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大肠癌组织Fas抗原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Fas抗原及 p5 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32例大肠癌组织的Fas抗原 ,16例正常大肠组织及 p5 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和比较。 结果 Fas抗原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阳性 ,p5 3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阴性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4 0 .6 2 %(13/ 32 ) ,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 5 3.13%。Fas抗原及 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Ducks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明显下降 ,Fas抗原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及肝转移相关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 ,Fas抗原表达减少。在肝转移患者中未见表达。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 ,尤以发生肝转移者为著。Fas抗原表达下降或缺乏及 p5 3蛋白过度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的凋亡效应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4种不同p53状况的人胃癌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用细胞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胃癌细胞感染Adp53后照射4Gy,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胃癌细胞种植肿瘤内注射Adp53后照射6Gy,以肿瘤相对体积增长曲线观察肿瘤抑制情况。结果1:100效靶比(MOI)Adp53产生细胞高转染率,以及p53基因在4种胃癌细胞中均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凋亡增加和细胞增殖抑制。如果以凋亡评价放射效应,Adp53转染对4Gy照射4种细胞的凋亡率比值为:W细胞3.0,M细胞3.6,neo细胞2.2,823细胞2.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dp53对w细胞肿瘤6Gy照射的抑瘤率比值为1.41,而对M细胞肿瘤为1.91。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转染产生细胞凋亡并提高人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种作用不依赖于细胞内在的p53状况。  相似文献   

3.
肺癌的早期诊断—CT与p53、p16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CT征象与 p5 3、p16基因蛋白异常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5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石蜡包埋标本 p5 3、p16基因蛋白表达 ,并与相应的CT征象作对比研究。结果  (1)正常肺组织、癌旁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 ,p5 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45 .0 %、63 .5 % ;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7%、5 5 .0 %、45 .0 %。 (2 )CT显示NSCLC肿块轮廓出现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征 ,边缘出现短毛刺征组 p5 3蛋白表达率高 ,p16蛋白表达率低。结论 CT征象与p5 3、p16等分子生物学指标对比观察 ,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i-67、p16和p5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27例结肠癌进行Ki-67、p16和p53的检测。结果:结肠癌Ki-67、p16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8%、47.2%和54.3%。Ki-67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无关(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肠癌中Ki-67蛋白和p16、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结肠癌中Ki-67表达的上调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16和p53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联合检测Ki-67、p16和p53在结肠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对指导手术决策,以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人CD2 0胞外区基因 (cdw)和丝状噬菌体 (M13K0 7)G3蛋白N端结构域 (pⅢN1)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融合表达。方法 :利用逆转录PCR和PCR方法分别克隆CD2 0胞外区基因和pⅢN1基因 ,然后将二者融合克隆入pTIG Trx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可溶性表达。结果 :可溶性表达产物占细菌可溶性蛋白的约2 5 % ,表达产物可被抗CD2 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 :成功地表达并鉴定了人CD2 0胞外区蛋白 ,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进行抗CD2 0抗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病毒聚合酶抗体(抗-HBp)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构建HBV反转录酶/DNA聚合酶(HBV-Po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QE30-Pol,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用间接ELISA法检测274例乙型肝炎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HBp抗体,并与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成功将HBV-Pol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并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在检测的27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HBsAg+/抗HBe+/抗HBc+,HBsAg+/抗HBc+患者血清中的抗-HB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8%、57.9%和13.2%,平均阳性率58.8%,而正常人血清抗-HBp均为阴性。运用此法测得的血清抗-HBp阳性率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59)。结论成功表达了HBV-Pol片段并且建立了血清抗-HBp抗体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Pol抗体的血清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YNZ22基因杂合缺失(LOH)及p5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作用,应用PCR-RFLP、PCR-SSCP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不同类型肠化生组织中YNZ22基因LOH、p53基因素5-8外显子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显示,YNZ22 LOH率为19.4%(6/31),p53突变率为29.8%(14/47),p53蛋白表达率为10.0%(6/60)。将肠化生分为Ⅰ、Ⅱ、Ⅲ型,发现Ⅲ型肠化生中p53突变率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8/14)和27.8%(5/18),无显著高于Ⅰ(18.2%)、Ⅱ型肠化生(2.4%)(均P<0.05)。p53蛋白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显著相关(P<0.05),YNZ22 LOH与p53突变及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YNZ22基因LOH及p53基因异常可能在胃粘膜肠化生的发生及其癌变中起一定作用,p53基因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8.
