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活核受体视黄醇类X受体(RXR)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经ox-LDL诱导48h后分化为树突样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M-H2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结果ox—LDL诱导48h后,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和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IMO、CD86、CD83、MHCClassⅡ和CD1d的RAW264.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同时给予天然型RXR特异性配体9-cisRA(10^-7mol/L)上述比例分别下降约47%、43%、48%、32%和17%,同时给予合成型RXR特异性配体SR11237(10^-6mol/L)上述比例分别下降约38%、38%、46%、36%和32%,并且均表现剂量依赖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树突样细胞形态改变也得到部分抑制。ox-LDL引起细胞内活性氧浓度显著升高[平均荧光强度(MFI)38.24±4.20比4.46±0.39,P〈0.05],同时给予9.cisRA(10.mol/L)或SR11237(10^-6mol/L)MFI分别降低到12.60±1.52和17.89±1.91,较ox-LDL单独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核受体RXR能够部分抑制ox-LDL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活视黄醇类X受体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经脂多糖诱导48h后分化为树突样细胞,观察同时给予视黄醇类X受体激动剂9-顺式维甲酸对脂多糖诱导分化的干预作用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与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和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6和CD83),CM-H2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结果9-顺式维甲酸部分抑制脂多糖诱导出现的树突样细胞形态改变,使被脂多糖诱导上调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6和CD83分别下降约50%、40%和38%,作用表现剂量依赖性;脂多糖引起细胞内活性氧浓度显著升高(平均荧光强度98.9±9.6比12.3±1.8,P<0.05),9-顺式维甲酸在10-8mol/L和10-7mol/L剂量水平分别降低平均荧光强度到69.4±5.8和37.0±4.2,较脂多糖单独处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活视黄醇类X受体能够部分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对象,建立简便而又准确的泡沫细胞诱导及鉴定方法.方法 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孵育组,在以孵育时间为24 h的前提下,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来确定诱导泡沫细胞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合适浓度区间范围,并用总胆固醇试剂盒和游离胆固醇试剂盒测定不同程度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结果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范围为20~30 mg/L时,细胞存活率已受到显著抑制,并随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逐渐增大,起初以细胞凋亡为主,当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大于40 mg/L时凋亡的细胞不断坏死.20 mg/L和3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细胞内胆固醇酯比重分别为66.26%和71.19%,而1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24 h的泡沫细胞不典型,40 mg/L以上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泡沫细胞泡沫化程度严重,贴壁不牢,大部分细胞破裂或凋亡,脂滴散布于细胞外.结论 20~3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RAW264.7巨噬泡沫细胞模型稳定且形态较完整,符合泡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槟榔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槟榔碱(10-6、10-5、10-4和10-3moL/L)处理细胞24 h,台盼兰拒染法观察细胞活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同时给予槟榔碱处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以及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结果 槟榔碱处理细胞24h后,10-3 mol/L组细胞活力下降(P<0.01),而10-6、10-5和10-4 mol/L组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10-6、10-5和10-4 mol/L槟榔碱分别处理细胞24 h后,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10-6mol/L槟榔碱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无显著改变,而10-5和10-4mol/L槟榔碱明显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且10-5mol/L槟榔碱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细胞内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槟榔碱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能否诱导巨噬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激活.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或溶媒孵育24 h,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内源性大麻素Anandamide和2-arachidonoylglycerol水平,以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对大麻素CB1、CB2受体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内源性大麻素2-arachidonoylglycerol水平在6mg/L和12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时分别升高了2.4倍和4.8倍,而Anandamide水平无明显变化.3~12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时,RAW264.7巨噬细胞大麻素CB1和CB2受体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 首次证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诱导巨噬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激活,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涉及该系统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视黄醇类X受体激动剂能否对抗高糖环境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及Rac-1蛋白在黄醇类X受体激动荆抗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葡萄糖(33 mmol/L)干预模拟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通过流式细胞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方法 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离子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活性.用GST pull-down和免疫杂交的方法 检测Rac-1蛋白的激活.结果 (1)高糖干预显著增加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离子水平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活性;(2)Rac-l蛋白抑制剂NSC23766显著降低高糖诱导下内皮细胞活性氧离子的生成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活性;(3)视黄醇类X受体激动剂9顺维甲酸和SR11237显著下调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离子水平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活性;(4)视黄醇类X受体激动剂9顺维甲酸和SR11237抑制高糖干预对内皮细胞Rac-1蛋白的激活.结论 视黄醇类X受体激动剂通过抑制Rac-1蛋白的激活对抗高糖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表达Ⅳ型胞浆型磷脂酶A2、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调节作用,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促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机制。