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后病人苏醒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奕红  林高翔 《西部医学》2003,1(2):120-121
目的 了解全麻手术中觉醒的麻醉深度下 ,联合应用硬膜外麻醉对全麻术后病人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组为单纯全麻组 , 组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 组全凭静脉麻醉药量 , 组全麻药量减少。观察术后两组病人的苏醒时间。结果  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为 (5 9.95± 14 .4 2 )分钟 , 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87.2 5± 2 7.2 0 )分钟。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由于硬外膜麻醉对伤口有镇痛作用 ,以及硬膜外麻醉与全麻有协同的镇静作用 ,在防止术中觉醒的麻醉深度下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病人术后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下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腹部手术病人86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为单纯气管内全麻组。结果 A组病人诱导平稳、插管时应激反应轻,血压及心率与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B组病人在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显著高于A组,与插管前相比有较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病人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全麻药的用量少,患者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4.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在高血压病人LC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将40例高血压患者ASA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单纯静吸全麻下进行LC手术,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通过两种麻醉方式的运用,对比,发现实验组在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越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丁卡因胶浆导尿对降低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为全麻手术病人行无痛导尿时,丁卡因胶浆的局部应用对降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全麻手术男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01例于全麻诱导后行无痛导尿术。对照组:99例在全麻前清醒状态下用丁卡因胶浆作尿道表面麻醉行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痛效果及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差异。结果: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置尿管过程均顺利,血压、心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前导尿、丁卡因胶浆的应用,可降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喉罩通气全麻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喉罩通气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应用观察,评估喉罩通气全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200例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L组),对照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O组)。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MAP.HR)、呼吸状况(SpO2.PETCO2)的变化,3min内置放通气装置的成功率,对通气装置的耐受性,操作引发的并发症(口腔黏膜损伤、咽喉痛的发生率),通气装置置放的可靠性(体位变化时需重新调整装置的发生率)。结果 在通气装置置入、维持、拔除期间L组比O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两组呼吸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操作简易性(3min内装置置放成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L组远高于O组,并发症更少;L组术中皆未用肌松药,吸入麻醉药浓度也低于O组,耐受性更好;在装置置放可靠性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O组更可靠。结论 喉罩通气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方式之一,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发生少,能有效节省麻醉药,少用甚至不用肌松药,在临床应用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全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全麻手术病人给予预防性雾化吸入是否可以减少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全麻手术病人分成2组,雾化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常规护理,雾化组在术前3天及麻醉清醒后3~5天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不进行雾化吸入,常规护理与雾化组相同。观察两组术后第10天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对比,雾化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全麻手术病人给予预防性雾化吸入是预防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机械通气模式(ASV)和常规通气模式在全麻病人苏醒期的应用比较.方法 选择全麻苏醒期病人75例,随机分成两组,适应性支持组采用ASV通气模式,常规组采用CMV和SIMV模式,分别记录病人在麻醉苏醒期的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和一次撤机成功等指标,同时对病人在拔管后对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舒适性感受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SV通气模式组病人较常规通气模式组病人在全麻恢复期血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感觉舒适,但在气管拔管时两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无差异.结论 ASV能有效预防全麻病人恢复期缺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降低全麻病人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40例上腹部手术胆囊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静点乌拉地尔全麻Ⅱ组为对照全麻,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中和术后儿芬酚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醛固酮浓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Ⅰ组和Ⅱ组测定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点乌拉地尔可抑制全麻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下胸段硬膜外阻滞 复合全麻应用于胸科手术日益增多 [1 ] 。本组应用于食管癌手术中 ,并与单纯全麻作比较 ,取得较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5 2~ 74岁。ASA分级为 ~ 级。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 ,采用单纯静脉复合全麻。B组 ,硬膜外阻滞 复合全麻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1.2 麻醉方法  A、B两组术前禁食 12 h,术前 30 m in肌注阿托品 0 .5 mg,苯巴比妥钠 0 .1g。 