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干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快速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6例(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以上),根据基础Q-T间期是否延长分为Q-T间期正常和长Q-T(U)间期,并按不同的发作方式临床干预治疗。结果基础心律Q-T间期正常(0.38±0.03s)33例,以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多数可用直流电复律。而Q-T间期延长(0.51±0.04s)23例,以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多数经大剂量补钾、镁+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静脉治疗。结论快速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由不同形式的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应针对不同的临床、心电学特征,采取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心悸为临床极常见症状,见于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目前心律失常的证候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其客观化、标准化研究进行了探索。证候研究是开展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关键环节,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系疾病的研究。本文从室性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证候分布以及辨证指标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深层研究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第29届世界心律失常专业大会Heart Rhythm 2008于2008年5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3 000余名从事心律失常专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大会一个热点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高峰论坛.论坛邀请了国际上从事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和基础研究最权威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包括Haissaguerre、Wilber、Kuck、Calkins、Priori等教授.下面就其中热点之一室速和室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及室颤一些基础研究部分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心脏电生理研究在上世纪 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当时其主要指征有二 :(1)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2 )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伴心功能减退 ,有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者。一旦从上述患者诱发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往往随之进行一系列的电药理学检查 ,以筛选出可抑制心律失常的药物。上世纪 80年代以后 ,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在临床上的应用迅速增多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电生理检查的指征也随之改变。由于电药理学筛选出来的药物疗效不尽满意 ,…  相似文献   

5.
Tp-e间期和Tp-e/QT比值是新近提出的可以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myocardial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心电指标,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最常见心脏结构异常,寻找冠心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SCD的有效预测指标成为近些年临床上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对有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史的患者,应用程序电刺激复制出心律失常有助于评价药物和起搏治疗的疗效,以及作内膜标测寻找室速起源的部位指引外科手术治疗。这一方法根据的假设是,诱发的室速与自发性室速的临床作用、心电图特性与对治疗的反应相同。本文目的是研究以程序电刺激诱发室速的发生率与临床意义,以及其与自发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灸甘草汤加减法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试验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灸甘草汤加减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灸甘草汤加减法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估价心肌梗塞后远期持续性恶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与电生理决定因素、治疗和生存率,作者研究了108例病人(年龄61±10岁)。32例病人(A 组)在急性心肌梗塞后8至60(平均13±9)天有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其余76例病人梗塞后60天内无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B 组)。梗塞后远期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  相似文献   

9.
<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初几小时易发生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为重要的预后因素。虽然全民风险意识的增强以及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得到明显改善,但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仍较高,主要原因是医院前快速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颤动(VF)~([1])。早期再灌注治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STEMI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需要快速完全血管重建治疗~([2])。STEMI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益处证据有限以及导致早期死亡率增加,通常  相似文献   

10.
运用导管消融的方法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术前运用心电图、心脏超声、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手段和起搏标测、激动标测、基质标测、电压标测和起搏拖带等标测方法,对判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起源点位置和制定合理的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策略具有很大的帮助。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成功率高、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已成为一线治疗。而对于疤痕介导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只是药物治疗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辅助手段。目前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终点和对患者的临床长期受益,还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的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1,2]。近年来,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无论是在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器械、消融途径还是消融策略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现综述如下。1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循证医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易发生猝死。我们以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脏性猝死的机理主要是突然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随之而来的心室颤动(VF)。本研究旨在阐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可诱发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被视为心律失常的基础)之间关系,以及两者同心脏性猝死是否有关。研究对象包括67例根据病史、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研究目的分为三组:第Ⅰ组14例,住院期间24h 动态心电图记录到 VT 和 VF,用以了解 VT和 VF 出现之前的心室肌电活动和缺血情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电生理学组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于2012年2月24至26日在古都南京召开.此次邀请到包括美国心律学会前任主席Reynolds教授、欧洲心律学会主席Kuck教授、亚太心律学会主席陈适安教授等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授课,与会人员超过800人,共同研讨室性心律失常基础与临床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会议内容包括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线索、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装置治疗、海峡两岸室性心律失常论坛、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论坛和青年医师论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hs-CRP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舒张压、收缩压、室性心律失常及hs-CRP,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9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有无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108例)与非心律失常组(5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及心律失常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占67.50%,非心律失常患者32.50%;心律失常组患者中女性62.04%高于非心律失常组(23.08%);且心律失常患者中年龄≥65岁、有吸烟史、合并肺部感染、伴有基础疾病、系统损害、心包积液、左房扩大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心律失常组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值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患者(P0.05),而心律失常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血钾和血钙均低于非心律失常组患者(P0.05);10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颤动(房颤)占35.19%,其次是房性早搏(房早)20.37%,室性早搏(室早)17.59%,而窦性心动过速(窦速)、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传导阻碍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所占比例较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伴有基础疾病、左房扩大、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呈相关性。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以女性、≥65岁、吸烟、合并肺部感染与伴有基础疾病者心律失常多发,其中以房颤、房早与室早为主要类型,而合并肺部感染、伴有基础疾病、左房扩大、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扩血管、镇静、吸氧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LVEF、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普遍重视。为了探讨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我们对 1 995~ 1 999年 1 1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1 995~ 1 999年收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 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 6~ 72(53.5± 1 6.9)岁 ,室性期前收缩 (PVD) 8例 [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 5例 ],VT 1例 ,心房颤动(AF) 2例。其中冠心病 3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ARVD)、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病各 1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5例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68例。将68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平均分成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结果经治疗发现胺碘酮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利多卡因组患者(P0.05),室性心率失常逆转时间为(38.9±6.2)min,室性心率失常消失时间为(91.6±11.2)min,与利多卡因组患者的(49.1±6.5)min和(113.5±15.4)min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与利多卡因比较,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可最为临床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潜在致心律失常和血液动力学影响等副作用,对结构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需新的策略。研究发现在心脏病理状态下,心室肌细胞起搏电流活动明显增强,可能是异位节律形成的基础。而起搏电流抑制剂伊伐布雷定作为心率降低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伊伐布雷定可减少结构性心脏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本文就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