方法利用不同的氧化方法对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氧化修饰,分别制备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将此三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用于刺激RAW264.7细胞,分别孵育4 h及8 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胞浆型磷脂酶A2、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PBS对照组及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RAW264.7细胞经各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后胞浆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V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水平和胞内及细胞培养液中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组和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诱导V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更强(P<0.05),而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组的作用又要强于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P<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而两型轻度氧化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表达的能力明显强于重度氧化程度的低密度脂蛋白,说明轻度氧化程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较强的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胆固醇转运复合物中关键蛋白亲环素A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荷脂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关系,进而分析亲环素A在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75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建立巨噬细胞荷脂化模型;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亲环素A蛋白的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75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亲环素A的蛋白表达逐渐减弱,48 h、72 h分别较未处理组下降了54.5%±6.3%、59.8%±5.9%(P<0.05)。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检测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中亲环素A在胞膜、胞浆中的表达,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作用更明显。细胞内胆固醇酯/总胆固醇的比值由未处理组的28.3%±1.2%上升至48 h的42.3%±5.9%(P均<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亲环素A的表达下调与细胞胆固醇蓄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异鼠李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含量,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JC-1、吖啶橙和溴化乙啶荧光染色法对其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存活情况进行分析,流式细胞术评价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法检测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异鼠李素(10-7 μmoL/L、10-6μmol/L和10-5μmoL/L)预培养能显著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内皮细胞活力降低、线粒体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加及一氧化氮释放降低(P<0.05),明显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异鼠李素(10-7μmoL/L、10-6μmoL/L和10-5μmoL/L)能显著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和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P<0.01),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异鼠李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内皮细胞凋亡呈现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引起的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和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以及一氧化氮释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道夫受体CD36在羧甲基赖氨酸(CML)抑制泡沫细胞迁徙中的作用。方法 (1)首先观察CML对RAW264.7巨噬细胞脂质蓄积和细胞迁移的影响,继之观察泡沫细胞中CML与CD36的相互作用,实验分为: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40 mg/L ox-LDL)、CML组(40 mg/L ox-LDL+10μmol/L CML);(2)观察CD36在CML抑制泡沫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实验分两部分:首先观察CD36抑制剂SSO对RAW264.7泡沫细胞迁移的影响,分对照组(40 mg/L ox-LDL+10μmol/L CML)和SSO组(40 mg/L ox-LDL+10μmol/L CML+25μmol/L SSO);其次观察不同受体阻断对CML抑制泡沫细胞迁移的影响,分对照组(40 mg/L ox-LDL+10μmol/L CML),anti-CD36组(40 mg/L ox-LDL+10μmol/L CML+2μmol/L anti-CD36),anti-RAGE组(40 mg/L ox-LDL+10μmol/L CML+2μmol/L anti-RAGE),mal BSA组(40 mg/L ox-LDL+10μmol/L CML+400 nmol/L mal BSA)。连续24 h 1%BSA的培养基培养干预后进行相关检测(油红O染色、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CD36免疫荧光染色等)。结果胆固醇氧化酶法定量及油红O染色定性显示CML可以有效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脂滴的蓄积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键组分泡沫细胞。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中迁移泡沫细胞数减少43.5%(P0.05);与ox-LDL组相比,CML使泡沫细胞迁移数目减少49.2%(0.287±0.031比0.565±0.061,P0.05),表明CML抑制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迁移。免疫共沉淀实验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泡沫细胞中CML-CD36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用SSO或中和性抗体anti-CD36阻断CD36和清道夫受体抑制剂mal BSA阻断所有清道夫受体情况下,迁移的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anti-CD36组细胞迁移指数为mal BSA组的81.3%(2.35±0.39比2.89±0.41,P0.05)。结论清道夫受体CD36是CML抑制RAW264.7泡沫细胞迁移的关键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黄醇类X受体特异性激动剂9-顺式维甲酸对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经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同时给予9-顺式维甲酸对佛波酯诱导分化进行干预,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贴壁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和CD36的表达。结果9-顺式维甲酸干预后梭形、分支状细胞明显减少,与佛波酯单独作用组相比细胞贴壁率减少50%(P<0.01),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和CD36分别减少50%和28%(P<0.01)。结论视黄醇类X受体特异性激动剂9-顺式维甲酸可明显抑制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槟榔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加入ox-LDL (50 mg/L)诱导泡沫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槟榔碱处理,油红0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的水平,3H标记的胆固醇测定胆固醇流出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的表达.