术患者 6 0例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2 0例 ,应用碳酸利多卡因 (A组 )、碳酸利多卡因加地卡因混合液 (B组 )、盐酸利多卡因加地卡因混合液 (C组 )进行硬膜外阻滞。结果 :A、B两组起效及阻滞完善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 (P <0 .0 1) ,作用持续时间A组明显短于B、C两组 (P <0 .0 1)。 3组镇痛、肌松作用均良好。表明碳酸利多卡因加地卡因组成混合液既起效迅速、阻滞平面固定快 ,又有麻醉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适合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肠梗阻患者 ,在无其它脏器疾病 ,循环基本稳定时 ,手术我们常采用硬膜外麻醉 ,这种麻醉既简单又为患者节约了开支 ,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已发现单纯使用 2 %利多卡因或 1 .73 %碳酸利多卡因 ,往往会出现前者的效果较后者差 ,本文旨在探讨出现这种差异的临床机理。1 .资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肠梗阻伴有长时间禁食患者 40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 6例 ,平均血PH为 6 .4± 0 .43 ,平均年龄 5 1± 2 1 .3岁。1 .2分组及配方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1 )L组 :2 %利多卡因 ;(2 )C组 :1 .73 %碳酸利多卡因。1 .3麻醉病人入室 ,测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7.
选择ASA Ⅰ~Ⅱ级妊产妇200 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 例,行硬膜外麻醉,Ⅰ组使用市售碳酸利多卡因(10 ml∶0 .173g) ,Ⅱ组使用2 % 盐酸利多卡因,对比观察麻醉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起效时间Ⅰ组4 .23 ±0 .68 min ,Ⅱ组6 .33 ±2 .42 min( P < 0 .01) ;麻醉完善时间Ⅰ组14 .58 ±5 .36 min ,Ⅱ组16 .78 ±7 .67 min( P < 0 .05) ;麻醉持续时间Ⅰ组48 .57 ±10 .66 min ,Ⅱ组52 .67 ±12 .50 min( P < 0 .01) ;初量Ⅰ组12 .47 ±1 .5 ml ,Ⅱ组12 .56 ±0 .33 ml( P > 0 .05) ;肌松效果好Ⅰ组78 % ,Ⅱ组84 % 。认为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应用碳酸利多卡因除起效较快外,其麻醉效果无明显增强且维持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将国产盐酸利多卡因和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腹产手术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选择 30 0例ASAⅠ -Ⅱ级择期或急诊剖腹产手术病人 ,平均年龄在 2 6± 7 4岁 ,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对照组(HL)和碳酸利多卡因对照组 (CL)。当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选择 15 0例 (CL) 2 %浓度 5ml,无全脊麻等症状 5分钟后即注入余量。首次总剂量为 10~ 15ml。选择同样手术 15 0例(HL)用同样浓度作硬膜外麻醉进行对照。1 2 药品1 2 1 盐酸利多卡因由上海朝晖制药厂提供。浓度 :2 %PH :3 5~ 5 5。1 2 2 碳酸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迟子宫切除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患者90例,剖宫产后立即行子宫切除69例(即行切除组),进行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行子宫切除21例(延迟切除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延迟切除组手术时间269.5±56.3 min长于即行切除组168.2±45.6 min。延迟切除组出血量4683.5±540.8 mL、输注红细胞悬液18.5±4.3 U及新鲜冰冻血浆1783.5±220.8 mL均大于即行切除组3544.2±510.3 mL、12.2±3.6 U及1044.2±210.3 mL,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患者行延迟子宫切除不会增加患者风险,但能减少子宫切除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碳酸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 ,痛觉消失时间短 ,麻醉效果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1,2 ] 。现将我院用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妇科手术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择期妇科手术者 2 0 0例 ,ASAⅠ~Ⅱ级。年龄 2 0~ 5 5岁 ,其中剖探 1 2 8例 ,子宫次切72例。随机分碳酸利多卡因 (A组 )和盐酸利多卡因 (B组 )每组各 1 0 0例。两组病人麻醉前半小时都肌注阿托品 0 5mg ,安定 1 0mg。硬膜外穿刺选择L2~ 3间隙 ,向头端置管 3cm。用碳酸利多卡因或盐酸利多卡因 (浓度1 6 % ) 1 5~ 2 0ml,两组局麻药中均含 1∶2 0万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1.
