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雌二醇与铁对小鼠原代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活性氧(ROS)的作用。方法提取新生小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传代,选取3~4代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枸橼酸铁铵(FAC)组和FAC+17β-雌二醇(FAC+E2)组,分别用2.5μmol/L FAC和10 nmol/L E2干预7 d后收集细胞,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Bglap、IBSP)表达;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ROS水平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细胞活性氧水平检测结果显示,FAC组活性氧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FAC+E2组与FAC组相比ROS水平降低(P0.05);FAC干预后细胞增殖能力及ALP活性明显下降(P0.05),FAC+E2组细胞增殖能力较FAC组上升(P0.05),ALP活性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AC组Runx2、osteori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FAC+E2组与FAC组相比,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FAC可能通过升高ROS水平抑制成骨细胞生物活性;雌二醇可能通过清除FAC诱导生成的ROS下调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铁过载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铁过载的病情隐匿,表现多样,进展缓慢,组织受累程度多变,常在组织和器官显著受损后才能作出诊断。及时进行铁螯合治疗能有效减轻损害程度。因此,及时检测器官铁过载至关重要。目前检测铁含量的指标包括肝活检检测肝铁浓度(liver iron concentration,LIC)、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由于MRI检测器官的无创性及可靠性,该技术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就铁过载引起各个器官的损害情况及MRI检测器官铁过载的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铁过载对脐带血(UCB)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及造血支持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s)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向培养液中添加200 μmol/L的枸橼酸铁胺(FAC) 24 h建立铁过载模型.分为MNCs-CTL组、MNCs-FAC组、MSCs-CTL组、MSCs-FAC组,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物质(ROS)水平变化、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造血支持作用.结果 对UCB-MNCs进行铁过载,MNCs-FAC组造血集落形成单位(CFU-E、CFU-GM、BFU-E、CFU-mix)计数显著低于MNCs-CTL组(P<0.05),MNCs-FAC组造血干细胞(CD+34)、髓系造血细胞(CD+33)、红系造血细胞(GlyA+)比例及计数均显著低于MNCs-CTL组(P均<0.05);MNCs-FAC组的凋亡率高于MNCs-CTL组(P<0.05).MSCs-FAC组的群体倍增时间明显长于MSCs-CTL组,且其凋亡率亦高于MSCs-CTL组(P<0.05).结论 铁过载可抑制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其凋亡,也可抑制MSCs的增殖能力,诱导其凋亡,降低其造血支持能力,且此过程中ROS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在铁过载状况下骨转换和骨密度变化,探讨铁过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作用.方法 将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平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去势基础上2种剂量枸橼酸铁铵组(FAC)干预组,即低剂量枸橼酸铁铵干预组(FAC1组)、高剂量枸橼酸铁按干预组(FAC2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周分别用枸橼酸铁铵90(FAC1)和180 mg/kg(FAC2)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9周,OVX组和 Sham组按同样方式和频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9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清铁、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骨钙素(BGP)含量.用肝脏Perl's法铁染色,用原子吸收法检测胫骨铁含量,观察股骨病理改变,并对股骨远端Micro-CT行三维分析.结果 与Sham组比较,OVX组去势后血清铁含量、肝脏普鲁士蓝铁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胫骨铁含量显著下降;与Sham组、OVX组比较,FAC1组、FAC2组血清铁、胫骨铁含量升高,肝脏蓝染铁颗粒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OVX组β-CTX、BGP高于Sham组(P<0.05),FAC1和FAC2组较OVX组β-CTX增高(P<0.05);但BGP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铁干预组骨小梁形态结构稀疏,间距增大.Micro-CT分析表明,与OVX组比较,去势后铁干预组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下降(均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各向异性度(DA)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大鼠去势后合并铁过载促进骨吸收,使骨小梁结构进一步稀疏,骨质密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表明,肝脏铁过载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肿瘤具有密切关系.目前检测铁过载的方法,如血浆铁蛋白检测、肝脏穿刺活检以及无创检查超导量子干涉仪等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检查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目前公认的,能够无创、安全、准确的检查肝脏铁含量的方法.本文对肝脏铁过载及MRI在肝脏铁过载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铁离子或铁离子螯合剂后成骨细胞(hFOB1.19)膜铁转运蛋白1(FPN1)表达的变化,探讨铁离子浓度对成骨细胞FP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铁铵(FAC,50、100、200μmol/L)和去铁胺(DFO,5、10、20μmol/L)分别加入人hFOB1.19培养基,24h后用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细胞内铁离子浓度,用定量PCR、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同组别成骨细胞FPN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用不同浓度的FAC和DFO干预20h后,成骨细胞内铁离子浓度随FAC浓度增加而增加,随DFO浓度增加而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N1基因和蛋白表达随FAC浓度增加而增加,随DFO浓度增加而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铁环境可上调FPN1表达,低铁环境可下调FPN1表达。FPN1表达量的改变可有效维持成骨细胞内铁离子浓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对于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以及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输血治疗是挽救其生命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铁过载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42例年龄≥60岁,病程≥3年的门诊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治疗(雄激素、维甲酸、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抗感染、保肝等支持治疗),每周监测血细胞分析、生化、血清铁蛋白(SF),当SF≥1 000 μg/ml时,接受去铁胺祛铁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 42例MDS患者检测出铁过载患者8例,血清铁蛋白为1 000~3 500μg/ml,铁过载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加去铁胺治疗,其余患者仍接受常规治疗.去铁胺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清铁蛋白降低疗效显著(P<0.05).