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良 《开卷有益》2007,(10):14-14
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 凝血检查是手术前必查项目之一,包括血小板数量或功能有无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固因子测定是否正常,检验人员对上述项目的检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方可协助手术医师制定出合理治疗方案,因为异常出血是手术合并症中最主要的问题,故术前检查血液凝固试验对区分是外科性的出血还是血液病引起的出血很关键,一旦查出凝血异常,需要即刻处理。 有效的止血机制必须有适当数量的正常血小板,因血小板在血管破损处的粘附作用在于其与胶原纤维之间的吸附作用,这一步不取决于血液的凝固,而决定于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由此可知在某些情况下虽然血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是治疗许多心脏疾病的外科技术手段,术中需用肝素调整血液的凝固功能,以防止插入心脏或血管的人工管道引起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导致各器官栓塞。体外循环结束后需用鱼精蛋白(Protamine)中和血液中的肝素,恢复血液的凝固功能,防止创面广泛渗血。但鱼精蛋白在体外循环中应  相似文献   

4.
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自质水解活化的连锁反应,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呈液态,能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血液流出体外即凝成块状。血管壁破损时,凝血块堵在破损处有止血作用,能促进伤口愈合,这是一种保护性生理过程。血液凝固过程有一系列因子参加,最后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稳定、难溶的纤维蛋自,从而网罗血细胞而成血凝块。抗凝血药物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6.
没有外伤,血液自血管壁大量渗出;或者虽有外伤,而出血超过了应有的程度,流血不止,都叫做不正常出血。流通在血管内的血液一般不会自行凝固。在一定条件下,血液在血管内自行凝固,叫做血管内凝血;如果血液凝固广泛地出现在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内,叫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控制出血和凝血的体内矛盾凝血与抗凝血,纤溶(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出血(或渗血)与止血,是维护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液体状态,防止血液  相似文献   

7.
由于血液凝固性降低,或止血功能减退,或纤溶作用增强,血液从血管壁自行渗出;或在发生轻度外伤时(如拔牙),即出血不止,这些现象都叫做不正常出血;临床上可表现为皮下或粘膜出血(渗血)、瘀斑、紫癜等症状。不正常出血可伴发于多种疾病,如肝病、败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凡是因血液凝固障碍或血小板异常引起的、以不正常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叫做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凝固障碍可因血液中某种或某些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是覆盖血管内腔的一层细胞层,长期来一直认为它仅是血液和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间的一种屏障。因此,血管内皮的第一功能是将血中的营养物质运至末梢组织的机构而发挥作用。但此后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有这样的功能,还有其他许多功能。内皮细胞的抗凝血功能首先能使正常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血,是因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凝血的作用。被排至血管外的血液,一旦开始凝固就不会停止。但即使机体内血管产生破绽,出现凝血,凝血也仅限于血管破绽处,决不会发生所有的血液凝固。另外,在正常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一、凝血因子人体内血液总是保持液态而不会在血管内凝固,为什么在受伤出血时,伤口能形成凝血块而制止血液的进一步丧失呢?这是因为血液中有许多凝血因子。当血管损伤时,凝血因子经一系列变化使血液凝固。最经典的凝血理论认为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有4个,即凝血活酶、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 Ca~( )。血管损伤时,组织中的凝血括酶进入血液,在 Ca~( )存在下与凝血酶原反应形成凝血酶,后者再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反应,形成不溶解的纤维蛋白丝,网罗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形成血凝块。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凝血因子。目前,人们已将公认的十二种凝血因子按其发现的先后用罗马字母编号,十二种凝血因子的常用名称及某些性质见表1。  相似文献   

10.
采血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理条件下血液是一流动的液体,处于凝血和抗凝的动态平衡,如这一平衡破坏血液将会在血管内凝固。为了解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即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水平,设计了一系列检测血液凝固状态的实验。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依靠实验数据来评价,实验数据是观察血液凝固状态的唯一依据,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如何控制采血对血凝结果的影响还未见有报道。为防止由于采血对结果造成误差,我们对同一患者标本加入不同比例的抗凝剂,利用同一实验仪器同时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  相似文献   