王艳  李刚  佐满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404-140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分别用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及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垂体后叶素止血组,于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IU;缩宫素止血组,注射缩宫素20U;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肿形成。结果:垂体后叶素止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3.7±29.5)min,与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93.5±32.2)min]相近,缩宫素止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30±62.50)min,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垂体后叶素止血组术中出血分别为(70.2±34.6)、(78.5±35.2)mL,明显少于缩宫素止血组[(150.3±50.5)mL](P<0.05);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及垂体后叶素止血组术后无1例血肿形成,缩宫素止血组有1例血肿形成。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及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的止血效果均优于缩宫素,是有效的止血方法。垂体后叶素止血操作易于掌握,而子宫动脉阻断术则相对复杂,要求术者必须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不同的等比重局麻药液在脊麻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 ,我们选择 60例ASAI级、拟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 ,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应用等比重 2 %利多卡因 1 5ml,等比重 0 5%布比卡因2ml,及两者 1 :1混合液 2ml,作为脊麻用药 ,采用双盲法观察麻醉时效及有关并发症。结果表明 ,三组麻醉诱导时间分别为利多卡因组 5 2 0± 1 .55分钟 ,布比卡因组 1 2 2 0± 3 51分钟 ,混和组 6 90± 2 1 3分钟 ,三者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 3 9 50± 1 0 50分钟 ,1 0 2 50± 1 7 0 5分钟和 64 50± 1 0 99分钟。我们认为等比重 2 %利多卡因与 0 5%布比卡因 1 :1混合液 ,可作为单剂脊麻剖宫产术的用药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5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其中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LSH)78例,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CISH)9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LAVH)54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LTH)34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及并发症。结果LSH组,手术时间为(60±29)min,出血量(50±20)mL;CISH组,手术时间为(75±31)min,出血量(150±50)mL;LAVH组手术时间为(90±41)min,出血量(150±50)mL;LTH组,手术时间为(100±40)min,出血量(180±60)mL。LSH、CISH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LAVH、T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病率及并发症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组术式均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且各有利弊,LSH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但术前需要除外子宫颈病变,若子宫颈有病变,则考虑LAVH、LTH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14.
李英  丁静  赵成梅 《西部医学》2018,30(5):716-719
【摘要】 目的 比较口服妈富隆与妈富隆联合宫腔内置入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妇科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妈富隆组和联合组各42例,两组分别给予口服妈富隆与妈富隆联合曼月乐宫内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血清CA125、子宫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3、6月痛经评分(154±049)、(097±031)和(062±023)均显著低于妈富隆组(178±054)、(120±037)和(083±029)(P<005);联合组治疗后3月、6月月经量评分(7860±1145)和(6750±1053)显著低于妈富隆组(9055±1567、8283±1409)(P<005);联合组治疗后3月、6月CA125水平[(8588±2452)U/ml、(7145±1951)U/ml]显著低于妈富隆组[(10221±2944)U/ml、(9088±2333)U/ml](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富隆联合曼月乐宫内置入较单纯口服妈富隆治疗子宫腺肌病能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降低CA125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讨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及左炔诺孕酮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取法,病例选取范围在该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共入选90例患者,此90例患者再次依据入院单双顺序分45例对照组和45例研究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和左炔诺孕酮进行治疗,此基础上,研究组再接受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将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数,研究组分别为(4.4±2.3)d、(36.9±13.6)mL、(88.5±21.6)min,对照组分别为(4.6±2.0)d、(41.3±14.3)mL、(95.6±16.3)min,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时,Hb、子宫体积、痛经程度、月经天数、月经量,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随访6个月时,LH、FSH、雌二醇、月经周期等指数,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上,可考虑将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和左炔诺孕酮,以及米非司酮药物联合使用,此方式疗效突出,可促进子宫恢复,在改善痛经、月经量过多等症状上效果显著,存在较高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效果。 