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改进换药方法,加强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后的维护,降低和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将已行PICC置管的病人分为两组,常规组(传统方法换药)62例,改良组(改良后的换药方法换药)70例。比较两组病人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管留置时间。[结果]改良组导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徐卫英 《全科护理》2013,(27):2538-253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不同换药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换药方法,比较两组局部感染发生率、皮肤受压破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局部感染发生率、皮肤受压破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后的PICC换药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局部感染,避免皮肤破损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所致,患病率约为11.2%[1]。本病可由于瘘管口堵塞、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排脓后用橡皮条给予引流换药,但此种换药方法存在换药时间长、换药次数多等弊端。近年来,随着伤口护理的发展,可持续释放银离子的含银医用敷料因具有抗菌性能,已成功地应用于伤口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各50例。常规组即采用纱布块剪成E字形,以套管为中心,分别以开口相反的方向放在气管导管下方切口处及导管上方,然后用胶布固定;改进组即用庆大霉素纱条围于外套管周围,导管下方纱布块同常规法,上面自纱布中心块剪一个与气管套管外口相同大小的孔,穿过气管套管外口覆盖在气管导管上。比较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疗效。结果:改进组患者皮下气肿、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降低了皮下气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了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对预防骨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98例符合PICC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的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包,观察组使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对比分析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出口部位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PICC置管术后在白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维护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在预防骨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2种换药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8.
刘淑娟  尹逊莲 《护理研究》2007,21(3):689-69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混合液换药。[结果]溃疡总治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X^2=3.92,P<0.05),溃疡愈合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混合液外敷治疗Ⅱ度糖尿病足渍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8月,我们对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施行PICC置管,为预防穿刺点发生感染,对穿刺点的换药方法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肥胖成人脐部感染的换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部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成年人发生感染者相对较少,一般按感染伤口常规换药后很快痊愈。本例患者由于肥胖、伤口清理不彻底等原因,在外院换药半年而伤口未愈。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换药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3周后患者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11.
PICC穿刺后更换敷贴的时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CC穿刺置管后更换敷贴的时间。方法:将300例接受PICC穿刺置管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PICC穿刺后使用棉球内外交叉固定2d做棉球细菌培养,实验组PICC穿刺后使用棉球内外交叉固定5d做棉球细菌培养;观察并比较两组PICC穿刺点棉球渗血情况及有无致病菌,有无感染。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有3例和4例因出现穿刺点渗血而提前更换敷贴,然后予棉球内外交叉固定加压止血;棉球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出现表皮葡萄球菌6例、腐生葡萄球菌2例;实验组出现表皮葡萄球菌4例,短小芽孢杆菌2例、腐生葡萄球菌2例。这些都是皮肤的正常菌群,无1例因出现发热及导管相关性感染而拔管。结论:PICC穿刺后2~5d更换敷贴安全、可靠。延长了更换敷贴的时间,节约了医疗材料和护理人力资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固定PICC导管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梅  龚海芬  汪丹  王建荣 《护理研究》2007,21(30):2783-2784
[目的]选择PICC导管牢固的固定方法,以达到限制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有效地预防感染的目的.[方法]将242例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限制了导管自由进出体内,降低了局部感染率(P<0.05),贴膜的牢固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法,减少了局部感染,保持了贴膜的牢固性,使局部洁净美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PICC导管牢固的固定方法,以达到限制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有效地预防感染的目的。[方法]将242例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限制了导管自由进出体内,降低了局部感染率(P〈0.05),贴膜的牢固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法,减少了局部感染,保持了贴膜的牢固性,使局部洁净美观。  相似文献   

14.
檀红艳  徐慧 《护理研究》2009,23(22):1998-1998
[目的]观察两种操作方法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PICC穿刺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观察组用无名指和中指分别放在导入鞘尖端上方和导入鞘中段上方的血管上轻压;对照组常规方法用中指轻压导入鞘尖端上段的血管.观察两种操作方法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方法能减少PICC穿刺术中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置入PICC导管时,采用用无名指和中指分别放在导入鞘尖端上方和导入鞘中段上方的血管上轻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情况的影响,为选定适合新生儿的敷料更换频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95例实施PICC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3组,分别每3,5,7 d更换敷料,观察穿刺口感染情况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观察与敷料更换有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每3d更换敷料组患儿31例,发生穿刺口感染3例占9.68%,每5 d更换敷料组患儿34例,发生穿刺口感染2例占5.88%,每7 d更换敷料组患儿30例,发生穿刺口感染5例占16.67%,3组穿刺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0例穿刺口感染患儿的病原学检测8例阳性,阳性率80%,均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中2例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每3 d更换敷料组患儿中4例出现表皮撕脱,每5,7 d更换敷料组患儿未出现表皮撕脱.结论 建议新生儿PICC导管每7 d更换敷料1次,敷料潮湿、松动时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16.
陈秋玉  苏敏谊  张莉 《全科护理》2012,(18):1642-1643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部位敷料更换时间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9月60例PICC置管全程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护理的早产儿,2008年1月—2009年5月置管30例患儿为3d更换敷料组,2009年6月—2010年9月置管30例患儿为7d更换敷料组,比较两组发生感染情况。[结果]3d更换敷料组和7d更换敷料组患儿PICC穿刺部位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密切评估早产儿PICC穿刺部位及全身情况的前提下,3d、7d更换1次敷料不影响穿刺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方燕 《全科护理》2011,(30):2731-2732
[目的]探讨美皮康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换药,预防穿刺点感染及周围皮肤过敏。[方法]将80例行PICC置管1周后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常规换药后贴以美皮康敷贴,对照组常规换药后贴以3M透明敷贴。[结果]实验组出现1例感染,无过敏发生;对照组出现5例感染,4例过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皮康敷贴在PICC换药中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好的治疗感染伤口的换药方法。[方法]将60例感染伤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先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后,对照组用0.1%依沙吖啶纱布湿敷;观察组用庆大霉素、维生素C直接涂在创面上,并用红外线照射20min~30min后,再外敷湿润烧伤膏。[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和愈合天数比对照组要少,治愈率和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庆大霉素、维生素C、湿润烧伤膏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感染伤口,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19.
龚晓玲  王慧 《家庭护士》2007,5(7):14-15
[目的]寻找好的治疗感染伤口的换药方法。[方法]将60例感染伤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先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后,对照组用0.1%依沙吖啶纱布湿敷;观察组用庆大霉素、维生素C直接涂在创面上,并用红外线照射20min~30min后,再外敷湿润烧伤膏。[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和愈合天数比对照组要少,治愈率和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庆大霉素、维生素C、湿润烧伤膏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感染伤口,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