结果 ox-LDL处理48 h后,与正常巨噬细胞相比,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槟榔碱(10-6、10-5和10-4mol/L)组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数比泡沫细胞模型组显著减少,细胞体积明显缩小.与泡沫细胞模型组相比,槟榔碱(10-5和10-4mol/L)显著性降低细胞内TC、FC、CE水平及CE/TC,显著性增加细胞胆固醇流出率和ABCA1的表达.结论 槟榔碱抑制ox-LDL诱导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上调泡沫细胞中AB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用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建立泡沫细胞模型.用油红O染色在光镜下鉴定泡沫细胞形态及变化.再以不同浓度APS(0 mg/L、10 mg/L、20 mg/L、50 mg/L、100 mg/L)作用泡沫细胞24 h;以100 mg/L APS作用泡沫细胞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48 h)后,酶比色法检测泡沫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结果①巨噬细胞经ox-LDL诱导48 h后转化为泡沫细胞.②与对照组相比,10 mg/L、20 mg/L、50 mg/L、100 mg/L的APS作用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24 h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100 mg/L的APS作用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6 h、12 h、24 h、48 h,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①巨噬细胞经ox-LDL诱导后,有大量泡沫细胞形成.②APS可减少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PARs激动剂吡格列酮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首先用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将体外培养的RAW264.7巨噬细胞诱导分化为泡沫细胞,然后进行油红O染色,并在光镜下鉴定泡沫细胞形态及变化;再以不同浓度吡格列酮(0 μmol/L、5 μmol/L、10μmol/L、20 μmol/L、30 μmol/L)作用泡沫细胞24h,以30 μmol/L的吡格列酮作用0h、6h、12h、24 h、48 h;最后酶法检测泡沫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结果 ①50 mg/Lox-LDL诱导巨噬细胞48 h后分化为泡沫细胞.②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吡格列酮作用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③与对照组相比,30 μmol/L的吡格列酮作用6h、12 h、24 h、48 h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PPARs激动剂吡格列酮能够减少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阐明丹参酮ⅡA对泡沫细胞胆固醇平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为泡沫细胞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进行处理,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酶比色法定量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变化,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CD36、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肝脏X受体α(LXRα)、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及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0~20 mg/L的丹参酮ⅡA对泡沫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20 mg/L丹参酮ⅡA干预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显著降低,细胞内脂质累积减少,并上调AB-CA1、LXRα和PPA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但对CD36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PPARα、LXRα和ABCA1表达,促进胆固醇的外排。  相似文献   

16.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anti-apoptotic proteins of the Bcl-2 family such as Bcl-2 and Bcl-x(L), proteins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apoptotic death from some stimuli, block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RAW264.7 cells upon treatment with Trichomonas vaginalis.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cl-2 was unchang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apoptotic cell death, and overexpressed Bcl-2 did not prevent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the significant change of the membrane potential, activation of caspases, and PARP cleavage in T. vaginalis-treated RAW264.7 cells. On the other hand, Bcl-x(L)expression was decreased after T. vaginalis treatment accompanied with Bax activation. Furthermore, we showed that release of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cleavage of caspase-9 and PARP during apoptosis in T. vaginalis-treated RAW264.7 cells were considerably diminished by transfection with overexpressed Bcl-x(L), and overexpressed Bcl-x(L)could inhibit T. vaginalis-induced apoptosis in RAW264.7 cells. In addition, interestingly, pre-treatment with caspase inhibitors, Boc-D-FMK and Z-DEVD-FMK, significantly abolished T. vaginalis-induced down-regulation of Bcl-x(L), suggesting that caspase-3 ma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poptosis as well as the down-regulation of Bcl-x(L)by T. vaginalis. Therefo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 vaginalis-induced apoptosis in RAW264.7 cells can occur via a Bcl-x(L)-dependent apoptotic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PS)对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及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为泡沫细胞,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不同浓度APS作用泡沫细胞48 h后,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的流出率,并用RTPCR及ELISA测定PPAR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①巨噬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48 h后转化为泡沫细胞.②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PS干预组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上升(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③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PS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基因表达上调(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④与对照组相比,20、50、100 mg/L浓度APS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 ①经ox-LDL诱导后,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细胞内脂质大量增加.②APS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可能与上调细胞内PPAR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