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配合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包括交叉配合组及对照组。其中交叉配合组18例,应用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试验(MASPAT)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对照组18例采用血小板随机输注。并于输注前和输注后1 h和24 h进行血小板计数,并以血小板正计数增值(CCI)判断输注效果。结果交叉配合组与对照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3.3%、32.5%,交叉配合试验组其CCI显著高于随机输注组。结论经MASPAT进行肿瘤患者血小板配合输注,能显著提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配合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6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随即分为2组,包括交叉配合组及对照组,其中交叉配合组18例.应用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MASPAT)进行血小板交又配合实验,对照组18例采用血小板随即输注.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 h和24 h检测血小板计数,并以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判断输注效果 结果 交叉配合组与对照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3.3%和36.6%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经MASPT进行血小板配合输注能显著提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对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9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分为随机输注组与交叉配合输注组,计算输注后1h和24h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机输注组与交叉配合输注组的1、24hCCI分别为(6.34±1.82)、(3.05±1.42)×109/L与(15.58±3.12)、(8.13±2.5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81%、83.33%与14.29%、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进行输注前交叉配型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型技术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配合性输注的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固相凝集法。比较24例患者随机输注及配合性输注后的输注效果(有效输注率及24h CC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的配合性输注后其有效输注率为91.67%,其24h CCI平均值为4764.08±429.91;而12例随机输注组的有效输注率及24 h CCI平均值分别为8.33%和1335.08±1084.82。两个组别间的有效输注率及24h CCI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免疫因素所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可以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并提高其输注效果,从而提升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邢台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配型成功输注后患者疗效资料,为临床合理应用配型相合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比较100例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的患者(试验组)和100例仅进行ABO同型输注血小板患者(对照组)的输注有效性,并对配合组的患者进行疗效随访。结果配合组患者经过血小板配型成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通过计算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及CCI,统计出配合组和盲输组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7%(67/100)和19%(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临床上的白血病、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需长期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成功后再输注,可达到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避免输注无效。固相凝集法重复性好,费用适中,所需时间短,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合性输注措施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患者255例,对输血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值进行监测,对1h、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进行计算,对于判断为PTR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行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注效果。结果 255例多次输血患者中发现PTR者共82例(32.2%)。82例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者62例(75.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552,P0.05);62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3例成功配合,28例输注有效,另外29例患者因配合未成功采用随机输注ABO同型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后及随机输注1h、24h后CCI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使血小板输注效果显著提高,而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PTR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血小板交叉配合前后输注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140例3次以上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其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43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通过检测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1h后和24 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观察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对比血小板交叉配合前后输注的疗效.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0.71%;ABO同型机采血小板的不同输注次数(3~5次、6次以上)患者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交叉配合后输注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随机输注后的效果,配合性输注有效率为83.72%.结论 对于≥3次输血的临床患者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应检测血小板抗体,对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应做交叉配型,提高输注疗效,减少血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43例血小板输注无效中,7例血小板抗原基因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100%,24 h PPR(34.24±6.59)%,24 h CCI为9.10±2.11;25例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92%(23/25),24 h PPR(32.43±7.50)%,24h CCI 9.18±2.82;11例随机血小板输注中,输注有效率27.3%(3/11),24 h PPR(16.45±9.37)%,24 h CCI 3.45±1.72。结论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及部分免疫因素,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首选措施,血小板交叉配合次之,二者均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提升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2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9例; 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后输注的 1 h和24 h CCI、PPR数值明显高于配型前输注的.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以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避免滥用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采血小板与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2例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数值进行检测,根据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均有输注疗效,单采血小板有效率CCI 89.09%,PPR 93.64%,浓缩血小板有效率CCI 63.73%,PPR 69.61%;单采血小板组和浓缩血小板组在输注后1 h CCI、24 h CCI以及1 h P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P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临床出血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可明显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并能迅速起到止血的目的,防止大出血并发症,而浓缩血小板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试验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小板抗体检验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配型到阴性或弱阳性供者标本纳入相合亚组,多次配型均为阳性供者标本纳入不合亚组。