方法将 40例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下腹部、盆腔部择期手术的妇产科患者 ,随机分入氯普鲁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各 2 0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分别注入 2 %氯普鲁卡因 5ml或 2 %利多卡因 5ml。 5min后 ,如无全脊麻现象 ,再予 2 %氯普鲁卡因或 2 %利多卡因 10ml,观察心率、血压、呼吸次数和氧饱和度及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消失与持续时间、硬膜外阻滞范围。 结果利多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为 4.13±1.5 1min ,痛觉消失时间为 10 .2 7± 2 .31min。氯普鲁卡因组分别为 2 .0 0± 0 .6 5min和 7.76± 1.95min( P均 <0 .0 1) ,麻醉持续时间 :利多卡因组为 47.2 7± 11.82min ,氯普鲁卡因组为 5 2 .0 0± 8.40min(P <0 .0 5 )。两组阻滞范围相同。用药后10、30、6 0min ,利多卡因组收缩压均显著低于用药前 (P <0 .0 1) ,氯普鲁卡因组仅在用药后 10min低于用药前水平 (P <0 .0 5 )。 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妇产科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利多卡因起效快 ,痛觉完全消失快。在阻滞范围和持续时间上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杜秀娟 《医学综述》2012,(21):3704-3705,37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LRH组)治疗的30例早期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与同期35例经腹广泛性子宫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ARH组)治疗的早期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LRH组与ARH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70.7±20.0)min、(230.8±32.0)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8.3±12.0)mL、(836.0±200)mL;输血概率分别为20.8%、80.9%;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4.6±12.0)h、(68.4±20.0)h;住院天数分别为(7.4±1.0)d、(12.5±2.0)d;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分别为4例、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H组与ARH组清扫淋巴数量分别为(20±5)个、(18±5)个;子宫旁或阴道切除范围分别为(2.5±1.2)cm、(3±1)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根治术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失血和输血更少,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具有起效快、时效短和苏醒迅速而完全等特点 ,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其有局部注射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 2 8%~ 90 %[1 ] ,给病人带来不适的感受 ,增加病人的痛苦。通过 6 0例临床观察来探讨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使用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人选择  6 0例ASAⅠ -Ⅱ级择期全麻病人 ,男 42例 ,女 18例 ,年龄 (4 1 5± 12 9)岁 ,体重 (6 2 0± 9 8)kg。采用双盲和随机原则将病人分成两组 :一组为利多卡因组 (L组 ,n =30 ) ,2 %盐酸利多卡因 2ml加入 18ml异丙酚中 ;另一组为对照组 (P组 ,n =30 ) …  相似文献   

19.
米索前列醇 (简称米索 )是前列腺素衍生物 ,能抑制宫颈胶原合成 ,使宫颈扩张 ,同时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细胞膜前列腺素受体 ,激活子宫肌引致节律收缩。我们利用米索能扩张宫颈 ,吸宫术前放置米索后易于操作 ,能缩短手术时间 ,减表 1 两组宫颈松弛、手术时间、出血量及RAAS发生率比较例数宫颈松弛 (例 )手术时间 (min)出血量 (ml)RAAS(例 )观察组 45 31 2 .50± 1 .0 5 6 .40± 4 .60 3对照组 45 3 3 .72± 0 .988.2 2± 2 .381 0P值 <0 .0 1 <0 .0 1 <0 .0 1 <0 .0 5轻受术者的痛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碳酸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 14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70例 ,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分别注入 1.73%碳酸利多卡因 (碳酸组 )和 1%盐酸利多卡因加 0 .2 5 %盐酸丁卡因合剂 (合剂组 ) ,对比观察两组阻滞完善时间和术中循环变化。结果 :碳酸组阻滞完善时间比合剂组缩短 (P <0 .0 1) ,牵拉反应发生率较合剂组低 (P <0 .0 5 ) ;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碳酸利多卡因是一种很好的局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