肺肿块穿刺标本癌基因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肺癌穿刺标本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运用FCM检测 6 6例穿刺标本p5 3蛋白、PCNA表达。结果  (1) 6 6例肺肿块中病理诊断恶性 5 3例 ,13例病理诊断及临床随防诊断为良性病变。 (2 ) 5 3例肺恶性病变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2 .3% ,PCNA阳性率为4 5 .3% ;13例良性病变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30 .8% ,PCNA阳性率为 7.7% ;两组p5 3蛋白、PCN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 5 3例肺恶性病变穿刺敏感性为 94 .3% ,13例肺良性病变穿刺特异性为 76 .9% ,6 6例穿刺诊断准确性为 90 .9% ,气胸发生率为 4 .6 %。结论 运用FCM可以检测肺癌穿刺标本p5 3蛋白、PCNA表达 ,为了解肺癌的分子生物学行为特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肿瘤细胞标志物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 erbB 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凋亡抑制基因 (Bcl 2 )、p5 3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 (nm2 3 H1 )在乳腺癌患者接受简化根治术后几项指标同时检测对乳腺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接受相同治疗方案 (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化疗 )的 6 1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C erbB 2、PCNA、Bcl 2、P5 3及nm2 3 H1 蛋白表达 ,并随访观察 5和 8年生存率。结果 不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数 ,患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 erbB 2、PCNA、Bcl 2、P5 3、nm2 3 H1 蛋白阳性及阴性表达组 5和 8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老年组和青壮年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除传统的预后因素外 ,肿瘤细胞标志物 (C erbB 2、PCNA、Bcl 2、p5 3、nm2 3 H1 )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犬肺癌模型抑癌基因表达与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的相关性,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新标准.材料与方法22只犬,经气管插管由同轴微导管定位向右肺膈叶灌注甲基胆蒽、二乙基亚硝胺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诱导犬肺癌模型,在不同时期进行基因检测和影像、病理学检查.结果 p53基因蛋白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16逐渐减低.CD31血管内皮标记表达阳性与支气管动脉造影所见肿瘤样血管及染色吻合.结论 CD31血管内皮细胞标记阳性表达和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的肿瘤血管及染色是肺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早期检测p53基因突变与p16基因失活对提高早期诊断率和5年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p5 3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对 5 1例胰腺导管癌survivin和p5 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胰腺导管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为 80 .4 % ,p5 3的表达率为 6 0 .8% ;二者在 11例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现阳性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P <0 .0 1) ,而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不大 (P >0 .0 5 ) ;P5 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关系不大 (P >0 .0 5 ) ;sur vivin的表达与p5 3的表达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Survivin和p5 3突变对凋亡抑制的协同作用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p21ras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的p21ra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石蜡切块标本,应用En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21ras和VEGF蛋白检测。结果胰腺癌组织中p21ras蛋白表达率为60.4%,其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明显火系;VEGF蛋白表达率为64.6%,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有关。p21ras表达阳性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其阴性组(P〈0.05)。结论p21ras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21ras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有相关性,提示K-ras基因突变可上调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放射或放射联合泰素对鼻咽癌细胞抑癌基因p5 7kip2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照射前后p5 7kip2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5 7kip2 蛋白在鼻咽癌细胞中弱阳性表达 ,单纯照射组和照射联合泰素组可见p5 7kip2 蛋白在照射后随吸收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其表达均上调 (P <0 0 1) ,照射联合泰素组的p5 7kip2 蛋白表达比单纯照射组明显增强 (P <0 0 1)。结论 放射或放射联合泰素对鼻咽癌细胞抑癌基因p5 7kip2 蛋白表达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γ射线诱发小鼠皮肤汗腺癌中p53、MDM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p5 3、MDM2在γ射线诱发的小鼠皮肤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5 3、MDM2在辐射诱发皮肤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用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诱发皮肤汗腺癌 ,建立辐射致癌动物模型 ;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的MDM2蛋白表达情况 ;运用免疫沉淀技术 (IP)检测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PCR SSCP及银染技术用于检测p5 3基因突变。结果 癌变组织的MDM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 ,而且MDM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SSCP检测到的p5 3基因异常比野生型增多或缺失条带。