结论 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及去铁胺治疗对防治老年MDS患者铁过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肌少症的病因很多,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研究显示,铁稳态失调,铁过载或者铁缺乏,均可促进肌少症的发生或发展,相关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铁死亡、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等多种途径。本文就近年来铁稳态失调与肌少症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肌少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铁代谢状况及去铁治疗后患者各器官功能的变化.方法 通过检测去铁胺治疗前及治疗后MDS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CT值、彩超检查心脏大小及射血分数,比较去铁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铁蛋白变化及各器官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去铁治疗前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ALT、AST、肝脏CT值均比去铁治疗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例患者治疗前有心脏扩大,射血分数降低,治疗2个月后心脏回缩,射血分数增高.结论 MD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铁过载,通过去铁治疗后,患者血清铁蛋白、肝功能、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提示长期输血可导致铁过载,从而诱发心脏、肝脏等器官损害甚至死亡.早期重视易导致铁过载疾病的铁负荷情况,并予以足够长的疗程,可使受损的器官功能尽可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铁过载检测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女性体内铁含量较绝经前升高,铁过载与骨质疏松有明显关系。了解体内铁过载状况在骨质疏松防治中具有积极价值。检测体内铁水平的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文献报道亦不一。本文对目前临床及实验室采用的铁过载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与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防治中检测铁过载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3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铁过载发生率及铁过载严重程度。方法:收集MDS患者3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铁蛋白(SF)。结果:36例MDS患者的SF为851.42(360.75~7 885.62)ng/ml,其中16例(44.4%)SF>1 000ng/ml。14例有输血史,SF为887.14(360.75~7 885.62)ng/ml,其中7例(50.0%)SF>1 000ng/ml;22例无输血史,SF为851.42(459.87~5 277.71)ng/ml,其中9例(40.9%)SF>1 000ng/ml。SF<1 000ng/ml者(20例)与SF>1 000ng/ml者(16例)的输血量分别为4U和3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SF水平与输血总量呈正相关(P=0.000)。不同年龄段间S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本组MDS患者中16例(44.4%)出现铁过载。铁过载的发生与输血有关,但无输血史的患者中也有9例(40.9%)出现铁过载。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防治方法已有许多研究,但近年关于体内铁过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学者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伴有铁过载,降低铁过载能改善部分骨质疏松症指标。在降低铁过载的方法中,铁调素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本文针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整合,较详细地介绍降低铁过载可能成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新方案的研究背景和有关研究成果,旨在为研究骨质疏松症的同行提供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型铁螯合剂地拉罗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继发性铁过载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应用新型铁螯合剂地拉罗司治疗MDS继发性铁过载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输注量、血红蛋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有8例MDS继发性铁过载患者服用地拉罗司,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52(38~71)岁。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价为完全反应(CR)3例,微小反应(MiR)3例,稳定铁过载(SIL)2例,总反应率为75.0%(6/8),中位红细胞输注量为2(1~3)u/月。治疗1年后,疗效评价为CR 5例,MiR 2例,SIL1例,总反应率为87.5%(7/8)。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1年后SF显著降低[(871.0±584.2)vs(2164.9±1233.6)ng/m1]、血红蛋白显著升高[(101.5±34.59)vs(65.37±21.35)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5例患者脱离输血,其余3例中位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0.5 u/月、1.5 u/月及2.0 u/月。治疗1年后,仅1例患者死亡。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3例,腹泻1例。结论地拉罗司治疗MDS继发性铁过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去铁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铁过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血液病的疗效。方法:观察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纤维化患者应用去铁胺治疗前后铁蛋白、肝脏、心脏等脏器功能改变和对去铁治疗的反应。结果:皮下注射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个月、4个月总反应率分别为33.3%,50.0%,不良反应少且可以耐受。结论:皮下注射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疗效高、安全,有铁过载的患者应坚持用药。 相似文献
19.
高铁环境对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铁环境对人成骨细胞(hFOB1.19)活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培养成骨细胞(hFOB1.19)后,将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50、100、200μmol/L)加入细胞培养基,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生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成骨细胞凋亡情况;Vonkossa染色法行钙结节染色;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Ⅰ型胶原(COL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用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干预成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48 h与72 h组成骨细胞增生活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成骨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干预10 d和14 d时各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枸橼酸铁铵浓度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枸橼酸铁铵干预17 d后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矿化面积和钙结节形成随铁离子浓度增加而减少;枸橼酸铁铵干预3 d后呈剂量依赖性下调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高铁环境使成骨细胞成骨活性指标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CVD)在全球范围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而血管钙化(VC)是造成CVD风险事件终末结局的主要共同病理改变,表明血管钙化是CVD的潜在防治靶点,但鉴于血管钙化的复杂发病机制,目前没有应对血管钙化的有效手段。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铁含量超载或缺乏导致的铁稳态(IH)异常分别在不同类型的CVD和疾病不同阶段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因此,阐明血管钙化时的铁稳态异常机制,有助于为血管钙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指出新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