11.
血液凝固反应存在着内源性血液凝固反应和外源性血液凝固反应。内源性血液凝固反应是负电荷表面与血液接触开始发生的反应。外源性血液凝固反应是血管受损时,存在于血管外的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开始发生的反应。这些反应受几种机构和因子的控制。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存在着作用很强的阻碍外源性开始反应的因子,但最近才弄清它的本质。1987年  相似文献   

12.
全身麻醉中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中50 %~70 %的患者会发生轻度低体温,对于病情较重或体质较差的患者,围术期意外低体温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长时间大手术,老年人和小儿手术时更易发生.特别指出全麻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更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低体温可以使术中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1],术中低体温比正常体温者死亡率明显增加.手术中体温低于36 ℃成为体温过低.  相似文献   

13.
近来年,有关动脉硬化与血液凝固的论文不少,这是由于本病常并发血栓以及血凝学方面的研究不断获得新进展的结果.本文就这方面的情况加以概述. 1.血栓形成与血管壁及血流的关系当血管壁发生异常变化时,具有使血流中止血物质沉着、积聚的作用,而称为产生血栓性作用.止血物质主要是血小板和纤维素.红细胞的一部分释放出二磷酸腺苷、磷脂参与血小板的粘着、凝聚促进血凝外,其它则是被动地被止血物质包围成血栓的组成部分.而白细胞中含有促进凝血的成分,则自动地参与凝血过程.反之,对血中的止血物质呈现出不起反应的血管壁的状态则称为无产生血栓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壳聚糖在止血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壳聚糖的止血机理及应用进展已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壳聚糖发挥止血作用主要依靠与红细胞发生粘附聚集,对血小板进行有效刺激,活化补体系统及其他血液成分进行促凝,使血液迅速发生凝固从而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壳聚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止血材料;壳聚糖还具有抗菌、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腹膜粘连等一系列作用,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液体状态是保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循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血液的液体状态是通过止血功能来保持的。人体的止血功能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纤溶系统等几种因素。它们通过本身的促凝和抗凝作用 ,组成了血液内功能复杂的对立统一系统 ,通过机体的生理调节保持着动态平衡 ,使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 ,既不溢出血管之外 ,又不凝固于血管之中。一旦此种平衡遭到破坏 ,则可导致各种出血或血栓形成。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验不仅涉及基础医学 ,且与临床各个科室的疾病有着密切联系 ,尤其是在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  相似文献   

16.
陈宏础 《四川医学》1997,18(5):269-271
重视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30042)陈宏础目前认为血栓与止血早已超越了血液病的范畴,因为它在许多非血液疾病,尤其是在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弥散性血管内凝...  相似文献   

17.
前言高分子材料与血液接触后会引起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严重妨碍了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体内的应用。目前在使用人工心肺、人工肾时,都必须使病员全身肝素化,大大减弱全身血液的凝固能力,以减少术间及术后出血、渗血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就不能使用。小至直接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血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一些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引起皮肤出血紫癜,严重时引起其他部位出血,危及生命.输注血小板可以改善出血和增加凝血功能,治疗某些出血性疾病及各种血液病,也可作为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支持疗法,是临床成分输血的重要措施.但反复血小板输注或既往大量输血(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或(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出血症状无法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本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抗体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李建丽  赵金伟  常旭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38-2239
目的: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血液凝固方法。方法:用血液硅石促凝球促进血液凝固。结果:快速凝固法与普通法比较,凝固时间提前显著,结果经对照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偶尔出现的少数皮肤出血点或瘀斑,可能是一时性的机械损伤所致。若出血点和瘀斑反复出现时,则应考虑患者可能有止血机能方面的障碍。正常的止血机能有赖于血管的功能正常和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正常,以及参与血液凝固系统物质的恒定。若三者中任何一方面发生异常,就容易有出血倾向。临床上多见于下列疾病。现按上述三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1.血管壁的渗透性或脆性增加,使红细胞易于渗出血管外。常见的有维生素丙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