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首次输注后,相合亚组与不合亚组本次输注后,1 h、24 h血小板校正增高计数(CCI)及血小板回收率(PPR)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1 h、24 h血小板CCI及PPR与血小板抗体检验、交叉配型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相合亚组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合亚组(P<0.05)。血小板抗体测试结果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交叉配型试验结果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结果与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关系较为密切,临床需积极开展上述试验以避免不必要的血小板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在输血患者中的输注疗效以及血小板质量。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全血室温过夜P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B组使用白膜室温过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C组使用即时P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比较3种模式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以及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容量以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注1、24h后血小板计数(PLT)均较输注前显著升高,输注24h后PLT均较输注1h后降低(P<0.05);3组患者输注1、24h后PLT以及PLT校正增加值(C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模式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质量以及患者的输注疗效、安全性均相当。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供者库的建立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血小板供库的应用,以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方法 对280名献血及104名自愿献骨髓进行HLA-Ⅰ类抗原测定并形成数据库。实验组15例PTR病人先进行HLA分型,到血小板库中寻找合适供,再进行血小板交又试验。对照组15例PTR病人随机进行血小板交叉试验。结果 实验组15例病人都可在血小板库中找到HLA-Ⅰ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的供,血小板交叉试验的阴性率为45.7%。对照组血小板交叉试验的阴性率为9.3%。结论 为PTR病人寻找HLA相合的献血进行血小板交叉试验非常重要,既减少检查时间又节约试剂。血小板供库的建立将对血小板的输注带来巨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与配合性输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主要原因,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用以提高输注疗效。方法对多次输血患者于输血前后监测血小板计数值,并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判断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者,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对配合性输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78例多次输血患者发生PTR共88例(31.7%);88例PTR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67例(76.1%);67例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成功3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32例,有效率达86.5%。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免疫性因素,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冷冻机采去白细胞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测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198例次输注冷冻机采去白细胞血小板前后1h和24h血小板值及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198例次输注后血小板计数(48.3±16.2)×109/L,显著高于输注前的(18.4±8.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4hCCI有效率分别为76.3%和45.5%。临床总有效166例次,总有效率为83.8%(166/198),无效或不良率为16.2%(32/198)。68例输注198例次冷冻机采去白细胞血小板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输血反应。结论冷冻机采去白细胞血小板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6.
《Transfusion science》1996,17(2):295-302
One hundred and ten previously untransfused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cute leukaemia received 1407 transfusions of pooled random donor platelet concentrates (PRDP) over a 3 year period.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for development of anti-HLA and/or platelet-specific antibody by lymphocytotoxicity (LCT), flow cytometry (FCIgG and FCIgM) and by solid phase red cell adherence (Capture-P) assays. Response to platelet transfusion and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n-immune causes of platelet destruction were examined. Fifty-seven percent of the transfusion episodes were excluded from evaluation because of coexistent factors potentially mediating non-immune platelet destruction (n = 741) or incomplete data (n = 56). In the remaining 610 episodes, a poor post-transfusion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CCI) was observed in 23% of transfusion episodes and a good, or appropriate, CCI in 77% of transfusions. Time to antibody formation was variable 137 ± 171 days (range 9–311), as was the extent of donor exposure (59 ± 43 donor exposures for subjects developing antibody). Patients who failed to develop detectable antibody had a mean of 94 ± 65 donor exposures. In 463 (76%) of the 610 evaluable transfusions, antibody tests were negative and 91% of these transfusions resulted in a 24 h CCI of > 4.5 × 109/L. In contrast, of the 147 transfusion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ve antibody test, only 32% gave a 24 h CCI > 4.5 × 109/L.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showed good specificity (96–98%), but varied in sensitivity (32–69%). FCIgG was the most accurate technique for predicting immune refractoriness with FCIgG > Capture-P > LCT > FCIgM. Combining two or more tests yielded only marginal improvement in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配型血小板输注、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便捷方法。方法对92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血液病患者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的检测,研究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关系及血小板抗体的性质,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的病人建立档案,与血站固定的献血者的血液进行血小板配型实验,建立一个患者尽量与多个献血者配合相合的对应关系,并记录存档。对需要再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给予相合的血小板。结果92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25例,阳性率27.2%,其中HLA抗体19阳性例,HLA和HPA同时阳性4例,KPA阳性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对12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共进行了35例次交叉配型血小极输注,CCI无效率分别为:配型前69.0%,配型后22.9%(x2=18.46,P<0.01)。结论在92例患者中,对产生同种抗体的部分患者,及时进行血小板配型并建立档案,加强医院与血站的信息沟通,可明显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分为2组,A组包括血液病及肿瘤放化疗患者38例;B组包括产妇及外科术中出血患者50例。均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h和24h检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CCI值,观察其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88例患者输注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总有效率94.32%。其中A组有效率为86.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B组有效率为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临床输注安全有效,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用量不足的补充,对临床术中出血患者的抢救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