结论 p5 3/MDM2途径参与γ射线诱发的小鼠皮肤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用机制可能与MDM2过表达及高磷酸化和p5 3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人CD20胞外区基因(cdw)和丝状噬茵体(M13KD7)G3蛋白N端结构域(pⅢN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融合表达。方法:利用逆转录PCR和PCR方法分别克隆CD20胞外区基因和pⅢN1基因,然后将二者融合克隆入pTIG-Trx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可溶性表达。结果:可溶性表达产物占细菌可溶性蛋白的约25%,表达产物可被抗CD2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成功地表达并鉴定了人CD20胞外区蛋白,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进行抗CD20抗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P~(53)蛋白测定与临床生物学意义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关系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2例大肠癌组织及 16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p53 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P53 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阴性 ,P53 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5 3 13%。P53 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Ducks’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 (P >0 .0 5 )。P53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伴肝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P53 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 ,尤以伴肝转移者为著。p53 蛋白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胃癌中MTS1/p16和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50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核原(PCNA)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表明,50例胃镜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和60%。p16蛋白表达:高分化胃癌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PI分组I级明显高于III、IV级 (P<0.01),存活期<3年者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PI分级I级明显低于III、IV级(P>0.05),存活期<3年患者明显高于>3年患者(P<0.05)。p16低表达与p53过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果提示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作用,且与胃癌细胞分化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胃癌干性相关的mircoRNA(miRNA),探讨其差异表达的意义。方法体外成球实验筛选胃癌干细胞,应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spheroid及attachment培养胃癌细胞株MKN-45差异表达的miRNA。同时,选取1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运用qRT-PCR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运用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差异表达miRNA可能的调控靶基因。结果筛选得到胃癌干细胞较胃癌细胞表达明显上调的miRNA共有7个,分别为miR-29a-3p、miR-21-5p、miR-22-3p、miR-4270、miR-483-5p、let-7b-3p、miR-34a-5p。7个miRNA在球体细胞与亲代贴壁细胞间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miR-29a-3p、miR-21-5p、miR-22-3p、miR-4270、miR-483-5p的表达水平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71%;let-7b-3p、miR-34a-5p的表达水平与芯片检测结果不一致。MiRanda、Target Scan及Pictar在线数据库的交集中,miR-27a-3p、miR-34a-5p、miR-21-5p、miR-4270、let-7b-3p以及miR-29a-3p可预测到靶基因,而miR-483-5p与miR-16-5p未能预测到靶基因。结论miRNA在胃癌细胞株MKN-45肿瘤干细胞中存在特异性的表达谱,其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与胃癌耐药相关,可作为诊断胃癌和评判预后的重要标准,并为抵胃癌耐药提供可能靶点。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SCT表现特征与p21WAF1、p16INK4、PC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表现特征与癌细胞中p21WAF1、p16INK4及PCNA表达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对39例(共4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患者,观察每个病灶SCT表现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的形成、侵袭危险性及强化类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21WAF1、p16INK4、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评价SCT表现特征与这3种蛋白之间的关系. 结果 SCT图像上HCC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分别与p21蛋白、p16蛋白及PCNA有相关性(P<0.05),HCC包膜形成与p21蛋白、p16蛋白及PCNA无相关性(P>0.05). 结论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测p21WAF1、p16INK4及PCNA表达情况,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电离辐射对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检测p16mRNA水平的变化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1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研究证实 ,2 0Gy照射后 2~ 2 4h ,胸腺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增高 ,8~ 4 8h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 ;照射后 2~ 8h脾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增高 ,2 4h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 )。研究还证实 ,0 5~ 6 0Gy照射后 ,胸腺细胞p16mRNA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p16蛋白表达在 1 0~ 4 0Gy组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 ;脾细胞p16mRNA水平亦增高 ,但增幅远低于胸腺细胞 ,p16蛋白表达在 1 0~ 4 0Gy组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增高 ,其增高幅度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