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畸形儿发生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大致的原因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遗传因素,妊娠中胎儿的生长环境,还有分娩时的创伤.笔者经多年临床经验积累,运用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理论以中医、中药为主的诊断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理论依据来自"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科生物力学"中"肌纤维肌节的滑行学说横桥学说"、"人体机能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2.
因时施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法则,《跌损妙方》包含了丰富的因时施治思想。 医气血学说,经络学说,子午流注理论,对其“血头行走穴道”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用药原则等方面的因时施治思想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其对临床骨伤科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脑与经络研究是国际科学技术界的两个重大课题。试图根据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从方法学及技术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经络-脏腑学说”与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峰  黄梅  孙志斌  赵荣 《中医学报》2016,(7):985-987
以经络学说为切入点探讨《伤寒论》太阳经病证提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经络学说和《伤寒论》太阳病证提纲的"源"和"流"。可见,经络学说对所蕴含的早期"伤寒提纲"的雏形和对《伤寒论》的影响。张仲景不仅通过经络学说的显性来表达,更是通过隐性的学说来解读《伤寒论》。如此梳理经络学说和太阳病证提纲理论完善的脉络,使我们看到伤寒六经学说形成与演变的雏形,和经络学说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经络     
论述了经络学说形成的理论 ,认为八卦的形成奠定了经络及经络学说的数学基础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与时空的聚汇 ,将经气运行分为 12时段 ,每一时段为一条经络 ,于是十二经络之名乃成。十二经络有象无形 ,化而无迹 ,客观存在 ,并无实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经络的理论研究 ,发现经络理论本身存在着许多原始的认识上的错误 ,如将针灸穴位经络 (狭义经络 )与人体内在一切联系结构 (广义经络 )混同在一起 ,并将针灸穴位经络认为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以及“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学说等。论述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形成概念混同的历史原因 ,提出气血流注学说的不切实际 ,指出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各自的内涵 ,重新认识中医的经络理论 ,明确今后临床科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说是构成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以经络及气血运行理论为核心的经络学说指导着包括针灸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实践。然而关于经络的实质至今仍未有定论,关于经络的大量未解之谜不仅一直困扰着古人,也成为现代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该文对经络学说的起源、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何为“经络”提出了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医经络理论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络的理论研究,发现经络理论本身存在着许多原始的认识上的错误,如将针灸穴位经络(狭义经络)与人体内在一切联系结构(广义经络)混同在一起,并将针灸穴位经络认为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以及“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学说等。论述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形成概念混同的历史原因,提出气血流注学说的不切实际,指出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各自的内涵,重新认识中医的经络理论,明确今后临床科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柳青 《中医学报》2016,(8):1117-1119
经络学说起源于循经感传导,对经络本质的解剖研究最早起于《黄帝内经》。经脉学、经络学、血脉论本是一家学说,即经络学说。经络学说的发展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经脉学阶段,这个阶段从发现循经感传导现象到形成以经脉循感线为基本架构。第2阶段是穴位的确定和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从经脉循感线起点,到灸疗部位,经过炊灼孔窍,最终确定和形成穴位。从循经感传线路到穴位的确定和形成标志着经络学说从现象观察到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再实践再总结最终形成基本完备的经络学说体系,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第3阶段是从解剖学的角度研究与循经感传导线路相对应的组织器官,依据解剖的结果而形成血脉论。由此可见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淅,经脉学、经络学、血脉论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二讲经络浅介一、经络的概念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从针灸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俞穴的主治性能,把相同性能的俞穴加以归纳,结合对脏腑治疗效果以及针刺感应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