B组病人先在侧卧位下选择T7~ 8作硬膜外穿刺 ,向头置管 4cm,平卧后注入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T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 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麻病人术后应用氟吗西尼的催醒效果。方法 98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手术结束即用氟吗西尼催醒,对照组自然苏醒。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苏醒时间及苏醒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潮气量的变化。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苏醒时间明星缩短,呼吸频率、潮气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组用药后有效率达94.8%以上;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全麻病人术后应用氟吗西尼催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陈文娟  陈韶雯  陈莉 《中外医疗》2015,(5):152-153,158
目的:探讨通过含漱绿茶水来减少全麻术后清醒患者口臭口干程度的可行性及其对口腔 pH值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4年3月—8月收治的60例全麻术后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采用绿茶水进行含漱;对照组采用温开水漱口。比较两组患者口臭口干程度,并检测口腔内的pH值。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口干口臭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口腔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漱绿茶水可明显降低全麻术后患者口干口臭的发生,维持患者口腔pH值在正常范围,增进患者口腔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刘闻 《中外医疗》2013,32(8):67-67,6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在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胆囊切除术中麻醉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92例危重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性随机划分,分别为复合组和全麻组,两组病人都进行全身麻醉,复合组在进行全麻的同时进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反应以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和躁动情况等不良反应所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后和拔管后复合组的患者HR、MAP相较于全麻组要低,胆囊牵拉的时候复合组患者HR、MAP相较于全麻组要高。血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测试中,插管前后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牵拉胆囊和拔管之后复合组相较于全麻组要低。复合组的恶心呕吐率和术后躁动率相较于全麻足要低。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危重病人的胆囊切除术中可以有效减轻心血管应激反应,降低恶心呕吐几率和术后躁动率,增加麻醉的有效率,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病人胃管置入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行胃大部份切除手术的男性病人100例,以病人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分为两组,A组病人在术前1~2 h内由病房护士进行置入胃管,B组病人在全麻诱导后气管置管前置入胃管,研究两组置胃管前、置胃管时病人血压、心率的改变,计算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病人胃管前、置胃管时病人血压、心率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增加,而B组几乎无明显影响,A组病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74%,B组病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可达100%.结论 气管置管全麻的病人宜选择在麻醉诱导后喉镜直视下使用置管钳置入胃管,尤其适用不配合安置胃管的病人,特别是安置胃管时咽喉部高度敏感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中建  冯国琼 《四川医学》2003,24(4):364-365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在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胸部手术病人(ASAⅠ-Ⅲ级),随机分成两组(n=40),I组应用硬膜外阻 滞复合全麻并术后病人自控镇痛,Ⅱ组病人应用单纯全身麻醉,并对术中BP,SpO2,ECG, 麻药用量,术后苏醒程度,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1)I组病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2)I组全麻药用量少,苏醒迅速彻底。(3)Ⅱ组术后呼吸再抑制,肺部并发症多。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利于胸科手术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中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娟 《海南医学》2003,14(4):27-27
目的:通过40例静脉复合胸段连硬膜外麻醉和静复合麻醉的病人,对比观察在术前,入室时,气管插管,手术切皮,术中,术毕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开胸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使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仙林静复合全麻。另一组全麻加胸段硬膜外,使用0.5%耐乐品和1%利卡因麻醉,术中监测ECG、HR、BP、SPO2。结果:全麻+硬膜外组与全麻组比较,血压胡术中1h,术拔除气管导管后有所下降。心率两组均表示比术前加快,但以全麻组明显。复合全麻组全麻用药少,苏醒快而且平稳,未出现烦躁不安,催醒药的使用亦减少而且全麻加硬外的病人可进行术后止痛,有利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导尿最佳时机的选择,减轻导尿为病人带来的不舒适,降低坠床的风险。方法:将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全麻前导尿,B组全麻后导尿,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结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及意愿选择导尿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减少手术术前导尿给病人带来的不良刺激,我们对全麻手术病人由传统的术前导尿改为全麻诱导后导尿,并对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外科住院治疗的102例病人随机按分为2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均51例。A组在全身麻醉后给予导尿,B组在术日晨全麻前导尿。将两组病人导尿过程顺利与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全麻诱导后导尿能减少病人术前清醒时导尿带来的不良刺激,导尿顺利。结论全麻手术病人在全麻诱导后导尿效果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病人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34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Ⅱ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采静脉血测量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浓度。结果 两组的平均动脉血压均下降,Ⅱ组下降幅度较Ⅰ组大;Ⅰ组心率显著增加(P〈0.05),Ⅱ组无太大波动。Ⅰ组病人血糖和皮质醇均明显升高(P〈0.05),Ⅱ组病人无过大波动;两组病人的胰岛素浓度在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开胸手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全麻药物用量少,应激反应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