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婴幼儿心脏术后的胃肠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5例心脏术后婴幼儿患者的胃肠道护理,认为胃肠道护理的重点是:常规留置胃管并予开放,及时进行胃肠减压;经常观察腹胀情况,及时解除腹胀;尽早给予胃肠道内营养治疗。笔者认为加强对心脏术后婴幼儿患者的胃肠道护理,有助于减少和防止因腹胀而影响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早进行胃肠内营养治疗,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加速患儿的康复,同时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留置胃管对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在患儿术后入ICU同时放置胃管,行间断减压及排气,至拔除气管插管后无明显胃肠道并发症后再拔除胃管;对照组30例患儿做常规处理,不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腹胀和应激性溃疡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置胃管可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婴儿复杂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36例复杂心内直视矫治术后均放置鼻胃管。气管插管12小时后开始经鼻胃管注入5%Glucose,母乳、牛奶、米汤、果汁等,6个月以内的惠儿鼻饲液首选母乳。拔除气管插管4小时后开始经口进食。结果 36例患儿中无1例发生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有效预防了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矫治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正留置胃管是外科常见的临床操作,食管癌、食管异物及胃肠道疾病围术期的患者大多需留置胃管,既便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又有助于动态了解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以便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有效的胃肠内的减压,排出胃肠积液、积气,减轻腹胀,减低吻合口张力,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患者消化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在置管过程中,胃管可能会误入气管,表现为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1],偶有患者无典型症状,在临床上易被忽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可危及患者生命。本科于2018年4月发生1例无典型症状胃管误入气管病例,现分析原因并总结护理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昏迷患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对58例重度脑挫裂伤和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于术后(伤后)48h留置胃管开始肠内营养,结果:各项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且各种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对昏迷患行早期胃肠营养可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利于创伤愈合及康复。  相似文献   

6.
留置胃肠减压管是胃癌术后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起着消除胃肠内积气、积液,减少腹胀,促进吻合口愈合的作用,一般留置5—7d。但是胃管固定是困扰临床护士的一个难题,为了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新的固定方法,效果较好,现将新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文  韩艳艳  张晓春 《全科护理》2016,(36):3815-38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治疗对胃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37例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66),对照组采取胃肠肿瘤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理干预、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及特殊功能运动、穴位注射和穴位电疗等措施,记录两组病人手术一般情况,记录两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出院时对护理过程满意度,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病人对护理过程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腹胀及胃肠道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治疗有助于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腹胀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对护理过程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本组统计80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急诊手术的术后护理。其中发生呼吸道梗阻2例,体温过高13例,腹胀7例。显示腹股沟疝嵌顿急诊手术患儿术后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体温异常及腹胀。术后护理重点是预防和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置。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术后常规取头偏向一侧平卧位及予吸痰处置可有效防止和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术后高热患儿采取综合降温措施,能达到很好的降温效果。胃肠减压是解除术后腹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对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患者胃容量、术后舒适度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分成三组:麻醉组、清醒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麻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经口食道内喉镜辅助下放置双腔胃管,并在气管插管成功后负压吸引。清醒组在清醒状态下行胃肠减压。对照组不做预处理即不插胃管。由外科医生口述胃容量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24 h 内恶心呕吐(PONV)发生及术后舒适度的情况。结果:清醒组表现为术前胃肠减压的不适及术后的排斥感,对照组则术后表现为腹胀,麻醉组术后有些患者耐受性差,表现为不舒适,只有24%的患者术后能耐受(P 〈0.01)。结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放置胃肠减压管可以避免胃胀气,减少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术后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及程度,并增加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胃肠减压在防止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年龄在 2~ 1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6 0例 ,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治疗组术后经鼻安置胃管 ,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前 ,先在负压下拔除胃管 ;对照组不安置胃肠减压 ,其余处理同治疗组。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拔除后 72 h之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平均呕吐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胃肠减压可以有效防止恶心、呕吐的发生 ,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