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勃刀(Cyberknife)也称做无框架图像引导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精确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它的定位误差可控制在亚毫米水平。该系统以其动态定位软件设计提供了无须定位框架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它的出现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延展至身体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戴德·龙兹,道哥拉斯·康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在经选择的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获得成功。本文总结了匹兹堡大学使用钴60源伽玛刀治疗的2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3年经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使AVM闭锁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的短期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的短期观察C.J黄C.J金放射外科成功治疗局灶性癫痫已有报道。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AVM或低恶性度脑肿瘤同时能减少相关的癫痫发作(1,2)。推测放射外科治疗癫痫基于非突触机制(3)。一项猫的早期实验研究显示,受照射后脑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后开颅手术的原因及相互关系。方法对19例脑膜瘤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临床体征加重,经CT或MR的复查脑瘤增大或水肿加重,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解除造成的高颅压。结果脑膜瘤的大小、部位、脑水肿的程度以及周边治疗剂量是影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疗效的重要因素。血运丰富的肿瘤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其血管闭塞.肿瘤供血减少。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使脑膜瘤组织变性、坏死、瘤体血管闭塞。对于血运丰富的肿瘤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在开颅手术中出血少、损伤轻,为脑膜瘤全部切除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王云彦张庆林李刚江玉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应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对颅内可见或不可见靶点行三维定位,将电离射线聚焦于靶点治疗神经外科疾病,它包括γ-刀和X-刀。γ-刀是将201个Co60放射源聚焦于靶点[5],而X-刀则...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癫痫谭启富从1968年~1995年6月全球33785例进行放射外科治疗病人中,癫痫101例,仅占0.3%。原因:1.致痫灶定位困难;2.机理不明。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癫痫的根据:1.实验证实猫钴源性癫痫,放疗后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新近概况刘绍明,李龄随着神经影像诊断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诞生于六十年代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技术又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疗效为神经外科所瞩目。它在不用开颅的情况下,一...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利用当代先进的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系统和直线加速器(核素”钴)的高能射线,采用多方向、多角度集中高强度射线治疗脑部肿瘤和脑部疾病的新的治疗手段。本就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与普通放疗的区别以及对脑部疾病的适应范围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X-刀新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是一种微侵袭性的抻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新技术.在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和功能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颇受国内外学的重视;目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有γ-刀和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X-刀);γ-刀在临床应用介绍较多,已得到医疗界的普遍重视.但由于γ-刀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普及应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况与展望王振宇综述段国升审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ticRadio-surgery,SRS)是指将高能的放射线汇聚于某一局限性的靶点组织,从而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毁损的效果,它既不同于常规外科手术,也不同于常规的放疗与间...  相似文献   

11.
X刀分次照射头环的研制陈超敏周凌宏于晓宝陈运钦X刀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的俗称,它是利用直线加速器的X射线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系统。通过直线加速器机架的旋转和治疗床角度的变化,使受照射的靶区始终接受高剂量的X射线,靶区周围X线的放射剂量呈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面肌痉挛的动物模型后给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面肌痉挛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建立面肌痉挛动物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3组,分别给予20、40、70Gy剂量照射病变部位,分别在术后1、2个月应用电生理检测面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40Gy照射2个月后异常肌反应消失。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可用来治疗面肌痉挛,2个月后可见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颅内很多病变邻近颅神经,甚至推挤或包裹颅神经,在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中必须考虑到颅神经的放射耐受性,把颅神经与脑实质的其余部分加以区别,给予适当的处方剂量,尽可能减小放射性颅神经病的发生率,临床实践中多凭经验拟定放射处方。本综述复习了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关于颅神经放射耐受性的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加速器等中心机械误差的测量伏少华,张可领,肖作平,刘永明模拟多个非共面旋转照射的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测量加速器的等中心机械误差,以保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我院立体定向放疗是使用SIEMENSM-7445型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为1...  相似文献   

15.
γ刀在功能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江澄川,胡杰综述一、概念195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LarsLeksell首先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即以颅外放射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BAVM)行血管内栓塞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现有病例证据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获取2010年以来用英文或中文发表的相关文献和数据,对血管内栓塞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有1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总计脑动静脉畸形患者493例,其中血管内栓塞组267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组2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栓塞组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组治疗BAVM完全闭塞率的比值比(OR=0.30,95%CI:0.15~0.63),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OR=1.20,95%CI:0.63~2.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治疗后病死率(OR=1.32,95%CI:0.51~3.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血管内栓塞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作为BAVM的起始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较血管内栓塞治疗后闭塞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stereotactic radioneurosurgery),以下简称为定向放射外科,是用立体定向的原理,将聚焦的高能射线准确无误地照射在颅内的靶点上,使此靶点的正常或病理组织在短时间内被损毁,从而达到外科治疗的目的。它具有不开颅、无感染、无出血、损伤小、痛苦少等优点。经过临床40多年的应用,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定向放射外科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8.
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手术治疗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14例于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又须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分析其放疗后仍需结合手术治疗的原因。14例患者中除1例垂体瘤外,其余13倒肿瘤最大直径均超过3.5cm,最大者达5.5cm,手术效果满意。作者认为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仍需进行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太大。因此,建议应严格掌握放射外科的适应证,对治疗后病情明显加重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近年的研究进展迅速,该技术治疗脑转移瘤已经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从脑转移瘤的适应证、智能射波刀的应用及近年治疗结果几个方面综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目前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利用当代先进的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系统和直线加速器(核素~(60)钴)的高能射线,采用多方向、多角度集中高强度射线治疗脑部肿瘤和脑部疾病的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与普通放疗的区别以及对脑部疾病的适应范围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